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2 18:26: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

  《黄果树瀑布》是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记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首先,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黄果树瀑布》,激情澎湃的歌声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中再为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有声响的视频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如此一来,唤起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课堂教学时,我巧妙地赋予学生游客的身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这篇课文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运用优美的语言,真实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无比、生机无限,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本课长句子也较多,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便重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并读出感情,领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即“写瀑布声响、形态、感受”的句子重点品悟,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美和精准,并很好地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从不同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全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适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一写作方法,并且安排课外练笔,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运用诗句总结本课时:“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继续黄果树瀑布之旅!”此笔我觉得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黄果树瀑布》是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描写的并非是黄果树瀑布成因的科学知识,而是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本课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从读中感悟

  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在课前我让孩子进行了预习,并强调学生在课前必须多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善用、巧用了比喻、拟人、比较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内的时间毕竟有限,加上本课长句子又多,文章又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果课前学生不花时间读的话,在课堂教学时,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很难或者会较慢掌握文章内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前要求学生多读,读通读顺是很有必要的。课前预习到位,基础好的学生会通过文字进行感悟,通过文字在脑海中编织成一幅幅美丽的动画,事实也证明我这样做,对课堂教学非常有效。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前我建议他上网查找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视频,听听瀑布响声,欣赏瀑布雄伟壮观的图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堂教学时,通过一些教学辅助手段,注重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在教学第一课时时,让学生找出描写作者所见、所思、所感的句子进行阅读,并思考这些句子在写作上的修辞手法。第二课时继续让学生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学生自读自悟,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课教学的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男女分组读,个别读……朗读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能够高度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的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诗意语文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诗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对人的关注,而语文本身就具有诗意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诗歌导入,既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又能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养,大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黄果树瀑布第二课时,采用诗歌导入。整首诗充满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这样很快便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青少年的活力,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的诗意很浓,如课文中第四自然段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这一幕时,文章中的“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是很值得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的话题,这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时,他们想象“银雨洒金街”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黄果树瀑布上空细雨朦胧,阳光透过水珠,像我小时候吹出的肥皂泡泡,五彩缤纷生;小镇上空水花朵朵,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撑着小花伞,穿着小马靴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追赶蝴蝶,多美的画面啊;黄果树小镇上空长期被雨水滋润,我想那里的花开得特别鲜艳,那里的树长得特别茂盛……文章的第六自然段,作者将黄果树瀑布和庐山瀑布进行了比较,让学生很自然就想起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学时,我在结尾处朗诵了叶圣陶先生的《黄果树瀑布》,激情洋溢的学生学着写下了不少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如:黄果树瀑布,你真美呀!你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你一直勇往直前的流着白银似的水,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真伟大啊!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闻几来回。喧嚣的水声,白练似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生:瀑布如白银,一泻落千丈。只为忧愁人,一解千古恨。这些诗句虽然充满稚气,但却毫不掩饰青少年的活力,向往、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三、游客身份

  对于一名农村孩子来说,他们到目前为止去见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机会相当微小,有的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小镇。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便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充当游客角色,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用导游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幽默、激情的语言引导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此次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旅游,感到上课就玩一样。让孩子进入情境,不但学得开心,课文内容掌握得也扎实牢固。如教生字时,我说我们来认识一些新朋友;在教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时,让学生猜导游小姐此刻的心情,我班的学生说道:导游小姐在想,大自然太美好了,留在黄果树瀑布小镇上算了;导游精神焕发,应该把不开心的事都给忘了吧?这一自然段中“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这句话本身比较难理解,但通过让学生猜测导游小姐的`心理活动这个游戏,让学生很快掌握这句话蕴涵的深意。学生能猜出导游小姐的心思,其实就是孩子们自己的心理反应,接着学生的话,我做了个小结:各位游客太聪明了,对啊,与大自然面对面,贵在用心。唯其如此,才能享受大自然,忘却个人的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烦恼和忧愁,像大自然一样,全身上下充满神奇的力量。因此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段话的蕴含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便对学生说:此次旅游路途遥远,要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可以按什么游览线路进行?学生饶有兴趣地在课本中找出作者描写游踪先后的句子,因此我很自然地就引出写作方法“移步换景”,说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做了全方位的描述。教第二课时,我又对学生说:各位游客请回头看看,寻找一下我们的足迹,看看我们去过了哪些地方?这一步看似重复,其实不然,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写游记散文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描写,还可以在游记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本篇课文时,觉得文章中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两个课时有点紧张,如果时间充沛点的话,要让学生大胆说,充分地说,如有几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想象。第一处:透过树的缝隙看黄果树瀑布时,让学生想象瀑布像什么?第二处,“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可以让学生想象奇景,也可以叫学生动手把这一奇景按照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把画下来,添上颜色,我相信画面一定很美。第三处可以让学生看着徐霞客的塑像,想象徐霞客的心理活动。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让学生站在名人的角度进行想象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黄果树瀑布》的第二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黄果树瀑布,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走进黄果树瀑布,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一点是成功的,那就是我始终用“游客”的身份把学生和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没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多时候需要靠学生的想象,缺乏直观的体验。这也使得学生的朗读缺少激情,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情境。另外,对于“银雨撒金街”的奇景,很多学生只是感受到了“银雨”,而对“金街”则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是太阳光对街道的照射,没有体验到金色的太阳光辉洒满整个小镇的美丽。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4

