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源泉》读后感

《源泉》读后感

时间:2022-09-07 02:21: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源泉》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源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源泉》读后感

《源泉》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心灵有耳》的真人真事,这个故事让我震撼,因为那个老人的鼓励,我感受到鼓励对成功的结果是多么重要。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又矮小又干瘦又朴素的小女孩,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中,她伤心地在公园里默默唱歌,但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给予了她鼓励,对她赞叹不已,正因为这鼓励,让她走上了心仪已久的歌星之道。可后来她知道那个老爷爷是个聋子。当我读到:“那个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人——竟是个聋子。”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心灵有耳”是什么意思:“那个聋子老爷爷虽然失聪,但他是用心灵去‘听’小女孩歌唱。如果老爷爷没有鼓励她,而是对她冷嘲热讽,那么如今这一颗璀璨的明星,便什么也不是,她的心灵从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没有老人的鼓励,她也不会有今天。就像一句话所说:人的一生总有浮沉,浮在上面的人不必乐观,沉在底下也不必悲观。一生太过于风平浪静,那样一跌将会一蹶不起。沉在底下的.经过大风大浪,一切将会迎刃而解。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个数学老师,因为一个小女孩数学题做错了一些,老师撕裂了她的双耳。为什么只是几道题做错了就伤害她?为什么你不是对他鼓励而是批评?你那样做只会让她害怕数学讨厌数学,恨你,鼓励她,会让她更加努力学习数学。

  不是每个人都是什么都好,十全十美的,一路风平浪静的,就像一句话所说:其实,生活中总是有许多烦恼,人生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既然必须面对,就接纳它、包容它,然后融化它。

《源泉》读后感2

  提倡个人主义和客观主义哲学的安·兰德的代表作。她说过“人不能把世界让给他所鄙视的人”,也说过“我将永远不会为另一个人而活”。

  这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全方位地表现一个理想人物,所以书中人物形象脸谱化严重。兰德借书中人物的矛盾对立,揭开利他主义虚伪的面纱,并提醒人们,要警惕利他主义背后的巨大陷阱,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要抵制整个世界朝着集体主义和平庸化发展的倾向。

  谈谈书中四大章节的代表人物。

  1/ 彼得·吉丁

  活在别人眼中的人,一举一动都是在渴望得到他们赞扬和崇拜的目的下进行的。他的基本需要是保证他同他人的关系,以便得到别人的喂养。一边恨着能真实做自己的洛克,一边又在成为二手货的路上越走越自然。为了在公司的地位和别人眼中完美妻子的形象,娶了多米尼克,又为了争取到更宏大的建筑物设计权和更高的名声,与多米尼克离婚了。故事最后,工于心计、既脆弱又懦弱的吉丁宛若一具活尸体,或许这就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下场。

  2/ 埃斯沃斯·托黑

  头脑极度聪明,但心机重,城府深,没有亲密的私人朋友。善于自我伪装的他,被别人认为是公正廉洁的人道主义者,有一大批忠实粉丝。托黑的终极目标是掌控他人的心智,当民众精神的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认为一切不能被控制的东西必须消亡,是洛克眼中,所有二手货中最卑劣的那种人。

  3/ 盖尔·华纳德

  出身贫寒的华纳德,初心本善,但从某一天被恶化的社会风气伤害,为正直感到羞耻后,他不再同情任何人。他不坚定的内心让他以为世上无纯正之人,所以精心挑选诚实正直者,用钱和权击溃他们的“正义”和“理想”,无一例外,那些人真的全部成了牺牲品。

  靠极高的商业头脑和非凡的手段,华纳德一手创办的《纽约旗帜报》,一直不遗余力地宣传真理、品位、信誉,但却不允许它的读者动脑思考。硕大的标题、流光溢彩的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冲击着人们的感官,捕捉着人们的意识。因为他认为,新闻可以在最大多数人中间创造最高的`兴奋,将他们冲击得失去理智。如果人数众多,越糊涂越好。

  洛克的出现,唤醒了最原始最真实的他,两人的心心相惜改变了华纳德的做事风格。他不再利用新闻迎合弱者和大众思想,勇敢地与遭众人唾弃的洛克站在一边。

  4/ 霍华德·洛克

  坚持个人主义的特立独行的天才建筑师。他的独立程度以及他对于工作那种原始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决定着他作为一个工作者的才能和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所在。他的道德法则绝不是将自己的首要目标强加于他人身上,他的首要使命是对自己尽职尽责。这种与时代精神不符的理念,使得大多数人站在他的对立面,骂他是“自私的自我主义者”,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自我就是邪恶的代名词,而无私就是美德的最高境界。

