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基础

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基础

时间:2023-02-20 08:37:00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基础

内容提要:本文从网络经济的内涵出发,分析了2000年以来的全球网络经济振荡的内在动因与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我国国情,就当前国内信息产业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从网络经济的内涵看其发展形势

  网络技术是基于IP协议的,将现有的电信网和其他网络改造成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实现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的高速传输技术和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方式的技术总称。与此对应,狭义的网络经济泛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相关产品与服务所组成的新兴市场;广义的网络经济还涵盖了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过程及其所促成的社会经济进步格局。

  就网络经济的狭义内涵而言,作为以互联网络技术为手段和载体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有其与生俱来的适用领域,并对社会生产率的突飞猛进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例如,在远程教育、信息服务、网上金融、远程科技援助、政府采购和公共工程在线运营等方面,网络技术都大有可为,并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成长态势。

  从广义内涵的角度考察,通过影响人类通信与交往方式,网络技术间接地对传统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方式产生着微妙的影响,直到渗透、改造、重塑传统经济的运行模式,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标准与增值方式。从微观层面看,在流通环节多、受时空限制多、信息透明度差的产业中,网络经济带来的新兴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在宏观层面,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形成一个从基础应用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而广之、最终实现普遍应用的良性发展过程,其终极目的是要培育和建成一个与传统经济共生的新市场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经济还对传统的时空尺度提出了革命性挑战。不断扩大交往的空间,不断拓展沟通的深度,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满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在最短的时间延迟、最大的空间范围内实现信息多元化共享与互动式交流的需要,进而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在这一技术基础之上,网络经济构筑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

  由此可见,网络经济的内涵决定了,虽然网络工具、网络技术都是中性的概念,但是,网络经济决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它的兴盛与文化、社会应用层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只有与社会需求广泛链接,网络经济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与社会经济链条的其他环节有机衔接,才能构筑出催生新市场的空间。反之,如果把网络孤立于传统社会经济链条之外,架空“应用层”来谈网络经济,无异于木无根,水无源——这也正是当前的网络经济出现大幅调整和发展“断层”的根本原因。在实际运作中,网络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环境远未足够成熟,及其滞后于投资高速增长需要的矛盾的日益突出,进一步地加剧了网络经济“断层”的破坏力与持续性。

  早在1998年,全球金融动荡曾迫使大量的国际资本寻找出路;而网络经济投资狂热则驱动它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迅速涌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当时,人们普遍抱有“网络经济预示着未来巨额回报”的预期,虽然网络公司亏损不已,但投资者更看重的是强劲的发展势头、广泛的关注度,以及它们所可能带来的潜在暴利机会。在8个月的时间里,纳指从1500点一路飚升至2000年3月10日的峰值5048.62点。然而,资本市场的投资狂潮并没有较好地驱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在传统的实体经济土壤里培育出能支持网络经济健康生长的市场基础和中尖力量。于是,从2000年4月至今纳指的大幅度波动,随后发生的网络公司的频频破产与并购事件,跨国IT厂商的普遍裁员和大规模重组,都相继证明投资者无法长时期地承受网络公司因脱离传统经济“轨道”而导致的经营亏损和盈利无望,并由此对网络经济及其相关联的信息技术应用市场投下了“反对票”。

  回顾17世纪的“郁金香”风波,以及19世纪在美英等国上演的铁路投资泡沫,它们都和20世纪末的网络经济的跌宕起伏,如出一辙。前者中,新产品带动市场需求扩张;随后,产业利润率快速增长;最后,后进者的争相涌入导致产业利润率下降,直到跌到让人寒心的水平。后者中,技术革命带动经济扩张;投资收益预期激增、股价猛涨;投资过度,运输能力过剩造成产业投资回报水平低得惊人,诱致股价的一落千丈;整个产业进入繁荣之后的大萧条。此后,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自恢复机制的作用下,上述两次波折中的主角产业才重新回到了正常的、有条不紊的运行通道中。

