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纸的教学反思

纸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7 11:39: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纸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纸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的教学反思

纸的教学反思1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半月前,我在学校阶梯教室上了一节既紧张又兴奋的公开课,其中不乏成功之处,但静心思量,还是有许多美中不足。现根据教学实情,我扼其要点,归结如下:

  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诵读方面做得还满意。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我能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并能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该课中我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词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悟,读中熏陶,学生的兴致很高,学习氛围较浓,课上得自然顺畅。同时结合具体语境,体会文中“不好意思”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揣摩友谊失去时的内心苦楚,认识珍视彼此深厚情谊的重要性。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式,又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友谊,需要宽容,友谊需要谅解”这一深刻主题,教学效果良好。

  但纵观本课,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有不少。比如,由于对文本价值的把握不够到位,以至影响了学生对主题的深入理解,教学停留在表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今后我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再如,长期在城郊小学任教,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熟练,课堂上捉襟见肘,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实际教学效能……

  课堂虽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决不能停滞不前,浑浑噩噩,而应当紧随时代脉搏,在教学中不断钻研探究,在综合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我,完美课堂!

纸的教学反思2

  这节课,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来备课,手工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手工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这节课,我先自己动手制作了两幅作品,提前感受动手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况。作为美术老师,在学生动手前,自己所先动手做一做,体验学生动手的全过程,便于备课时可以考虑周全会遇到的问题。在展示范作的时候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也可以无意间引导学生观察到制作方法。而且利用课件展示很多作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观察由平面纸材到立体纸材的变化过程及规律,以此突破、化解难点。对于折、剪、粘、卷等基本制作方法,则采用示范的方法,把一些图片中运用到的基本做法简单的示范,这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印象,减少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是手工制作课型,学生在准备学习用具是不充分,课上有互相借学习用具的情况,导致课堂纪律不稳定。有部分学生在课上不积极配合本组成员的制作,闲着没事可做。而在欣赏环节中,我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思想中所谓的重难点,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使得整节课延时。而且示范时间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不宜过长。为此,课后我动了一些脑筋,思考自己在“欣赏”和“示范”环节中可以取舍的过程,为以后再教同类型的课做准备。

纸的教学反思3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他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这么一个慈祥、勤劳、剪纸技艺精湛的姥姥,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抓住“剪纸”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形象,比如“神”、“啧啧赞叹”、“熟能生巧”、“拴”等,让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感知姥姥的特点。再比如“数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这句话,通过分析其中的几个剪,让学生通过想象表达,体会姥姥的勤劳。

  教学过程中,我还随时穿插口语表达训练,比如通过文中的三幅图,请学生想象,并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数九隆冬剪……甚至摸黑剪”,姥姥还会在什么时候剪?等等。

纸的教学反思4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提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知道问题可以从观察、怀疑和制作中来,并且从爱提问发展到会提问。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从怀疑中产生疑问。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课分为“看—做—想”三个部分,看既观察,用伽利略的故事引出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观察教室和同学。上课后觉得不足的地方是还需要强调学生是在观察中提问题,提出的问题是自己观察到的。接着教学在制作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制作并飞纸飞机,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问题,因此我将制作和飞分开进行,制作后请学生提问题汇报后再飞纸飞机,在飞的过程中再提问。实验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制作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和制作无关,例如“为什么有的飞机飞得远,有的飞机飞得近”,这是在飞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的问题。在这节课上主要体现在飞纸飞机的时候,有些学生在飞飞机,按照实验的要求其余的学生应该是在观察并提问的,但实际上其余的学生就是在等着自己去飞飞机,而只是飞完纸飞机的同学自己去提问,课后经老师点评后颇有体会,在实验中,要求提出来了,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去关注学生有没有按要求做,如果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去做的时候,要停下来再强调要求,确保在后面的时间里学生能够按要求去做,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本节课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其实在课上也有提到,但显然引导的还不够,需要及时地评价一些学生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地有价值的问题。

纸的教学反思5

  一、 紧扣课题,激趣导入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 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二、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设导语,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品句训练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通过朗读,读出青年的专注,读出青年的投入,学生也体会到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师生之间有点拘谨,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纸的教学反思6

  ——“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呢?它的内涵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权威和专家怀疑和批判,除了

  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

  ——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受 我对《纸船》的大胆而成功的处理印证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一段话: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纸船》告诉我,创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学生独立地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种青春姿态。她挽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手共同去实践自主探究活动的理想,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她必将使陈旧封闭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纸船》告诉我,“真情”永远是创新的语文课堂的魂。批判和创造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驯睚眦必报,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悲天悯人善感多思。创新的情感内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纸船》告诉我如何以最好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或者举重若轻,或者举轻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胜之说,当然教学设计里也定有安镇乾坤之计。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纸船》让我重新思考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确要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方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

