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心流》读后感

《心流》读后感

时间:2022-11-13 14:11: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心流》读后感(4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流》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流》读后感(4篇)

《心流》读后感1

  专心致志: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致:尽,极。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泰西人士,往往专心致志,惨淡经营,自少而壮而老,穷毕生之材力心思,以制造一物。”

  对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我去年大量的时间沉浸在武志红的洋为中用的心理学上,看了六七本,虽有《巨婴国》这样的让人惊艳之作,但是后来越听越恐的得到“心理学课”让我半途放弃了继续研习,乃至取关公众号。后来是朋友推荐的徐文兵、梁冬的黄帝内经白话解读让我从体人又重新回到体己。这本最有体验心理学书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被放在枕边,现在回头想想,最该先读、深度的应该是这本《心流》

  这本书讲了一件事:专心致志的力量。心流,就是心无旁骛。

  西方科学几乎都是实验科学,从实验结果得出的现象总结,推导到探究原因,再去找到本质逻辑。虽然心理学著作肯定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心流》是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推导、演绎,对我这种理工男而言,比起武志红,更对我的路子。

  虽然都是诛心的书,但是他终究讲的还是求真体己,比起武太多的避害体人,让人心里更加阳光痛快。就像同样是跑100米短跑,旁边一个人喊的是:找到心流,找到那种全情投入的感觉;另一个人喊的是:摆脱心魔,找到伤口,那是有光照进来的地方,有了光就有了希望。

  仔细品味一下,这是典型的Y和X的思维方式,给人的思维体验完全不同。

  所以,此书是书到读时方觉晚!心流的成因和特性:第一,注意力;第二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第三,有即时的回馈;第四,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呗忘却和屏蔽;第五,达到了忘我的状态。读后感·本书非常的全面,从心流来源的科学依据,到心流的成因、要素,与身体、意识、文化的关系,如何获得心流体验(最优体验);到心流与感官、思维、人际的关系;最终告诉我们如何用心流抵御挫折,追求幸福的人生、生命的意义。

  读这一遍我的感觉是,是肯定不过瘾、不知其意、未有甚解的。所以决定三个月后,还要重读一遍。如果非要觉得精彩或者摘读的话,我觉得必须要多读两遍的是郑也夫先生的序,实在写的太精彩,可以读、再读、重新读。

  如果需要一些碰撞的话,在这里也把我找到的金句和全书的目录分享给大家,浓缩的精华如下。作者:我是客户经理

《心流》读后感2

  正如米哈里所说:

  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每天工作都有八小时之久,占据自己清醒时间的一半左右,如果这个时间阶段体验非常糟糕的话,那么,整个人生想要追求幸福也无从谈起。在工作中,糟糕的工作体验往往有这么几种:

  当工作难度很大,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时候,往往感受是--焦虑--。当工作乏味无聊,自己轻松搞定缺乏新鲜感时,往往体会是--厌倦--。当工作既没有挑战,也难以找到价值感的时候,往往表现为--淡漠--。

  而心流体验,则是在工作有难度,但自己如果专注应对,可以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可以让自己进入这种专注状态。作者认为,这种专注应对挑战的状态本身,就是最优的.体验,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在工作中,如果已经陷入糟糕的工作体验,不妨按照作者书中说的那样,采用“重新设计工作”的方式,让自己重获“最优体验”。如何才能做到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明确目标。如果遇到的工作十分乏味缺乏挑战,不妨自定标准,设定具体目标,这并非“画蛇添足”,而是在射箭的时候给自己树一个靶子,让自己能够在大脑中对原本无聊的工作因为聚焦产生兴趣。必要难度。我们在工作上遭遇的挑战太过简单,可能自己即便设置目标,也懒得专注,懒得专注,自然难以进入心流状态。这时候给自己的工作设置必要难度标准则十分重要。既不能难度过低,也不能让自己无从下手。及时反馈。很多文案工作,不管是做PPT还是填报表格,似乎都无法立刻获得反馈,尤其是多人协同的大型项目,更加难以得到及时的正向反馈——你认真写完一份报告,或者设计了PPT的版面,两个月以后拿下这个case,你也不知道这个报告/ppt在这个case中起到多少作用(如果失去这个case,倒很容易被人指责说是因为这个报告或PPT太糟糕的缘故!)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或设计及时反馈的地方,则可以让自己立刻得到修正,越做越好。

