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春的教学反思

春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3 17:51: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春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的教学反思

春的教学反思1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其中,“孔子议水”和“师生论志”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好载体。

  在教学“孔子议水”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君子”这个词的,然后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了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都是君子的品质,让学生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明确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啊!”的真正用意,在学生明确孔子是在要求他的弟子做真君子后,我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愿意,因为君子志向高远,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有的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在教学“师生论水”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子路和颜回的志向,然后议一议:“他们的'志向好吗?”引导学生明白应“志向高远”而舍“小我”,紧接着问:“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能具体说说吗?”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我鼓励他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希望大家牢记自己的诺言,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任务,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春的教学反思2

  我以前上《春》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这一次再教《春》这篇课文,我用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放飞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任何一堂课的导入都很重要,这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率。在《春》这堂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的心灵,我采用了生活感悟导入法。让学生说说当春天来临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心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也很有感染力。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活,更多的体现了新课标的“主动、自觉”学习,并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七年级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阅读力比较薄弱,缺乏深刻的体会。为此,在整体感知中我配合了视频朗读,让优美的音乐、流动的文字、清晰的画面(“春风杨柳、春花灿烂、春雨润物、春草绿茵、春暖人勤”等)来提升对课文的感知,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作品的语言美,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

  二、反复阅读文本,让学生与作品对话。

  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很讲究词藻的,细细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美。《春》这堂课上,我注重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视频朗读,有学生齐读,整体把握课文;有细读,深入作者情感;有精读,品尝作品的语言之美味。只有在阅读中注入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灵,主动地参与并进入文章的情感领域和艺术世界,才会发现作家正向我们走来,和我们倾心交谈。

  阅读的重点是鉴赏,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阅读是善于在文章中跨越文字界线的,发现作者的心理奥秘,领略作品的艺术境界。在《春》这篇课文教学中我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我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画,描写的对象是什么?(2)、在这幅画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春天的气息?(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这一春天气息?(4)、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意地去和作者对话,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打破墨守成规的框架式教学,让学生思想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三、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温故。

  一篇课文读完常常不是阅读的结果,而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之后,又让学生说出关于描写春的古诗句,小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将新知与旧知进行了紧密的相连。

  总之,这节课按照预设,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不论你是教了多少年的教师,也不论你对某篇课文讲了多少次,每每过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正所谓“学海无涯”“山外青山”!前进的道路漫长而悠远,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反思与总结,才能使自己前进的步子迈的更稳健,走的更潇洒。《初中语文《春》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

春的教学反思3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纪实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春的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语,将观察、朗读、想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中,也收获到了不少惊喜。

  惊喜一:晶莹透亮在备课的时候,我猜想学生可能想像不出梅花晶莹透亮的样子,所以我在上课时就问学生:“晶莹透亮”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挺容易,他们说出了很多:小露珠、珍珠、钻石、漂亮的玻璃花瓶……这时我再让学生想像梅花的样子。有几个学生眼睛一亮,马上举起手来,告诉我: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春雨,梅花的花瓣上就有许多小露珠,现在阳光照在上面,梅花就变得晶莹透亮了。我预设的答案是梅花上有露水,没想到他想到了春雨。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其他学生也马上恍然大悟,我想,这一幅雨后梅花图一定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

  惊喜二:人流如潮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涌动”、“人流”这两个词语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到很多人。这时候,我再引导他们联想,在什么时候,你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过年时大街上热热闹闹的样子,一个孩子还告诉我: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逛街买年货,大街上都是人,妈妈说,大街上真是人流如潮啊!我真感谢这位妈妈,“人流如潮”这个词语不就是我要给予学生的吗?

  惊喜三:欢乐的'海洋最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也在这人流中,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梅花山,会怎么做,怎么说。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像,一位学生说:“这里好美呀!我要拍张照片给我的好朋友看。”一位学生说:“我太高兴了,我要在梅花山下唱歌跳舞。”还有一位学生说:“我会背《早梅》这首诗。”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了这欢乐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着欢乐。

春的教学反思5

  理解词语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词语有一定的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

  1、“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挨”是什么意思呢?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我让同桌小朋友做“挨”的动作,只见学生你靠着我,我挤着你,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理解了“挨”的意思。

  2、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理解“晶莹透亮”这个词语时,我简单告诉学生“晶莹透亮”就是有点发亮,有点透明,然后请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看到哪些东西也是晶莹透亮的.? “我看见过晶莹透亮的小露珠。”“冰花也是晶莹透亮的。”“小雨点也是晶莹透亮的。”“我妈妈手上戴的钻石戒指也是晶莹透亮的。”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这些事物,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晶莹透亮”这个词。于是,我趁热打铁:“是啊,这一朵一朵的梅花就像清晨的小露珠,美丽的冰花,闪亮的钻石一样晶莹透亮,美得无法说出来。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有了对“晶莹透亮“这一词语的感性认识,学生的朗读自然美得无法言说。

  3、“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生问: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啊?问得好!这也是我要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于是,我让学生想像说话:你现在就是去梅花山旅游的小游客,看到这么美丽的梅花,你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陈可怡说:“多美的梅花啊!要是我永远住在梅花山上,那该有多好啊!”

