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

时间:2022-05-21 12:38: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陆犯焉识读后感(通用21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陆犯焉识读后感(通用21篇)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

  先努力优秀,再大方拥有。所谓生活:有所为,有所爱,有所期待。

  最近看了《陆犯焉识》。

  小说的主人公陆焉识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写。那个时代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沁血的小说。

  时间回到三十年代的旧上海,陆焉识的家,一个有房有车的大户人家的公子哥;随后转到美国华盛顿,变为风流倜傥的留学生。在美国的五年当中,焉识是一个随和凑趣,说话俏皮,哗众取宠的人。他的个性是张扬的,出手是阔绰的,在他的继母不间断寄钱给他的日子里,他似乎忘却了自己从哪里来?将来要回哪里去?他活得肆意而放纵,他不负责任地跟女孩子交往,然后再逃开。他无疑是聪明的,学会了多国语言,并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获得了博士学位。

  小说就这样穿插着,一会儿在西部草原,一群犯人和犯人之一老几(他是焉识在监狱中的名字),说到老几这个名字,似乎在监狱,犯人都不配拥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代码,老几就是陆焉识的代码!一会儿又回到焉识旧日在上海的生活,和继母恩娘和妻子冯婉瑜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留学归来后的工作状况。

  在西部监狱中,作者描写了除焉识之外诸多犯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管教人员对待或者说对付犯人的态度和伎俩,还有犯人之间为掠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伤害……其中写到那个16岁的小犯人梁葫芦,被堵住嘴巴,捆在马缰绳上,被马拉着在雪地上奔跑,后脑勺被磨得露出颅骨!还有焉识逃跑后回来,河北籍管教干部为了报复他,用死套绑住他的腿,企图废了他的一双腿。在那里所有人都是缺乏尊严的,所有人都是苟延残喘的。人性是黑暗的,人与人之间是戒备的,信任是不存在的。

  或许是漫长的监狱生活太乏味了,焉识慢慢回忆他的前半生,回忆他的太太冯婉瑜,他发现之前自己并不了解太太,也并不喜欢她,一直以来只是被动接受那个来自继母安排的婚姻,但在监狱中,他意识到婉瑜是爱他的,并为他默默做了很多事情,他逐渐发现婉瑜的美好,他渴望回去见见他,趁自己还有气力。于是有了他精心策划的逃跑,这段情节张艺谋在《归来》中有展现。小说中,焉识九死一生,历时几个月,辗转几千公里,从青海荒漠中回到上海自己的家。但在最近接亲人的时刻,为了避免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却选择了不见面,只是远远地跟在妻子孩子后面,感受些许亲人的气味!何等令人伤感的情节,何等无奈的人生!是谁造成这样的痛?又是谁给了他们无谓的'伤?

  逃跑归来后,焉识做了一个决定,离婚!成全妻子和孩子们,不要再因为有个罪犯父亲和丈夫而备受歧视,那时候他以为自己永远回不去了,会死在这片大草原中。作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心里是绝望的吧,他割断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从此了无牵挂了!可是没想到的是,他还有恢复自由的一天,在被关了二十多年后的70年代末,他回到了上海。可是他的妻子婉瑜却因患病再也认不出他!他不能跟离了婚的婉瑜住在一起,只能住在儿子家中,但每天清晨都要去看望婉瑜,陪她聊天,陪她一起等待她记忆中的丈夫回来!日复一日,在无望中等待,也在等待中和婉瑜越来越亲近。令人意外的是,当他带婉瑜回到他争取回来的曾经住过的小楼,她竟然一下子准确地走对了路!在他们的小楼里,婉瑜安静多了,他们复了婚,做回了夫妻!

  在焉识从大西北回到上海之后,他在美国的大女儿和在比利时的弟弟曾回来探望他,弟弟不无感慨的看着那个自己曾经膜拜的聪明绝顶的哥哥,比自己老了不知多少,难过的不能自已,他说他一直在想:像阿哥这样的天才,天底下最好的房子就该给他住,最好的汽车就该给他开,最好的吃的就该给他吃,才公平。可是他的哥哥竟然遭了那么多年的难!在弟弟和大女儿的眼中,这是怎样地不可思议?怎样伤害了他们最优秀的亲人!

  婉瑜在自己家中安静地去世后,焉识开始写作。在20多年的监狱生活中,焉识曾用盲写 方式记下了诸多内容,聪明的他还有一项常人无法企及的特异功能,就是不用纸笔,在脑子里写作,并且一篇一篇按顺序编号,归档,内容不限,调理清晰。在孙女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对这段生活的记录。

  故事的结局是他离开了和小女儿一起生活的房子,离开了上海,留下一封简单的书信。带走的只有自己的衣服和婉瑜的骨灰。

  《陆犯焉识》讲述了焉识跌宕起伏的一生:年轻时候意气奋发,风流倜傥;中年因为战争和亲人分离;老年时候在监狱度过漫长的20多年;最后好不容易和亲人团聚,妻子却因失忆认不出他。焉识一生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透过小说,也看到了诸多人性的自私,做人尊严的丧失!同时愈发衬托出历经磨难之后两夫妻之间平实的温暖,和相伴的幸福。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2

  我本来根本不会看这样一部小说的,陆犯焉识,嘛意思?陆是大陆还是姓陆?犯是侵犯还是罪犯?还有焉,我去文言体?那个识是认识吗?就连《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千年来爱你》这样言简意赅,醒目露骨的标题尚且不能吸引我(咳咳同类看太多),更何况一个四字标题每个字都不能确定明白的长篇小说,且不说我已经被长腿偶吧以及美剧大片长期浸淫,此刻看这本书仿佛装满大葱的菜篮子里躺进一支玫瑰一样触目惊心不伦不类,就算我有意识的想提高一下自我修养,周杰伦有个曲子怎么说《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觉得已经足矣。但刚巧前两天回家,刚巧前两天的前两天下载了这部书,刚巧在车上百无聊赖翻到。刚巧啊刚巧,不,是万幸!

  两次长途汽车的距离加两天在家的空闲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想要写些什么必定要像书中陆焉识给婉喻写信一样腹稿盲稿来回打来回润色才不算亵渎,可是我等不及了,我曾认为等待爱情如杨过小龙女一般16年即是人类巅峰,我曾认为越狱如《基督山伯爵》一般九死一生之后便是快意恩仇,我曾认为苦难如《活着》富贵一家父死母死儿死女死妻死孙死已达变态极限,我曾认为父母子女之间如龙应台《目送》所说你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样纯粹。可给这所有情感加个大环境——中国,加个大背景——文革,一切就都不明朗了。从十七八岁嫁入陆家就开始间或等待的婉喻,她与陆焉识一心相伴而不得的跨度不是杨过小龙女的16年而是将近六十年。比西天取经还难千万倍的越狱成功之后没有能像伯爵一样策马奔腾快意江湖,而是尾随了心上人几次之后便毅然决然的自首。再见面,妻女儿子都在,孙子孙女也有了,有人说物是人非是世上最残酷的形容,那么,物非人是呢?或者物非人非?

