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

时间:2022-12-09 09:05:32 兴亮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接纳孩子读后感(精选21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接纳孩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接纳孩子读后感(精选21篇)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

  在所有宝贝们的身上,有着他们的可爱天真率直,有着情绪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给我带来新的认识,带来成长,让我体验孩子们和自己的各种快乐;悲伤;担心;困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心中最爱的那群宝贝天使。

  书本上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映像最为深刻,“无论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的。”这段话我最为感触。在没有读这本书,没有进入爱如是学习之前,对于自家的小侄女我一直以为是非常接纳的。宝贝她很爱玩闹,不爱吃饭,还经常咬别人,所有小孩身上出现的问题在她的身上基本都会一一呈现。我曾以为我可以无条件的爱她,可是经过多次的挑战,却发现我接纳不了在我看来她不好的习惯。于是在一次冬天,她依旧不吃饭在外面玩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顺着她不吃就算了,饿了再吃零食。而是强行把哭泣的她关在房间,任由她哭闹叫喊,中间我有很多次想冲进去停止的冲动,但急于想改变她的不好,而选择在门外等待她,大概一刻钟后哭声停止了。我打开房门时,瞬间眼泪往下流,哭累了的她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着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是多么的不可以原谅!当我抱起宝贝时,宝贝用非常委屈难过的眼神看着我,虽然有跟宝贝道歉无数次,但是至今我还是没办法原谅我自己。当宝贝紧紧的抱着我时,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不管宝贝她的行为在我看来有多么的荒唐,我都要不顾一切的爱她,接纳她的所有。将自己的爱括散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

  很显然在没有进入爱如是,没有读这本书时,我以为事情过了就过了,孩子小不懂得往心里去,现在我才知道,对她内心的伤害有多大。每次想起,我都无比的后悔懊恼。我的本意是爱的,只是不会正确去爱。原来我对她的爱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把认为好的.接纳,不好的强行去改变,没有考虑到宝贝的情绪,想法,我的爱也是盲目无取的。

  现在我想表达最多的就是感恩爱如是!感恩林老师,让我学习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爱孩子们。爱宝贝们也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种满足,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宝贝的内心,从内心真正了解宝贝的成长。每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并不是只爱她们可爱的好的一面,爱是需要无条件的。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使,来自不同家庭的天使宝贝。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性。不管我做为老师还是家人,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扮演着不同重要角色。在爱如是的每一天,宝贝们都会有不同的状况,有时候让我和孩童一样开心,有时候让我难过,对于个别宝贝的行为我还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接纳,但我知道了那都是宝贝们凭着天性出发的,没有对与错。他们都是纯洁的,他们通过各种工作,游戏,情绪好坏来发展生命的智慧。他们没有恶意,我们要做的是敞开更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爱他们。同时也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心改变了,成长了,我才能更加柔软的去爱;去无条件接纳可爱的宝贝们。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2

  去年夏天,孩子看到衣柜上面的一件背带裤,说自己要穿。那是一件他在前年元旦表演集体跳操时穿的,加棉的牛仔背带裤。我告诉他,那是冬天穿的,现在是夏天,太热了,不能穿。又过了几日,再次看到背带裤时,孩子又试探的问我,妈妈我想穿那件背带裤,我再次告诉他,那是冬天的衣服,现在是夏天,穿起来会很热的。又过了几日,孩子又提出要穿那件背带裤,好吧,这回,我终于给自己按了个暂停键,我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穿这件被带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穿这件背带裤很好看。而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孩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衣服,因为很热,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我的一些虚荣的念头和我懒惰的执行力。如果我的孩子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别人看到了会说我的孩子好傻,会想这个妈妈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要是答应的话,会不会被别人说自己太放纵孩子,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还有穿一下就要洗,我可不想洗洗洗。

  我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次的拒绝了孩子,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许只是想要穿着那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种美美的感觉,而我一直告诉孩子会很热,这只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结果,孩子没有这么多经历,他不能理解夏天穿冬天衣服会很热的感觉。

  在按下暂停键后,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这种热的感觉,他的这种尝试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环境产生伤害,我为什么要去阻止孩子,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尝试,探索,体验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的,我忘记自己教育的初衷了吗?

  小巫在她的书《接纳孩子》,指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的很,如果不尝试下,怎么知道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以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 选择,要么任人摆布,因此,要给孩子机会,给他选择的机会。

  于是,这一次我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帮他穿上了加棉背带裤。就这样,大热天的,孩子穿着他喜欢的棉袄背带裤,晃悠了半天,中间还逛了趟超市,晚上的时候,我问孩子,穿着背带裤热不热,他点点头,于是帮他脱了裤子。孩子已经从他的体验中得到了此次经验,我不需要多余的说教!孩子从自己的选择体验中,发现,原来体验到的结果和爸妈刚开始提供的意见一样,那么孩子以后在有些方面也会更加接受父母的建议!