  陈姝骐说:“我好喜欢那散发着阵阵清香的梅花。

  李易骋说:“我会拍一张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

  ……

  师:是啊!这么多的欢呼声、赞叹声,融合在一起,大家在梅花山上玩得非常快乐,这里成了——

  生齐:“欢乐的海洋。”

春的教学反思6

  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节奏活泼的歌曲,所以整堂课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新课导入中的律动,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愉快的 音乐氛围中,教师范唱,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然后在森林的大背景下引出了动物发生练习,衔接自然,并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2、在学唱新歌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大森林的场景、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读歌词、律动表演等各种途径,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了较深层次的学习,并且体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在律动环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在学生的积极发言下,采用学生创编的律动为歌曲伴舞,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并表现音乐。

  3、拓展部分加入了双响筒、响板等打击乐器,丰富了这节的音乐元素。学生同时演奏三种乐器并加入律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增进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最后环节四位学生的展示更为课堂添色不少。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在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后,,出现了演唱时大声喊叫的现象。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式演唱歌曲。但学生年级比较小,教学中要慢慢灌输。

  2、课堂控制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坐在两边的学生;在律动时没能顾及后排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乐器击奏时也忽略了部分学生,使他们没有融入课堂,用乐器当玩具玩。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不仅注重全局,而且不忽视小细节。

  总之,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在今后的 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孩子们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在音乐中成长!

春的教学反思7

  根据题目来看,这课的关键词有两个——“春”、“消息”,孩子们对于“春”很熟悉了,不必解释,“消息”一词让孩子们来说的,是“信号、信息”的意思,于是让孩子们分小组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以及每个小节都告诉人们什么消息。

  小组学习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时发现有的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把诗中的词语都理解了,我想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还要想办法强调这一点,或者是老师出示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再小组解决。

  关于“漂”这个字的读音,进行纠正后,有的同学把它理解为“染”,我想是不对的,于是就又让他们查字典,两种解释:用化学药品使其变色;用水冲洗。很明显,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于是我强调查字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要忽略掉,不要只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关于生字,我采取小组内解决的办法,先是自主学习生字,然后听写,小组长负责检查,错字再练,再听写,效果还是很好的。

  这一课的亮点:

  1、我在让学生找到每一小节的“春的消息”关键词后,带着欣喜的感情去朗读,我说看到有的同学面部表情不够丰富,那就说明你不是很喜欢春天,于是孩子们嘴角上翘,眼睛放光,美美地读了起来。可是我又想,为什么有的孩子表情不到位呢?因为想象力不够,没有根据诗中的语言文字想象出那美好的`画面。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微风,小河里的水,小鸟的叫声,翩翩起舞的蝴蝶,田野里开放的野花,刚钻出头的小草,明亮的和煦的阳光……有了生活的经验的回忆,再读起诗歌来就投入多了。

  2、诗歌是浓缩的语言,我又和学生讲到我们平时的写作,如果能写成散文就好了。于是我用一二小节为例,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到了三四小节,连起来说,蝴蝶、雏菊,可以编成一个故事了,又以“春天来了”为每一段的开头,写下这篇散文,效果还可以,少部分学生写的很优美,水平很高,可以把我们课上想象到的全落到了书面上,可是还有少部分孩子语言很少,几乎就是把诗歌变换了几个词语又抄写了一遍,参差不齐。

  3、我的感情很投入,情绪比较高涨,学生的情绪也被感染了,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教师的情绪感染、引导非常关键。

春的教学反思8

  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混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春的教学反思9

  妙扣一词,事半功倍,寥寥数语,便将学生引进课文,让学生运用朗读的常识解读课文,感悟语感,形成积淀。

  一、阅读第一节,通过教师三个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学会把“长句读短”,后顾课题“孔子游春”,以名晓文章贵“简明、精要”,不得绕圈丢阵。

  二、感受第二节,以“泗水春景美啊!”为题,用美的姿态、美的声音读出春景的美,把“美景读美”!这样,水到渠成地拎出“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的渗透训练,再施以师生多形式地读、背竞赛,语感上口,语意进心,语段入脑。

  三、学习“孔子论水”段时,我备课时注意了孔子“很不平静”、“动情”、“意味深长”等一系列描写心情、表情、语言的词语,可在教学推进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沉思”这个词的'妙处,让学生抓住“沉思”想“孔子可能在沉思什么呢?”学生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到底有什么内涵?”有的说:“他可能在想这水有四性,人能有几人具备水这品性?”有的说:“他可能在想水是真君子啊!”有的说:“我的学生有几个能具有水这个真君子的品行呢?”有的说:“我怎样教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真君子呢?”