  陆犯焉识,讲一个老囚犯陆焉识的。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留洋博士 ,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在外有意大利女郎爱得死去活来归国有红粉知己倾尽一切相救。是啊这样的'人谁不爱,1米83,风流倜傥,还会盲写。你知道盲写吗,就是草稿初稿润色稿校正稿什么都在脑子里,写好一册当然也在脑子里装订,随时阅随时从脑子里调出。跟腹稿不一样哪怕是20年后想阅读也可以轻易从脑子里调出,这是盲写,也是这篇小说出来的途径,陆焉识朗诵着,他的孙女誊写着。不是陆焉识20多年的牢狱之灾无所事事才练就了这项本领,而是他天生过目不忘,天生而来的还有他的傲气,清高,见不得窘迫和可怜,这种气度给他带来了无数是非恩怨,20载牢狱,九死一生的磨难,但他仍然要感激这份气度,因为这气度为他赢得了冯婉喻的心。

  冯婉喻,这是一位怎样的上海女人啊!和以前所有影视作品或读物不同,我没有奔着男主去,也许我 一开始是奔着男主去的,但是后来我却被冯婉喻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了。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静。往深来说分层次来说我就黔驴技穷了,最后看到她的篇幅是在来学校的车上,我的泪掉得跟恩娘一样——“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旁边的乘客一点眼力见也没有以3秒一次频率转头看我,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防晒霜被冲掉了泪滴成了石钟乳吗!掉泪因为太委屈了,我觉得自己又在找虐,在视听极其方便的时代,我想看什么画面就有什么画面,想看几遍就能看几遍,唯美的感人的大团圆,快意的潇洒的报仇雪恨,我能让简.爱不经历磨难就找到罗切斯特先生从此幸福一生,我也能让镜头掠过傲慢和偏见直跳到他们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甚至能让金燕西和冷清秋在铺满百合的房间一遍又一遍结婚,但这些没有一点经历的大团圆看过之后让人疲惫且转瞬即逝,万幸啊 ,我抑制住了一直想快进的躁动不安的手,从头到尾旁观了陆焉识和冯婉喻的人生,所以他们小小的见面那么弥足珍贵,那么让人喜出望外,那么忐忑不安受宠若惊。婉喻爱陆焉识从来不能痛痛快快的,先是焉识5年的海外留学太平洋隔着,归国后婆婆处处要占上风压制婉喻,接下来是漫长的遥远的牢狱之墙隔着,最后,陆焉识回来了,记忆却阻隔了他们。儿女子孙全不认得的婉喻却记得她在等一个人,名字都忘了,只临终前颤巍巍问:他回来了吗?陆:回来了婉喻:来得及吗?陆:来得及,就在路上;婉喻:恩,路好远的。她一生都只用行动为陆焉识辩护,最后她有点急了,但还是要护着自己的心上人,即便他赶不回来也不是他的错,是路途太遥远了。婉喻小心翼翼的说:我不去好了,婉喻一口一个说:蛮好蛮好,婉喻紧跟着焉识应声虫似的说:对的呀,婉喻试探着说:侬不要睬伊了。我脑子里都是婉喻,美丽的善良的痴诚的婉喻。婉喻一生不认为受到了什么冤屈,也不觉得有人害苦了他们,她一直把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大开门户,等着她的爱人归来。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3

  《陆犯焉识》讲了一个“犯人”陆焉识的一生。

  陆焉识有他的变与不变。

  在成为犯人之前,他是上海大户人家少爷,不情愿的娶了自己无嗣继母的侄女冯婉喻。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海外,过了一段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会四国语言,留学回来后在大学当教授。归国后和婉喻的生活在他看来很是寡味,再加上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夹缝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趣味,也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生活都还算波澜不惊,一直过着学术生涯。好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陆焉识因为不愿意加入各种阵营,一味的只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政治上栽了跟头。在历次运动中,他的刑期多次更改,从十年到无期到死刑。他却带着自己的坚持不曾妥协,认为总有说理的地方,居然敢在当时毫无章法的环境下要求给他判刑的法官在案卷上写不再改判,于是这次判决从无期改成了死刑。

  婉喻深爱焉识,她不停的运用各种能力甚至牺牲自己想要救出焉识,却最终只是换来个无期。陆焉识被判刑后前往青海,他的编号随着犯人的接连死去从2868变成278,成了严寒、饥荒、劳累里最难以杀害的人之一。他为了隐藏自己,假装是结巴,脑子里却仍然在分门别类的撰写各类文章,也总是回忆起和婉喻一起的生活。他和婉喻互通书信,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也看到她们的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婉喻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入狱前和婉喻寡味的生活,在漫长的刑期与脑海的`文章中已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信念。他想回去见见婉喻,他要从这里跑出去,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成功跑出去过。但是,陆焉识成功了,他跑到了西宁,给婉喻打了第一通电话。在随后的再次联络中,焉识的女儿接了电话,劝说他自首,否则对家人很是不利,街坊都说她们一家是“敌属”。焉识想,不管怎么样,他就算是死也要再见一眼婉喻。于是,他偷偷回了上海,只是在上海的街道远远的跟了婉喻几天,抱着必死的决心回去自首了。陆焉识在漫长的时间里终于熬出了头被平反放出,他可以回家了。可是,家哪还是家,已然失忆忘却了一切的婉喻,因为父亲是政治犯错失爱人成为平庸市井小市民的儿子,大龄未婚的小女儿,这场长达几十年的风波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最终,在婉喻去世后,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不告而别。

  陆焉识的变,是他在漫长的刑期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对妻子的爱。陆焉识的不变,是他年老回家后教附近孩童外语时仍然坚持学术,说新华字典上的“革命”一词解释不正确,在政治上毫无长进。对了,在焉识逃跑回上海的时候,婉喻其实早就认出了焉识,焉识的爱她一直就藏在心里。

  故事就此结束,陆焉识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4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5

  陆焉识这样,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独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欢束缚,为人谦和有礼,这样的男人,即使犯起错误来都看上去有点儿美丽,容易让人为他心软。这样一个打小从来没吃过一点苦头的富家子地,留学,四国外语,各种风流韵事,看上去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男人,他具备风流需要的各种家底,他不风流,倒奇怪了。他从小到大,顺风顺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富五车,随心所欲,衣食无忧,无所不能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穿惯了羊皮拖鞋的男人,在大荒漠上劳改了二十年。在这孤独寒冷的仿佛只有冬天没有春天的二十年里,他有了相当富裕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段人生,一遍又一遍在沙子里淘金,最后猛然一看,竟然剩下的是那个他一直没怎么正眼瞧过的婉喻。他是在这二十年里慢慢体会到她对他的爱的。在这二十年里爱上了这个女人。甚至为她越狱,跟踪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见她一面才肯死。那么多狱友,熬不住了各种自杀,可是他不能死,这个信念开始还是个小火苗,到后面就在他胸腔里强烈得烧起来了。在他终于重获自由,想用自己余下不多的人生跟婉喻把他们的小日子认认真真地过起来的时候,婉喻失忆了。这个女人用尽了一生去等待的人,曾经远在天涯,相隔万里,如今近在咫尺,却已成路人,相见不相识了。就像这个世界上我们犯过的多数错误那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怎么找也找不回来。

