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3 19:01:5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尾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

《比尾巴》教学反思1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本文通篇没有拼音,这为学生的朗读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以读为本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开展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通过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收获。

  二、重视交流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围绕着小壁虎向别人借尾巴的句子,去找找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向同学借学习用品等的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明白小壁虎已经很有礼貌了,他们为什么还不把尾巴借给他。

  三、增长见识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让学生明白“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后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比尾巴》教学反思2

  《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进取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趣味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很多的主角体验,首先是一个阅读的小学生,同时又是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观众,一个小评委,一个创作者,使整堂课在一个简便、愉快地环境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一、营造氛围,放飞学生潜能

  在本课教学伊始,我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应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而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欢乐无比”;最终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貌,自我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观教学,帮忙学生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忙学生识字写字。在这一课的识字、写字教学中,鉴于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此刻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猴——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运动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选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学生在给选手穿上运动服中初步认识了这些生字。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就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且还能够小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这样学生的记忆也比较深刻。在写字教学中,我还是利用课件中形象丰富的小蜗牛引出本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字:云、公、车。然后巩固认读,最终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学。《课标》中讲的写字教学,不单纯是为了写好字,而是教书育人。写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争的事实。郭沫若先生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必须是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干净、端正、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能够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所以,在我板书范些的同时,强调写字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在学生写字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学生练写完之后,还及时评价学生的字,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给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三、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除了要懂得鼓励、欣赏学生,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仅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本事。如:在教学《比尾巴》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突然说:“我还明白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机让其他学生继续往下编,于是就有了“黄牛的尾巴像细绳。”“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绒球。”……比完了尾巴,学生的兴致还很高,又开始“比翅膀”、“比四肢”,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在用语言描述的过程,思维也更深层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读,引导学生感悟。

  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自我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我按照找出的要点自我读,最终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终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本课的末尾,我制作了动画配乐,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生动的动画,在读中尽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结束课文

《比尾巴》教学反思3

  师:昨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于欣怡拿金鱼照片: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刘婕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在儿童画班学习画的长颈鹿,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李鸿霖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刘小逍带着一本《动物小百科》上台,翻开其中一页:锦鸡的尾巴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一教学片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长、短、扁、弯”等,让学生出示材料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在讲课时我尽量用富有童趣的过渡性语言,把学生带入“动物尾巴展示会”的学习情境;适时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比尾巴》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小动物们安排不同的身份,运用对话,使文章生动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看图。通过看图了解“小壁虎、墙角、蚊子、蛇”等词语;“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等句子。

  2、做动作。本课有不少讲尾巴怎么动的.词,如“摇、拨水、甩、赶蝇子”等,通过引导学生做示意动作来理解。并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区别,如“摇”用手做摇摆的动作,“甩”通过甩一根绳子(头上拴些东西)来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如读到燕子尾巴时,让学生联系方向盘来理解“摆、掌握方向”。

  4、朗读。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朗读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如,文中反复出现的问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仅应读出小壁虎难过、焦急的心情,还要注意小壁虎说话的礼貌,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然后稍停顿一下,再读“行吗”。读小鱼、牛、燕子的话时,要把“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读重一点,以表达它们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各自尾巴的作用。读老牛的话时,声音应比小鱼、小壁虎等的声音低沉一些。

  在朗读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互动的,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来到学习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比尾巴》教学反思5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个人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最后,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说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而这三段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分别写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我将重点放在词、句的训练上,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三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说—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并掌握了一定的.说话句式。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由于有了第三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而过渡到个人学习。

  三、想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借”字,让学生想想为什么小鱼、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比尾巴》教学反思6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极富童趣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角是动物。动物是一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也希望以动物为接入点引导学生。动物在森林里开展森林比尾巴大赛为主要的背景进行展开这一节课。整节课以比尾巴大赛为主要场景贯穿,让学生们从玩中学,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另外准备了动物图片,奖牌图片,以起到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这样一个目的。但是在上课的实际过程中。学生朗读部分过少是我的一个缺失,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没有关注学生本身。

  在教学环节,知识点的内容传授上,虽然有讲到,但是并没有练习到位,这一点的原因在于课堂把握时间不到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会更注意这一点,重视学生们练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熟悉课文书本,并且在指导书写的过程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能“握着学生的手一笔一笔教着写”,而是要做到教会学生观察字形笔画特点,让他们自己通过自己练习,有问题时再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学写生字的积极性及书写技巧。自身方面也要更加相信学生能力,在课堂语言的发挥上更加简练,不絮叨。当然把控课堂节奏上还要再多多进行练习,教师主导的课堂,课堂节奏,课堂效率也会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多看多练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环节烂熟于心,掌握上课进程,这样才更有时间和余地来关注学生。一堂课结束,更让我想到之后每一节课我的关注点,在关注学生的问题上,课堂上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练,每节课根据课堂授业内容的不同,我们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一年级学生重点在识字,老师的教是一方面,但是学生们的听是更重要的一个部分,听在每节课都是非常重要的。着重训练学生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听读游戏,平常练习多进行听写练习,在不听时采取一定的`批评惩罚措施,在听时采取对应的激励奖励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听的效率。读在练习时可以多采用男女赛读,比拼的形式。