  真没想到,冗长且零散的几段话通过“沉思”一词浑然一体地凝聚起来;本应费口劳舌地“讲、读、悟、说”的教学程序则被这“沉思”一词简洁明快地浓缩起来。真有“妙扣一词,事半功倍”之效果啊。

  四、讨论“师生论志”段时,由于前面“论水”铺垫得厚实到位,对子路的“率直”有情义、颜回的温文尔雅“歌言志”的理解就很深入透彻,孔子老师的用意、师生的情意、泗水的春意也就穿过纸面,荡漾于文外了。最后施以“同学们情绪高昂,有满腔的话语想表达,就让我们拿起多情的笔来倾吐我们心中想要说的内容吧!”

  “沙沙”的练笔声似汩汩清泉在流淌,更似浓浓的情意在“滴答”:

  李昕原:琴声、歌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春情、水情、师生情,情情温馨。

  韩梦:我觉得我们应该学颜回那样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那些有了一点点不足为奇的成绩就四处张扬的人,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叶楚月:课题“孔子游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出去游玩,而当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时就感觉到孔子十分会教学,他不仅教弟子们求真知,而且教弟子们做真人。他以水为喻,让弟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真不愧是个大教育家。

  反思:现在有不少阅读课都上成了“文化民俗课”、“地理常识课”、“戏剧表演课”、“风光旅游课”……语文课该回归他的本真本位了。

春的教学反思10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 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 ”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

  关于《春》一文,粗略想一下,从自己上班起,已经交了 5 、 6 遍了。回想以前的课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等等一拥而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不是 ” 满堂问 ” ,就是 ” 满堂练 ” ,一篇课文化作几十道阅读题,搞 ” 碎尸万段 ” ,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不灵单。原因是传统教学仅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过于强调了学科本位。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 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本学期的课改实验班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名曲欣赏,配乐朗读。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声》等。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课改后的课堂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人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观念转变到位,教学实践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春的教学反思11

  为更好的推进课改,更有效地实施有效教学,我校教导处在开学初组织了一轮以中青年为主的“研讨课”,我作为中年教师做了一节课改研讨课,但收效不尽如人意,显露出的弊端很多;同时也借此机会听了一些优秀、年轻老师的课,感慨也颇多。

  下面对我的一节《春》作一下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课改的思想及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了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内容的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学案中重视学生的有感情地阅读、阅读后分析展示、以及口语交际的展示,在展示中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验学生的预习能力,力求做到“当堂清”。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预习学案完成不好、学生的展示不精彩、课堂气氛不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问题。分析其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主观上:

  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了解不够,我没有进行预习指导,离开老师的辅导他们还不能做到有效或高效的.预习。

  对预习的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预习抓不住重点,不深入,对于问题不负任何责任,甚至不用思考,所以在汇报时也就不精彩。

  客观上:

  1、题量略大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一个因素,预习中学生有顾此失彼的迹象。

  2、学生预习时间少,预习不充分,好的一节展示课预习必须到位。

  3、学生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有的学生甚至不会预习,重点的段落应抓住什么进行预习学生不知道。

  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很好的说出一句动听的话、不会从心底里说话、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

  结合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能更好的开展课程改革,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预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一年级的现阶段起,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研讨课的个人反思,如有不同见解请指教。

春的教学反思12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多美的春天啊!风、柳枝、小河、池塘的水、鸭子……多美的意境啊,短短的几行文字,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眼前。这样的诗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高。让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最后读出感情。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感悟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春的教学反思13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下一些问题:

  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如从不同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文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的部分,还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之美”。

  二、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三、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春的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语,将观察、朗读、想像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教学中,也收获到了不少惊喜。

  惊喜一:晶莹透亮

  在备课的时候,我猜想学生可能想像不出梅花晶莹透亮的样子,所以我在上课时就问学生:“晶莹透亮”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这个挺容易,他们说出了很多:小露珠、珍珠、钻石、漂亮的玻璃花瓶……这时我再让学生想像梅花的样子。有几个学生眼睛一亮,马上举起手来,告诉我: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春雨,梅花的花瓣上就有许多小露珠,现在阳光照在上面,梅花就变得晶莹透亮了。我预设的答案是梅花上有露水,没想到他想到了春雨。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其他学生也马上恍然大悟,我想,这一幅雨后梅花图一定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了。

  惊喜二:人流如潮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涌动”、“人流”这两个词语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孩子们一眼就能看到很多人。这时候,我再引导他们联想,在什么时候,你也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过年时大街上热热闹闹的样子,一个孩子还告诉我:过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逛街买年货,大街上都是人,妈妈说,大街上真是人流如潮啊!我真感谢这位妈妈,“人流如潮”这个词语不就是我要给予学生的吗?

  惊喜三:欢乐的海洋

  最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也在这人流中,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梅花山,会怎么做,怎么说。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像,一位学生说:“这里好美呀!我要拍张照片给我的好朋友看。”一位学生说:“我太高兴了,我要在梅花山下唱歌跳舞。”还有一位学生说:“我会背《早梅》这首诗。”每一个孩子都沉浸在了这欢乐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着欢乐。

春的教学反思15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 “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探究,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春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春》教学反思08-22

春教学反思08-24

春教学反思11-05

《春》的教学反思02-11

《春》教学反思01-09

春的消息教学反思08-24

春芽教学反思08-24

送春教学反思08-25

《春望》教学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