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10:02: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由于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完全教学要求,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经历建模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直观依托,强塞给学生的东西也就形同如空中楼阁了。
  
  不足之处:在第二个环节探讨计算方法时,学生在算法时更多的是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而不是两部分相加再减去重叠部分。再反思地去研读教材,发现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抛弃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更多地强调集合圈的作用和理解,才引起了这个问题。在今后把握教材时,应该理解好主次的关系,更准确、到位地把握。
  
  篇二: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这一单元是在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应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化知识。
  
  在备课方面,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给学生送礼物(年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www.fwsir.com)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材料(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我安排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我还安排了小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大小月的信心。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的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大胆地打开门窗,让现实生活的“灿烂阳光”照亮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走来,在生活中发展,为生活而服务的,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年月日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不愿下课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篇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1、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处罚,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在教学中发现两个教学安排上的特点:1、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真实、自然的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2、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
  
  二、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这个单元的例7。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2、勤于思考,有效学习。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说说,“5”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减4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
  
  3、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河南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学生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这些蔬菜你都喜欢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2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2-2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1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18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06

北师大版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4-04

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22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04-0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