  《接纳孩子》的作者小巫倡导母乳喂养,新浪网首届“中国榜样家长”的获得者。她一直是我的榜样,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是她的书一步步支持我,让我得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早些年作为育儿专家,她在一些杂志、专栏里,从孩子心理角度答疑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就是搜集了这些疑惑及问题的解答。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换个角度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特定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从接纳孩子心里的需求开始。

  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100%无条件的接纳,就奠定了这一生幸福的基础。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3

  “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大人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

  一拿到这本书,封底的这两段话,便直抵我内心深处。“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我深以为然。带着这句话的指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我努力凝心理解崇建老师书中的“接纳”、“超理智”、“感受”、“主文化”、“规则”、“渴望”等等的关键词,并带着它们,走进山毛榉、柚子、松等等孩子的世界,走进梅花、兰花等母亲的内心。读着他们,我有了一个令我吃惊的发现:这些故事里的孩子很讨厌父母,他们讨厌母亲唠叨不歇、讨厌母亲尖声厉喝、讨厌母亲讽刺揶揄。那么母亲们,为什么会出现让孩子如此讨厌的唠叨、指责、呵斥、讽刺、揶揄呢?

  在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小竹、昆布等的故事中,母亲们与崇建老师的这样的对话,重复出现:“那我们该怎么做?以前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教的。”

  有个叫昆布的孩子在一文中这样写,“不管在何时何地,我总认为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没有足够了解我的朋友,总是有代沟的父母,以及根本帮不上忙的导师。”“我曾试着跟大家沟通,却发现不管跟谁都一样,没有任何人能理解我说的话,所以我轻易放弃了与他人的沟通。”“我恨透了待在家里或,因为不管在哪边,对我来说都是酷刑。”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同时,我还是母亲的女儿,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不禁搜寻起,回忆里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个可怜的人,8岁被送给现在的外婆家,帮现在的外婆领大了3个孩子——我现在的2个阿姨和一个舅舅。在领养家,母亲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养母的责骂、呵斥,充斥着她的整个人生。还在我似懂非懂时,每每母亲与我闲聊,都会说起这段可怜与心酸的往事,而我并不很能理解母亲内心的感受,听多了就感觉烦,渐渐地母亲就很少和我讲了。母亲也是个很要强的人,对我们姐弟俩的,最多的便是“要靠自己努力”。父亲性格偏内,因此家里家外都是她一手掌控。记忆里的母亲,就像崇建老师书中写的那样:责骂、呵斥、讽刺、揶揄,强势不容违抗。而我,也像昆布一样,深深地厌恶着母亲,对母亲有一种深深地恐惧与抗拒,甚至还产生过“到底是不是母亲亲生的?”这样的傻傻的疑问。直到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对母亲的种种在我看来有些不当的言行,都有了理解,然而回家见母亲,仍是我最挣扎的事情。

  我的孩子今年4岁,初为人母,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心里一直盘旋着一句话“不能做我母亲那样的妈妈”,我曾经渴望母亲能温和、优雅,现在想来,正是母亲所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都让她无法优雅。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同母亲的教育方式,并一直认为妈妈乐观、优雅,该是孩子乐意看见的。然而,我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在面对家人对孩子无度溺爱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孩子的话来说:“妈妈最坏!”当孩子用那么一句话来回应我的时候,真如醍醐灌顶,我自以为一直“避免做像母亲一样的妈妈”,在面对问题时,还是不自觉地采取了简单、粗暴、不优雅、不阳光、孩子不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应急处理。自己也在无形中重复着我深深厌恶的、母亲曾经教育我的那种方式。我想从“母亲厌恶外婆,我厌恶母亲”的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崇建老师的书,无疑是一味心灵的鸡汤。

  “我并未去讨好他,因为我想给他的是支持,而非让他依赖。支持会长出力量,依赖则会让他站不起来。”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寻着这句话的轨迹,我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如是,班里的孩子亦如是。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4

  少年自从升入二年级以来,我这颗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安静下来,每晚的家庭读书会一直在进行着,为了陪少年读书,我选择了报考工程师。考完试后心情似乎一下子放松下来,正好老师推荐《接纳力》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两本书,前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已读完,在书荒的时候买了《接纳力》,读着读着便入了迷。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爸爸在陪着少年读《植物大战僵尸之博物馆卷》,他们读的哈哈大笑,我反而越读越在反思自我,往往读着读着就超过睡觉的时间,就算躺下来我还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嗯,有时候我也觉得我是个好妈妈,因为我懂得反思,懂得认错,懂得学习。爸爸说我恬不知耻,哈哈哈哈,能奈我何?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立规则”。其实“划界线”和“立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划界限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充分拥有自己的领地,“立规则”是在界限清晰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人在社会中的共同利益而约定事情该怎样做,或者什么事情不能做。

