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8 17:29: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尊严》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尊严》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教学反思1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如何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他这种尊严,以及从杰克逊大叔和他女儿的谈话中体现自尊的可贵。在备这节课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尊严的含义。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这节课能紧紧围绕“尊严”展开,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尊严的含义。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逃难人的语句细细品读,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哈默的句子对比着读,在两种对比强烈的语句中,学生们初步体会了尊严的含义,然后梳理出镇长和哈默的对话以及描写哈默动作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尊严的'含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铺垫,对理解镇长对女儿讲的话的含义就容易多了,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尊严的含义。

  (2)在课堂上创设了多个对话引读的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纷纷进入了角色,并毫无保留地坦露心声,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不足之处是:

  (1)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绍一些有关尊严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了本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有关尊严的事例,在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时,他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讲,课后我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发现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被死死地圈在了文本中。

  (2)课堂上没有注重读写结合,应该适当设计小练笔。

《尊严》教学反思2

  本学期来,我不断地探索“导学案”的编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段时间自己的探索、国培学习以及听公开课、与同仁交流等,不断反思,要秉承《思想品德》课的理念,达成其课程目标,我深感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现以九年级《<法律的尊严:与法同行>教学设计》(见国培作业)为例,谈谈我的思考,谨向各位老师请教。

  学习“与法同行”主要是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拟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尊重法律,追求公平、公正;自觉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事实上,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从认知过程来说也就是道德观与价值观,就行为过程来讲其由从低到高产生可分为个体利益心理、群体归属心理和荣誉心理三个层次。

  当前,我国普法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法律意识已经觉醒,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初中学生“情感”上对追求“公平、公正”较为敏锐,实际生活中也能利用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行为。也正是受“情感”因素影响,初中学生的“态度”也只能是源于基本的需要的“个体利益心理”,从而决定这一阶段的价值取向较为多地表现为“自我中心”、“坚持己见”类,“成人”意识较为浓厚,这样导致初中学生较多表现出索取“权利”远大于尊重“权利”,尤其是对“规范”的约束表现出极为不适应。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多从“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法律”,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基于上述分析,我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将别人创作的一些内容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微博上将身边的人的一些信息也无意中公开了,比如他人的身高体重、手机号、家庭住址、个人感情史等”引起学生的探讨,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在学习中,我注意到讨论教材“一分钱”案例以后,进入“体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性”的设计,有点思维不连续。事实上,曾有对“一元钱官司要不要打”引起争论,这里不妨让学生通过“辩论”该内容,更容易深化学生“对法律的尊重”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处理“正确行使权利,正确履行义务”时,我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该案例被称为“不能拒绝的义务”,选取该案例的出发点在于现实社会中,子女对父母要求得过多,而对父母作为子女付出的太少,不仅是一次法律意识的教育,“赡养父母”是子女不能“拒绝的义务”;也是一次道德责任的教育,子女应该真正孝顺父母,尤其是父母需要子女付出的时候,子女不能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

  通过案例,还应该进一步讲清楚的是,“权利”不仅指“自己所拥有的各项权利”,还有“他人所具有的合法权益”;“行使权利”既指“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指“尊重他人的权利”。这就法律所强调的“公正”。因为“公正”特别反对只看重自己的权利,而忽视甚至蔑视他人权利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恰好是初中学生“自我权利中心”的体现,需要加强引导。

  “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部分,学生通过看书能够把握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有关“新闻媒体监督”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监督”的必要性,从而理解“监督”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在行使监督权时,强调“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否则违法。 在这次教学设计中,存在较多欠缺,如“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等还是缺项。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在以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尤其通过本次国培,慢慢去消化老师们所讲解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

《尊严》教学反思3

  《尊严》这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在讲课中我重点抓住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同时和学生一块儿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体会年轻人身上特有的尊严。通过读书、讨论交流、语言品味,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白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在讲课中,我遵循了这一思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这一节课我觉得较好的地方是和学生的交流,既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能够进行发挥展现的舞台。

  但是在讲课中仍然出了一些问题,前期花的时间较多,以至于出现了拖堂现象,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再次进行总结,也没有了介绍哈默事迹的时间;在和学生一块讨论时,问题显得有些碎,但把握的还可以;在进行板书时出现了错误,不过很快就进行了纠正;课本上的课后思考二没有及时进行较好的解决。

