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葫芦丝》教学反思

《葫芦丝》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6 00:26: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葫芦丝》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葫芦丝》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葫芦丝》教学反思

《葫芦丝》教学反思1

  呼吸方法与换气,在葫芦丝演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气足音才长,要做到气息深长,就必须以正确的呼吸方法来保证。

  一、吸气:吸气时,必须口鼻共用同时进行,方法是:当口鼻同时吸入空气时,横膈膜下降,胸腔两肋张开,胸、腹部随之膨胀、扩张,气要吸的饱满。所谓“气沉丹田”就是要求气要吸得深,要沉得下去,注意吸气时不能耸肩提气。另外,吸气应在前一口气尚未呼完留有底气的前提下,迅速吸入空气,否则就会接不上气,感到气短难受,也有损健康。

  二、呼气:呼气必须保持平稳、均匀。方法是:根据演奏气息粗细、缓急的需要,在横膈膜有节制的收缩控制中,慢慢地将气呼出,随着气息的呼出,胸腹部会慢慢自然地瘪下去。在整个呼气过程横膈膜一定要控制住,吸气及呼气的方法与人们平躺下后的自然呼吸很接近,当我们吸入气时,胸腹部扩张饱满,而呼气时胸腹部自然往下瘪。

  我们在作呼吸训练时,自己可用手掌贴着胸腹部,感受、体会吸气与呼气的变化情况,是否在吸入气时有膨胀、扩张、饱满的变化。随着气息的呼出,是否会往里慢慢瘪下去。这样反复训练、反复体会琢磨,就能悟出其中的奥妙,正确地掌握其方法。

  换气:适时的进行换气,对提高演奏技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换气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换气前,要将余气呼出,避免余气进入葫芦丝而产生杂音。方法是:在换气时,嘴唇微微张开,将余气排往吹嘴之外,同时吸入充足的空气。不能憋着气吹,以免造成疲劳,影响身体健康。如果不将余气呼出,憋着气,即使口鼻同时吸气,也难以吸入足够新鲜的空气。

  为保证乐曲的演奏连贯自然,换气应在乐曲结构中自然停顿(休止)的`地方或标有换气符号“v”处进行。如果乐句间没有间隙,可以缩短乐句最末一个音的时值来进行换气。例如句末一个音5———为四拍,可以在吹完三拍半后,利用余下的半拍时间从容地进行换气。

  有的乐曲中没有标明换气符号“v”,而是以一连线标记在音符上方,表示换气位置,我们应该在连线与连线之间换气。

  有的乐曲既没有标明换气符号或连线,也没有自然休止停顿的地方,则应根据乐曲的句逗,自由、适时地进行换气。

《葫芦丝》教学反思2

  哲学中认为,先有物质再有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在器乐的世界中也是如此,手指巧不巧全看心灵不灵。

  常在课堂中强调:怎么唱的就怎么吹。在平常的器乐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唱好了再吹,我指导学生的唱,然后让学生按着自己唱的去吹。

  一. 心“领”然后手“悟”,解决节奏难点

  1. 在演奏旋律之前,我让学生先听,然后回答我预设的问题注意到一些难点的节奏,这是学生便会去注意难点的节奏,领悟了之后将它唱会,随后便用于吹奏中,教师要一步步慢慢引导,这样学生才会将唱的用于手的演奏上,有意识的演奏,跟随心的演唱

  2. 音乐是审美的教育,往往学生有一种自我满足的浮夸心里,当他们认为会了某样事物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粗心,在音乐中表现为将旋律唱“油”了,在别人听来便十分的`枯燥,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自满认为已经全会了,已经没什么好学的了,在过程中却没有体会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音高节奏,更要关注学生声音音色的美,唱的好听,学生才有吹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由心出发,吹出美妙的音乐。

  3. 体验情感激发共鸣是重中之重,学生往往能够吹奏一首作品十分熟练,却不知表现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教师在音乐的讲述语言上要引导学生,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一起让学生表达音乐情感,感受音乐情绪以此达到共鸣。

【《葫芦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葫芦丝教学计划06-04

葫芦丝教学计划01-14

葫芦丝作文04-30

少年宫葫芦丝教学计划04-26

(精选)葫芦丝作文12篇11-04

葫芦丝兴趣班辅导有感08-18

[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8-24

我学会了吹葫芦丝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