  《纸船》更让我看到了创新学习对教师素质的极高要求。学生的表现可谓酣畅淋漓,而我自己面对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反而有捉襟见肘之感。是的,教师只能是“课堂讨论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可能在台下,但他熠熠闪光的思想必须温柔地俯视不易调控的课堂。教师在创新学习当中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智者。

  《纸船》让我坚定了我的教学追求:创新学习是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纸的教学反思7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在《有趣的纸》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是分四个组来探究的。一、纸文化组。学生通过访问、调查、上网等方式查阅知识,了解纸的历史、发展、用途和种类;二、尝试造纸组。学生去参观造纸厂,认识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三、有趣的纸。展示学生的作品:剪纸、折纸、纸艺术品,通过学生介绍、玩耍、操作等体现“趣”字,也展示出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四、节约用纸组。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成果展示阶段,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为全镇提供的就是这节展示课,效果很好。纸是学生最熟悉的材料,他们研讨起来有浓厚的`兴趣,在展示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三小组,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纸艺术品,看到它既漂亮还好玩,让多数人眼前一亮:纸不但可以用来学习,还是艺术品的好材料。

  黄胜同学还表演了纸魔术:变成老爷爷的胡子、变成大蝎子,变成双引号??有趣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上好一节成功的课不容易,课前师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有了第一手资料才能探究、研讨、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给学生了一个良好的育人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能提升师生综合能力,但愿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

纸的教学反思8

  《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其后几节关于常见材料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颇费了一些心思。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在接下来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快乐的实验探究阶段,并始终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主线。而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超乎想象的热情投入每一个探究环节当中,俨然都是一位小小科学家了。三年级的孩子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我们不在乎他们能否掌握多少条条框框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让孩子们在过程当中放飞自己的内心,并在过程当中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寻找,让他们感受到小成功带给自己的小自信,从而真正走出“纸上谈兵”的怪圈,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科涉及到了四个需要孩子们动手实验的环节,因此,如何认识实验简单化、有效化,是我在课前反复思考过的问题。在观察纸的纤维密度试验和比较纸的吸水性的实验中,由于我有效的指引和提示,孩子们几乎是顺风顺水的进行的。放大镜的和滴管的使用,对他们来说几乎算是轻车熟路了,包括在滴红墨水中控制变量的掌握,我也曾在之前的实验中有所强调,这次只是稍加暗示,孩子们便是心领神会了。我想,这两个小实验的成功得益于教师平时的知识渗透,事实证明,储备知识对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与实质,也是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下功夫的地方。

  在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这一环节中,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我在课前就把报纸按要求裁好,课堂上分发给各个小组。本以为这个环节是最轻松和顺利的,没想到恰恰是这一环节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在汇报实验结论时,第三小组的同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并且一定要让老师和同学们“评评理”。原来是其中的两名同学在经过两次试验后,都得出了“纸的纵向结实程度好于横向”的结论,这两名同学还在其他同学的怀疑声中用第三次试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此时的教室一片议论声,我从孩子们的议论声里看出了他们对科学严谨性另一种解读。再仔细观察这两面同学,其中一位是风风火火的小男子汉,另一位是柔柔弱弱的小女生,一个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另一个则是做事“慢半拍”,这样的两人比较纸的结实程度,而且材料是横纵向结实程度差异并不大的报纸,无疑有失实验的公平性。而我又如何做以解释呢?我的解释能否打消他们对实验结论的怀疑呢?这样的问题当时就在我的脑子里闪了又闪,最后,我还是用控制变量的解释试图说服孩子们,并且更换了实验用纸,这次,两位同学在大家的见证下完成了实验,并且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的出现,使其后的纸张生产过程这一环节进行得有些仓促。而在节约用纸和保护资源的这个环节,我同样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并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科学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大胆怀疑,但是就这个实验本身而言,怀疑是要不得的。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比如在这堂课,若是当时我能让两个孩子互换角色,仍然比较报纸的横纵向结实程度,那结果不是更有说服力吗!或者我把其中一个孩子换成另一个暴发力完全不同的同学,那么不也是不必改变纸张的种类了吗!而我偏偏选择了解释和更换纸张这一做法,这当然不能令孩子们完全信服,因为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师的语言。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的机会,但是,教学机智不是随手拈来的,它是在许许多多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需要教师大量的知识积累,还需要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机智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它仅仅属于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知自己并不成熟,更谈不上经验丰富,但我知道,教学智慧需要我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反思,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纸的教学反思9