《尊严》教学反思4

  《尊严》教学建议

  1.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多给时间引导学生自学。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识记生字,理解词义,读通课文;同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思路。

  2.本文的生字词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可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有关人名、地名等可在启发谈话,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时进行;有的词语比较容易理解的,可以选择一部分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凭借这些词语复述故事内容。一是以词语为依托,串连课文的内容;二是检验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并尽快将这些词语加以内化;有的词语则在体会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中加以深化。还有些词语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可以从构词方式上让学生体验,如狼吞虎咽,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两对同义词;又如饥寒交迫,其中有饥与寒这一对相关的词。课后可让学生找一找构词方式有特点的词语加以积累。

  3.在深入阅读时,可抓住尊严一词,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再思考为什么杰克逊说哈默有尊严。引导学生通过对哈默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进行品味。

  例如: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让学生体会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为下文的理解打下基础──即使到了这等地步,他还是不肯接受施舍。

  (2)关于吃不吃食物,哈默与杰克逊之间有一组对话。这里要引导学生体会杰克逊的善良和哈默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在体会这组对话时与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以加深体会。

  (3)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要让学生懂得,哈默刚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4.进一步抓住描写哈默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理解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文中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进而理解和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观点。

  5.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电脑网络,查阅图书资料的方法以及亲身经历,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

《尊严》教学反思5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课文主要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上课前,钻研了教材,觉得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弄懂什么是尊严,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品质。因此,在设计第一课时时,就着重抓住了这两点。

  教学设计一开始,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简单地告知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用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描述主要内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目睹并感受逃难人的境况,为学习奠定情感基调。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很快就进入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试着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检查预习作业。之前的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自读课文后,再检查,但这次,一上课,我就马上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认读情况。我还试着用“故事《尊严》发生在(),主要人物是()和()。课文主要叙述了()的事。”因为这篇课文相对比较简单,故事情节也容易理解。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有利于促进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的重点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探究钱,让学生回顾全文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回顾文章内容后,我试着聚焦“逃难者”,通过其他逃难者“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和年轻人“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两者外貌描写的学习,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同时也试着提示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刻画出人物品质,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但这个环节,我花费的时间过多,而过多注重语言的本身,对语言形式,和运用方面没有做过多的引领和点拨,也是处理不当的一个方面。

  最后,整堂课的重点就落在了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上。对话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我能抓住“不能”“不能不”等关键词,体会双重否定是更加强调的语气,两个“不”和感叹句包含的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还穿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等努力使学生读得精彩,说得有情。这是学生情感与语言交融,共生的结果。学生的情感是根植于品读、辨析、体验、表达的基础上的,是层层深入的。课堂上专注投入地读,积极得体地说,由此读出独特体验,悟到读书方法,牢牢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条主线。

  课上下来,却感觉简单的内容被复杂化了,而没有体现“轻负高质”。听课下来,给的建议是:(1)课堂内容比较简单,能不能把两课时压缩在一课时,另一课时用于提升。(2)在年轻人和其他逃难人作比较时,是否可以点拨“为什么作者在写年轻人时还要写其他的逃难人呢?”(3)上课不要注重内容,而可以从提高学生写作方面做功夫。

  小结:以后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还得注重细节,注重效率。不要为了教而教,而应让学生学有所得,习得方法。

《尊严》教学反思6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有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常识尊严。在设计上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当学生读完这句话时,并不理解,随之问到为什么大叔说哈默有尊严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呢,让学生画一画,把读书的感受写出来。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内容,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实现有效阅读。

  在体现学生主体性方面,做到了几个“充分”,一个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二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读书体会、对问题看法的.机会。三是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朗读过程。一是整体通读,整体感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心得,感语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找不同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从而感悟课文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落实了词语的教学, “面呈菜色”、“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等词语,体现年青人及逃难人饥饿至极,对狼吞虎咽“对比读,体现出年轻人及逃难人饥饿至及。就这样年轻人仍坚持以劳动换取食物,写出了年轻人是有尊严的。对两个“狼吞虎咽”进行了对比读,体现了年轻人吃的心安理得,进而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二是重点细读,引导学生重点读哈默的三次语言,边读边感语,深入体会哈默以劳动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这样的情感和态度。如: “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对这句话做了重点指导,通过齐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走近哈默,体会心理活动,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默,读出了自己的体会,语气反而显得更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生自读自悟中,学生抓住了哈默的外貌,动作,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到了他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也感受到了杰克逊大叔是个尊重他人的人。此时再次回读2-5段,再次感受到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人格魅力,此时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共聚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在理解杰克逊大叔语言时,我抓住了“富翁”与“尊严”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句话,此时,孩子们课文已学完,对一开始的“不是很理解尊严,此时已有了新的认识,再问学生你又如何理解大叔对哈墨的评价的话,加深了理解,说的很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是在课尾应该让学生说说有关尊严的事例,再次体会尊严,从而在生活上能以此约束自己,树立自己的尊严。