  案例反思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只是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呢?在执教了《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后,这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通过反复斟酌,我觉得学生应该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应放在首位,只有当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性情在大自然中受到陶冶,才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不仅交换了“思想上的苹果”,也得到了“跳一跳,摘苹果”的机会,这样一来,整节课就对学生的眼、耳、口、心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用于辅助师生阅读欣赏这篇美文,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教一篇课文,诱发学生的感情是关键,学生的感情萌发了,对所学课文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受语言文字,阅读欣赏这篇美文。

  教学片断1

  师:自己轻声读一读第二、第三自然段,看一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像: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师:透过文字和图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树叶在风中飒飒歌唱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脱缰的野马的嘶叫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瀑布泻落在深潭中发出雄浑磅礴的声音。

  ……

  生:我仿佛看到了仙女的白纱在我眼前飘动。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珍珠屏镶嵌在青山之中。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泻而下的银河。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令人赞叹。赶快一起来一起观赏这大自然的杰作。(电脑出示黄果树瀑布视频)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眼观察书上的插图,用嘴去阅读文字,用心去想象图画和文字的美妙画面。在边看,边读边想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带有孩子的个性理解,在交流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给了每个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从想象归于现实。当学生亲眼看到电脑显示的黄果树瀑布视频时,他们被黄果树瀑布美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学生的感情已被其充分诱发,为他们阅读欣赏课文作了铺垫。

  二、口诵心思,有声有色。

  读,是一个欣赏过程。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文字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积累应用的最终目的。

  教学片断2

  师:伴着喧嚣的瀑布声,我们已经来到瀑布跟前,这儿又有怎样的美景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生:(异口同声)想!

  师:(出示“银雨洒金街”的图片)请大家轻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奇妙的景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奇妙的景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水雾弥漫,人们在这里恍如在人间仙境一般。

  生:我感受到水花在空中随风飘飞,翩翩起舞。

  生:我感受到自己仿佛在一个水花飞溅的世界。

  ……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不知道你能不能也读得很精彩呢?先别忙着举手,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生:“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这一句既要读出雨雾的轻柔,更要读出雨雾一下子飞起的感觉,要让人感到水花腾空快而有力。

  生:“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要读出水花在空中到处飞舞,轻轻飘荡的味道来,所以要读得慢些,轻柔些。

  生:“高达数百米”要读出水花的壮观,要读得让人听了觉得水花真得很高。

  ……

  师:相信有了小老师们的这些建议,你一定能读得令人浮想联翩。

  指名读。

  师生评议。

  师: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要是不把它留在脑海中,就太可惜了,你们想不想背这一节啊?

  生:想。(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来背背看,给你加点音乐好不好?