  通过谈话:“你都见过什么东西用纸做的?”我了解的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经验。他们有的说:我看的图书、大人看的报纸,画画用的本,公共场所喝水用的纸杯,大便后用的卫生纸,包装用的纸盒等等,这些常见的东西都是用纸做成的。幼儿是从各类纸的用途分类的,为什么划分用途不了解。为了让幼儿在探究中真正验证不同质地纸的软硬、薄厚、吸水快慢、承重性能的不同,让幼儿带着明确的问题,在适宜的材料的引导下,进行公平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真实的数据,并依据数据得出结论。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积累经验、并乐于与同伴分享经验,增强自信心。

  一、家园配合收集材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我们召开家长会,介绍了本月《纸》的主题活动,明确活动目的:培养智力、发展能力,亲子探讨纸的问题,并号召大家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纸盒、票据、钱、卫生用纸等等。家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并认识家中的纸制品。带到班上后,幼儿主动介绍材料的用途,有的说:“打印纸能画画,写字”;有的说:“这是我的病历本、医生处方和收据” ;有的说:“钱和存折用的纸是特殊的纸。”有的说:“这些包装盒很贵,里面的东西很便宜,妈妈说买东西时不能光看包装”;孩子们不但说出对纸的认识,还能表达家长的很多看法。

  二、了解纸的来历,萌发爱国之情

  我们选择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重点观看了造纸术的发明,虽然孩子们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他们能看出造一张纸需要很多的东西,花费很长时间,很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我们中国人非常聪明,很了不起,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你们长大后也能研制更新型的纸张。我们还观看了现代人的机械造纸,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

  三、学分类、练技能,培养兴趣

  幼儿陆续带来纸箱、纸盒、纸巾、报纸、牛皮纸、宣纸、打印纸、电光纸、瓦楞纸、挂历纸、钱币存折、车船飞机票、相片等等,看到堆积如山的各类纸制品,孩子们一不小心,东西会散落到地上影响大家活动,聪明的孩子发现问题,给我提建议:“要是能把它们分开,相同的放在一起,我们用的时候很方便。”大家听取他的意见,经过多次讨论分类标准:美工纸、图书、卫生纸、报纸、票据、相片、存折钱,纸箱放建筑区当作整理箱,包装盒、打印纸、电光纸、旧挂历放在美工区,一些牛皮纸、宣传海报、废旧报纸、废旧图书鼓励幼儿自由活动。

  有了各种纸,孩子们主动探究纸的玩法,有的人用报纸和挂历纸撕成曲折、复杂的大迷宫,因报纸薄、软很容易成功;有的人图书纸折出形象逼真的小动物,书皮滑、硬容易散开;有的人用卡纸和电光纸剪“奥特曼”,电光纸薄、好剪,更能突出栩栩如生的个性;有的人用宽窄不同的纸条,卷出大小不同的花朵、小鸡、轮胎;还有的利用彩纸条编织漂亮的花手绢。看到孩子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我们设置了不同展台,为每个幼儿搭建展示成果的机会。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始终保持探究的目的和兴趣,他们在观察、发现、操作、大胆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纸的共性: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能耐心听取大家的合理意见,理解并接纳同伴的观点,积累了很多经验,学习了相关知识,提高了交往技能。

  四、“纸”承载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同

  折纸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废旧打印纸、书皮、旧挂历很硬,不宜定型,折完了就散开。我指导他们利用这个特性,折小扇子当纸桥。他们还利用其他纸分别折成大小、宽窄不同的纸桥,找来型号不同的铁钉,放在桥面上。他们反复尝试同一种纸桥,承载铁钉的数量。他们分工合作:一人观察桥的“质量”,一人边小心翼翼的放铁钉,害怕纸桥倒塌。他们还有新发现,在桥墩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又大又宽又硬的纸桥承载铁钉的数量多。

  通过一周的活动,女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她们特有的细心观察、分工合作、反复实验、真实的记录数据、得出另人信服的结论,体验纸的软硬不同,影响承载的结果。