《尊严》教学反思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最大的亮色在于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新课导入上,我选取广州白云机场中乘客与乞丐发生的故事为素材,激发学生思考:乞丐也有尊严吗?本故事较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课堂上不少同学都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让作为老师的我都为他们的精彩发言而赞叹不已,自然就得出“人格尊严不能辱”这一教学主题。再如在教学“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让学生讨论“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权的现象”,学生发言很踊跃,谈到了同学中起绰号现象,引出了这是一种侵害名誉的行为,为下面怎样进行维护名誉权教学作了铺垫。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好。整堂课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作出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力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容量太大,有些知识点欠深入,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只顾及部分学生,没有照顾到全。

《尊严》教学反思8

  《尊严》,这是一篇易懂又含义深刻的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加上老师巧妙的指导,学生较好地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到“尊严无价”的道理。

  这节课学生状态很好,个个聚精会神,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被主人公自尊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

  课堂上,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组织孩子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年轻人的尊严?让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几句对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

  这种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进一步体会杰克逊大叔的高贵品质,唯才我用。

  学完课文后,我又请同学列举了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城市有关尊严的真实故事。同学听了之后,都很受感动。

  遗憾的是,学生读书还不够,低沉的读书语气,使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一点还有欠缺。

《尊严》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学生对法律条款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对学生渗透“自尊与他尊”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举了一些真实的事情和案例,和学生共同分析与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在尊重他人方面的不妥行为,分析这些行为的不妥之处,共同探讨改进之法。同时加大教学时空的开放性,课前组织学生多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课后多进行实践性、拓展性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①针对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和分辨侵犯自己人格尊严权的行为,不能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权的现实。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了解、认识十分必要。

  ②针对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的某些不良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度膨胀,惟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地尊重他人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尊严》教学反思10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拒绝白吃人家东西的一个故事。虽然是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为主,老师的指导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墨和杰克逊大叔的那段对话。学生首先谈对这段话的体会。教师在学生谈体会时,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话:“看来哈墨这时并不是很饿。”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老师: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墨自尊的体会。这时,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但是这一步只停留在个别孩子的回答上,没有给更多的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即使这样,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而是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读出自己的体会,声调不再像刚才那么高昂,低沉的语气反而更显自然,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学完本课,让学生阅读《膝下有黄金》这是《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大学教授回忆小时侯继母教他维护尊严的故事。学生听了朗读,都很受感动。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找的有关尊严的故事,名言等,学生收集了很多好的文章,诗歌等,学生的补充材料大大丰富了本课的资源,丰富了学生对尊严的体会。

《尊严》教学反思11

  教材分析: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

  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

  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

  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

  课后反思: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那么,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个环节,利用课件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目睹并感受逃难人的境况,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由此,同学们的小手已高举如林,个个都想一吐为快,教师因此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敢读敢说,踊跃表现自我,在交流中提高自我。

  第三环节,皆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四环节,意在开放课堂,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五环节的设计皆在通过谈读编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严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当然,在整堂课中,免不了有些突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尊严》教学反思12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如何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他这种尊严,以及从杰克逊大叔和他女儿的谈话中体现自尊的可贵。在备这节课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尊严的含义。

  本课的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自我感觉冷静有余,激情不足。应该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一点。

  2、教学环节。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绍一些有关尊严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了本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有关尊严的事例。而且课堂上还可读写结合,适当设计小练笔。

  3、教学细节。虽然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当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

  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错过了一个教学契机。这种不用预设的生成,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机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4、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们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5、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尊严》教学反思13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先教后学、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教学原则,精心的设计了导学案,以导学案引领学生学习。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经典诗句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组内、组际间交流、品读体会尊严的含义。课前我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预习、课内进行交流探究,皆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力求学生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去体会人物,学会做批注并养成习惯)等方面能有收获。