  学生借助画面背诵,配乐。

  ……

  上述教学片断,依靠学生在意境中的“读”,甚至熟读成诵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之所以能将文字读出其中的韵味来,是因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意境之中,创造出一种最佳的阅读欣赏美文的境界,图片看在眼里,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似乎自己置身于教材描绘的情景之中,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在画面、文字的交汇合融合中,学生他们的注意、记忆、想像、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最佳时期”。他们灵感的火花闪现,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以至于让学生指导学生读书、借助画面背诵课文,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急于要把这段美文背下来,再加上教师巧用轻快优美的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学生的读得有声有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适时辅助,创设出图文并茂的丰富情境,就能让学生的眼、耳、口、心得到积极愉悦的配合,从而有效地开展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黄果树瀑布》的教学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黄果树瀑布》的第二课时。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我始终用“游客”的.身份把学生和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6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这句话指引着我整篇教学的设计。所以在教学中,我觉得有一点是成功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如果就这样讲一讲,孩子只能浮光掠影地了解课文,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使用了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有最大程度的感悟,这样,才能将外部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在读赏说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又使学生开阔眼界、受到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节课下来,我总感觉这个多媒体的播放是不是多了,总共有5次,再加上不是串联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关开关,影响时间和师生的思路。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仔细想来,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

  1、课的节奏不够紧凑,前松后紧。

  2 、没有关注学生,缺乏教育机智。

  不知从何时起,好像很不满足于很顺当的课堂,但是真正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又缺乏教育机智。原因有: 只顾一厢情愿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停下脚步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没有关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生成不够敏感,没有很好地利用生成的资源。如当学习瀑布的形态时,学生说到“瀑布像银河从九重天落下来。这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进行对比,提炼出黄果树瀑布的宽,以及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7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内容优美的课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我的教学设计就以感悟语言文字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处理教材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从哪两方面描写瀑布的气势非凡与雄伟壮观。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从声音、形态两个方面来描写。先感受其声音的雄壮,再感受其形态的壮美。

  一、紧抓文本特色。

  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了解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区口”“路上”“山径上”“谷底”的声音,并集中在课文的.2、3、6、7自然段。因此,我始终紧抓“声音”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我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望”来导出作者的“听”。让学生在这一冲击中,碰撞中,对这声音有了兴趣,有了期待;以“在哪听到怎样的声音”来梳理内容,并感知以声音为主的主要内容;解读声音的美感和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二、进行层次解读。

  教学中,我行走着“听瀑——看瀑”这样的足迹。让学生先找到和读好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作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这瀑布,但是从声音也大致领略到这份壮美,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感知。然后再去找描写瀑布形态美的句子,抓重点词语“宽幅白练”、“银雨撒金街”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诗意美。最后以陶行知的诗歌《瀑布》朗读进行整体感悟。

  可惜的是在引导学生理解“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时,缺少了媒体资源,觉得缺少美感。如果能及时放给学生看一下,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8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教学本课,我就是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采用不同的符号摘划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调动起学生的.眼、耳、口、心,反复品读斟酌,从而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我先出示了学程单,让学生根据要求品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这些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难,难的是品读感悟的过程。我出示了相关的图片,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场景最使学生心驰神往,那“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的情景让学生快速地记住了这些生动的字眼,图文结合,由景生情。再配上动听的音乐,那种美妙的感觉自然而然产生。学到后面的所感,我们一遍遍地品读、赏读、赛读,再配以图片和音乐,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逐步在学生脑中生成、凝固。

  教学完本课,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要求写一处景物,也写出所见、所闻、所感,不少学生写得不错,能模仿写出由近及远听到的声音,配上迷人的所见,再辅以真实的所感,一篇美文就出炉了。效仿是学习写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也从效仿中学习到写法和写作的乐趣。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9

  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两次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图,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然后我们一起欣赏《望庐山瀑布》的配音朗读,并试着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唤起学生对“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设计较少,很多时候需要靠学生的想象,缺乏直观的体验。这也使得学生的思路不开阔。

  今后在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0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笔优美、构思巧妙、富有感情的散文(游记)。作者通过自己游览黄果树瀑布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之美,更提示我们大自然富有勃勃生机,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画卷,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美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媒体,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课文中的美——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情致的美好,受到审美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致。

  上课伊始,我紧扣文末两个“沉醉”,创设徐霞客与游客饱览黄果树瀑布后沉醉的情境,启发学生“连徐霞客这样一位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都陶醉了”,可见这黄果树瀑布不同凡响啊!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致,使他们急切地想了解这黄果树瀑布的神奇与壮美。

  二、借助媒体,品悟壮美。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进而理解课文。”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读,从读中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精、之美。有些文句学生一下子难以想象画面,我便借助媒体开启他们的'想象之门。

  1、感悟形态,领略壮美。

  在设计时,考虑到“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银雨洒金街”等这几个词语难以在一些想象力较弱的学生脑海中产生具体的画面,所以在学生学习这一段时,一张水花飞溅、漫天飞舞的图片适时出现在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图片与录象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这样,朗读也成为一种另有风味的美,我在欣赏黄果树壮美的同时,也在聆听一支唱响在孩子心中的赞歌。