  于是陆焉识就这么陪着她,像个亲切的老朋友那样,把前半辈子从来没给过她的耐心和等待攒够了一样都给了她。即使她看上去再也记不起他是谁,他也没有显出半点急躁来。他为什么要着急呢?他早就打算好了,他余下的时间早就在那二十年里盘算好了,都是她的,他是把命给她了,如此一来,反而有了知足的淡然。他们可以就那么静静地像一对平淡无奇的老夫妻,坐着看看书,聊聊天,看看猫,打打牌。如果你看到那样安静安详的场景,你绝不会把他们和旷世恋情联系在一起。绝不会猜想到眼前这个又丑又老指甲永远洗不干净的糟老头,曾经为了这个天真似孩童的老太太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你甚至还会觉得这对老夫妻的生活沉闷得可以。可假如你知道他们付出了一辈子肝肠寸断的思念,肉体精神的倍受煎熬,最终才能够在这样和煦的阳光下,在这样美好恬淡的下午,就这么静静地坐在一起,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边,如果想拉住对方的手,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这样去做,可能就会忍不住落下泪来。原来旷世恋情中,真的是少不了旷世的等待。就这么一点一滴,从旷日持久里熬出头来。

  然而,很意外的,这个一直让人觉得苦涩心酸唏嘘感慨的爱情进行到这一步,竟因为婉喻的失忆,陆焉识对失忆的婉喻的重新追求和陪伴,带来了一丝丝的甜蜜,美好的一如初见,淡淡的,带着最初的爱慕和温馨。直到婉喻在陆焉识重新按照旧的格局布置的家里,从床下摸出她珍藏了一辈子的盒子,她守护的爱情,她懵懵懂懂的脑海里,杂乱无章,永远连不成线的记忆,终于在这一刻顺从了直觉,跟着直觉,跟着眼前这个她认不出来的陆焉识走了。那一刻,陆焉识心里在想些什么。不管他在想什么,这一次,他再也不离开了。再想想儿女们一心想撮合二老复婚的时候婉喻推翻桌子,再想想婉喻因为陆焉识动了她宝贝盒子的`时候给他的那个巴掌,再想想……再想……不管再想什么,这份照亮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爱情,一切都值了。

  婚后的第二个星期,婉喻在那么美好的一天里表演了一出天人一具。太美好的爱情,美好到了儿子都觉得尴尬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从来没有死过,更像是沉睡过后补偿似的,一下子又焕发出活力。过去我总觉得那些没走完半路残废的爱情是最刻骨铭心的。现在我觉得那些走到最后的爱情,如果到最后发现它还是爱情的话,那种我就在这里等着你,一如往昔的画面,会让自己禁不住再感动一万遍。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6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内心是有一些感动的,

  这篇小说最让我感动之处之一在于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早年生活如此优裕,才学卓越,风度翩翩,却没有摆脱那个年代的厄运。但是在遭受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后,历经万难,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韧的活下来,活的甚至不如一条狗,不要说有任何尊严,就连生命都随时都有可能不保,他却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感动之二为他晚年的执着。他一直敷衍了那么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里渐渐的明亮起来,直至最后在他心里变成了一颗珍珠,他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爱的就是身边不甚其烦的妻子,只是因为她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在那些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向往的就是自由。却在最后明白了虽不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婉瑜那样爱他。感动三,婉瑜的爱,没有谁比她更爱陆焉识了。一辈子的爱,在为他生儿育女中,在每月准时的探监中,在那些她为他准备的探监食品中,在为救他性命而献身的时刻。她是如此的伟大,优雅而隐忍的女性,却在她最爱的丈夫回来时已经变得失忆,是不敢相认吗?或是已经爱到骨髓里,爱到和自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不能接受任何别的人是她的'焉识吗?

  关于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写,亲情,友情,在文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众生相,深刻悲凉。

  今天把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把一些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很是感动,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为深沉,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法抗拒,唯有坚定的怀着某种信念,才能让自己苦难的生存下去,是磨难,是痛苦,生命显得如此苍凉,但无论怎样,总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只是片刻也好。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7

  严歌苓把陆焉识当自己人,替他说了不少心里话,甚至替那一整个时代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都说了句话。而且语调不卑不亢,甚至带着点难得的幽默和自嘲,其中的智慧又非常人可以企及。我于是想起自己的父亲,想着他失去的以及正在消逝的多年自由,他倒是没有陆焉识那样的学识,甚至他的学历在我眼里也是个迷——究竟是小学毕业了还是没有。但这都不重要,他像陆焉识一样在人吃人的社会里至少还活着,还拼了命在逗他唯一的女儿开心。这比什么都宽慰人心,就好像一个人多余的棱角总要磨掉的,不在那茫茫的青海草原上,也要在北方的极端寒冷里。

  于是我能做的,也就是陪着他说说心里话。当然他的沉默与掩饰比什么都坚硬,这是一个从小没有父亲,作惯顶梁柱的男人的坚硬。他没有陆焉识的本事,能够在心里盲打一篇篇书信体文章,也不忘着做学问。可我总相信他天赋异人,再没有比他更勇敢聪明的男人,勇敢的有但没有聪慧,聪明的有又不够义气。我几乎带着对我自己父亲的崇拜与怀念,用了10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里的36万5千字。我于是得以从过去八年的思念里抽出一小段空隙,去让自己变身为书中陆家的一部分,一个从2011年的末尾硬挤进去的自己人,以此把心里话听的更贴切些。

  我是害怕“犯”这个字眼的,它似乎从造字的第一天起,就注定隐瞒了些秘密,触动了些龌龊。所以当看到封面上《陆犯焉识》这几个字,还没反应出它就代表了直接的意义,对于一个陆姓男子的界定而已,我甚至在没有碰到书的前几天里反复思考着“焉识”二字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的故事。它是一种罪状,还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幻想。结果,它是一个名字,属于一个年少时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也属于一个用了二十年硬把名字埋没起来的老人。我不由得在想,等我的父亲获得自由的时候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用多少精力才能让他重拾对于人间的信任,抚平他的牙痛,去除掉他身体内淤积的脂肪和忍耐。

  真想和你去海边大喊几句呀,爸爸。喊出来,像我们从未失散一样用同样的语气,同样的坚韧,对着那片被我们看熟了想透了的海,大喊。

  严歌苓是一个造字杀人的作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纵着所有的汉字,也得以调动读者最深切的'感官体验。不知道别人如何开启对她的阅读,就我而言,每一次都是一场爆炸,耳鸣眼花,无法进入现实。就是好不容易进了现实,还要小心翼翼,四处打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回到的是她笔下的世界。那里生灵涂炭,打打杀杀,可偏要淡定从容,就是怯懦了,也要把怯懦明明白白的亮出来,绝不能私藏。