  看到这篇文的时候,我和爸爸说,我们俩必须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家有“规则”,但是当孩子“求饶”或“示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心软而导致我们自己破坏规则。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我们破坏规则的代价就是再想用规则制约少年,他还会“求饶”“示弱”等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周而复始,原本订好的规则就成了形同虚设,以至于很多规则成了形同虚设,也失去了开始立规则的意义。

  当读完这篇文章,我和爸爸交流后决定,我们要统一战线,把立好的.规则重新拾起来,比如“吃饭时要荤素搭配,不能光吃肉不吃菜”“写作业时要认真书写,不能将就”“周日至周四晚不能看电视”等等规则,开始少年还是会“求饶”“示弱”,我们坚决不同意,这样规则就立了下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则,慢慢就养成了习惯。

  从立规则这件事给了我些许启发,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坚定立场,摆脱孩子的情绪绑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和孩子一般见识,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左右而失去立场。但是在孩子求助时,要轻柔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海文颖说过:从接纳孩子到接纳自己,我终于活出了完整的自己,于是好生命开始走向丰盛……,让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变成养育自己的过程,活出完整的自己,让两代人的生命得以绽放。

  是啊,孩子的幸福力,是爸爸妈妈的接纳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加油吧爸爸妈妈和我的少年!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5

  一个屡遭劫难、饱经沧桑的民族;一个颠沛流离、很长时间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一个为人类贡献了无以计数杰出人才的民族;一个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毕加索、海涅……为什么犹太人中产生了这么多杰出人物呢?

  专家们一致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犹太人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视教育,是犹太民族最为突出的优良传统。犹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犹太民族中每一个流落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如鱼得水般地开创他们的事业。犹太人相信,良好的儿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因此他们极为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犹太人的教育观。犹太人明白:最初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犹太人的教育特点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犹太人认为学者国王伟大、认为知识胜过财富,智慧胜过知识;突出独立教育;重视对孩子思维和才能的培养等。犹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的同时,犹太人还不忘对孩子的性格、美德、创富、社交,以及抗击苦难与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全面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犹太人那里认识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此外,犹太人是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8念得一次调查证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每人平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数,以及每年每人平均读书的比例上,高居世界之首,而且每一个村镇都有布置典雅、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正是由于犹太人酷爱读书,使这个民族在亡国两千年以后又能复国,在颠沛流离中孕育出无数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使得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占有惊人的比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使得犹太人创造了世界奇迹,独具特色的犹太教育,蕴含着足以启迪全人类的教育智慧。我们通过解读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从中发掘这个伟大民族的内涵,从而获得启示。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6

  童年阴影面积究竟多大?答案是潜在的可能性是无穷大,但真正的对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大,这取决于自己是如何处理那些童年的记忆碎片的,如果记忆碎片与现在的'观念不符合,我们就会无视它,反之就很重要。

  童年的记忆碎片就是一个小沙粒,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哪里。如果我们的信念(珍珠)以它为核,那么我们就很难去撼动它,如果它在鞋里,它就让我们疼痛难忍,如果它在路边,那不过是风尘滚滚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我认为珍爱自己的当下,比收藏那些看似美好(实际不一定)的记忆碎片有意义的多。

  我认为回避和厌恶某些记忆碎片,其实本质厌恶的是自己当下讲故事的基本架构和语气罢了。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7

  认识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同时,人性本恶也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不可能消除不良心理情绪,而只能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如何做出积极反应。

  接纳自己:认识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很难改变。对于心理疾病无论是药物疗法还是认知疗法都无法根治,而大多数通过认知疗法复发率和副作用都小于药物疗法。

  认识自己的途径:性状是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先天的遗传基因,后天生活环境、经历、教育构成现在的自己。

  接纳自己的方法: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白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通过冥想法、渐进放松法、认知疗法、曝光问题拒绝反应等方法缓解不良消极心理,同时学会与不可控心理和平共处。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8

  物转星移,时光飞逝。在人生那匆匆数十年光阴里,复制成功不易,认识自己最重。

  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中说到:每个人其本身都有自己的所长,也有所短。短跑的高手,不见得就能长跑。马拉松健将如果参加百米竞赛,八成也会不堪一击。上天把人生得不一样,就是要你以不一样的方法去利用自己的长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白自己、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创造那些属于自己的成就。

