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感想随笔>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

时间:2022-08-10 06:50:33 感想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

  我的教育故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觉得竹就像我这个人,虽然渺小、普通、平凡,但是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小X是我们班有名的脏乱差,是个像匹诺曹一样的孩子,课堂上游离于讲堂之外,课后作业邋邋遢遢,作业本上的写字歪歪斜斜黑乎乎的一片,作业质量更是不要说,一眼望去都是红色的小圈圈。而且爱撒谎,犯了错误从不承认,装作自己不知道,从开学初上课总是没有橡皮小尺,到偷拿老师的小印章,,他的事迹说都说不完。课间十分钟,我在教室检查学生桌面是否整洁,走到小X那里,发现他的桌子上黑乎乎的,再仔细一看他桌子附近的地面上都是瓜子壳,弄得教室地面一片狼藉,我当时就火了,质问他地面上的瓜子壳是怎么回事,他一开始说自己不知道,经过我的调查锁定了目标人物就是他,我冷冷的注视着他,他又撒谎说他不知道自己口袋里有瓜子,是掉出来的 ,我问那你没吃地上的瓜子壳是小老鼠偷吃的吗?他不讲话了目光呆滞的望着我。我知道他有爱撒谎的坏习惯,我没有很严厉的当面批评他,但是我知道必须要让他认识到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 ,于是针对此事我准备了一次主题班会,给孩子们看了匹诺曹的故事,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又给孩子们观看了诚实的农夫的视频,让孩子们讨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一致认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撒谎,并且说了撒谎有很多坏处,没有人会喜欢爱撒谎的人也不会和这样的人做朋友。此时我看了看小X,发现他若有所思,我知道孩子们的话对他触动很大,课后我找他谈心,他主动想我承认了错误,并且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经过此事,小X慢慢的改变了,做事情变得积极起来,会主动要求值日,擦黑板,犯了错误也不在撒谎了。看着他的变化,我在想只要坚持只要用心去做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得到。(毕海静)

  听课反思

  本周二李吉银校长来我校送教《大青树下的小学》,在这之前,其实我已经听李老师上过一遍了。说实话,第一次听这节课,我感受到的是名师熟练驾驭课堂的风采。但第二次听这节课,感受到的是老师的随机应变,同样一篇课文,相似的课件,李老师的两节课却完全不一样。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对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是我们新老师应该学习的。

  当然,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课堂之后有关“科学解读文本,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讲座。

  这次讲座李老师有两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与反思。首先,有多少孩子,会因为你而恨上了语文?我执教已经大半年了,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上上下下。说不急是不可能的,但一急,可能方法就用错了,这样孩子们可能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希望以后我能和孩子做到多沟通,把关系和孩子搞好了,自然就爱语文了。当然老师也需要充电,希望以后自己能多读书多学习,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其次,是由“这篇课文怎么教”向“这篇课文我教什么”转变。李老师说,现在很多新老师要上课了,都是将几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整合起来,好这样一节课就是我的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吗?网上搜一搜教学实录,看一看名师课堂实录,然后自己合计合计,一节课就开始上了,但最后也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上出个四不像,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真的是越想越惭愧。

  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想想自己的职业不也是这样吗?作为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本职。班里的孩子,对于我来说可能只是四十五分之一,而之于他们的家庭来说,是百分百的希望。可能由于我的一念之差,导致了孩子的未来谬以千里。希望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能以此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耐心,对工作细心。(吴蓓)

  教学反思:在备课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课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适合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只见直接写在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设计数学活动落实在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的暗线同时延展。

  为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怎么样才能唤起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如何依据教材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等,教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材首先呈现的是32×102,我首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并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估计的。在学生回答时我追问了一句:根据你的估计,你能判断出实际付的钱比估计的多还是少,相差多少。然后让学生利用口算算出实际得数。在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时,我问其他学生你听出什么了吗?很多学生都能从中发现口算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然后我让学生用口算的思路完成计算,这样使得学生较自然的得出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变的简便。而且学生觉得对这种方法不陌生,因为以前就已经运用过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点需要使学生明确,就是要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选择简便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是在“试一试”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将例题和“试一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根据题目的特点进行选择,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也就是利用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用这种数几个几的数学方法,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黄海)

  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教师,反省自身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只有不断反省,改正自身的缺点,才会有所进步。

  由于师父出外进修,我接手他的班级,压力山大。五年级的英语,我是第一次接触。今天,是第一次教学,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紧张。同时,在教学之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却仍是忐忑不安。

  今天的课堂,我能够感受到学生的优秀。无论我的提问难度有多大,都有学生能够给出我预设中的答案。美中不足的,便是,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够,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我一直认为,举手,是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一种良好的表现。我将尽力,让我的课堂更有趣,更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英语的课堂,与语文的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处——都是语言类的课程。语言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字。我,直到现在,也做不到真正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不仅是我不够信任学生的表现(害怕学生与我的教学目的偏离太远),还是我自己不够自信的体现(害怕自己不能让学生收放自如,对课堂的把控不太好)。这样,就导致,我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也在努力地寻找办法,改变现状。但是,依然收效甚微。有时,在我曾进行试验的班级,课堂活跃之后,学生对我的认知就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非常和蔼的老师,从而,降低了我的教师的威信。因此,造成在我的课堂上,秩序难以维持的状况。这样的情形,一度让我很头疼,也很让我难受。

  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也希望能够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但是,其中的“度”,我依然需要去探寻。(陈颖)

  读《新教育之梦》心得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李智文)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反思随笔】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随笔04-14

小班教学反思随笔02-26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02-21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03-19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02-25

英语教学随笔与反思02-26

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精]07-09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06-07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03-03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