  可我偏偏是个爱藏的人,有痛了有喜了有伤了有梦了,都不能即刻言说。非要在心里反复推算打量,发酵酿成我想要的那一坛酒的时候,才能若无其事的倒进一个杯子,与人分享。所以我能讲出的故事,都在心里润色好了,也都是几年前的旧事。不是没有做过活在当下的准备,倒真是被这时代的繁华晃得睁不开眼,只得左顾右盼。于是左边看到的旧事过去,是我父亲还斗志昂扬的脸,右边就是尚不可知的未来了,那里隐隐有个团圆的影子。

  我十分挚爱书里写到婉瑜即将告别人世但又清醒时的裸身举动,严歌苓用了一个词,天体。瞬间在我心里拉出一个明晃晃的缺口,那里是我们生来为人,最纯净的时刻。

  小说开放式的结局毫无矫揉造作,甚至自然到陆焉识若不决意离开也就再不是他的地步。唯一的瑕疵是,尽管我十分快速的在阅读,仍然有两处错别字,还特意给出版社写了封邮件。我只是希望这是份完整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对于书中的陆焉识,对于我和我的父亲,都是份自己人的敬重。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8

  《陆犯焉识》,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许是电影《归来》修饰了剧情。很多时候小说更真性情,也更懂得人心。复杂的不说,就像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电视剧版唯美浪漫,金燕西对冷清秋情真意切,冷清秋也爱得纯粹无他物。可是小说版呢?金燕西决定娶冷清秋,多半是因她有孕在身。婚后他不也是朝三暮四,最后对她始乱终弃。而冷清秋嫁他也有一定的虚荣心作祟,当然错主要还在金燕西,是冷清秋遇人不淑。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在婚嫁方面,一方若依附另一方,另一方想整一方实在太容易,而一方也只是百口莫辩。

  明明是《陆犯焉识》的书评,我却说起了《金粉世家》,主要还是前者让我觉得像是咀食粗粮,肠胃不畅。它没有跌拓起伏的剧情,没有最美年华的爱情,也没有清新优美的文字,多的是一种荒凉之感。人如其名,早年的陆焉识家境优越,聪慧而倜傥,因一时左右为难娶了一房妻。没有爱情的他,很快留洋去了美国,与其说深造,不如道是风流。回国后,因为他的'大户出身,他的文人气性,在一次“肃反”中,他被发配到西北大荒漠改造。而他也不知虚以委蛇,导致他的刑期一次次被延长,直至被判成无期。“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思,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然而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并没有得享天伦之乐。苦苦等他的妻子却失忆了,性情大变;俗庸沉沦的儿子,对他没有尊重;才貌俱佳的女儿,对他哀怨纠结。

  最后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又回到了曾经囚禁他二十余年的大西北,一个他曾经一心想要逃离的地方。他究竟是经历了怎样大的变故,才会让他觉得天大地大竟无容身之处?荒凉之感,无需再言。

  他也是留美博士,才识过人,竟这样浪费了一生。虽说他风流,但学识不假,反而渊博。

  不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建国之初从不要紧这样的人才,宁可辜负也不愿承受一点疑似的风浪,这是我们对时代的无力。可是相比古代,我们又实在幸福得多,至少现在言论自由了,至少我们还有途径维权,国家也有意培养我们的维权意识。换作在很久以前,君王只希望你懂得君权神授,忠心不二,君王也只晓得自己的千秋万业,皇家尊荣。所以我们还是知足吧,还是多读书,不光是甜美温馨的味道,艰难苦涩的滋味我也应当品尝。最近也在看《大清相国》不免有些多话偏题……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9

  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总是充满了悲欢离合,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偏偏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随着时间流逝和命运的起伏,他总算认识到真正爱的人,真正想陪伴在身边的人是那个一直在身后默默付出的人。不怪陆焉识,人总是不能清楚的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遇到冯婉瑜这样的女人是他的幸运,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像冯婉瑜这样等一个人。试想,如果没有冯婉瑜的爱,在历次运动中也许老陆早就扛不住了,人崩溃总是由内而外的,唯有在外有牵挂的人才会不管多难也要活下去。珍惜身边人,珍惜枕边人,日子很短也很长,无论在外面是多么的风光,只有回到家面对冷锅冷灶的时候才知道家庭幸福的可贵。

  作者直叙穿插倒叙的风格,别出心裁,但对于我这种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来讲,有时候真的有点阅读困难。只能每次坚持读完一章再停下来,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书,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作者没有怀着恶习去写谁,即便是冯子烨,读后我也没法对他恨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历史背景下,任何人物的命运都是不由自己主掌的,冯子烨有自己的伤心事,即便是他不原谅老头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0

  她用一个千帆过境,原来你就在这儿的桥段,描写了原本是富家公子的陆焉识怎么都不爱自己的妻子,而妻子又是把自己的丈夫当偶像一样崇拜着。因为时局的原因,丈夫被扔至命运最低点,而妻子则支撑起了这个家。陆焉识在后来的这些年终于明白,冯婉喻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信念。

  那个年代的苦难,不是我们这些80、90后能够理解的。就像是我爷爷看见我在朋友圈上发的有关政治内容的状态都会要求我删掉,他们这一代人是真的怕了。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陆焉识和冯婉喻的爱情就显得与众不同,格外动人。

  这本书已经拍成了电影《归来》,电影只是截取了书中的一部分,着重了爱情的坚持和等待的戏份,虽然不如书中情节那样丰富,但经过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也格外动人。我很喜欢书中和电影里那种戚戚然的等待,因为等待是最磨人的过程。而陆焉识终于回到家的时候,冯婉喻却失忆了的桥段,让我觉得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如果现在的你对于生活和爱情有着许多的不满和迷茫,可以看看这本书,体会一下哀大莫过于心死,心死莫过于一笑的酸楚和无力感。它会给你指引,让你明白不论现下的经历有多苦,总有一天会过去。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1

  也许对严歌苓的记忆还停留在《第九个寡妇》那本书上,平铺开来的故事总是在情节上比其他作者略胜一筹,这也是我对于她写的书都有种想拥有的冲动是为何。

  陆犯焉识,一出来,似乎就成了有别于她以往小说的一部,虽然名字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但还是兴致勃勃买来看完。

  这是两个月以来完整的一本小说阅读,睡前看书睡醒翻两页的习惯又找回来了。今晚饿着肚子看完最后一页后,整个人并没有松了一口气,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个好的结局,只能说是一个无奈但其实对于所有人都有利好的结局。

  陆焉识,曾经的风流少爷,因为当初被人追捧的才华,在中年成为了xx的无期犯人这就是他书名的缘由。书中以插叙的方式,讲述着,作者的祖父,这位老人从大草原劳改犯到年轻时留学的风流人生阶段,也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生命就是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经历过许许。