  有幸的是,在经历网络经济大幅调整的现实之后,人们正从深刻反思中逐渐地认识到:作为传统经济改造、创新和提升的平台,网络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样遵循于恒定不变的经济规律,同样需要提供稳定和强有力支撑的系统环境;而网络经济领域的强大资源投入和高增长速度,也同样要求网络经济自身能创造出与发展节奏相匹配的市场要素和产业载体。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在走过当前的网“落”经济这一特定的阶段性调整之后,网络经济仍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随着网络产业内竞争程度的加剧化,产品价格仍将保持持续下滑的态势,而技术、产品与业务的创新周期必将越来越短命。二是在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的全面渗透与延展的过程中,全球产业供应链将在跨地域、多层次和分阶段的整合、分解和重构中,表现出更为贴近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三是多种环境变革因素的互动,不仅会驱使企业以更为灵捷化的姿态应对国际市场的环境变化,更会引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走入新的行为模式之中。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

  网络经济与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在美国,成熟完备的竞争体系和资本市场,极度充实的全球资本流入,近20年在高技术、新兴产业、网络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入,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收获了宏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美国拥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使其可以一步到位地从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着眼和入手以开展电子商务,更可以立足于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库为顾客提供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或智能化服务。但这一切对于管制度较高、缺乏发达市场机制,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人才市场基础差,传统产业底子薄弱且嗷嗷待哺的国家而言,靠一朝一夕或简单“克隆”美国的发展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国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起步较晚,投资规模和价值创造形式较为单一,定价规范性、服务质量和利润回报水平都不尽人意。在这种形势下,选择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模式,就成为了亟待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就目前的主流观点而言,较为符合我国国情、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相匹配的网络经济发展思路,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加速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不仅要发挥网络技术对新兴市场的带动作用,更要充分发掘网络技术对传统经济方式的改造与重塑作用,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刺激和促进我国经济走上基于全球最新技术与世界应用市场的经济高增长通道,实现由

低质量高增长向高质量高增长的经济形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基本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于能源的大规模低效率消耗的局面,是我国实现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和加快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分水岭的两极分化格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技术装备、企业运营和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提升作用;也使现代工业化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新技术的驱动。展望未来,我国的经济跨越式展无法脱离网络经济孤立发展。同时,正如前文所述;网络经济也只有在和传统经济要素与市场环境的深度结合中,才有可能为自身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网络经济与生俱来地拥有了开放式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市场是最强大的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力量,必须给互联网一个空间——哪怕是不那么成熟的市场。由于网络上既有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创造财富的机会不是无休止的;而现有网络产业或产业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和人力资源储备、技术架构的规范性、业务运营与模式创新的能力,也不容过于乐观。因此,急于求成,盲目趋同,把目光盯在一块有限的市场蛋糕上的做法,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然而,也正是在发展、调整与变革的起落之间,企业才能校正投资理念,走出商业模式形形色色、网络公司铺天盖地却无以为续的经济怪圈,稳步奉行夯实核心能力和持续创新的竞争策略,不断在开放式的市场上谋求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差异化,从而真正实现在未来市场中的可赢利性。

  第三,在我国既有的应用基础和资源条件下发展网络经济,还迫切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新兴市场迅速且有序扩容的政策。只有制定立足长远发展的政策,才能充分发掘全社会对网络技术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通过社会资源的集中高效使用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稳步提高,来实现网络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多重拉动作用,最终卓有成效地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

  三、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对发展我国网络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网络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个高度信息化、或拥有发达网络经济的国家,都必然需要一个健康有序、高成长性且与之配套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市场。在这个大市场的形成过程中,IT企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信息产业也将因此而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相比之下,虽然我国IT市场增长势头看好,但网络经济所依托的重要市场载体——信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不强及其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始终是导致网络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力度不够、阻碍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