  3、适时的进行语言训练。语文课不单单要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学生“要言不烦、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一下”;“使学生开窍”——。因此,为了突出语文味,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写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如学习逃难人的外貌与表现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些逃难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三处语言描写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哈默的心理活动,来深入了解人物。但由于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比较肤浅,回答时都比较单一,我又为学生提供句式,如学习第二处对话时,选择关联词“尽管……还是……”、“宁愿……也不……”、“只有……才……”说说哈默的想法,第三处,用“哈默觉得,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说话,这样既提高了说话能力,也对挖掘人物有所帮助。我想,如果我们常常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4、通过“谈—读—编—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严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5、课堂教学之后,反思课堂,更让我感觉比较欣慰的是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能静下心做批注。我想,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练下去,一定能在阅读能力上有所收获。同时,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应该与能力的培养同步,这样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掌握学习的各种方法(听说读写议等方法),不断的去实践,并形成能力(听说读写议等能力),之后进行自主的阅读与学习。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去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当然,在整堂课中,免不了有遗憾之处。如:让孩子们谈生活中经历过或了解到的有关尊严的小事情,他们没有谈出来,虽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尊严却不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应做到学而会用,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但要学教材,还应会用教材。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尊严》教学反思14

  在本次教学大练兵活动中,我选择了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尊严》。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研读了教材,我把教学目标设置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借助格言,感知尊严。

  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尊严”的含义,上课伊始,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些格言。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二、研读语句,感悟尊严。

  在感知的基础上,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画一画描写年轻人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等学生找出这些语句,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品读,品读有关描写年轻人外貌、神态的句子,体会到他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品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边读边想象年轻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懂得,哈默不接受事物的精神之可贵,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最后结合上文理解镇长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

  三、故事拓展,学会自尊。

  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还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一个商人让小学生小林做虚假广告,如果你就是林林,你怎么办?引导学生辩论,各抒己见。然后老师总结,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执教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做的好的方面有: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深入,以读为主线,能够较好的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新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鼓励学生针对课题及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比如:

  1、问题太琐碎,不够简练。其实全文可围绕一个问题:“这是个怎样的年轻人?”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发散出去,找重点词句感悟。这样思路就会比较清晰。

  2、在设计中还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尊严》教学反思15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此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整堂课我从议尊严,讲尊严,学《尊严》,唱尊严,演尊严几个环节展开教学。首先,请同学们议一议你对尊严的理解,在字词中了解尊严。接着,我给学生讲了“嗟来之食”及“闻一多”的故事。让学生感触到什么才叫尊严。课文的重难点是在学《尊严》中完成的。我引导学生细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高贵品质。所以我让孩子们之间相互对话练习。结果,孩子们把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地烙在心里。这环节的处理得当,后面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自然的就理解了。紧接着我引导学生找有尊严的歌曲。在我们共同寻找中,大家齐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以唱的形式再次感触尊严。

  本来这以上都是水到渠成,学生学得投入,我也教得高兴。问题开始出现在演尊严这一环节。我精心挑选并事先点拨了小演员、群众演员如何演,要求他们把哈默和善良的.城镇居民品质表现出来。除了

  几位主演,其他学生分别演流浪的人和城镇的居民。结果当“哈默”随“流浪人群”进入城镇时,“城镇居民”竟然是忘乎所以的又推又骂,叫他们滚出城镇。这场面真令我始料不及,我一下就“石化”了。是孩子们的错吗?是我的错吗?孩子们连最起码的善良、同情心都没有,那还能在现“尊严”吗?能有尊严吗?我稳定了下自己的情绪,再次给他们讲了课文的主旨:城镇居民的善良才成就了哈默。然后,再给他们演的机会。在磕磕绊绊中,在我头脑一片混乱中结束了这一节课堂教学。

  通过教这课,我更加的迷惘现在社会,现在学校,现在教育能给孩子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传授什么?我一贯治班的理念都是“不要个个成才人,但要个个成人”。“成人”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最起码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自尊的心。可是这课让我心伤。前面所有学习,在那一瞬间都被瓦解。知识、技能目标能达到,情感目标却陷入了“蛮夷之地”。失败!

【《尊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尊严的教学反思03-06

尊严教学反思04-09

《尊严》教学反思15篇01-08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02-25

《尊严》教学反思(15篇)04-07

尊严教学设计(精选5篇)11-03

维护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10-22

尊严的句子03-05

尊严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