  2、研读想象,体悟感受。

  在感悟黄果树瀑布声响、形态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研读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由于媒体中的图片、画面,已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所以,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陶冶了人的情操。

  三、赞美瀑布,升华感受。

  此时,课堂接近尾声,学生也深深沉醉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中,难怪文末写道:“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学生也早已领悟,写塑像上的徐霞客完全沉醉,是更加衬托出作者、我们完全沉醉了。

  当我提问:你在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后,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学生思考后纷纷发言。有的说: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只应天上有。有的说:我愿化作瀑布旁的一尊塑像,与瀑布朝夕相处,永远观赏这一美景。也有的说:黄果树瀑布这样壮美,我们应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葆青春,永远美丽。……当反复齐读全文第一句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高度赞叹:“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感受已达到了高潮。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声响这一环节,我原本计划在学生研读想象的基础上,播放瀑布渐近渐响的声音,但由于对多媒体掌握还不熟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因此给本节课留下了一大遗憾。另外,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充分。不过,这些遗憾也将激励我今后再接再厉,不断努力。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黄果树瀑布认识不深,让学生先观看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感受瀑布的美丽、雄壮,再引出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识写生字上,这是新大纲的要求。接着,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识记生字,理解字词,并加强句子的练习,增加词汇量,为日后的自学生字词以及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儿歌法。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写“挺”,这样基本就没有学生写错这个字了。

  2、重点笔画识记法。比如记“欢迎”的“迎”,记住没有那一撇。

  3、拆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两分组合的.汉字。如,什么“扇”,“户羽”扇。这么一拆一合,朗朗上口,还很好记。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生字时,要多想多听,还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如何记忆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把烦琐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2

  自第八次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课改后,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执教《黄果树瀑布》之后,我思考:我的课堂重点关注了什么?促进了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发展得怎样?在哪些方面可以发展得更好?

  一、关注语言,发展智慧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运用和词语的准确使用,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开联想、深刻感受。

  教学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实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黄果树瀑布是一部杰作。

  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作者于移步换景中听到的美妙的瀑布声。我以一个主问题——“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切入,让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的感受。学生起初感受到声音的“响”。在深入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飘、拂、涌、盖”这几个动词,又抓住了“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般涌上来”等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这声音的奇妙有趣。最后通过朗读,再次品味声音之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瀑布的形态,我让学生关注语言,展开联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她说:“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顺势利导:“‘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说:“非常长”。我继续追问:“那黄果树瀑布呢?”生:“是一匹宽幅白练。”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把握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瀑布的形美,学生的内心没能产生一种特别的震撼、赞美之情。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想想瀑布泻落的环境,青山环绕、树木葱茏,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瀑布显得格外——(洁白、晶莹、活力与生机)。

  在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上,我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关键词句,阅读感悟。

  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读出疑问来。课上,两位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听到的瀑布的声响是不一样的?问题二:“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要关注学生读与思的结合,关注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在本篇散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变品词析句式的理解式阅读,为整体感悟式的欣赏式阅读。

  二、关注感受,美感体验

  本篇课文,作者主要抓住了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来写,并将作者的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一开始瀑布声音的变化之美,也是作者感受的奇特。我让学生展开联想,于浮想联翩中感受瀑布的形美与声妙。

  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受,不仅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还有触觉上的享受。作者用了很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下到谷底时的感受。我主要通过创设语境,找到散文情与意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着作者的感受,并生成自己新的感受。

  第5自然段,我创设了这样的语境:“腾空而上雨如烟,银珠跳落洒金街。这是多么的奇妙有趣。想不想和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想)让我们下到谷底,伸出手,撩一把水来洗洗脸。”(师生做动作)之后,我进行随机采访:“你感觉——”生:“清凉”、“清爽”、“舒服”。

  第6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行说话:“我真想——”学生的回答非常的奇妙有趣。“我真想随音乐的节奏跳舞!”“我真想带回家每天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我让学生再读文字,感受这份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永恒的美。

  第7自然段,因为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已经产生情感上的赞美与热爱,所以我采用了略讲。只提了一个问题:“是谁给了你心胸开阔的感觉?”自然地回扣本文中心:“黄果树瀑布,真实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我能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牵强附会。应该说,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美好的。