  时间其实人人都拥有,这便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那份平凡却又十足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各不相同,无论它的长短还是价值,其实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时间是公平的,她不知道丢弃了多少人,也不知挽救了多少人,但是能在正确的时间内去做正确之事的人又会有几个呢?认识自己,就像是剥开石榴之际往外撒落的透明结晶,落在你最不留意的脚边,被阳光晒得褪色却始终青涩,重拾起劲,生命却温暖如昔。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感叹岁月如歌,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已经悄无声息地飘然而去。总是听闻各种名人轶事的成功与传记,总是羡慕成功人士的光鲜亮丽,却不知其实我们与他们本拥有同样的财富。总是对自己说道,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要发愤图强,却不知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便是指责自己日复一日的消磨时光不断推脱,总给自己去寻找那么不切实际的飘渺幻想,从而酿造的悲剧。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皆如人意,如果不顺心的事便用逃避消沉或麻醉自己的方式来逃避现状,只是适得其反,沉沦消极,这便是不可为之的事。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客观事实的存在,需要克服必然需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找矛盾的突出问题,去解决它、去消灭它,遇到问题绕道而行、避而不谈,那么只能使问题加重,而问题却是永远都存在的。

  毛主席曾说过,“扫帚不倒,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扬长避短,才能解决我们在工作及生活的矛盾。”回首而言,聆听自己内心所想,考量自己能力所及。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为自己争取一个位置。处变不惊,遇事不怕,给自己一个机会,还别人一个期待,无论高大或弱小,无论贫贱或富贵,人总会找到最为适合的位置与存在,并在合适的时间里,绽放出自己无边的魅力。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9

  暑假读了林青贤教师修行系列的《幸福,从接纳开始》,初读发现文章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无不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犹如一杯清茶,饱满丰盈,沁人心扉,慢慢品茗,使人心旷神怡,细读后内心被深深的滋养,仿佛一盏灯,照亮了心房。书中很多观点一针见血的写出了教师的心声,使人眼前一亮,感同身受。

  爱不增加,止步不前

  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长,无论是成绩、习惯或是各方面能力,只要稍有进步,都会欣喜若狂,倍受鼓舞。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绩差强人意,老师着急之余总会千方百计地帮学生提高成绩,找到自信,但是努力过后,依旧有个别学生的成绩止步不前,老师心力交卒,疲惫不堪,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自哪里?读了本书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如果爱没有增加,事情就不会有任何改变。一个不爱听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如果被老师读懂和滋养,他会爱上学习。爱是有重量的,爱是有等级的,爱是有长度的,爱是有方向的,爱是有空间的。如果把爱放在天平上来称重的话,当爱的一边增加了,所有你想要的都会倾斜过来,当爱减少了,所有属于你的都会离开。教育孩子不是工业生产,而是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物不到开花的时候就不会开花,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予孩子真诚、无私的爱,因为每一份爱都将成为学生长成参天大树的天然肥料,无条件的接纳每一个学生的不完美,少一些期待,多一些关爱,事情反而会向着阳光明媚的方向发展。

  瑕不掩瑜,接纳不足

  日常的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孩子因为某些方面能力偏弱,从而引起不良地连锁反应,每当这时老师都会无从下手,找不出对症下药的良方,难免困惑和焦虑。读完本书后心情豁然开朗,仿佛在大海航行中的灯塔,有了努力的方向。这就像一个人很喜欢奥迪车,就会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的奥迪车,越是关注期待的某一方面,就会忽略或是根本看不到其他方面。当一个人开始关注世界的不好,他就看到世界的冷酷,当一个人开始关注的世界的美好,他就看到世界的温暖。如果老师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问题上,看到的自然是他们的不足,关键在于老师的侧重点在哪里,如果老师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看到一个顽劣的孩子,如果关注的`是孩子的好行为,就会看到一个卓越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随时调整自我的注意力方向,时时刻刻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肯定和赞美,这些鼓励、肯定和赞美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运用得宜足以帮助孩子改掉恶习,塑造一个人格健全,充满正能力量的优秀人才,那时每一位教师内心的幸福感也会与日俱增。

  读了《教师修行之幸福,从接纳开始》,犹如结识了一位良师益友,书中的每一句话就像一把净化心灵的钥匙,为教师打开了通往幸福和快乐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出发——幸福从接纳开始。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0

  如果一本书可以使当下状态的你有所启发,那便是读书真正的意义了。不到3个小时快速读完,谈不上是自己的人生之书,但作为描写亲密关系的文字,的确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有一句话讲: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世界永远在变。是啊,人的本能就是追求变化,注定了要去结识更多的人,去更多的地方,遇到不同的故事。人性如此,亲密关系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很多人以为确立一段亲密关系就是上了一道保险锁,其实这才是刚刚开始。读完此书,倒是让我改变了一些固有的执念,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在开始一段感情之前请先问自己:此时的我是因为需要陪伴,呵护,关心,寄托才和对方在一起吗?还是已经做好了爱一个人的准备?该怎么形容这种准备呢?像1+1=3,在没遇到对方之前,是完整的自己,不依附别人来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在遇到对方后,遵循着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一起去关注这个世界。