  学生在主观意见表达上有一些不周正,在之后的课堂上要加强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评价语言上需要在加强学习,比如“.敢说,就表示战胜自我。”“你回答问题又完整又好听。”“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组织好,请你坐下再考虑一下。”在课堂评价的时候学生的时候更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连贯性。在今后的课堂中熟练运用,使得课堂氛围上升,课堂节奏连贯,课堂效率提升。

《比尾巴》教学反思7

  经过前期精心地设计,我认为这篇课文执教时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激趣,质疑导学

  我们的孩子对壁虎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创设了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出示小壁虎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从而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壁虎”两个生字。这样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揭示课题后,我问孩子们:“通过读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然会质疑:“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学生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朗读解决的,这样可使学生明白会提问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读书中自己解,从而品尝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实现了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以读为本,识字学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变“听学”为“自学”。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每次读书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读书中自然引导识记生字,在反复读书中扫清了生字障碍。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

  三、增长知识,扩散思维

  学生了解到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之后,我问孩子们:“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能力?”继而通过联系人体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学完课文后我布置了课下去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到课堂上来讲一讲。引导孩子们去丰富自然科学知识,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唤起了他们的求知热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面对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试图通过引导学习引他进入学习状态不成功后,就没有再理会他的行为。课中尽管他大声抢答,但好几句话都是与我提问有关的,我没能适时引导。在课堂教育机智方面还需改进。

  二、课堂设计环节有些多,使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了47分左右。说明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要继续进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现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决的问题。

《比尾巴》教学反思8

  一年级语文《比尾巴》这首儿歌语言欢快活泼,富有童趣,它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孩子们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们各种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这为他们学好课文奠定了必须的感情基础。

  开始上课,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六个小动物,让孩子们当裁判来评评动物们的尾巴,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们跃跃欲试,很快能猜出来,这样的情境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学好这些生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这样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齐,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

  儿歌的'资料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同时注意穿插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边读边表演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在指导朗读时,有些乱,层次性不够强,没有落到实处。二是课后拓展部分,从课堂实效性来说,花的时间较长,意义不大,我经过反思觉得安排背诵会更有效。

《比尾巴》教学反思9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用心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能够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就应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就应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能够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简单地把字记牢、写好。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节,并明白其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很多图片。让学生说的同时随机出示6张词卡:公鸡、鸭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与动物打招呼中,把字宝宝送到小动物的手里的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孩子们根据自我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畅畅而谈这三个小动物的模样,结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学生字长、短、把。轻易地明白了字意,也分散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两道关口:识字挑战与朗读课文挑战。孩子要读的欲望强烈。为了朗读好,理所当然得理解第一个挑战:识字——比比谁的记性好,识字本领大。一年级的孩子们好表现,一见要挑战,要展示自我的聪明,情绪高涨,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同桌合作想办法记字效率也会高。字宝宝装进了记忆宝库,但是它调皮地躲进了课文中,你能响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吗?孩子们快乐地模仿朗读。在多形式地比赛朗读中,孩子们自我评议、合作纠正,朗读潜质不断提高。然后我引导孩子从读中体会,读后谈谈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长得啥模样。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

  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必须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学反思10

  一、教材说明

  这篇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究竟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看?第二、四节三句话,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个问题。两问两答,像是猜谜语,又像是考别人,别人说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说出这个答案。这首儿歌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首儿歌还告诉学生,身边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长,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伞。有的尾巴弯,有的尾巴扁。还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细去察看。

  学习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难点是读好问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斜钩"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媒体使用课件

  五、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三个偏旁,一个笔画。会写"云、公、车"。

  二、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小组比赛,你问我答。

  6、评议、讨论,指导朗读问句。

  (三)认读生字、学写生字

  1、(课件显红12个生字)这些红色的.字,你认识吗?做小老师教教同学。

  2、学写"云、公、车"。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准确、有感情地背诵儿歌。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课件,逐句认读儿歌。

  2、卡片认读词语

  比尾巴长短一把伞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鸡鸭子

  (二)细读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3、课件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画,看着图说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尝试对读问答。

  4、评议

  (三)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课件出示牛、马、鱼、猫、猪的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5、课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兴趣再找找还有哪些动物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一、激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语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也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二、多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中学语言。

  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求统一,让学生在高效整合中学语言。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小小的一条尾巴,为何长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在互相交流中增长见识,感受着动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畅所欲言后,我也相应地介绍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趁机我要求感兴趣的孩子在课外多多观察、收集小动物图片,去了解更多小动物尾巴的作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经历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时,通过拓展练说、模仿写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共振。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比尾巴》教学反思11