  三、关注表达,习得写法

  我认为,本文在表达上有两大亮点:

  一是抓住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来写。在前置性作业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的句子,读、圈、画、悟。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在课堂上,我以一些主要问题,引领学生谈体会、谈感受。学生能感悟瀑布形态的宽、美;声音的响、妙,变化之美。

  二是全文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感受作者联想之丰富。“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我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品味语言文字中明白:比喻来源于丰富的联想,来自于真切的感受。

  因为课上我关注了文本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后面的“学法迁移,实践提高”环节,学生写起片段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一环节,我播放了“杭州西湖水上喷泉”的录像,真实可感的画面,变化万千的形态,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写的热情。

  “刚进入杭州西湖水上公园,就被那震撼人心的水声吸引了。下面的水花就像鞭炮一样从下往上飞。那美妙绝伦的音乐,为这人间天堂增添了几分光彩。(生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水上喷泉别有一番美景。一开始像挥舞的花束,接着像孔雀开屏,美丽动人。两边腾空而上的泉水,如两条白龙飞跃长空。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他们既关注了喷泉的形态和声响,也关注了自己的感受,语言也很优美。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所以我并没有给他们固定的句式,而是让他们尽情发挥,收效很好。

  记得于漪老师在2010年10月中旬在华师大作讲座中说:“我追求的课,不是就只上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就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了。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素质的一个目标,经久不化,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为人师表’的目标。”我想:在我的这堂课后,是否有学生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写景美文,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味呢?

  今天的课上完了,自己既定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但心中不免还有些遗憾,为自己一开始的不够洒脱,为学生没能达到一种亢奋的激情。几许失落,几多思考。晚上,收到了五(5)班江周龙同学的短信:“老师,今天课上完了,我感悟很深。”这让我感到欣慰。

  生本课堂,给予老师更多的挑战,我实践,我思索……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3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散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散文的特点,也采用“形散神聚”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形成了一种回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一、牢牢把握“神之韵”

  “神”就是课的中心、主题等实质性内容,是“串联珍珠的线”。没有中心或主题,整堂课就像“一盘散沙”。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就是紧紧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就抓住这条主线,在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的洪亮和形态的'壮美时,在领悟作者紧观瀑布的感受时,都能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的中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的句式引出课文,这样,整堂课都被一个“神”所引领,纲举目张,达到了“千丝万缕一线牵”的境界。

  二、精心打造“形之散”

  1、利用课文特色打造“形之散”

  作者移步换景,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读边悟。课堂气氛是轻松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灵活的,学生的思维也无拘无束,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打造“形之散”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实现“形之散”的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瀑布的声音、图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教材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三、努力实现“形与神”完美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学生把握和领会到“神之韵”。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听,去想,去感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和作者共鸣,使学习过程自然、和谐、充满生趣。学生的思维像天马行空,纵横开阖,又始终像放风筝一样,虽然愈飞愈高,但手中的线却紧紧牵牢,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使“形”随“神”变,“神”随“形”现,营造出散文教学的佳境,整个课堂教学也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4

  《看黄果树瀑布》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精彩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前导入时,随着风景如画的图片的出现,教室里一片惊呼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叫道:“太美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饱满,学习效果较好。

  二、运用多媒体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瀑布,有许多的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茫茫然。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精读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课文描述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雄伟壮观的瀑布,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在课文朗读中除了学生自己朗读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音中能够注意字音、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观察多媒体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美丽的画面,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瀑布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情感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之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自己总是希望面面俱到,自己的语言也不够精炼,所以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争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15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今天听了云盘小学朱亚红校长的课,总体感觉

  1. 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始终围绕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2. 用教语文的方式在教孩子语文,让孩子学好语文。

  3. 引领着孩子精读文本,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掌握表达形式和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始伊始,让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他们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对黄果树瀑布的总印象。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一系列轻盈优美的动作,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比喻最使学生心驰神往。在教学中,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让学生体会“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声响、形态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抓住这些词句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第三,大声齐读。尤其是本文的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只有运用齐读,才能渲染出瀑布的无比壮美,烘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学习本文,学生对大自然的杰作——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美的体验。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03-10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06-04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8-24

游黄果树瀑布03-23

黄果树瀑布作文08-24

黄果树瀑布的作文09-10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