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2 13:19: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拿到教材,我发现,本课的四字词语特别多,我数了一下就有二十五个之多;其次,是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给整堂课定位的'目标就是首先一定要处理好这些词语;其次是让孩子通过读,读出数字背后的内容,理解体会运用数字的效果。开课之初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引起阅读期待。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画词语,画出词语后练习读,再交流理解,然后运用积累的四字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教给了孩子在会读、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的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扣住开课之初提出的问题,解决“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的信念是什么?等问题。

  最后精读第一自然段,采用“关键句突破法”让学生扣住“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及“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来体会其勤奋、艰辛,发散交流,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悟为第二课时理解谈迁的书稿被盗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以及重新振作,决心从头撰写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更反衬出人物的信念的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读完这一自然的同时,要适时提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理解词语和感悟人物的步骤上要更清晰些、沉稳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以情教书,理在其中。整节课教者入情入境,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词语这个环节落实的比较到位,孩子们能成功运用所学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效果很好;学习通过列数字把文章写具体也基本完成了。但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显得有点凌乱。最不足的是没有写字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遗憾。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2

  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课后练习的第4题是:“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字。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道题显示了教学本篇课文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提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通过相关数字,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字,我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6次”修改,意味着谈迁不知查阅了多少史料,不知亲自考察了多少地方,反复查证,反复修改,这“6”字包含了多少艰辛和心血啊!从中学生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我让学生思考:从“104”、“428万4千”中,你又有什么感悟呢?通过交流,他们知道了这是谈迁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生命铸就而成的,是对谈迁奋斗一生的最好回报。读着这些数字,我们不禁对谈迁肃然起敬。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3

  外出听课,除了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还比较关注学生的表现,毕竟学生才是主角嘛。有时常感慨:别的学校的学生是如此聪颖,读书时或激情澎湃,或婉转动听;发言则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是因为特级教师在这堂课上引导得好呢?还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就这么出彩?我想,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吧,而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语感训练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既然非一日之功,那么羡慕也羡慕不来,还是在自己的课堂上多下工夫才行。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当我问道:“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第一个学生起来回答:“谈迁写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我肯定了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又强调:“谈迁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能否说得具体些,生动些?”第二个学生说:“谈迁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写成的一部珍贵的书稿——《国榷》下落不明。”第三个学生紧接着说道:“谈迁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

  这个环节并没有到此结束,我追问道:“三种不同的说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马上领悟到:“第一种说法太简单了,让人感觉《国榷》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偷了就偷了呗!”(孩子们在底下会心地笑)“后面两种说法比较具体,让我们感受到《国榷》对谈迁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是他二十多年的心血,丢了等于要了他的命。”“后面的说法更能突出这是谈迁遭遇到的`厄运,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想,这时候不用我说,学生都明白了表达的重要。但我还是罗嗦了几句:“你们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说话和写作文时,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你的语言更吸引人。”接下来的朗读环节,孩子们由于刚才体会得比较到位,朗读自然也不成问题了。

  其实,这一环节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抓住契机,找到突破口,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你会发现,不用羡慕别人,原来我们的孩子也很棒!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打花巴掌的教学反思12-31

《打花巴掌》教学反思04-12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08-25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4-30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04-21

武松打虎教学反思(通用5篇)11-17

《厄运打不垮信念》读后感08-04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08-15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07-04

【推荐】《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读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