  17课《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未标示读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教学时,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大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挂图让孩子们观察,提出问题:“你喜欢谁?”孩子们一下地有了兴趣,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喜欢小鱼,因为小鱼长得漂亮。”、“我喜欢燕子,燕子能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想象丰富,看来,思维的空间也完全敞开了。等学生表述完之后,我有让他们打开书看插图,一副副生动形象的'图画顿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此机会,我鼓励大家接触插图读课文,实在不认识的字同桌讨论,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的朗读了。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时,小壁虎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基于这堂课,我也认识了学生自主权的重要性,学生有必要、也有能力行使自己的这种权利。另外,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村的孩子们其实也有潜能尚需挖掘;个性尚需发挥,只要给他们时间、空间和机会并恰当引导、给予赏识,他们完全有能力驾驭自我。

《比尾巴》教学反思12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不足及改进措施:

  1、课文中“一”字,我说成是多音字,这个应该是“一”的变调,所以在表述上应该注意。

  2、“谁”的读音我给学生纠正了,但是我自己又有口误读错了,有待改进。

  3、感觉课程的设计还是欠缺孩子们的特点。

《比尾巴》教学反思13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试背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因为对一年级的'教学缺少经验,所以我在网上观看了好多《比尾巴》视频,最后精选了两个较好的课例反复观看,进一步明确了怎样突破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吸取了其中的优点,合二为一,再揉合了我校的六步教学——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和阳光检测等,加上课间休息儿歌、强调写字姿势等。

  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在学生说的同时课件展示小动物闪亮登场,然后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说话能力和习惯。这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然后逐步去掉图片、音节来认识词语,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结合孩子的回答,分别教学生字松、鼠、鸭。这是第一次集中识字。其它生字穿插在儿歌教学中,分散了难点,学生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轻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在合作中愉快学习,这样教案基本完成。

  但是在一班试讲时出现了问题:内容太多,一节课根本讲不完,我不得不再做调整。因为有比较充分的课前预习,所以把开始的几个读书环节合成一个,只读一遍,然后直奔主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这样,整堂课下来,除了检测没当堂完成,其他环节还差强人意,如果说还有优点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是借鉴: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重点,所以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同学们课后能举一反三,学会自主识字。本文稿课题《比尾巴》三个字都是要求认识的生字,通过这三个字教经孩子们三种识字方法:生活中识字,结合字形字义识字,利用旧字认识新字。再比如“鼠”字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识字,最后的一笔就像老鼠长长的尾巴。“扁”让学生找出鸭子身上其他扁的部位,同学们很快就找到嘴和脚,从而理解了扁的含义。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本课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遗憾,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肯定能弥补很多不足:

  1、课堂评价不及时。这一直是我最大的缺点,每次上课前,我都提醒自己要及时评价,可往往一进入上课状态就忘了,以后我一定不断努力提高。

  2、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本课教学时,“短”和“把”字忘了出示卡片进行强化理解,后来讲到“扁”时突然想起来了,却没能及时调整思路,进行补充,导致知识点的遗漏,很是可惜。

  3、板书设计不够精美完整。讲完课后忽然发现,如果加上适当的简笔画,把它和生字卡片一起运用起来,既美观又能突出生字教学的重点,一举两得。

  4、由于时间关系,阳光检测没能当堂完成,只得拖到课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家长开放周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我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虽有些许遗憾,但成长也很大!以后我会且思且行,不断提高!

《比尾巴》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表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练认字,熟读课文,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个关于小壁虎的故事,请同学们看录像《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

  自读(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师: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师:同学们汇报自己新认识的字,并说出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三、图文对照读课文,理解课文。

  师提问:1、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小壁虎为什么自己把尾巴挣断了?

  生读书,思考,回答。

  2、小壁虎都向谁去借尾巴?它是怎样说的?借到了吗?

  生读书,思考、回答,互相补充,师适时点拨。

  3、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4、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5、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二、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学习7、8自然段,自读讨论:

  1、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感悟全文,升华认识。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五、扩展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让我们把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看看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

  生汇报交流。

  二、师:同学们把书翻到八十页,把你能写漂亮的教给大家。

  生教,生纠错,师适时点拨。重点教学"身"字。

  师:每个汉字都是很美的,每个字都要讲究横平竖直,都讲究"匀称".旧像一个人一样,各个器官的大小、位置都恰倒好处,非常和谐,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字写对,更要写好看。

  三、同桌写给对方看,互相评价。找同学板演,大家评价。

  四、生填写《写字》,师面批面改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向小鱼借

  向老牛借

  向燕子借

  长出尾巴

  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幻想,常把物体拟人化的特点,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课文的动画,学生被优美的图像所吸引,学习热情随之高涨起来,我抓住学生热情较高的有机时机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课件中展出了小燕子、小鱼和老黄牛的尾巴是怎样摆动的,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直观的图象,知道了这三中小动物尾巴的作用。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仔细的观察中,发现了小壁虎的尾巴的特点:遇到危险时会自己切断尾巴,保护自己,过一段时间,尾巴可以再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分散,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识支配,带有情绪性。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音像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续时间延长,利于学生的深度观察与发现。

《比尾巴》教学反思15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1

《比尾巴》教学反思08-14

尾巴教学反思12-31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01-17

尾巴的功能教学反思04-13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范文03-15

比尾巴教学反思范文04-12

《比尾巴》教学反思(15篇)02-16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15篇01-29

比尾巴的教学反思(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