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8 10:49: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假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假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教学反思1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终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很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供给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十分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欢乐地上学;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我要给孤单的小朋友画个小伙伴,让他们快欢乐乐

  的生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完美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完美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必须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2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应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理解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必须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透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透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到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齐。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透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能够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能够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我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我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十分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资料也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透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我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我独特的体验透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3

  《假如》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三节时,学生对失去双腿的西西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很难理解和体会失去健康的痛苦,因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可怜、痛苦的西西和快乐跳绳、踢毽子的孩子们置于同一画面中,造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生活的不方便。又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如在教学第三小节时,让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在生活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说:“西西上下楼梯比较不方便。”有的说:“西西想出去玩也不行的。”等等,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失去双腿的西西生活的真的很痛苦,想玩不能玩,想跑没得跑。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需要一双好腿的迫切。

  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又如: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鸟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它会飞过哪些地方呀?”通过想象鸟妈妈会去哪些地方寻食,感受鸟**的艰辛,小鸟等待**的焦急,在想象中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联想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文中的文字意境,并深入意境深层,更深刻地体验文章所蕴涵的意义和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4

  《假如》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以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中,学生对失去双腿的西西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很难理解和体会失去健康的痛苦,因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可怜、痛苦的西西和快乐跳绳、踢毽子的孩子们置于同一画面中,造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生活的不方便。又如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让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在生活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说:“西西上下楼梯比较不方便。”有的说:“西西想出去玩也不行的。”等等,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失去双腿的西西生活的真的很痛苦,想玩不能玩,想跑没得跑。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需要一双好腿的迫切。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联想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文中的文字意境,并深入意境深层,更深刻地体验文章所蕴涵的意义和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5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资料”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资料理解、写作技法、认识本事、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教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那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经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所以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6

  我们常常因为寂寞,所以需要朋友,因为寒冷,所以需要温暖,因为梦想,所以需要追求,一缕温暖的阳光,一个充满关爱的微笑,一次真心的拥抱,或许会给迷途中的人无穷的力量,给走在痛苦边缘的人无穷的安慰,给一个远方的朋友永恒的回忆……沙漠里的绿洲就是这样找到的,生活的希望就是这样点燃的。

  读一读史铁生,大难之中,始终安静地微笑,对世界,对自然,对一草一木,一饭一粥都充满善意和爱。再读一读《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针对第一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我认真反思,作了修改。我想第一课时安排识字学词和根据学生选择学习两段话。第二课时,我的预设是学习所剩段落,然后依托教材写话,让学生写一写他们内心的心愿。反思第二次教学,我又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

  一、关注学生识字兴趣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规范写字

  原先在识字环节中,没有关注识字的质量,没有关注识字的情感与方法,于是,第二次的设计,我尝试了用“自主与合作”的形式来学习生字。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范读,再是强调难读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读一读。虽然井然有序,但是一切都是跟着老师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本着自主开放的理念,在本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学习生字,遇到难学的,让他请教同桌,既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又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是,不一定所有的问题同桌都能帮助解决,于是最后,让生提出经过同桌合作学习还没有解决的生字,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就能在交流中更好地学习与巩固。同时,我也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时安排学生规范写字。

  二、情感在推波助澜升华,联系生活实际,朗读与体验融为一体

  1、图文相融,进行语言渲染。

  如小树一段,学生一看见风中的小树图片,顿生爱怜之意,看到小树在风中叶子都落了,腰都弯了,孩子们也为之难过,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渲染,如:听,北风呼呼地吹来了,它吹走了你的小帽,吹走了你的手套,把你的小脸都冻红了,你一个人走在冰冷的雪地里,会怎么样?孩子们有的抱紧身子说,冻死了,冻死了。有的嘴里发出咝咝咝哎呀呀的声音,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冰雪中的小树,有了这种情境体验,为下一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重视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