  从产业内部看,传统IT产品与服务所占比例过高,新兴网络产品与服务市场不成熟。在加入WTO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业内企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落后,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国际竞争力整体偏弱等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由于当前我国IT企业拥有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低价劳动力,即教育程度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均价远低于国际水平;二是本土化优势使之在国内市场的营销渠道和客户关系网络建设上具备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造成了国内企业在全球信息产业链条上的不利分布:一方面,多数中国大型IT企业仍然集中在全球信息产业链的低端市场中;另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市场上,大多数中国 IT企业仍然处于市场追随者的不利竞争地位。至今,我国仍然非常缺乏一系列定位于全球信息产业链高端市场、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IT领导企业群——而它们正是支撑信息产业和网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柱。

  从技术能力看,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技术与产品、关键领域的软硬件和网络技术仍然严重依靠进口、技术研发能力整体偏低、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技术产业化的运作水平不高的弊病,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一方面,我国的核心信息技术的研发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基本没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国内IT业技术产业化的运作水平,难以支撑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从环境建设看,市场还未充分放开,法律建设滞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需求和供给与既有体制间的矛盾突出。众所周知,网络产业是一个高吸引力、高投入且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其投资风险的高低和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监管机构设置等制度性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现有的资源规制结构不仅阻碍了I T业既有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还大大抑制了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要素向网络市场等新兴领域的自由流动。究其深层次原因,我国尚缺乏一个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社会观念和制度环境。在行业管理上,我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也正面临着从过渡性、粗放式的规制结构,向以“树高技术市场观念、建高技术市场机制、系统实现高技术的市场高效率配置”为目标的透明化—引导式—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不少细分市场,依然是“水分大”、增值性强、缺乏有序竞争的“弱势”市场。上述情况导致了我国信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产业空心化”的特征,其运行质量、运作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尚不足以承载未来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网络化和高速增长的多重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迫切需要一整套以承载国家信息化这一历史性任务为核心目标的、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规划,以从根本上诊治上述问题——彻底改变因信息技术及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所造成的国家经济运行质量和全社会网络技术应用观念的落后,以及“现阶段的滞后引致进一步的落后”的被动局面。

  展望未来,面向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应该是在加快信息产业融入全球IT市场的进程的同时,提升国内信息产业企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竞争地位,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网络经济发展和信息社会建设的需要。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在市场结构、产业布局和技术路线上,首先,要借发达国家IT业外包和制造成本大转移,以及亚洲各国家与地区在经济低迷而寻求IT制造大规模地向上海、江浙一带转移的契机,充分发挥本土劳动力低价优势,有组织地加强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建设,使之整合为世界一流水准的IT业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中心。其次,要与时俱进,明确以制造养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逐渐积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上,要从以依赖引进国外单一技术为主,向独立开发成体系的、开放式的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以及技术自营、自有、自主的模式转变。最后,要在努力扩大国内信息产业产品与服务在整个市场结构中的比例的同时,为各区域各行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提供充裕的技术和物质支持。还要在积极推动跨区域的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集散地形成的同时,大力促进若干个国内消费性信息产品大市场,不断增进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及其全社会应用。

  第二,在促进信息

技术产业化和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开展对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产品的规划与指导。而在产业组织上,应该实现从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向以国际化的大公司为“点”、区域性研发—制造基地为“线”、中小企业组织为“面”、国内市场为“网”的均衡协同发展的格局转变。在确保政策透明度和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支持特定信息产业细分市场上的领导企业的国际化,培植国际化的领导企业,以全面推动在国内市场具备领先优势的业内企业向全球信息产业链、特别是链条上的高增值性市场的有序移动,从而打造一个坚实的、支撑我国网络经济长期可续发展的产业组织基础。


【网络经济的发展思路与产业基础】相关文章:

区豆制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及发展思路08-12

“产业化”、“产业链”与我国农业发展思路的变化08-26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08-07

网络经济产业定位的思考08-05

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08-17

明晰发展思路08-12

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工作思路08-13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9-12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