  谈倦怠期:一部分人在分手之前都会经历一段吵架冷战反复折腾的过程,抱怨和指责对方不够爱自己,对方的逃避恰好加重了自己所以为的,进而造成关系的破裂。在自己的感情中遇到波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自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外在关系的冷漠其实是内心冷漠的外显形式,当我们因对方的某些行为而感到失望和沮丧时,我们没有信心为自己争取幸福了,我们的放弃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冷漠,这种冷漠会慢慢渗透出去,造成外在关系的冷漠和距离感,反过来,外在关系的冷漠又在强化内心的冷漠感和无意义感,最终传染给对方。对于一个人保持永远不变的关注度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进入倦怠期时,先审视自己。

  谈方式:这里借用一个例子,你认为早上吃一个鸡蛋对身体好,于是你每天给爱人煮一个鸡蛋,要他吃完再上班。爱人本习惯吃鸡蛋,但想起你的一番心意,总是接受,但后来终于忍不住了。每个人在遇到对方之前,和对方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和经历,造就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渴望对方所做的恰好是自己所期待的,如果对方达不到要求,便是痛苦失望。其实想想,我们自己都不完全了解自己,何况对方呢?学会沟通,直接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不要让对方去揣测,也不要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以抱怨和指责取代。

  谈付出:受自己母亲对待父亲模式的影响,母亲总是为父亲安排好一起,无私甚至忘掉自己的付出。子女认为只要努力为对方付出就会长久的维持一段关系,甚至害怕冲突,逃避冲突来避免关系的破裂,可没预想到的是,俩个人的关系却越走越远,因为另一方没有机会去付出过,长久以往他享受着这种付出,自己在这段感情中也得不到满足感和存在感,最终厌弃这段感情,抛弃了爱人。学会去建立与对方的情感联结,而不是妄图情感绑架或者一味无要求付出,任何偏执的行为都会过犹不及。

  谈情绪:希望能看清情绪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即内心真实的需求。直接表达给对方,而省略掉情绪化的这一步。

  是否判断一段关系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双方清醒的认识这段感情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已经做了努力,仍然想要分开。

  等你脱离一段关系后,明白人的一段感情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学会调整和坚持。最重要的是能通过一段亲密关系来成为审视自己的镜子,发现自己内心所缺失的部分,从而有所裨益。这样,便不会重蹈覆辙,也是做到了自我成长。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1

  在经历过目前人生中内心最绝望最黑暗的日子后,即将迎来三十的我,感谢在这个人生节点上遇见两本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王阳明心学》,因为它们把我从内心绝望的谷底拉了上来,让我能有新的力量继续前行,不畏将来。面对未来,我将无畏无惧。

  它们让我明白内心安宁的重要性,我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应当是每一个人要完成自我蜕变的一个过程。

  而我也相信,一个人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财富,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对人生大彻大悟地转变,在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一定年龄,是很难做到的`。而这本书以及阳明心学,对于大多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应该都是很难明白的。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2

  夏日天空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热得让人不愿出门。但还是有事干的,这不,我又读了一文,那便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篇文章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两个水桶,但其中一个有裂缝,另一个完好无缺。有裂缝的.桶,每次挑水回来,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难过。两年后,它终于忍不住,对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没有责怪破桶,说要它回去时注意一下旁边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见那些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走到尽头,破桶又伤心了,因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说:“这条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没有,因为我在你那边撒了花种,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帮了我浇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每一样物品,都会有它的用处。要平静地面对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学会把自己的缺点改变成为优点,让自己在对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印度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泰戈尔说过:“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蔷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没有过失。”蔷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个缺点。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没有错误,这在许多神话里,是可以证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把这个不完美的缺点变成优点。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变成完整的,这样,才是我们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这个缺点,让它变成你最大的优点。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3

  从拿到这本书到读完这本书,我的情绪有三次变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悦的、美好的。因为我非常普通,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读着读着,开始有些不满,甚至厌恶情绪。有个标题是“我们都需要恨”书中有一处说道“大声说‘我是个疯子’、‘我恨我女儿’”并且还要反复说。心想这不有病吗?于是我合起书,不再看它。

  等闲暇时,睡觉前又随手翻一翻,不知不觉间,我的观点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经历有时会对我们造成非常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了伤害,就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越陷越深,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儿时没有什么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但我怕儿子、学生会因为我留下不快。我认真的看、仔细的想、回忆。想从书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真实的自我,就会陷入固定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寻找着如何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复自己。作者说:承受所有的痛苦,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从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复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让我简单、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说吧”的想法,我要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我要坚持,至少一段时间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虑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实就好。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4