  跌宕起伏,不能说明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烙印,但其实我能体会到,在那些熬不过去的日子,是什么支撑了这样一位老人,回到自己的老宅。

  可更多的,是他的无奈,与社会命运给人们开的玩笑。

  他无奈源自于自己生来想要不能要的自由;来自于为了见一眼妻子,向她忏悔自己两桩风流史,在途中当了逃兵吃尽苦头;他的无奈,还在于最终获得政府释放可依然顶着抹不去的污点度过晚年,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彼此为对方付出,盼望着再次见面的老两口已经不能像刚结婚时那样,相知相爱,等待已让一个人比另一个更早的活在了回忆的等待里,老年痴呆症,比任何绝症,都让人绝望。时好时坏,愈演愈烈的病情,根本不会可怜,你在她心中的地方。我也害怕自己的晚年会这样,宁可先老去,先走,也不想一个人黯然。

  回到故事中,有很多是我接受不了,或者不能够理解当时的老几(陆焉识在监狱里的代号)。

  在年少的时候,没有察觉到自己对于婉喻的爱,认为那是恩娘对于自己的一种束缚,在国外、在重庆,他都自由的恋爱,顾不上自己以为人夫,可为何到头来他在困境时,才发现了自己如此深爱着婉喻,是因为婉喻送来的蟹黄罐头?还是因为转移监狱时婉喻在监狱外的那一眼?

  还是后来得知的.婉喻在外的种种艰辛?

  我最痛恨的就是不能够在当时领悟到这些,而往往要在失去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回味,可人生总是这样玩弄着人们看似高级的智商,让人性与环境掩盖了一切内在的东西。

  还有,老几,为什么要在自己逃离大草原成为通缉犯的时候不名正言顺的见上婉喻一面?一路上的苦头不就是要及那面吗?

  为什么要出现在婉喻的生活中,却不能够直接的告诉她,还好事后得知,其实婉喻都知道,她爱她爱得连他的那种气味,都记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的用心,也许有时候,只要两个人彼此都知道,自己是爱着的,深爱的,就够了吧。

  可对于读者的我来说,多么可惜这不是一个美好的见面啊,哪怕只是正视对方一眼。

  作者在结尾还要往这完全不能够看下去的小说上,撒盐,婉喻也曾经为了给陆求情,成为了戴的六小时情人,这个在她老年痴呆后最不想想起的事情,还是在她死前清晰的记起了。

  命运怎么能够逼迫人们做出那么多迫不得已、舍己求全的事情呢?

  其实为什么写这么多,还是因为,结尾。陆焉识在婉喻走了之后,在见到了邓指的第三个儿子之后,发现大草原也许才是他最该去的地方。

  多么无奈啊,被释放之后,却依然还是回到了当初受尽惧熬的地方。

  也许人生有时候会发现,苦尽甘来之后,那个所谓的“甘”,已经不是个滋味了。

  那可能才是另外一个苦的开始。可是经历过的,永远都会在那里,不管物是人非,还是洗尽铅华。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2

  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待地在家中苦苦等待。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角色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后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知道。

  但陆焉识知道冯婉喻是深爱着他的。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这次回去,他开始提心吊胆的熬着每一个日子。他不想自己在劳改期间因死于自杀或是因逃跑被击毙而连累冯婉喻,连累孩子们,因此他必须学会与管教们“斗智斗勇”。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对妻儿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与冯婉喻离婚,他忍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被特赦的陆焉识,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家,但年过七旬的冯婉喻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他陆焉识了。再相聚后的四年里陆焉识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冯婉喻,他陪伴冯婉喻一起等待着冯婉喻心中的陆焉识,直到冯婉喻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那刻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是心无旁骛的;冯婉喻的陆焉识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是坚毅执着的。他们对这份爱的执着,他们对这份爱的坚守让人感动。这时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女人,令人羡慕。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3

  其实我上大学以来,空闲时间很多,却是甚少看书的,研究生期间尤甚。亏得有个朋友,时常问我看了什么书。一次两次我还可以推说最近忙没时间看,次数多了饶是我脸皮厚的了得,也得惶惶的去看一些。

  好似最近和严歌苓有些缘分。也可能因为金陵十三钗的关系她是近来的热门,所以刊登她的作品也多一些。年前年后这两本杂志上竟然都是她的小说。年前那本上是金陵十三钗,年后这本上是陆犯焉识。个人觉得金陵十三钗实在是单薄,觉得只是一个场景一个片段,拿来拍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实在是不够分量。陆犯焉识不一样,写就写成了一部电影。

  我像惯常一样,试图像个研读的人的样子,慢着性子压低看书的速度,假装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并且学习到一些什么。在这本书的前十几页,计划的实施确实是很成功的。首先题材对我来说就不很新奇。叙事的开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监狱,一个很熟悉的伤痕文学的氛围。作者很显然也谙熟这一派的套路,几个主要的角色都刻画的很成功。除了主角。根据作者对主角前半生的介绍,与此间的刻画简直大相径庭,无怪乎有之后的结局。就这个角度说,还算合理。毕竟我们无法看到他在故事外十几年颠沛流离和牢狱生活对他的.摧残,脱节感还是非常清晰。作者似乎不啻把最丑陋的人性开膛破肚,然后再冷静的分析,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惯常的此类文章总是留一些生路给我们这些看客的。坏人就是坏人,人性再闪光,还是坏人。

  故事被絮絮叨叨的讲出来,老陆的前半生和现在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中间还夹杂点他的情事,就着监狱敌我斗争吞咽下去,就快要淹没在一大片的伤痕文学作品里了。

  老阴生少阳。我发现我无法再慢条斯理的看下去,我无法停止阅读的加速。风暴开始出现在平静而压抑的海面上。惊心动魄的越狱,九死一生的归途。作者口口声声说这是父爱,老陆对他女儿的眷恋和思念。老陆还需要这一张遮羞布吗,他分明是想从他们的结晶中看见他所爱的影子,他狗一样的活这20年不是为了这孩子。这孩子不过是他和她的见证。

  风暴就这样无声息的又平静了。平息的让人觉得失落,犹受虐癖一般,这么声势浩大的风暴,怎么就这样随随便便停了,一点破坏力都没有。确实停了。无论恼恨你破坏的太多还是破坏的不够,旁的人都会报复。于是又回到了监狱,一个六十岁的老人被当成十六七的小王八蛋欺凌。

  他连狗都做得不如,还要活着。他不能见她一面,都不想再活了。他见了她一面,却一定要再活着。他的爱,迟到了四十年,还会迟到更久。彼时平淡的闷极的生活,他用了四十年终于品出香醇,品成了天下独一份的滋味。那香味,从心底里骚动他,青藏高原上的苦寒生活都不能使他再平静,他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文人恬静也帮不了他,他就这样在心底里发狂,发狂似的积攒对一个女人的爱意和甜蜜。他的忍耐无疑是值得的。一个女人从第一面就开始守着他,呵护他。几十年不离不弃,狂风暴雨都吓不走她。