  例西西这一段话,光看着图片或许体会西西那份心灵的痛苦与无奈还并不深入,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当你生病了在家养病时的感受、心情。学生有的说一个人在家,很难过,也很寂寞,想回到学校中来。有的说特别想同学,想老师,有了这一层情感的激发,学生对西西长久以来的苦闷和渴望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我并不戛然而止,而是层层深入,当我们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在操场,在田野尽情奔跑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欢唱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一起努力劳动的时候,西西只能……当我们游山玩水的时候,西西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西西内心的痛苦学生体会得更深了。看到西西这样痛苦,善良的孩子就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他快乐一些,小作者是用神笔帮助了他,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同学们也说了很多,有孩子说,我给他唱支歌。有孩子说,我把我的书借给他看。也有孩子说,我们可以常去看他,还可以带他出去走走。从这里,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3、整体朗读与分支朗读相结合。

  这是一首儿童诗,有诗的韵味,所以,首先设计孩子整体感知,整体朗读,在读流利读正确的基础上,再重视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例:西西这一段,整体感知后,我层层深入,通过语言渲染和情境创设,让学生一次又一次读“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小树与飞燕。”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西西内心的苦闷和渴望。分支读不是说把句子独立,是为了下一步能把整段话读好。同时在朗读中,指导与评价相结合,让学生都有机会读,能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摸索到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识字教学中,因为我是第一年教低段,所以,范写生字的时候,笔顺的术语我没有重视。另外在分支朗读与整体朗读中,孩子分支朗读读得不错,但到整体朗读中还很欠缺,反思以后,知道这和我带有方向性的指令有着密切关系,我没有细细揣摩过这样一句导语 “请你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其实,在每一段话中,感情的变化和起伏是非常大的,有着大喜大悲。所以,当孩子依照我的指令读的时候,感情的变化出不来。如果改用“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或许会更好些。

  通过两次设计,两次实践,两次反思,使我明白,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所组成,并由这点点滴滴的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细节是可以设计的,应该珍视的,也需要开掘的。教学的路上,行者无疆。

《假如》教学反思7

  《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课教学,我注重情境创设,以“师情”激“生情”,以“语境”创“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品读、领悟。

  1、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本节课我努力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多媒体,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换位思考。“你就是寒风中的一棵小树,你会怎么样?”在第二小节中,让学生发挥想象,“鸟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它会飞过哪些地方?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想象,感受鸟妈妈的艰辛以及小鸟等待妈妈的焦急,在想象中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假如》教学反思8

  《假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应该关心他人,增强团队互助的意识,《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在读中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第一次朗读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使学生对课文层次有了初步了解。再次朗读找出小作者想用这支神笔做什么的句子读一读。第三次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使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一步步的实现。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情。

  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生字当成自己的朋友做"找朋友"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学习目的。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语言拓展的训练,通过文章结尾的省略号的用法,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出自己的美好愿望,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关爱他人的美好愿望,达到了教学目的。

《假如》教学反思9

  这首诗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异常是第一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在句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所以,教这首诗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我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

  例1: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穷苦的小朋友画上一座房子,

  让他们住在里面,

  再也不怕风吹雨打。

  例2: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上不了学的小朋友。

  画上一所漂亮的学校,

  让他们快欢乐乐地在教室里学习。

  假如…………

《假如》教学反思10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

  我选择的是《假如没有灰尘》这篇略读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共5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3至5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5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口述了两个由于灰尘而引发的疾病事件,由此让学生初步了解灰尘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危害,进而导出“尘”,用说文解字方式解读“尘”字,概括出它的特点,即小,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灰尘大小的语句,并更中肯地概括其特点,即细小、微小;接着进入学文阶段,先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即“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灰尘特点和作用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想法,跟着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语句把握灰尘的特点、作用及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同时借助自然风光图片(灰尘的杰作)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并相机板书,在小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后师口述灰尘在军事方面的作用,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通过文章最后一句及第一段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灰尘的赞美及概括灰尘的两面性,以此再进行拓展,列举生活中存在两面性的事物,从而得出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的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能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跟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特别是我平时常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本节课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再加大力度进行训练。同时今后的课堂要更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

《假如》教学反思11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一)放手让学生去“读”:

  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创设出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正因为我没让学生读透,因此后边的交流就不可能透彻。