  然而,绝对意义上的自我主义者并不是为自己牺牲他人。无论是他的目标、动机和思想,都不是为了他人而存在的——他也并不要求他人为了他而存在。

  《源泉》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原因,我相信与中国传统思想和领导阶层理念的冲突有关。中华“舍己”和“忘我”的道德压力,常常会导致个人能力、个人感情、个人尊严要求被压抑和被抹杀。

  这种哲学思想的认识,对我来说是种全新又有意义的思考角度,光凭这一点,5星无疑。

  8万字的书,花20小时阅读,值得!

《源泉》读后感3

  第二次读安·兰德的这部《源泉》时,不再像初读的时候那样疯狂地崇拜主人公洛克,不再那样发自内心地鄙视书中的配角们。离开学校,理想化的生活慢慢远离了自己,逐渐看见了社会现实性的一面,懂得了生活和理想的差别,知道了地球不为个人而转,世界不会为某一个人改变。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故事的两面性,收获之一的感悟是:想清楚自己内心到底想要坚持什么,并且拥有勇气去把自己所持坚定到最后!主人公洛克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位天才建筑师,他的作品完美、超前,不被大众理解,被随波逐流的人唾弃。他因为过于执拗的坚持自己所秉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不恰当的表达,使得他在当时的学员中惹恼了一批人——那些与主流想法一致的所谓的专家,因此就算在学院中有少数几位教授力挺,即使他在建筑方面很有天赋,但在投票之后,他还是被赶出了斯坦福建筑学院!这对别人应该是一种天大的不幸和磨难,换一个应该早就会屈服了,毕竟为了更好的生活,屈服并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可他不一样,他平静的可怕,甚至没有要去抗议什么,只是默默的接受,并且已经接受了接下来将会很艰难的事实,因为那时是不会有什么公司愿意去接受一个被斯坦福退学的建筑设计师的。而他毫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不畏惧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坚持自我,永不妥协,最后他成功了。这是一个完美的人,拥有天才的能力和坚强的品格,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让我为之疯狂,一度让我产生了“只要你坚持自我就能成功”的错觉。

  再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已经步入社会很多年,不再如刚出校门的学生一般,盲目的崇拜洛克的执着,甚至觉得有的时候不能叫做一种执着而是偏执,而且认为他有严重的利己主义。这一点表现在法庭那一幕,洛克说他炸毁了那座建筑,因为设计稿是他自己制作的,但是别人却随意对其修改,这是他所无法忍受的,所以他炸毁了它。由于对书中的人物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小说中的人物过于脸谱化,而其实真正的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强烈的个人主义,然而现实世界中这样的个人主义会让你寸步难行。我明白了洛克这样的英雄可能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是我。我们应当知道,无论后天如何努力,我们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洛克那样的成就,不可能成为他那样的人。这让人沮丧。可这也让人充满希望。即便是他那样一个被上天选中的'人,也要永不放弃,历经磨难之后,才能拨云见日,抵达辉煌。我们这样的凡人,又凭什么不直面自己的卑微怯懦,勇敢面对,不言放弃。

  今年世界杯,赛前不被看好的克罗地亚队凭借合理的战术和顽强的拼搏,成功闯入了决赛。最后的决战,面对强大的法国队,克罗地亚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特点,依然坚持自我,展现出优秀的技战术和坚强的精神,踢出了漂亮的足球。虽然功亏一篑,但赢得了很多球迷的赞赏。我们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那个无懈可击的法国队,但我们都可以争取成为那个让所有人感动的克罗地亚队。

  我非常喜欢一首叫做《追梦赤子心》的歌。歌词的最后一句说:“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这歌词浪漫得让人想哭。希望在未来,当我不再年轻,我可以对自己说,你的生命已经在闪耀。

【《源泉》读后感】相关文章:

源泉优秀作文09-14

生命的源泉作文04-13

快乐的源泉作文03-17

珍惜生命的源泉作文05-14

节约人类生命的源泉作文04-30

安全演讲稿:健康是生活的前提 安全是幸福的源泉04-12

读后感读后感01-03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狼王梦读后感读后感03-31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