  美好的爱情总会有美好的结局。他终于受够了所有的苦,她也熬尽了枯守,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激动的像两个少年人。

  他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说,你是谁啊。

  他多么心痛,愿意用余生唤醒她。她接受了这个陌生人的到来,愿意有他的陪伴,如他愿的嫁给了他。

  她死的时候,问他,焉识回来了吗。

  他叫陆焉识。她等的绝不是他。

  好像严歌苓写的东西就是这样,很多地方觉得她完全可以写得再透一点,再丰满一点。她确实是只勾勒一个线条,一副画面给你。画一个婉约妇人家倚在园门口,让你自己去想她背后家室生活蜚短流长。这篇小说里涉及到的点很多,但都是点到即止,匆匆而过。或者作者只是为了铺陈一个叙述的背景,是我看的时候太过敏感。个人感觉相当多的点上,再展开写一些也不会影响文章主线的发挥,因为毕竟是用九分功夫弹弦,用一分功夫敲锣。这都是些次要的话了。光是那两三幕就已经成就了这篇文章,催泪效果极佳。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4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两月有余,起初当成一般的小说,并无太多感想,记起来了就看一段,忘却便放下了。等到闲暇时,细细读来的恰好是那段心灵上最受折磨的描写。

  最开始的故事,像大多数文人们在那个时段遇到的情形有些相似,肆意风流的前半生,纵情声乐;猛地跌落谷底,开始了艰难的适应生活。期间,无数同类人受不了折磨选择离去;无数看似相同实则迥异的人开启了另一段人生;但大部分人还在绝望中等待着希望,或许是被迫的,在某种程度上。

  突然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含冤入狱27年的张玉环,被前妻宋小女要求要一个拥抱,这些年难言的苦与痛彷佛都融入这一诉求当中。被冤枉的生活是一个人的,但苦难却伴随着一整个家庭,从年迈的父母,束手无策的妻子,到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却是更为艰辛不易……

  我们曾听说过太多的故事,似乎每一个都活生生的在看不见的周围,有太多的不容易在阻止个体直面现实,无论是好或坏,直至消散了生活的热情,恐惧不易的亲密关系。

  何错都没有的人,我们至始至终还是要宽容些。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5

  严歌苓的小说,我一直比较喜欢,最近看完了《陆犯焉识》。这本书是她的上乘之作,也是我读过的她的一些作品当中,十分让我动容的一篇。

  读《陆犯焉识》,我最大的感受是悲,悲伤、悲凉、悲怆。悲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书中的人物,无论是主角陆焉识、冯婉喻,还是一个小配角梁葫芦。他们有人性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时代造成的人性的黑暗面。

  严歌苓塑造的老几,也就是陆焉识,有点夸张的味道,在书中对他有大篇幅的描写铺陈。

  他会四国语言,会打马球、板球、弹子,会做花花公子,还会盲写,能把成本成册的盲写成果长久存放在记忆里。他是个天赋过人的机灵鬼,是个文雅淡定的“哑巴”。他过目不忘,被关在黑号子里不吃不睡好久,只顾着盲写,却一直精力充沛。

  这样的陆焉识,无疑是夸张的,却也是作者有意为之。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传奇人物,也注定书中的他的一生是非同寻常的。

  严歌苓巧妙地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整个故事。书中的“我”是陆焉识的小孙女,从“我”的角度来讲述“我”的祖父母以及父母那两代人的故事。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线索,明线便是一块白金欧米茄手表,串起了整个故事。欧米茄是冯婉瑜用来讨好陆焉识的,欧米茄在狱中被换成五个鸡蛋,又因为梁葫芦被偷回来,这块表成为贿赂邓指的礼物。老几终于冒着风雪走了十来公里的路去到礼堂,看到了电影中的小女儿,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小群狼,险些丧命。也正因此陆焉识有了逃跑的念头,他要跑到婉喻面前,跟她说:他的一生跟妻子发生了天大的误会,把爱误会过去了。他再不回来就太晚了,太老了,老得爱不动了。为这次逃亡,陆焉识做了两年的准备。他也确实抓紧机会成功出逃了,历经千辛万苦,东躲西藏回到家乡,却不知家人因为他的通缉令,生活再一次受到影响。当他暗地里远远地看到所有家庭成员,“分享”了他们的礼拜天后,便自首了。最终当这场“大革命”结束,陆焉识被释放回到家中,婉喻却得了失忆症,认不出丈夫。孩子们也不曾真心对他,最终仍是孤身一人老去。

  令我感动的`是两位老人质朴真诚的感情。陆焉识交给妻子和儿女们、孙儿女们的最后一点贡献,便是寄去的离婚协议书。可想而知,为了见婉喻一面,说清多年的误会,连逃跑都不怕的陆焉识,怎么狠得下心来寄出去这份协议书。而婉喻在无尽等待中始终相信会与丈夫团聚,又是怎样为了孩子的前途,狠下心来签字。在那封回信里,写下她对丈夫最后的关照:身体保重好,将来看见的时候不至于太不敢认。还有老伉俪最后的情话——妻子悄悄地问:“他回来了吗?”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他。“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了。”“哦。路很远的。”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这段感情看起来是有些荒诞的,但其实,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悲哀。为什么陆焉识之前看不到婉喻的好,书里有过叙述。因为冯婉喻是她姑母兼婆婆从娘家搬来的一把大锁,锁紧不安分不老实的继子陆焉识。从结婚到入狱,陆焉识最要紧的一桩私事就是要砸开这把锁,或者不砸,随它去,让它锈掉,锈烂,烂成乌有。这是封建制度下陆焉识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知识分子对旧制度做出的反抗,对包办婚姻生出的厌恶。因此陆焉识在家中时,是叛逆的,也是抗争的。

  同时受到迫害的是冯婉喻,冯婉喻是个包办婚姻的受害者,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对她而言,陆焉识是神,不求亲近,只要能远远欣赏膜拜就好。在丈夫入狱后,她提着礼物走门串户去求情。她静静地苦,做杂工,当代课老师,却从不跟她的孩子说她怎样含辛茹苦。婉喻的信,一月一封,用她娟秀的小楷一笔一划写给丈夫,孩子的成长焉识一点也没错过。信里,一半写现时,一半写过去。他们的过去,婉喻总是记住事情美好的一半,她在信里跟他重新过一遍那些日子,把他们过成了好日子。婉喻总是每三个月的月初去探监,两人平淡家常地只讲孩子的事。尽管后来得了失忆症,也始终惦念着焉识。她已经认不出焉识,可是却满脸骄傲,满足地炫耀着那些焉识的来信。那些墨迹深一块浅一块,好多字都化成毛茸茸的了,可见她是怎么样哭着读信,每封信读了多少遍。她对他是一种崇拜的爱,也是旧社会女子的一个缩影,以丈夫为天,一切尊重丈夫的意愿。在这份爱里,她得到了什么呢?丈夫的同床异梦,大半辈子守着狱中的丈夫,为孩子操碎心可到最后自己什么也记不清,没能听到丈夫的告白,孩子也不管不顾她的感受。