  做到这三步,可以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提升自己工作的品质。

《心流》读后感3

  这本书的名字,是从一个男孩的嘴里第一次听到的,当时这个词连同这个人,都进入了我心里。现在快四年过去,我开始看这本书。我和他都有变得更幸福吗?我似乎可以微微点点头,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会因为现代文明的进步而更幸福吗?上天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我们只需要顺着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吗?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经到达火星,而我们现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极少人建立了内在的有序,而且我们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离专注的快乐越来越远。一个富裕、科学昌盛的复杂世界,更笨不可能将幸福双手奉上。

  幸福,与外在关系不大。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的幸福装填,就是日记月累的最佳体验汇聚成的一种掌控感,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如何控制意识、使意识清明、以便从体验中汲取快乐,并创造生命意义,是幸福的关键。

  在这里,现代文明强调的”追随内心的感觉“成为商家肆意宣传的口号,挑逗人本能的冲动,让人成为疯狂消费不需要的`产品吗,剥夺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在这一方面,现代文明将人推向了更大的内心混乱。为了夺回人生的控制权,我们必须建立意识的秩序。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我们心中的人生总和。从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综合。在意识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盏探照灯。每当环境、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是”自我耗损“、“精神熵”,他会让自我解题,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体验。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能够全心投入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收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这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庖丁解牛”就是最佳体验。

  现在,让我们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来结构最佳体验。首先,让我们来分清享乐和乐趣的区别。享乐,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属于回复“均衡”的体验,他们不带来心灵的成长。享乐虽然有助于维持意识的秩序,却无法在意识中创造新秩序、创造乐趣。享乐无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乐趣必须运用高度注意力。

  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配合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就更接近游戏。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种文化已经成为一场伟大的游戏。作者:我叫绿

《心流》读后感4

  说起来很巧,当我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时,引入眼帘的就是The Books that Your Professors Read这一专柜,于是我借走了王丛院长的荐书,也就是《心流》。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王丛院长写下的笔记、在字句下画的线,这让我觉得很亲切,也颇有感触。很遗憾的是,这一类书比较珍贵,只有七天的借阅期限。但更让我惊喜的是逸夫书院的新生大礼包中包含了这本《心流》,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心流”这个词在很久之前就较为流行,我的认知仅限于它意味着人在专注工作时达到一种极为高效与沉浸的体验。读完序言之后,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是它的成因:一是专注,二是自愿的付出,三是即时的回报与新鲜的刺激,四是忘却其他琐事。联系起我在高中时的.经历,有时候在写作业或者是考试时能够短暂的达到心流的状态,但大部分时候我都处于心猿意马,即使是在考试我也有可能在读题的瞬间想到无关的琐事。当然心流带给我的体验也很好,当达到心流状态时,我可以高效并且迅速地完成任务,并且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书中还提到要达到心流是需要一定的挑战性的,并与我的技能相适应,如果技巧调高,目标也需要上调。联系到我的生活体验,在做太简单的数学题时,我从来没有达到过心流的状态,太难而完全没有思路的题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与我的技能相符合、并需要我进行思考与尝试的题,最能使我达到心流。

  书中关于“复杂游戏”的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如醍醐灌顶。“因其不需要学习,是没有复杂游戏储备的无聊者的便餐”——这句话是对当代人沉迷手机、电子游戏的精准剖析。想起我的同学,她才艺多多,画画唱歌写稿样样精通,还报了吉他课来增加复杂游戏储备;而我没有什么复杂游戏能力,也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暑假无所事事,成天沉迷于电子设备。与之相关的,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大意是如果有了经济自由,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利用他的时间与自由?这引起了我很多思考。举个简单的例子,有钱人的孩子也许才华横溢,掌握多种复杂游戏,这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自由造就的,也说明闲暇必须与游戏相结合,复杂的游戏必须经过学习,所以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如何应对更多的闲暇。恰好我是EPC学生,所以我有很多闲暇时间,这样的字句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学着去应对我的闲暇时间而非吃便餐。

  总之,《心流》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内在,学习调节情绪,做出改变。

【《心流》读后感】相关文章:

心流读后感08-19

《心流》读后感05-14

《心流》读书心得02-14

《心流》读后感4篇10-21

心流读后感6篇01-21

《心流》读后感(精选10篇)10-26

《心流》读后感(精选16篇)12-13

《心流》读后感(精选6篇)03-31

《心流》读后感6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