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9 01:51: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情境、“鲜花传递”游戏等环节,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我和学生平等友好,台上与台下互动,加上乐曲的渲染,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感谢的美好,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期待,使学生进入一种渴望情感表达和交流,希望投入到情感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回忆以往感谢的经历,让学习内容走进学生生活把感谢放在身边的同学身上,这样就有了真实的对象,而不再是凭空想象,有了真实的交际情景,从而有了交际的可能。,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而再了解表达感谢的更多方式。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我适时帮助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营造了开放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练习,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毫无拘束、畅所欲言;并适时组织学生模拟表演、评议,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这样调整后,终于见到了成效,在课堂上同学们敢说,也爱说,并且能表达自已由衷的谢意。

  上完本课,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口语交际是双向及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

  课堂片段:

  生1:谢谢你,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是你帮助了我!

  生2:……(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既然是“交际”那么就不应该是单向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由单向“述说”转化为双向或多向“交流”,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活动中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从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正因如此,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际,包括:生生间的交际、师生间的交际、小组成员之间的交际……当学生表达感谢时,应该引导另一名学生做出回应,让交际得以实现。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够进行交际的形式却不够多,也不够丰富,只存在简单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同时,在两名学生进行展示时,其余的同学又应该怎样的参与到交际中来呢?

  二、让学生自主评价是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谢谢你,是你帮我找回我的课外书。”

  师:“说得真好,表达的真清楚!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师需要不断评价、反馈、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教师的评价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更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起到指导示范及矫正的作用。在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做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自主的评价便是其中重要的方式。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应该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一个倾听者与指导者。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表达感谢是应该要达到的要求,并能让他们集中精神学会倾听,从而使课堂的参与度更高,也能形成评委与表演者之间的交际,让交际的形式更加丰富。

  口语交际教学时一种内容丰富多样且多变,思维、表达灵活机制,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机会,形成双向互动及多向互动,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练说机会,促成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2

  试教的前一晚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我将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的感恩路”的情景都删去了,换上了其他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的前半部分都进行了改动,只保留了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中,重新设计了汶川地震中小郎铮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画面作为导入,借此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感谢,了解感谢的多种方式;其次添加了两个具体的情境,一个是小丽帮小敏找回书的情境,一个是小琪感谢妈妈的情境。

  因为时间仓促,并且改动较大,导致了在教学前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预设学生的生成,没上课之前便已经没有了信心,总是担心着每个环节该怎么办。果然,课还是没有上好。课堂的后半部分——鲜花传递,学生甚至已经失去了说话的兴趣了,每个学生都害怕传到那束鲜花,这是之前的课堂当中没有出现的问题。上完后,学生也没有兴趣去感谢他们,甚至觉得有点无趣的离开了教室。

  课后,我反思不成功之处,发现下面几点很欠缺:

  一、学生需要的是鼓励。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说的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

  生:说的声音不够响亮。

  生:态度不够诚恳。

  师:是呀,表达感谢时要声音响亮……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从积极的角度肯定、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

  其实,学生能够站出来展示表演,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这样能够达到老师的表扬,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可是,没有表扬,也么有赞赏,面临的确是众人的“挑毛病”,这样的学生互评,不但打击了台上的学生,更是打击了台下的跃跃欲试的学生。为什么学生的评价会变成这样?只说缺点而不说优点?我想这是跟我的提问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时的问题是“你们觉得,他们说的还有那些需要改正?”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必定就是引导学生“找毛病”。并且,当学生评价完后,我也没有及时的对表演的同学做一些鼓励及表扬,导致了接下来的评价都是互相在揭短,学生也变得也来越没有兴趣了。

  课堂片段二:

  师:走路时要注意,不要歪歪扭扭的。

  师:感谢时,应该……

  在鲜花传递的部分,我仍然是这样评价的,没有鼓励,没有表扬,更是没有掌声。发展到鲜花传递注意环节时,学生心里的雀跃早已消失殆尽,一看到花便直摇头“不要给我,不要给我”。这种情况与前两节的试教中学生迫切地想得到花刚好相反,因为学生已经害怕了站起来被人评论一番。本是教学亮点的地方却变成了盲点。