  陆焉识的一生都没怎么享受到亲情,除了婉喻对他那份矢志不渝的爱,儿女始终以他为耻,不愿与他亲近。小女儿冯丹珏在接到父亲逃亡时打的电话时,对陆焉识说:假如你对我们还有一点顾念,请你尽快去自首。在收到父亲青海来信时,一句“老头子放出来了”,像是在说一个警告,而不是一个喜讯。到后来,也因为丈夫不顾父亲。儿子冯子烨更是不念亲情,十分害怕父亲是再次逃出来的,怕父亲给自己惹麻烦。在他心里,陆焉识只可能是两个身份:一个是逃犯,一个是劳改释放犯。父亲回来之后,被他当成一个老佣,替他去图书馆还书、借书,给他买烟等等。渐渐地,家里所有人都使唤起陆焉识,不是洗衣服,就是买早点、寄包裹、拿信。家里的正常现象就是,谁都差不动的时候,老阿爷总是可以差。却不忘一起嫌弃焉识,吐槽他的假牙,谈论他的口吃……在经历过一个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时代后,没有人真心对他,也没有人顾念亲情,真的是讽刺与悲凉。

  在故事的最后,“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一句话道尽世故与沧桑,真让人唏嘘。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6

  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有的人因为言论不当锒铛入狱,有的人因为饥饿犯下滔天大罪,有的人因为倒戈相向自食恶果。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微微地透着丝光亮,正是这束光让人看见了希望。

  岁月如梭,蓦然回首醒悟为时已晚。一个才华横溢,会多国语言的富家公子陆焉识迫于继母的威压之下娶了她的侄女婉瑜。婚后的他抛下了新婚妻子,毅然踏上了漫漫海外求学之路。对于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他并没有认真对待,出门在外丝毫不受婚姻的约束,像似了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年后的一天,他回到了这个不愿面对的`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懂审时度势的他大放厥词被认定为“反革命”分子,捉了进去。从一开始的无期到后面的有期,他的妻子为此尽了此生最大的努力。

  在脏乱差的大牢中,有一位留美博士穿着带有号码的囚衣,寸字头,满怀希翼的等着妻子的探视或来信。每一次的探视,给了他活着的渴望。每一次来信,给了他爱的温暖。后来他被流放到西北荒漠大草原,再也见不到婉瑜,信件是他与她唯一的联系方式。有一次,他意外得知自己的女儿来这里表演。不知怎么,他迫切地想看看多年未见的女儿,远远地看一眼。好不容易他的领导批了他的假,路上的大雪阻碍了他前进的路,耐着沁人心骨的寒气一步两步的向场部礼堂走去。在人潮拥挤的舞台面前,他看见了自己的女儿,想起了婉瑜。回忆过往,越发觉得对不住自己的婉瑜。于是他精心筹划了一场越狱,逃了出来,远远的看了婉瑜一眼。面对女儿的质问与斥责,焉识选择了自首。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牢狱之灾后,焉识重获了自由。他期待着婉瑜的来信,期待和婉瑜的再次相见。不曾想婉瑜不记得他了,女儿儿子也不待见他。没关系,焉识这样想着,婉瑜照顾了他这么多年也该换自己好好照顾她。这是一个多么乐观坚定的人啊!无论他处于何种艰苦环境,凭着一丝光亮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爱是每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爱给人力量,穿越时光,创造奇迹。相信爱,它就存在。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7

  向来不会起名字,就用这个最通俗的吧。记性不好,很多看过的小说总是忘掉情节,有的甚至连主题都忘了,之前认认真真写过书评的《活着》到现在大部分还记得,《陆犯焉识》跟《活着》一样是不想看过就丢到一边的小说,作者都是用轻快的笔调、调侃的语气一笔重似一笔的把人的感情往沟里带,写的太真实,虽然是隔岸看着别人曲折悲壮的一生,却产生了5D的效果,从外到内被隐隐的悲伤浸润着。

  这本书胜在语言和情节,人物形象塑造并不是特别鲜明,但还是想从人物角色来分析内心的感受。书中一再强调焉识是在二十多年的劳改生活中一点一点体会到对婉喻的依恋的,而我却觉得是焉识在困苦绝望的劳改生活中被婉喻对自己执着炽热的爱恋感动的,没有了恩娘的疼爱,没有了兄弟姐妹子女同学朋友的关爱,连对人的.基本信任都将要失去的环境里,有这样一个女子不顾一切地爱着护着,一个月一个月到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准时的探望,一封信一封信不间断地写着,慢慢成了他在那种死也是重罪孽的日子里的唯一一根精神支柱,如果这个人换成他的美国情人望达(觉得可能性非常小)或者同样迷恋过他的重庆女子韩念痕,焉识还会不会一点一点记起婉喻的好呢?还是当鲜花流云尽皆散去,人们才能看清守在身边的人,识到她的好。

  在整个劳改生涯中,除去婉喻为他牺牲求人的那次,总的来说焉识是幸运的,因为他是个好人、心软的人,好人容易受人欺负,却也容易受到他人真心的回报。比如小葫芦、比如邓指和他曾出轨的媳妇,当然得排除不识他好心的大韦卫,焉识很多麻烦都是他带来的,这么说也不全然对,归根结底还是陆博士没用场,别说在那个时代,即使在现在的时代,人们也容不下太清高的人。

  十六岁读完大学,十九岁就成了博士,通晓四国语言,有超强的记忆力,出口成章,美国留学期间是他曾以为的最自由的时光,邂逅了他自以为的第一个爱人望达,回国后在大学任教,后随学校迁移到后方重庆,认识了第二个爱人韩念痕,新中国成立后因不当言论得罪人被扣了反革命的帽子而被捕(焉识的生命历程往坏方向转折的时候都是因了他的不能忍,不能守住在脑子里早已润色加工好的文章,即使匿名发表,依然准确无误地化作炮弹反弹到他的身上,某种程度上,是他劳改时装哑巴的一个原因,人总要学乖),被判15年有期徒刑,因主审领导被捕被想当然地加刑到25年,因不服加刑被判死刑,婉喻牺牲自己肉体为他换了死缓,最后减成无期,后为了见婉喻一面成功逃跑,自首后被当做典型到处演讲,差点被河北管教干部报复致死,最后终于等到了特赦,在长期等待后终于收到婉喻允许他回家的信,陪老年痴呆的妻子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最后妻子都没有认出来他就是焉识,最后他又回到了大草漠,那个他早已习惯的环境里去寻找他最后的自由。