  (二)放手让学生去“问”: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疑问,还要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更多疑问。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多问。

  (三)放手让学生去“讲”: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强调个体的自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略读课文的教学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为重要,教师应更多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四)放手让学生去“评”: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评点、争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他们分辨真假、对错的能力,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五)放手让学生去“练”

  《假如没有灰尘》这一组课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课后练笔很有必要。我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以提高,达到思维开放的开放。

  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会放手,教师走下“讲坛”,学生走上“学坛”。

《假如》教学反思12

  《假如》这首诗歌一共是4个小节,主要是讲诗中的小朋友有一颗爱心,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诗歌的内容,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学着写诗歌。

  场景一

  老师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良好素质会赢得孩子们诸多的赞许和敬佩。上课伊始,当我饱含激情地配乐朗读《假如》这首诗后,教室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着孩子那一张张兴奋的小脸,我笑着说:“小朋友,谢谢你们给我这么多的掌声,你们能否告诉老师,我读得好在哪儿?”话音刚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谈他们的想法。我知道我发挥自己诵读的特长,创设出了良好的课堂情境,扣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评价他人的能力。

  场景二

  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时候,我一边理说诗歌内容,一边画图。孩子们看着精美的图案(绿草、小树的笑脸、鸟巢、太阳、谷粒、残疾的西西、健康的西西),发出声声赞叹。接着,我就诗中的一些重点句子,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场景三

  课标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现在老师送你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给穷苦的人画许多许多的钱。”有的说:“我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画许多许多的爸爸妈妈。”有的说:“我要给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有的说:“我要给人类画一个净化器,让它吃掉地球上所有的垃圾。”……孩子们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我趁热打铁,展示课前准备好的2张学生的诗、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欲望。接下来,我设计了“我们会写诗”,“我们会画画”的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写诗歌,画诗歌。学生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儿歌、图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另外,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对孩子的点滴成功给予充分的鼓励。我用“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替孤儿院的小朋友感谢你”等赞美的语言,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激起参与的信心,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假如》教学反思13

  《假如》这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神话故事。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句式,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有发现,自有发展。

  一:抓住学生心灵特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激发与创造”是一种凝聚性的惊讶,是希望和追求的感受。我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时,以故事的形式将马良展现在孩子们眼前,这种引入有一种既震惊,又使人兴奋愉快。(如、有个穷人家的孩子叫马良,从小喜欢画画,他每天刻苦练习,终于画什么像什么,他唯一的梦想就是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画笔。有天晚上,一个白胡子老头给他一支笔,这只笔竟然是神笔,他画出来的东西都变成了真的……神笔马良用神笔消灭了剥削人民的皇帝,拿着神笔回到民间专为老百姓画画。)我的故事拴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双双大眼睛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希望快点认识神笔马良,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读、了解诗的内容。

  二:落实“认字”与“写字”

  低年级认读生字,写生字应是教学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识字写字的方法。

  1、语境认读。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画出生字新词,运用不同种方式识记字形。如、用偏旁互换的方法识记(位—泣澡—操摇—遥);用加偏减偏旁的方法识记(寻—寸良—食建—健)。

  2、巩固识字。运用组词,粮食、缩小、遥远、良好…… 3、迁移识字。为学生提供一段新的文字,让学生从中找生字加以巩固。如、我缩着身子,望着黑乎乎的窗外,轻轻地哭泣着,我在寻觅妈妈的`身影,可是妈妈却在遥远的广州,不知什么时候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见妈妈就在我身边,拉着我的小手说:“孩子,记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早上坚持做早操,少吃零食,做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缩、泣、寻、遥、良、操、健、康)

  4、指导写字。书字前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8个字,先找找容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字,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提示“哭”不能少点,“体”与“休”字的区别,自编儿歌帮助记忆(体字少横就休息,休字多横上体育),“操”“场”不容易写好,特别是“操”字的右边,上边是“品”字形结构,学生不容易摆正“品”字的位置,我干脆说“两只肩膀抬个头”。在学生笔作训练过程中边巡视边“一对一”的纠正。

