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时间:2022-08-09 17:46: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

  在一个月前的真语文活动广东茂名站暨语文版教材培训会上,真语文大师贾志敏执教的《我的发现》一课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会后,不少老师来稿、来电,畅谈对贾老师课堂的"发现",并希望能与广大语文同人一起分享真语文的魅力。本期特刊发广东茂名新世纪学校廖雁和广东茂名愉园中学小学部李艳两位老师的文章《我们的发现》《不只是发现》,与您共享贾老师带给她们的思考和"发现"……

  我们的发现

  廖雁

  2015年9月16日,对我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位77岁、身患绝症的老人——贾志敏老师不远千里亲临我们茂名高州讲学。他在台上站立了两个小时,用课堂教学诠释了真语文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逢甘霖。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三次现场聆听贾老师的课,虽然每次都有不一样的触动,但前两次却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动、震撼。也许是因为他对真语文课堂的执念与痴情,也许是因为他对小学语文杏坛的热爱与不舍,也许是他对青年教师如祖孙般的亲切与耐心,也许是因为他课堂上喷发出的青春与热情,也许是他带给我们的真语文理念的冲击与洗礼……太多太多,让我们浸润在他睿智的柔波里,久久难以自拔。

  回味贾老师教学《我的发现》课堂,从孩子们灵动的双眸中,从老师们钦佩的眼神里,我们有了很多发现——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简单。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且看贾老师的教学流程:引题、解题、读书—朗读指导—概括内容—内化迁移。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没有满堂的提问,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贾老师巧妙地抛出三个问题:1.课文里的"我"发现了什么?2.你发现课文里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3.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贾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进行了大量、有效的说话训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也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浮出水面。正所谓"水到渠成""大道至简".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朴实。贾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声、光、电,没有任何表演道具,也没有一句煽情的话语,他只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向我们朴实、生动地阐述了真语文的内涵,实实在在的积累,实实在在的能力训练,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达到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老师真教,学生真学、真提高。洗掉铅华,本真更美。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扎实。我们知道,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但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贾老师这样耐心与执着吗?我们能做到时时刻刻都关注每一位学生吗?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贾老师几乎都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单看朗读这一环,他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朗读全文,从字到词到句到段再到篇章,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并纠正学生拖腔拖调、拿腔拿调的朗读习惯,直至学生有明显转变方才罢休。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一幕:

  (一个学生在朗读时遇到了困难,一句话读了5遍依然没有读好。)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读得磕磕绊绊。)

  师:可惜,这句话你读得不太好。我们请这一位同学读给你听听。听清楚了,人家是怎么读的。

  (邻座学生朗读,读得清晰、流畅,生继续朗读,依然没有读好。)

  师:(热情鼓励)有进步,不要放弃。我等你读第六次,这次一定能读好,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读得还是不够理想。)

  师:不急,我等你读第七次。看清楚字、句,再读。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也许是紧张缘故,读漏了一个字。)

  师:(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我们等你读第八次。没关系,再来一次!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

  师:有点像了,再读一次!大家期待着你获得成功。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终于能连贯地读完这一句话了。)

  师:好,她第十次朗读终于成功了!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最后,我们请这一位认真的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次:"最不可捉摸的……

  生:"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读得流畅,有感情)

  为了帮助、鼓励这位学生读通、读好一句话,贾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她读了十遍!这是公开课上少见的。原来,有一种教育叫等待,有一种教学叫实在。

  语文课可以教得这么灵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没有参与互动的欲望,何故?是因为缺少了声、光、电的刺激,还是没有"高大上"的表演?贾老师告诉我们六字真经:低要求,高标准。

  低要求——课堂上我们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该是低起点的,最接近学生思维发展区域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且看贾老师课堂上提出的两个问题:课文里的"我"发现了什么?你发现课文里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多么简单而又巧妙的问题,他引导学生从一个发现谈到几个发现,从一个特点谈到几个特点,循序渐进,孩子们在他的鼓励中跃跃欲试,课堂一下子生机盎然。

  高标准——对学生每一项能力的达成,毫不含糊,一点儿也不马虎。如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说话要完整清楚、流畅明白……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流于形式走过场,都是高标准地落到了实处!

  正因为这"六字真经",孩子们在课堂上享受着老师的善意批评,享受着老师的幽默直率,眸子变得更加灵动。

  我们发现,原来这才是"真语文"课堂——简单、朴实、扎实、灵动,不装、不演、不做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使语文回归本真状态。

  我们发现,贾老师是一本厚厚的书,里面装着睿智、幽默、灵动、本真、丰实……我们要细细咀嚼、不断回味,直至消化吸收。

  祝愿贾老师安康!小学语文归真之旅,还需要他保驾护航。

  (作者系广东茂名新世纪学校教师)

  不只是发现

  李艳

  南方小城的初秋仍是夏天的模样,热情而躁动。

  9月17日,高州师范学院体育馆,涌动的不只是人潮,还有对真语文满怀期待的人心。在此之前的许多年,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一直在各种语文教学流派中游离——之所以说"游离",是因为我们常常只在远观或近望,再或者模仿,却很少也很难让某一种流派成为自己教学中的灵魂。真语文,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没有诗情画意,没有玄妙高深,而大道,往往至简。

  上午,好友廖雁老师的讲课顺利完成,我俩逮着一个机会,和贾志敏老师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我问道:"不仅仅是公开课,就是在平时的常态课中,如何能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有着浓浓的参与欲望?"贾老师说:"我给你六个字:低要求,高标准。"整个中午的休息时间,我一直在琢磨这六个字,直到下午听了贾老师的课《我的发现》,才豁然开朗。