  看,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就这样简短地总结了,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每个阶段或是痛苦的煎熬,或是不舍让时间流走的甜蜜时光(尽管很短暂),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他认真坚持活过来的见证,时间在人的语言里无限压缩,却在活着的人身上无限却有期地延长。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8

  在不忍释卷的同时,脑海中一直过着画面。两天时间看完了严歌苓写的三十六万五千字的小说《《陆犯焉识》》。当看到一半时我己为书评取好了题目“人性的韧度”。

  人性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人性的韧度如同坐标系,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到底能延伸到什么刻度,这也是永恒的话题。小说选取了四个极端的环境来展示人性的韧度。我们知道只有用极端这个平台才能将事物的特质完全暴露。而我们的历史是完全符合极端这个词的所有含义的。

  从抗日战争前小布尔桥亚氛围中营造的`风流倜傥的浊世翩翩佳公子到抗日战争中坚持品格、德义而坐牢的卫道士式的绅士是第一次蜕变,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半理想半现实主义者到解放后入狱二十年劳改中的蟑螂式生存者是第二次蜕变,从政府特赦出狱后的不适应者到最后归属时的领悟者是第三次蜕变。三次蜕变四个场景,我们看到了在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中,人性象过山车一样从正无穷向负无穷飞速滑落的过程。好在,最后回归了原点。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感悟。因为这部小说交织了爱恨情仇的所有元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直觉,深刻刻画了历史大变革中各种人物的面貌,画出了一幅生动而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图。通过个体人物的命运在极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度,镜像印射了这个种族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技法是高超的,意识流的写法在时空交错中呈现出一种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让人的情感冷热交替,在冰火两重天里感悟极致。我想这可能得益于旅美作家的身份和好莱坞专业编剧的职业训练。

  如果说有缺点,我觉得是主角陆焉识出狱回上海后的生活叙述得有些罗嗦,可以精简一些。

  这本小说好看,耐看,值得看,看后忘不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读者对作者最好的褒奖了吧。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19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20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对上海这一城市的最初印象,来自一代歌后邓丽君。

  "夜上海,夜上海,迷失的不夜城……"

  伴着邓丽君如夜莺般娇柔婉转的嗓音,我脑中慢慢勾勒出一幅奢靡繁华的景象:十里洋场霓虹灯闪烁、终日不灭;百乐门前舞女巧笑的倩影;还有黄浦江,船只川流不息,不顾一切似的奔向远方……

  但长大后,我对上海的印象又发生了改变。石库门一幢幢、一栋栋排列成行,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又像是将这房子、这城市的秘密娓娓道来;还有那冬日里的老虎灶,在没有暖气的旧年,无数老上海人靠它烧出的热水熬过漫长湿冷的冬天;弄堂里的粉笔画出的跳房子图案、清晨深夜里买早点宵夜的推车……老上海在我的脑中逐渐丰满,直至有血有肉。它衰老又年轻;繁华又贫瘠;曾遭遇过无数重创,却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

  上海让人迷恋,吸引我逐渐深入地探寻她的秘密与魅力。我尤其喜欢上海的女子,这得益于各类电影,画面中的.上海女子,身材苗条纤细,通身气派如神仙妃子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柔美温婉。惹人为其魂牵梦绕。

  后来读严歌苓的小说,发现她的小说里常有上海女子的影子:《芳华》中美丽的林丁丁和卑微的何小曼;《寄居者》中孤绝坚强的May等。还有,《陆犯焉识》中的女主角冯婉瑜。

  我能理解冯婉瑜。一见钟情,二见误终身,足矣形容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情。你看,无知少女懵懂无知中嫁给一个会四国语言、曾赴美留学、20岁最年轻教授,而且,人家还是相貌堂堂一米八二的美男子。你说,你开不开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是,你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不爱你,不仅是因为三观不和,还有中间夹着的一个别扭的恩娘……这样下去,简直要变成三流言情的开头。但是,严歌苓就是严歌苓,在她冷峻中夹杂着黑色幽默的笔触下,时代的大画卷缓缓铺开,两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

  一开始,冯婉瑜是卑微的,陆焉识在美国如何,她不可能半点风声都听不到,却选择默默原谅。

  当陆焉识到了西宁,她似是觉得当年那个远在天边的少年终于和她的距离接近。冯婉瑜觉得好幸福啊,每日例行的秀娟小楷一封家书送往西宁,又每隔一段时间收到的陆焉识特有的苍劲笔触一封。感觉就在身边,这一生,就这样爱在内心,在话里家常,在每日所期盼的信件,和三个抚养成人的子女。所有的坚持都是一份对陆焉识的爱。

  最后,患了老年痴呆的冯婉瑜,只记得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陆焉识,却不认得衰颓的老年陆焉识。复婚现场,她大闹现场,因为她心里记挂的仍是那个少年……

  生命的最后,冯婉瑜已不记得陆焉识叫陆焉识,只记得她心里记挂的”他“,”他回来了吗?”“快了,回来了,在路上。” “一定是道路不好走,他才晚的。” 临死了还要为他开脱,我不由潸然泪下。她爱的如痴如醉,陆焉识是她生命中的白月光,害她苦苦追求了一生。我不又想起那句话:‘’哪怕是岁月,篡改我容颜,你还是心底,多情的少年。”

  陆犯焉识读后感 篇21

  在这本《陆犯焉识》中,我看到了陆焉识的浪子回头,但没有看到冯婉喻的变化。

  冯婉喻,自始至终,对陆焉识有着几乎信仰一般的爱。在他心中,自己与孩子都远比不上丈夫——他带着孩子省吃俭用,却用半个月的工资给丈夫买螃蟹;他不容许旁人说陆焉识的坏话,即使他当时有些神志不清,即使说那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我看他对待陆焉识,就像是在敬神。陆焉识尽可以对他粗暴,对他冷漠,他已经在心里为陆焉识找好了借口——他的陆焉识是完美无瑕的。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冯婉喻极其粗暴地对待想要包办父母的大女儿。我阴谋论一下,他是不是几十年前就想这么对包办他婚姻的姑妈了,然而直到现在,没有了礼仪的束缚,他才这么肆意地做了。冯婉喻真的爱陆焉识这个人吗?如果是,他为何对包办婚姻有这么强烈的怨恨,为什么对陆焉识本来不爱他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想六年的时光和陆焉识回国后的态度足以让他认识到这一点。

  因而,我倾向于认为,冯婉喻爱的是一个他理想中的陆焉识,一个爱他的好丈夫,也许是现实中的陆焉识留美时产生的。现实中陆焉识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冯婉喻理解为是爱他的表现,因为“陆焉识”是不会不爱他的。如果连对方反馈的爱都没有——尽管我觉得这可能是他想象的——他还有什么理由这样无怨无悔地对陆焉识好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陆犯焉识读后感02-15

新识作文06-01

都是粗心犯的错作文03-06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01-04

写作文易犯的错误12-24

用老马识途造句11-03

少年也识愁滋味作文02-21

看云识天气教学反思03-10

少年也识愁滋味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