  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一直在不断地通过努力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比别人过得更好,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站在别人的身旁我是比他优秀的,还是自己真的想让自己变得完美,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们大多数的人可能是为了与别人相比时,不会与别人差得太多,所以让自己不断地变得更优秀,而少数的人是为了追求更完美的自己,不为与别人比较或者是超越,只为了超越自己,为自己而活。虽然都是追求完美,但是它们是有根本的区别的,那就是是否接纳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别人而活。

  每个人都会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往往都会去遮掩或者逃避这些不足,不让别人发现,我们便学会了伪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尽力的去遮掩不让别人发现,因为这是我们不愿意给别人看到,这恰恰也是我们自卑的地方,也是不接纳自己的地方。

  何为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呢?那就是努力地弥补。例如:《奇迹男孩》电影中的奥吉,奥吉天生面部缺陷,去学校的时候,大家都说他是怪物,没有人与他交朋友,到后面他用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能够用行动去改变他人的看法,因为他学会了接纳自己,懂得合作。

  许多人都会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但是我们仔细想想长跑这两个字的含义。其含义其一是长距离的;其二是竞争。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来说,我们一直都在与别人竞争着,从小学到高中竞争着班上的排名,到了万人过独木桥的高考,我们竞争著名牌大学的聚会,到了大学竞争着学生会的职位,到了工作竞争着升职的机会,看不惯别人比自己优秀,自己便变得优秀,想比过他们。说到底,我们竞争的只是自己要比别人好,获得其别人的赞赏,而不是超越自我。我不是在否认竞争不好,而是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中都有考试,朋友们与我们的排名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之所以能成为朋友是因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他的成绩比我好,我要超过他吗?其实不是,能成为朋友是因为他有些东西吸引了你,你不会因为他考得比你好,你就不理他,你也不会因为他考差了就洋洋得意,而是安慰他,你看到了他的.努力和优秀,你便也向他学习,让自己努力起来和优秀起来,他可能因为你的性格开朗,他便也让自己不再那么内向,让自己变得开朗起来。彼此有互相吸引的点才能成为朋友,让彼此的变得更优秀。

  那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有竞争的关系,但是我们彼此都变得更加优秀,没有因为竞争破坏了关系。这也可以得出竞争不能一加一大于二,而合作可以一加一大于二。当你要与他人竞争的时候,何不把竞争的人变为自己的朋友,让彼此都变得更加优秀,谁成功了便祝贺他好了,何必要为了竞争的输赢让自己错失了一个朋友呢?

  俗话说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你要竞争的对手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誉,而是从别人的赞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跟自己竞争是看你自己的能力、潜能、极限能够到哪里,那样你才能够变的更加地优秀,实现自己的价值,超越自我。

  我们都想成为完美的自己,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完美的自己,真正地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

  首先,我们要学会去接纳自己的不足(缺陷、缺点、家庭关系等),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其次是不再为了别人口中的赞誉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为了超越自己而竞争,最后是与他人合作,让彼此变得更加优秀。

  我们都知道最难的一步是接纳自己的不足,而自己的不足可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书上所说的早期记忆、父母的教育等影响。一些影响不是很深,可以通过自己来去克服。例如: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妹妹胜过爱你,你为了吸引爸妈的注意力来爱你,你就变得叛逆,你认为这样才能吸引到爸妈,并不断的找到爸妈爱妹妹胜过自己的证据来证明自己说的是有道理的,所以你会觉得缺爱,到后面对爱情便有了控制欲,希望你的女朋友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而不是其他的事上。那如何去改变呢。

  你不应该再找一些偏爱妹妹的证据去说服自己,而是应该用心观察爸爸妈妈爱你表现的证据,只是你为了证明爸爸妈妈爱妹妹,你找了许多爸爸妈妈爱妹妹的证据来说服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不足,其实是我们在找证据证明我的这些不足是有原因的,其实我们用心观察他人对我们的表现,我们便会觉得其实是自己错怪了他们。

  我们在接纳自己的不足首先要想想这些不足是他人影响导致还是自己的问题,其次是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或者是与他人当面地解决,最后就是接纳自己的不足。接纳不足其实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开解自己,不再是因为这些不足耿耿于怀、掩藏起来,而是坦然的面对。影响很深的,可进行心理咨询和找心理医生治疗,然后去接纳自己。当你开始真正地接纳自己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也能更好的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而活。