  三:品读感悟,把握课文内容

  节奏是诗歌的一个主要特点,诗歌的朗读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随着情感的变化起伏,朗读的语气,语速、轻重、缓急都要有所不同。我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指导在朗读中感悟,如、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朗读时却不能一样,学生在朗读时有一定的变化,各段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朗读时要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用范读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朗读,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该句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起音舒缓、停顿长;第二次,语速加快、急切;第三次,重读“马良的神笔”表示强调;第四次,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抓关键词句。抓关键词句能帮助理解文意,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读这些语句时,感情不一样,着重引导学生,第一个“画”是兴奋,第二个“画”是喜悦,第三个“画”是沉重要读出发自内心对西西的同情,语气沉重。

  “奔跑”“游戏”表明作者希望西西和自己一样,有快乐美好的童年。

  四:拓展与实践

  拓展是拓宽语文知识面,拓宽学生思维,语文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无论什么样的课文,以什么样的体裁出现,它都给我们当教者的留有探究的悬念。本课,结尾用省略号,表达了还有很多的“假如”显示了一颗关爱他人的博大而纯真的心,意味深长。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自由想象,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续接课文,孩子们的心灵有着赤子般的真诚,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在孩子们的眼里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在孩子们的心里有着神奇的世界,描绘的是他们幼小的心灵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特殊感觉,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充满深情地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画一个“思维摇控器”送给孩子们,只要老师布置作业,按一按“作业键”本子上就有了作业,孩子们的小手不用太累……)这下教室里热闹了,孩子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枝……,我要给老师画一张软软的床,让老师累了,就躺一会儿。”有的说:“我有……,我要画很多钱,让爸爸妈妈不用走那么远去挣钱,让我回家也能躺在妈妈的怀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在想象中走进了已有的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超越了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相融震了,知识层出不穷,得到了创新,拓展也落到了实处。

  其实,本课富于童真、童趣,很适合儿童口味,也许是我的教学过于超重,超难、两课时下来,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显得筋疲力尽,完成作业情况也不是很好。

  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尽管语文就是广阔的一门艺术,但还是得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以及承受能力,否则你的心血也只是给自己的学生留下的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要想让“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慢慢靠近,就得帮助学生完善生命成长和人格养成。

《假如》教学反思14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小诗人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多读中识字,要求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堂设计主要分成三大块。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写字——回归文本,巩固生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笔马良导入,揭示课题;接着让学生自主读书,借助拼音初识生字,通读课文;然后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认,边读边想,又以有趣的游戏形式巩固复习生字词。最后,指导写好“寻、哭、良、食”四个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一看二写三对照”为重点,让学生观察间架结构、记笔顺、描红、再看关键笔画,一笔一画写好字。

  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老师带领孩子随文识字,让孩子在课文特定的语境中读准音、记住形、理解义,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认记生字时,孩子出现了长读的现象,教者能及时的察觉,并马上反应让学生听范读。但当课件出现问题时,教者没有进行及时必要的范读,而又让学生再自由练读了一遍,并在引读完每一小节后,又请学生个别朗读进行指导。由于环节的重复,连累后面的'教学环节出现时间紧张,在写字后没能让学生及时地进行展示与分享。课后反思,在让学生充分自读后,教师应重视自身的示范,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读好。而老师急于想让学生“读好”,却忘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顾此失彼了。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朴实的课。我们应该看,在课堂中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快乐学习,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应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遵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会”与“不会”之间,教师应该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切勿面面俱到。

《假如》教学反思15

  《假如》这首诗的资料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它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教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两方面:

  一、故事引入,朗读感悟。

  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了。之后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枝,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此刻我们来看看书中小朋友想要一枝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可高了!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必须要指导孩子们好好朗读,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我读诗歌,自我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当用什么语气来读?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我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明白应当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当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完美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读得声情并茂。

  二、展开想象,大胆仿写

  孩子们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那么高。“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赵教师画一个改作业的机器人,让教师不再那么辛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今日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02-09

《假如》的教学反思04-17

假如教学反思 15篇02-19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2-23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3-31

《假如》语文教学反思03-29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03-22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20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