  五、探究纸吸水快慢不同,感悟生活中应用的

  探究纸吸水的快慢不同,更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帮幼儿体验牛皮纸、餐巾纸、打印纸为什么会用在不同的地方。孩子们用同样大小的三种纸折成平底的“乌篷船”,放在水盆里玩“开船”的游戏。他们发现,虽然要求同时放纸船,但还不能保持同时入水。由于水与纸船接触的先后不同,他们认为这样比较时不公平,各抒己见。商讨的结论是,把纸船先放好,再往盆里慢慢的倒入彩笔水,更便于大家观察。几次试验后,他们一致认为餐巾纸软、薄、空隙大,吸水快整个船最先湿透了,所以用它擦嘴;打印纸硬、光滑、洁白,画画、打字墨迹很快干了;包书用的牛皮纸,表面有一层很薄的塑料纸,水撒在上面,不易渗到里面,吸水最慢,保护图书。

  六、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你知道造纸的主要原料吗?木材。据有关专家计算生产一吨纸张需要用17棵树木。因此我们创设《我是节“纸”小能手》专栏,同一张纸你能怎么用,如正反面都画出漂亮的图案制作成图书,供大家欣赏;旧报纸、挂历等卷成纸筒做成书包、挂饰,美化环境。家长鼓励孩子在家里独立创作。做每个人要从小节约用纸,这样就能保护树木,树木多了空气清新,身体更健康。

  个人反思

  “纸”的主题探究活动进行了四周的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对生成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做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

  “幼儿是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的,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组织实施也是在生活中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地寻找、发现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要作为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让他们与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知识,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做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

  生成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满足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自主地探究某一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得以发展。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懂得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当他们刚萌生一种很好的想法时,教师就要像放大一张照片一样把它放大。

  三、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大胆实践,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

  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些想法在幼儿的头脑中原本是没有的,若成人不横加管束,他们会自由思维,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而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支持者、帮助者、引导者上。

  同伴研讨:

  本主题活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结合《纲要》目标,分层次设计活动过程,每个过程目标明确。幼儿参与积极主动,能照顾到个体差异,活动过程中真正的体验到快乐和发展。其次:幼儿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教师尊重幼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培养自信。最后:家园配合,共同参与活动,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从重视知识传授过度到能力、素质的培养。

  《纸船吸水快慢》的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了解到纸质地不同,吸水快慢不同,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发挥纸不同作用。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听取同伴的意见敢于质疑,这些都是以往很少见的。(dujuan)

纸的教学反思10

  “插接”是一种最简单的立体纸雕塑,是学生学习雕塑的基础,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并未涉及此方面内容。怎样才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插接技巧并熟练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到很多方法:如演示、欣赏插接作品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方式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大,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一个想法在我脑中诞生了,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我就尝试着以“插接游戏”的方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合作完成一件插接小雕塑。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插接雕塑的结构,我给每组的`每个学生分发10个“雪花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意插接,看谁的插接又高又稳固?学生在短短的3分钟之内,通过自己亲手插接很快就掌握了插接的技巧。

  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插接要注意的问题等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本课作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唯一存在的缺陷是部分学生使用的卡纸的硬度和厚度都不够,剪出的单元形插接时很困难,或者最底层站不住。而有些同学用剪下来的卡纸条卷成一个心形的底座,再把单元形剪口、插接到这个底座上,整件作品便稳稳当当了。

纸的教学反思11

  《纸魔方》是六年级的一节设计应用课,岳老师这节课授课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岳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让学生多展示,多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岳老师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这一年龄特点采用“先放再扶”和“先扶再放”的教学思维方式。

纸的教学反思12

  我的教学设计以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导入,教授新课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折纸。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巩固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所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展示折纸的情况之后,引导学生对折纸情况的进一步思考 “如果要计算两张纸的阴影部分加起来是多少,可以列出哪些算式?”从而引出第二个活动:列算式。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能力。在进行小组汇报时,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算式进行思考可以将算式分为几类?在分类进行计算过程了解到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引出了第三个活动: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以“1/2+1/4 ”为例进行小组内的探讨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最后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得与失分析如下。

  肯定点

  (1)本节课的设计中包含多次的小组讨论,并让较多的小组进行汇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算法,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性的理念。

  (2)设计折纸活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

  (3)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算式的规范性。

  不足点

  (1)设计过程中以复习通分为导入,将学生的思维定势在通分这个圈内,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设计折纸活动时,没有完全发挥出折纸的作用。这一部分可改进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折纸进行计算。学生在折纸进行计算过程中,引发思考“通过折纸进行计算较为复杂,有没有较为简便的方法呢?”从而导出从通分的`角度进行讨论。

  (3)在小结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小结应交给学生,教师针对几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从而揭示异分母分数的算理。

  也许现在的我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的处理措施有些“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明确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将能够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纸的教学反思13

  对于这个一年级的教材,我已经是第二回教了。因为前年刚刚教过,所以我经常会拿前年的教学和这次的对比。作为第二次任教,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会多一些自己的思考。记得前年教这个的时候,觉得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比较难,我就干脆自己示范做了一个,结果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

