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配方法教学反思

配方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06:00: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配方法教学反思

  篇一:配方法教学反思
  
  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和顶点式后,需要把一般式转化成顶点式。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以前的教学都是都是教学生一步一步的配方,最后把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配方法。这次,我本着新课标“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一个新尝试。让学生亲历实践,去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本节课动手计算要求高,因而如果教师说的太多,学生体验会不深刻,从而学生测量的准确率较低。
  
  因此,为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效果,我采用了下列几个教学方法。
  
  (1)对比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以数字系数为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配方与用字母系数为一般形式的进行配方,向学生说明式子的转化过程,通过师生的交流讨论,教师的汇总,学生对配方法有了更为详细的认识。
  
  (2)根据经验,学生在配方过程中容易计算出错,特别为了照顾中下层生,减少学生的失误率,要求学生掌握公式,在配方过程中套用公式进行配方,学生感到配方容易,练习正确率高。(3)以练为主,小组交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节的教学,由实际的例子引出把一般式的二次函数转化成顶点式,让学生运用公式配方比较容易掌握。
  
  篇二:配方法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设计把“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问题设置非常开放,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创新的机会,另外,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共同展示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教学设计符合现代教学论及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参与程度高,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强,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方程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备课和教学中都重点抓了如何设计方案,如何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设计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说他们调动了自己从小学到中学以来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能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有的还注意到了人文景观,设计出来许多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并能阐述理由;也有个别同学设计出了不合要求的方案,这些方案在教学中我并没有轻易放弃,草率处理,而是组织学生分析其不合理性,使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我认为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关注学生,才能使教学有效。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经历了方程的建模过程,是否能真正的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这不仅要看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出发,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看学生能否通过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课中,学生的参与贯穿整堂课教学始终,教师只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在课堂上主要观察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表现:①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认真思考;②是否善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并在合作与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经验;;③能否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进行方案设计活动;④是否有比较清晰的设计意图,创意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⑤能否利用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设计⑥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过程⑦能否善于欣赏他人的设计作品并在交流中获益⑧是否有反思自己设计活动的意识等。
  
  篇三:配方法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配方法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之一,而且它还可作为其它许多数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思想,其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效果普遍良好,且已基本掌握了这种数学方法,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分析,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学生对这块知识的理解很好,在讲解时,我通过引例总结了配方法的具体步骤,即: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②移常数项到方程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化方程左边为完全平方式;⑤(若方程右边为非负数)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得方程的根。如上让学生来掌握配方法,理解起来也很容易,然后再加以练习巩固。
  
  2、在讲解过程中,我提示学生,配方法是不是可以解决“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呢?若不能,如何来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多数学生迅速开动脑筋并发现“配方法”能简便解决一部分“特殊方程”,而例如x2+2x=0,4x2+4x+1=0,2y2——3y+1=0这些方程用“配方法”的话就相当麻烦,不如用“求根公式”或“因式分解”来解简单,由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向学生引申:解决一个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种思路,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尽量选择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必备思想。(这种说法也提示学生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环境)。
  
  3、当然在这一块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出现了个别错误,表现在:①二次项系数没有化为1就盲目配方;②不能给方程“两边”同时配方;③配方之后,右边是0,结果方程根书写成x=的形式(应为x1=x2=);④所给方程的未知字母有时不是x,而是y、z、a、m等,但个别粗心甚至细心的同学在结果写方程根时字母都变成了x,对于以上错误,我在最后的知识小结中,(www.fwsir.com)又重点强调了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并说明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第③步,必须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给方程两边同时加常数。
  
  4、在我本节课的教学当中,也有如下不妥之处: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程度不适当;②在提示和启发上有些过度;③为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时间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对本节知识“囫囵吞枣”,而最终“消化不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力争克服以上不足。

【配方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1-28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经典教学反思10-19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比的教学反思01-30

教学反思12-31

教学的反思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