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数列教学反思

数列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09:51: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列教学反思

  篇一:数列教学反思
  
  今年已是第二次教这章,总得来说数列也是在函数的基础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这点。在数列这章中,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由于在整章中主要教授四个内容:等差、等比数列及其性质、数列的通向公式的求法、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但是,这里面等比等差数列又是平行概念,因此总的来说,只有三大板块。在教学中,我按分版块的思路将本章内容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等差数列中的性质很多,又很杂,但是使用率又相当的高,为此我采用的是由题引出结论,让学生先有切身体验,再进行讲解,这样使其感受到用性质解题远远比用定义简单得多,从而促使其自觉地使用性质,而且所有的性质我都是从所给的例题中让学生自觉总结归纳出来的,这样比我直接给出性质再让他们用效果好的多。在学好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等差学等比数列的内容,一是让其注意二者的共同点,二是让其注意到二者的本质区别。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这样的效果是可见的,学生在对照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相应的练习使其掌握知识并自己的运用知识。
  
  学生给我说,他们总觉得这章的内容很多很杂,好像一个题可以用到很多的性质,但是正确的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性质会使得问题变得简单,但是往往又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个性质来解相应的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对于这样的内容该如何很好的教学,即达到效果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找出对照学习的方法。对于性质的运用,则采用一对一的例讲及练习,达到例题示范及对应练习。最后再用综合试卷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目的。
  
  篇二:数列教学反思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3)通过通项公式认识等比数列的性质,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等比数列是另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研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导出通项公式,进而研究图像,又给出等比中项的概念,最后是通项公式的应用。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教学难点在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①与等差数列一样,等比数列也是特殊的数列,二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等比数列的特性,这些是教学的重点。
  
  ②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曾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对学生来说仍然不熟悉。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能力。第一项是否成立又须补充说明,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
  
  ③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因而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建议
  
  (1)建议本节课分两课时,一节课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课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2)等比数列概念的引入,可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由学生概括这些数列的相同特征,从而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也可将几个等差数列和几个等比数列混在一起给出,由学生将这些数列进行分类,有一种是按等差、等比来分的,由此对比地概括等比数列的定义。
  
  (3)根据定义让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公比不为0,以及每一项均不为0的特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对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由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各种表示法。 启发学生用函数观点认识通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画数列的图象。
  
  (5)由于有了等差数列的研究经验,等比数列的研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把握课堂的节奏,作为一节课的组织者出现。
  
  (6)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解题,讲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三:数列教学反思
  
  数列的概念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给定数列通项公式求出任意项的值。二是根据给定的数列的有限项,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利用给定数列通项公式求任意项的值是一个数的简单的代值运算,而根据给定数列的有限项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重点难点内容。
  
  给定一个数列的有限且连续的几项,归纳出通项公式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列每一项的值与项数(项在数列里的序号)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逆向的抽象思维过程。学生要想提高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对项数(正整数数列)有非常敏感的反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我从最简单的数列——正整数数列——开始,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归纳提取过程,并对正整数数列变形构成新的数列,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通项公式。
  
  ( 1 )数列 1 , 2 , 3 , 4 , 5 ,……是一个正整数数列,每一项与项数相等,其通项公式为 。
  
  ( 2 )数列 2 , 4 , 6 , 8 , 10 ,……是一个由正偶数组成的数列,观察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通项公式 。
  
  ( 3 )数列 1 , 3 , 5 , 7 , 9 ,……是一个由正奇数组成的数列,观察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通项公式 。
  
  ( 4 )数列 1 , 4 , 9 , 16 , 25 ,……是一个由正整数的平方数组成的数列,(www.fwsir.com)观察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通项公式
  
  ( 5 )数列 1 , , , , ,……是一个由正整数的开方组成的数列,观察每一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通项公式 。
  
  然后参照以上 5 个数列,由同学们归纳出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 1 )数列 3 , 5 , 7 , 9 , 11 ,……的通项公式为 。
  
  ( 2 )数列 0 , 3 , 8 , 15 , 24 ,……的通项公式为 。
  
  ( 3 )数列 , , , , ……的通项公式为 。
  
  ( 4 )数列 , , , ,……的通项公式为 。
  
  通过以上由易入难,由简入繁的教学过程,使同学们理解到数列的每一项无非就是项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开方、乘方等数学运算的综合结果。这样,一方面消除学生对数列学习的畏难情绪,最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获取思路明确,理解比较深刻,较好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数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列的求和教学反思11-25

数列求和教学反思04-14

《数列的求和》教学反思02-23

数列求和教学反思6篇04-14

等差数列教学反思04-1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06-07

高三数学数列教案01-17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02-25

高中数学数列教案12-30

高中数学 数列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