  我们的美术课需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是让孩子照搬照抄。于是,这个学期的这个节,我就改变了教学。首先让孩子自己去想,能想出几种卷的方法,我自己总结出三种重点的卷法,圆柱形、圆锥形、螺旋形。然后让学生去想不同的卷法分别像什么,可以做哪些动物?然后通过图片欣赏,打开学生的思维,原来只要在上面加上动物的眼睛、以及动物自己特有的一些特征,在加上手和脚,一个栩栩如生的`卷纸动物就完成了。

  之后我再播放一些真实的动物,让学生观察这些的身体应该用哪种卷法比较好,然后再出示用这些图形概括的图片,形象而生动,降低了学生自己创作的难度。在学生整个制作的过程中,卷纸不难,难在如何将纸贴平整?于是这三种卷法我都做了示范。

  本次教学我根本没有示范制作一个完整的卷纸动物,而是让学生学会卷纸的基础上,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想象,然后进行创作,结果学生的作业比上次的作业精彩多了,各种造型都有,像孔雀、蝴蝶、小猪、兔子、蜻蜓等等。

  我们作为教师有时候真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是怕孩子完成不好,不敢放手。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学习难点,解决了之后,然后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孩子会还你无限精彩。

纸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主要是想让孩子利用纸袋的特点来制作玩偶,为了引起幼儿兴趣,我制作了小猫、小狮子、小奶牛三个十分精致的玩偶来引导幼儿,并拿出其他形式的布袋玩偶来开拓幼儿视野,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活动中,我却发现,虽然教师一直引导孩子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的创作积极性很高,而且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做出的成品却千篇一律,都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小兔子、小猫、小熊。我心中有一点失落,原来孩子对于小动物的具体形象还是很陌生的,在以后工作中,仍然要加强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引导孩子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绘画基础。

  另外,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注意力,组织课堂时,尤其是环节之间,应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后再进行,这样更加有利于活动秩序的组织和环节的进行。

  教具准备十分精美,但是应再更多的体现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可以吧废旧材料加入到孩子的制作准备材料当中,孩子在创作中使用,间接使孩子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应提醒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使孩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纸的教学反思1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认识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学习使用调查的方法。教参上针对这一主题设计这样几个活动:故事会(谁发明了纸、古代的文字)、小调查(调查学校、班级、家里的用纸情况)、报告会(展示调查结果)、讨论会(讨论关于纸感兴趣的话题)、展示会(用纸办个展示会)。应该说这活动的设计非常有利于达成本节课的主题目标。

  但当我在备课划分课时,突然有一个感觉,纸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我们天天用纸,陌生的是只用纸,却从来没了解过纸,如果硬生生地开展这些名义上的活动,学生未必有兴趣参与进来。举一个例子说吧,开故事会,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可不是这些有关于于纸的故事,他们喜欢的是新奇的、刺激的、有情节性的故事,如果以此为主题开故事会,那学生只能说是“逼不得已”去讲故事、听故事,失去了兴趣,一切目标的达成都成为枉然。

  于是,我借鉴了网上的一些做法,让学生围绕纸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课后分组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就让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因为同学之间感兴趣的内容都不一样,当然他们研究的成果也不会一样的,在我的激励下,学生都想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出色,也都想看看人家研究的成果和他们比起来怎么样。这样在汇报的时候,不仅教参上的几个活动内容都展示出来了,而且也增加了书上没有的内容,比如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等等,这是内容上的效果。在课堂形式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都想看看人家研究地如何,也顺便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能耐”。在交流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题目标,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互动性,这里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一个有意义的生活,而非呆板老套的课堂。

  学生的潜能是一个宝藏,它们在等待开发,也在不经意间勃发。在后面的环节上,学生合作自创表演,让每位学生亲历过程,增强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每位学生在参与、感悟中获得了教育,从而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和表演才能虽然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但也令人满意。学生的这些表现比以前好多了,他们似乎长大了。我为有这样一群富有创意,富有积极性的学生而感到欣喜和骄傲。感谢学生们,让我品尝到了当教师的乐趣和成功。

  如果将一说、一听式的课堂比做一洼死水的话,那有了互动的课堂就会有一圈圈美丽的涟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一串串动听的浪声……

【纸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教学反思03-08

科学《纸》教学反思03-09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1

纸风铃教学反思08-26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范文09-01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2-10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通用8篇)03-19

幼儿园小班撕纸乐美术教案《可爱的毛毛虫》及教学反思04-2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