  人的这一生有很多的竞争,也有很多的合作。在我看来人生的合作多于竞争,与陌生人讲话是种合作、与人交朋友是种合作、与人共同完成项目是种合作等。合作能使双方都变得优秀,你也可能因为对方的优秀而变得优秀,合作产生的效果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然而竞争就不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如果你是为了别人的赞誉竞争,那么你成功了你便会觉得开心,因为你在别人的赞誉中找到了那虚无缥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失败,你可能一蹶不振或者痛恨他人。

  如果你是为了超越自己竞争,你成功了你便会觉得开心,因为你超越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失败了你也不会气馁,因为你知道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当你要竞争的时候,想清楚你是为什么去竞争,我希望我们都是为了超越自己竞争的。当奥吉接纳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交往,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接纳了自己的不足,与人交往变得更加的坦然和自信。合作能改变的东西有太多了,我们都应该与人多合作。

  《接纳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带给我的感受和影响不只是上面所写到的,还有许多的方面,从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接纳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和克服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逃避和掩藏自己的不足,多与他人合作,跟自己竞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为自己而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你才能与生活友好地相处。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5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秘密》》这本书给我一印象深刻的启示: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却是会有如此的情况,下面跟我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吧!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既然我们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我们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我们自己心中的阴影指我们给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其实真正的自己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一直想要逃避真实得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会发现你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发现这世界还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曾注意的!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6

  “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最容易采用的是“照镜子”: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些人让你讨厌,找到讨厌的点和行为,停下来想一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这本书在讲“接纳”的重要性时,提醒大家要积极的发现。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我们常规意义上“坏的”,但更多是“好的”,没想到吧?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7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阴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阴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8

  至于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事,我已不记得,其实有很多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就想到哪写到哪。我感觉一个人童年所接触的生活是会深深影响他以后的生活。我在很小的时候看到了亲人的反目,看到了家人激烈的争吵,我很害怕家人的争吵,我看到的太多了,这些成为我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有时我会经常想到我妈骑着三轮车去载我上学的情景,我感觉我很是不肖,学业不成,学艺也不精,什么都不好,有四次我醒来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忘了我在哪忘了家人亲戚朋友……我很害怕,可是有时我真的很想成为那样,四次这样的经历,我清楚的记得是四次。

  我小时候一年总有一两次去医院看病,其中有一次经过了龙门,当时不知道龙门是干什么的,只见到很多柏树,当时有一趟火车过去了,我妈给我说那是火车,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很兴奋,心想什么时候我能像火车里的`人一样能做上火车,我上大学的时候做上了火车,才知道原来火车并不松散,才知道火车很拥挤,才知道火车里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生活才离开了家。原来坐火车的人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幸福那么富裕,每个人都是有苦衷的。

  我老是喜欢怀旧的东西,比如歌曲、电影,我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我所喜欢的是歌曲或者是歌手本身吗?我所喜欢的只是歌词所表达的世界或者是歌手所向往的或者是所处时代,不像现在这样这么物质化,这么节奏化,因为我目前没能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我在妥协。

  有一部分人说我很开朗,其实我个人认为我有点内向,这内向有的来自害怕有的来自自卑。我卖东西时不敢和别人讨价还价,我有时不敢一个人坐车……当我害怕或者自卑时我会满头大汗,但是人都有第一次,当你经历过那些让你害怕的事时你才知道原来人确实是被逼出来。

  10年我上了新乡学院。10年我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韦国莉。10年我开始喜欢她,现在我依然喜欢她,是她让我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个极端的人。现在我和她打电话她总会说有事或者说要睡觉,不到一分钟就会挂电话,她99.9%是不会主动联系我的,为此我把她的电话号码是删了又加,加了又删,可能还会删点很多女孩的联系方式,这样我就怀疑自己是一个极端的人,我是吗?

  有相当一部分人说我很忧郁,给人的感觉是消极。因为我发表的说说日志就是这样。我做不到面不改色,我有什么说什么,我认为把最坏的事情说出来或者表现出来是一种释放,有些事情我无法给家人说,想给某些人说可是有些人不会听我说,我就自己给自己说,就拿我找工作的事说吧!我三月份开始找工作我认为挺容易的,可现实确不是,是我真的找不到吗?不是,而是好多用人单位感觉我腿脚不方便,这个原因我不敢和家人说,也无法对别人说,我也承担了很大的痛苦,哪又怎样呢?不管怎么样我还得继续四处碰壁,继续让心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难过,这时我就会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我曾经对我朋友说我不敢奢求恋爱,有时我站在韦国莉面前就觉的自卑,我的长相,我的身体,我的能力都不行!有一次电话通知我面试,那天我和韦国莉出去玩,我在电话里对那个企业说我腿脚不方便,其实我真的不愿意说,尤其是对着我喜欢的人面说,我有时确实忧郁与自卑。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19