  二、课堂需要的是机智。

  课堂中,小琪感谢妈妈一环节,一位女生扮演的小气妈妈非常优秀,能够根据不同的话语作出不同的回应,还能够配上动作。台下的学生与听课的老师都为她的机智所折服。而当时站在讲台的我确实愣住了,心里明白她说的真的非常好,可是口里却说不出任何表扬的话,只能说一声“谢谢,我们的小琪妈妈”。评课时,大家都对我没有表扬她而感到扼腕。课堂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没有办法预计的,面对课堂,我想教师需要的是机智大方的面对,一旦慌张,便无法思考,更别谈去应对。只有机智的应对,及时的纠正,及时的赞赏,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没有赏识的课堂是失败的,赏识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面对学生,教师除了提出问题,更重要是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乐学爱学。一片掌声,一句话语,一个拥抱……都可以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赏识。然而,我的课堂确实缺少了这些,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太远太远。几次的试教下来,教学设计最终定了下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激励学生,如何融入学生,用教师的赏识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3

  上完课,学生还是挺兴奋的,一个学生还走过来跟我说“谢谢你,朱老师,是你教会我感谢!”听了这话心里确实很感动,原来学生通过一节课真的能“学会感谢”。不过,这份教案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上得急,在学生试教完的第二天,便到了曹一小学再次试教,所以与之前的一份教学设计没有过大的改动。这次试教的改动只在于将“感谢同桌”的这一环节删掉,改为: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感谢想感谢的同学。改动的目的在于是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主的感谢他人,不限定一个小小的范围。

  作出改动后的教学设计,确实比之前更能贴近学生,可是在这节课中也暴露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的感恩路”的情景所存在的问题。黄舸这一情景离学生太远了,拖沓冗长,目标不明确,让人听起来太像思品课。这样的导入与情景创设已经成为了整个教学设计的败笔。

  一、情景的设置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

  在这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音响的效果,黄舸视频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更是拉大了学生与黄舸之间的距离。本身设计这一环节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感谢——感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可是,目标却完成没有达到。这样的设计过于迂回了,不够直截了当,学生也不明白这一视频究竟要干些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课堂片段:

  师: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黄爸爸?

  生:……

  这个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便似乎进入了困境,学生不知道怎么答,教师也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在通过黄舸视频的导入后便开始进入情景的对话,希望通过情景(播放黄舸父子的图片),通过范例(黄舸感谢黄爸爸的话语)使学生了解应该怎样感谢(表达清楚,态度真诚)。可是当教师提出“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爸爸”时,学生却是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看来,这样的情景设计是失败的。首先,学生无法对黄舸的生活产生共鸣,就算是有一张有一张的图片,可是距离仍然太远了。其次,教师在出示范例后没有明确的讲解,究竟应该怎样去感谢,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这样是完全达不到效果的。

  二、有扶有放才能使课堂有效。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教师更要在特定的具体的情境中安排学生明确交际任务,从而习得交际的方法。

  课堂片段:

  师:你想感谢谁呢?为什么?

  师:除了,父母亲,你还想感谢谁?

  ……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方法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也如此。可是,这堂课的设计却缺少了范例引导,也缺少了具体情境的练说。直接就进入了自由找同学感谢的环节,整个跨度似乎太大了。幸而,试教班级的学生也比较聪明,能够较流畅的表达,可是,仍是有一部分同学是无法跟上的。当学生互评时也没有办法评论到位,不知道怎样的'感谢才是真诚的,怎样的感谢才是具体的,这些都应该在具体的情境练说中教给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具体情景的分角色练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全班范围内达到交际的可能。教师还可以在练说之前根据板书,让学生再次明确要求,使话语更加清晰与真诚,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感谢做好铺垫。

  经过多次的试教,回过头在看看最初的教学设计,蓦然发现自己过于重视其中的情而忽略了法,一味的追求真情实感,不虚伪不造作,因此设计时便没有具体情景的练说,认为这些情景都是假,太虚了。然而,没有方法的学习,又怎么表达出真情呢?一味的追求创新,却忽略了课堂的得法,这未免顾此失彼。上好一节课,还是得踏踏实实!

【《学会感谢》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会拒绝教学反思09-03

学会宽容教学反思04-15

我学会了教学反思08-25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8-24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2-12

学会合作教学反思03-16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5-14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1-08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02-04

《学会调控情绪》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