  《我的发现》是即将选入语文S版三年级教材的一篇文章。开课伊始,贾老师以繁体"发"字激趣,同时训练学生的组词基本功,新课就在温故与知新中拉开序幕,孩子们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接下来是字词学习,首先读准字音,接着理解词义——贾老师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这个常规环节。

  读课文环节往往是老师们在公开课时最纠结的,齐读往往效果不好,时间也不好掌控;轮读,孩子们的错误和朗读陋习最容易暴露无遗,倘若一一纠正,必然耗时极多,倘若选择性地纠正,又担心给听课者落下一个"指导不到位"的差评。最后,我们往往喜欢让孩子们自由读文,既免除了"效果不好"的尴尬,又容易控制时间,授课老师在巡听的时候也能够有所侧重地选择两三个同学在个别读的环节里体现"教师指导"的作用,因此,"自由读文"常常成为公开课中一举三得的"常规节目".一如此前我了解过的一样,贾老师毫无悬念地选择了轮读。"目中无人,目中有人"——眼中没有成百上千的观课者,唯有课堂上这48位三年级学生——贾老师用课堂为自己这一观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在轮读这一环节,贾老师真实而亲切地点评每一个朗读的孩子,这让我深深感动——真实,是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亲切,是让暂时不够棒的孩子拥有想要进步的动力。反观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往往在虚而无用与真而犀利之间拉扯,公开课上更是三分赞扬七分鼓励,唯独缺少了亲切的真实。

  这个轮读的环节持续了约15分钟时间,而给观课者留下极深印象的,应该是那位读了10遍的小女孩。正如贾老师在《语文课要让孩子能说会道》一文里所说:"其中有个小女孩读了10遍,总是读不好‘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导员了’。她读不好,没关系,反复读,一遍、两遍、三遍,让同学教她,她自己再反复读,肯定她的优点,等肯定好,她再读,又不行,没关系,等到她第10遍读对了,她就会进步。这就是为学生上课。"

  是的,贾老师再次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课,是为学生上的,而"低要求,高标准"这六个字,就是为学生而上的课里所要践行的——所谓低要求,就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所谓高标准,就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做得好。在设计一堂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并且要深思熟虑的,是学生的最低起点在哪里,以此来定位教学的起点。接着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所需达成的目标。

  正因为贾老师目中无观者,唯有孩子,这样的课堂就真的成了学生的课堂,孩子们参与的欲望非常强烈,在朗读与说话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写到这里,我又忆起贾老师和我们交流时一直强调的几句话:"扎扎实实地教,要让学生有进步,不要随便就过去了,一定要让学生在你的指导下有进步。(www.fwsir.com)你教了,可是学生没有学到,没有进步,那就是不到位。"是的,所谓"指导到位",衡量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看学生是否进步了——除去精致的过渡语,除去精心的评价语,扎扎实实地教,让学生有进步,就是"指导到位"的精髓。

  在这堂课里,孩子们通过贾老师的引导,发现了文本的内容,发现了自己在朗读和说话方面的进步;而我,作为一名观课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听课中去发现"真语文"的内涵: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是为学生而上,通过"低要求"定位教学起点,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引导学生走向"高标准"的桥梁。我的收获并不只是这些发现,这节课还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从"低要求"到"高标准",这一座座的桥梁该如何搭建?在语文课上,如何让老师所教内化成学生所得,从而达到"能说会道"的目标?关于教材,又该如何去用……我深感真语文的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追寻语文教学本真的步伐,继续真语文教学的求索之路。

  谢谢您,我深深敬重的贾老师!

  (作者系广东茂名愉园中学小学部教师)

  原文链接——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

  小时候,只有爷爷欣赏我,说:"这孩子好动,聪慧,留心周围事物,能以足音辨人,长大了准有出息!"爷爷说的没错。老师到我们教室上课,都要经过长长的走廊。我按脚步声的轻重缓急,还真能猜测出走来的是哪一个老师。八九不离十,准着呢!

  徐老师的步伐(fá)轻快,鞋跟没落地,脚尖已经提起来了,就像蜻蜓(qīnɡtínɡ)点水那样。她的脚步声从那一头一直传到这一头。在她出现之前,我们还可以说许多闲话,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李校长的脚步很轻,简直听不到一点声息,就像猫儿在走路。等我们发觉有点动静,他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让大家措手不及。

  教体育的何老师脚步很重。初听他的脚步声,还以为是个结结实实的胖墩。直等他走到教室门口才发现,他又矮(ǎi)又瘦(shòu)。其实,他只能这样,因为他是学体操的。

  教音乐的高老师脚步声有点儿古怪,总是一声响一声轻的,似乎她的腿脚有疾。其实,是她的鞋掌钉在作祟。一边的鞋掌钉磨损了,她就换掉一边的,留着另一边的。于是,她的鞋掌总是一只新一只旧的,脚步声也就一声响一声轻了。

  最不可捉摸的要数大队辅(fǔ)导员了。有时候她从那头奔到这头;有时候她从这头踱(duó)到那头;有时候她在踱步中加速;有时候她在奔跑中骤停,就像在草地上撒(sā)欢儿的羊羔(ɡāo)。

  其实,我关注起老师的脚步声,是因为我经常忘记做好课前准备,想不起下一节上的是什么课。后来,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大家,那些守纪的同学似乎没有多大兴趣,而像我这样的调皮孩子则深信不疑。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点时间做好课前准备,还可以看看课外书,聊聊有趣事……

  (选自语文出版社修订版语文教材)

【听贾志敏老师执教《我的发现》有感】相关文章:

贾志敏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魅力08-23

我很重要胡明道执教教案05-31

教师执教心得体会08-15

名师的标准执教的范式04-07

听教师说书有感08-23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08-17

我的发现02-17

我的发现08-18

以学生为本 科学执教08-17

教师依法执教心得体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