  记得小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业里是万万不能出一点错的。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撕掉整张作业纸;不小心算错了一道题,又撕掉整张作业纸。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好笑,但这追求“完美”的个性却也跟随了自己这么多年,好处不少,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并非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强迫或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像一团火,有时点燃着激情,有时却损耗着精力,使我们陷于焦虑和自我厌恶之中。如果你时常有这种体验,请重新检视自己、承认“阴影”,别让完美主义拖累了你。

  心理学家荣格所谓“阴影”,乃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它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它尽管属于我们,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它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时时暗示我们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惧怕“阴影”的存在,或拼命追逐阳光来摆脱阴影,或彻底躲入黑暗以自欺欺人。

  拼命追逐阳光者,习惯于刻意讨别人喜欢,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气的想法掩藏起来。幼年时,大家喜欢乖巧的孩子,于是你谨言慎行;长大后,人人夸赞活泼的性格,于是你故作开朗。你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叛逆情绪,厌恶着不善交际的内向个性,活给了别人看,却没有活出自己。

  彻底躲入黑暗者,有的是破罐破摔,更多的则是选择逃避。为什么你会有“拖延症”?因为你惧怕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于是你逃避,迟迟不肯行动。为什么你在面对好事时时常感到压力?因为你担心一个不充分的准备,于是你焦虑,感到心慌难受。然而,逃避可耻也没用,在deadline面前匆忙完成的任务注定完美不了,紧张焦虑也不会让准备更加充分。

  为了完美,你压力山大,焦虑不安,身心俱疲,但到最终也没能逃出不完美的结局。与其如此,倒不如坦然接受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尔的情绪化、天生的羞涩感,接受无法预测的失败、总是缺席的运气。世上终究没有完美之人,没必要为这不能改变的事实而大费心力,还是对自己坦诚点吧。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不是放弃自我的完善,在接纳之后,轻松和宁静随之而至,而这将是塑造更美好的自己的基石。“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特质,心中的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让我们得到某一方面的收获。阴影是我们内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阴影之所以为阴影,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关注它,去寻找完整的自我。”所以,做完美的人还是完整的人,我愿意选择后者,你呢?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20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

  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我们总是在压抑坏情绪,殊不知越是不让宝宝体验,他意犹未尽,下一次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夸张,因为他想要彻底体验)、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总之,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更出色。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21

  《接纳孩子》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所著作的。拿到这本书后,我利用零星的时间看了将近一半,看了之后总的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这本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章节:

  一、安全感,儿童生命发展的地基;

  二、叛逆,儿童情商发展的过程;

  三、玩耍,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

  四、冲突,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助手;

  五、规则,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

  六、性别,儿童与生俱来。

  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的。这六个方面,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方面的疑难杂症,而不知如何是好。这本书会帮助我们解决教育孩子时的许多困惑,这六个方面,我想谈谈安全感这个方面。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缺少信任。可是细细往下读,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好胜心强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成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致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死敌……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家长来信中这样描述:我的孩子四岁了(应该已经上幼儿园了),在家里非常开朗,什么都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里却非常内向,不善表达,说话声音小;早上做操也不做;他还是个慢热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兴奋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午睡时候还会发出怪声,有时候表现得非常拧,你说什么他就偏跟你对着干。这位家长的描述,

  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都跟信中这个孩子差不多的。我和这些家长们常常为此而犯难,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缩头缩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活泼又乖巧,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说也没用骂也没用,交流之中,我也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想出一些什么好招来,可是很惭愧,没有帮上什么忙,一贯的教育还是用的那些老方法,鼓励、引导、表扬,都用了,可是收效甚微!细细的看完专家的回信,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性格上,而是我们大人的问题!

  原因是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和标准去成长,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要求和标准是他们这个年龄达不到的,同时家里也比较溺爱他们,习惯包办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方面。一般来说,在家热闹在外懦弱的孩子,都是生活方面被家人包办代替、行为方面被父母严格要求,才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孩子不喜欢做操,一方面说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害怕别人的评判,很可能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部分评判是负面的。午睡时发出怪声,说明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关注。孩子的执拗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需要我们成年人开动脑筋,用巧妙的方式跟他讲道理,而不是命令他顺从我们。

  专家的分析如此透彻,顿时我豁然开朗。我赶紧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班的一些家长,并告诉他们,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接纳他的个性,不要过于焦虑,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样。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一些对孩子的要求,多拥抱孩子,多向他表达你无条件的爱。当你不斤斤计较孩子的行为时,相信那些问题都会烟消云。爱孩子就接纳孩子的所有,父母和老师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接下来我会抽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细细品味。

【接纳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接纳孩子读后感(精选12篇)04-07

接纳孩子读后感(精选7篇)04-19

接纳的作文02-25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07-13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06-01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后感(精选7篇)10-28

读《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有感08-15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通用34篇)04-17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读后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