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2 21:29: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1

  通过必修3检测的来看,平均分达到了85.3分,效果不错,认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绩归功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一、课后思考

  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二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对129页问题2的探究,学生自己准备乒乓球,每四人一组进行分工,每组重复试验20次,记录结果,然后将全班的结果汇总分析,学生情绪很高涨,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大胆发言,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就好比新生事物在开始会遇到阻力,但最终能战胜旧事物。我们必然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我们只有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认识、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为新课程的实施服务。

  二、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3教学的几点看法

  上学期的教学进度已经过半,完成必修1与必修2的教学之后,下学期要完成哪个模块的教学已经摆上议事日程:必修4和必修5,三选二!

  2.1、先上必修3的几点优势.

  几年的教学下来,发现大部分老师对必修3的看法惊人的相识:把必修3放到最后,先上必修4再上必修5。其理由主要是:必修3的教学比较陌生而必修4三角函数内容在大纲教材体系中比较提前,且内容重要。其实,内容陌生只是老师单方面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必修3和必修4的内容都是新知识,我们的教学不能因为教师的原因而打乱实验顺序,一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因此我认为先上必修3有以下几点优势:

  ⑴遵循了课程标准实验的原则,不以主观意识随意打乱模块实验的顺序。

  ⑵必修3中算法、统计、概率的教学,大约7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本模块的内容在这7周内都可以得到强化训练,而不是放在必修4或者必修5之后,然后走马观花过一遍。认真学好必修3的内容,可以把算法、统计、概率思想融入今后的学习中。

  ⑶高效率地完成必修3的教学之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必修4中重点内容的训练。必修4三角函数的内容是大纲教材体系中的一个重点,突出了三角函数的函数特征,应从实际背景、解析式、性质、图像、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在三角函数的应用方面要求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半角公式、倍角公式等知识点在记忆的基础上要有深刻的理解。这必然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而必修3则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可以与必修4形成互补。而必修5的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等知识内容充实,在教学时间上不如必修3有优势。

  ⑷学生学习必修3的效果强于必修4。大部分学生感觉必修3的学习较为容易,原因是题型的变化不太多。相反,必修4题型变化较为灵活,学生感觉比较棘手。另一方面必修3中的知识可以与信息技术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现在的学生对计算机普遍比较感兴趣,爱屋及乌,自然对与之相关的知识也会比较感情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在学期结束前的期末复习中,由于必修4的内容刚刚结束,学生印象深刻,复习重点可以放在必修4的强化训练及必修3的重点题型归类上,从而可以用较短的时间组织好期末复习。

  2.2、算法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新课标中算法内容的引入,是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算法体现了通用化、机械化、程序化等特点,在算法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如下:

  ⑴同时走好算法表示的三条路,即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算法实例,分析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的步骤,绘制相应算法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相应框图的算法程序。注意三条途径的目的都是体会其中的算法思想。

  ⑵剖析清楚教材中的几个典型的算法实例。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按大小顺序输出三个数、1~100的累加、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分段函数的求值等。

  ⑶学习程序框图时,可以结合一个流程图的实例,认知基本的程序框及功能,并分析出其中的逻辑结构。各种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学习,都应当配合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逐步分析,特别是循环结构,应该对每一次的循环都进行分析,让学生彻底理解框图的功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⑷典型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久韶算法、进位制)的学习,必须奠基在其历史背景之上,讲清楚具体的解题步骤,剖析如此解题的原理,在熟练解题的基础上,再结合框图或语句,从算法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

  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适当的上机训练,通过适当的上机训练,让学生对算法有一种真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巩固算法中所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算法编程训练的平台可以选用windows下运行dos程序qbasic,训练的重点是在qbasic下输入教材上例题与习题的相关程序,并调试其正确性)。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教材中新增加了一些比较陌生的知识,需要我们重新认识,这说明有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2

  必修3是高中数学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内容,既增添了新内容——算法,老内容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和安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对必修3的体会与反思。

  1、第一章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围绕程序框图这一核心,以具体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用法,从中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必要搞太难的算法设计,因为在其它章节中,算法思想也是要渗透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算法问题.至于高中数学引入算法的理由,我体会还是在于算法思想所体现的很强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程序语言或程序设计.所以还是应该关注算法的“数学味”.

  2、在第二章的教学中,感到学生虽然知道各种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回归方程等)的计算方法,但理解其中蕴涵的统计思想却很难,不能自觉的形成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在“计算”后,让学生对结果的含义作出解释.实际上,课本在这方面是有示范的.例如,在讲完“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后,课本有一个关于某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的“探究”栏目,还配了某市公路项目投资数据的利用方面的练习等,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举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企业老总利用数据设置的陷阱在哪里,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特征等.

  3、概率的教学,离开了具体案例寸步难行,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案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3

  我本身不是学数学专业的,对高中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不太了解,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内容,又是第一次接触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的确有些茫然。必修3中,将算法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第一部分,在“算法初步”这一章导言中也讲到“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幸好在大学的时候学过C 语言,但是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只能依靠与同行彼此学习体会和相互的交流来教学,同时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来进行教法调整。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1)相关背景知识缺乏难予找到恰当的算法。如秦九韶算法,由于学生对秦九韶算法中反复执行的步骤不理解,因此,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算法上束手无策。

  (2)将实际问题模型化是学生学习算法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无法将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转化为算法。

  (3)不能恰当地使用循环变量(计数变量、累加(累乘)变量)或其他条件终止循环,学生在模仿例题设计法的过程中,在循环变量的`处理上,往往只考虑前几次循环的情况,对随后变量变化情况不再考虑或者不能想象在条件即将满足时循环变量的情况,即使他们学完了循环的相关知识,但仍不能正确地处理循环变量接近临界点的情况。

  (4)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但是不能将程序框图用恰当的循环语句表述出来,由于有些学生所画的程序框图没有遵循教材上的“直到型”或“当型”循环的画法,因此,在将程序框图转换成程序语言时,他们不能处理其中的变化。

  二、教学感受

  (1)注意在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不断渗透算法的思想,特别是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表述算法。从对算法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算法还是容易理解的。

  (2)在算法的学习中,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追求算法的通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表明: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算法时,往往是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特殊算法,当特定的问题被解决后,他们才去考虑更一般的算法。

  (3)重视循环结构的教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大,主要表现在对循环结构的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处理上,以及终止循环结构的条件设计上。

  (4)有条件的学校要让学生上机实践算法,无论学生用自然语言、用程序框图或是程序语言描述算法,都难以从中发现自己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尤其在初学阶段。因此,给学生提供上机验证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算法设计的正确与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必修教案03-01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2-23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2-0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07-10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1-06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1-06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3

高一数学必修4教学反思10-27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