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5 14:44: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通欣赏图片、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设计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想象表现窗外的景色。

  针对本课的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出示学校和所上班级的窗景照片,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2、讲授新课,激发想象,享受创造。

  首先让学生通过班级的窗景照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再请学生谈除了常见窗子的样式,你还见过哪些样式的窗子。课件出示窗子的样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接着启发学生想象,创造景色。我请学生谈透过窗子经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过欣赏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四季的变幻、日夜的更替”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透过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分析范画,引导学生分析运用的表现方法有a、绘画b、剪贴。明确作品中运用不同方法采用的技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拓展延伸,审美提高。

  教学反思:

  1、在前两个环节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展现的照片和图片,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而且,这次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这对我而言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多媒体将图形、图像、文本、视频、声音等,经过处理后再生动地表现出来。它的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的层次性很清晰。特别是能通过分析范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到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解决本课的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学评价不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简单、仓促。课后反思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4、通过这次教学,还使我看到在平时“学生如何合作?”训练不到位。在课堂中,出现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和制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和制作,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甚至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从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入手,养成合作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2

  一、教学反思的溯源、涵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西方国家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开始对其展开了探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环节。

  作为一个日常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吾日三省吾身”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 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1983)、《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他从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化的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他指出实践者的专业性知识是在模糊和不确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化的教师应是反思实践者。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杜威曾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这正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目前,教师正是以课程改革的参与者、课程的研制者,而不只是课程实施者的新形象展现在新时期的历史舞台上。一方面通过赋予教师以课程主体的权利,使教师得以合法地参与课程的开发、决策、实践、评价等活动;一方面又通过重构课程、开发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实际上表现了一种认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与课程互动,教师在课程改革与反思中成长。北师大顾明远教授曾经指出“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学者王长纯也曾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和主流话语。”在这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反思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些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条件和基本方法。

  既然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那么教学反思要有效、彻底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我们大致分为两类: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一)、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

  有利于教师反思的外部环境应该是积极进取、开放、学习和合作型的学校文化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终身学习和积极进取型的。学校在管理上应该给教师制造无限动力和有限压力,对于懒散、不求上进的教师,学校要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对于积极要求进步的教师,学校要有鼓励其不断上进的有效措施,让教师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让教师有持续发展的愿望。第二,学校的教师文化应该是合作型的。教师群体既好学上进,又能彼此真诚合作、互相帮助,这既有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反思收获更大,又容易让教师从集体反思中收获到进步的欢欣和满足,更有利于教师形成努力反思、经常反思的习惯和爱好反思的强烈欲望。第三,学校的文化氛围应该是开放、宽容(允许失败)和鼓励变革的。教师反思有时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反思就意味着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正像鲁迅先生所讲的那样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那个‘小’来”,那样做难免是痛苦的,所以自然需要勇气。 所以有利于教师充分、彻底的进行反思的外部氛围应该是开放型、学习型、积极进取型、宽容型、合作型和鼓励变革型的学校文化和教师群体文化。

  (二)、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反思的深刻与彻底性和最终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那才是内因。教师反思的.内因(内部动力),;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勇气、事业心和进取心是否都很强,如果很强的话,教师反思的动力就足。第二,教师个人在性格上应该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具有挑剔和永不满足的性格,这样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经常找毛病和差距、时刻反思。第三,如果客观上,教师个人与教师群体其他成员之间有很大差距的话,那么他进步的压力就很大,他自然倾向于具有很强的自我反思动力。第四,教师的反思动力还与个人的自我意象有关系,如果教师个人非常自信,而且认为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并认为自己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领军人物的话,那么他的反思动力就会很足,而且持久。第五,如果教师在以往的反思实践中收获很大的话,那么他就更容易对反思上瘾,反思动力也就会很大。第六,如果教师具有很强的意志和勇气的话,那么教师反思的动力就强,因为这样的教师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屡挫屡战的意志。正如我们所说:态度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教学反思是充分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反思的基本方法我们按时间可以分为3个层次: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教师在备课时既思考怎样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又对当下学生学习现状既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合理、是否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2、课中反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观察,学生在实际中参与的程度如何,反应如何,是否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问题。

  3、 课后反思:即在课后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中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一些事件对自己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复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

  “再教”反思。这一环节是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归纳反思,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一部分时应该如何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教学再设计是教学反思的必然目的。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如何拓展;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如何改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练习设计是否有巩固性和拓展性;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去粗存精,取其精华。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发现、再创新。考虑一下,下一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写出“再教设计”,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以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电脑绘画与自己独特的观察与想象有机结合,运用纸面绘画作品达不到、非常费力才能达到或需要较高技能技巧才能达到的绘画效果,提高艺术创作表现能力,为锻炼和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电脑绘画中的“笔”与普通的绘画中的笔的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

  如何在画面中合理的运用画笔工具表现形象和自己独特的构思

  三、教学准备:

  教具:相关资料

  学具:课本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学情分析:

  由于电脑美术创作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可鼓励学生回家练练并带来作品给学生欣赏。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感受电脑绘画笔工具有“神奇”性,欣赏相同表现内容但表现手法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的美术表现方法对美术作品的影响(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讲授新课:

  1)利用课件介绍相关知识D:教案何忠教案四年级\第19课(0.5课时)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ppt

  2)介绍简单的绘画软件:说说电脑绘画给你的感受

  3)想一想:如果让你创作,你将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电脑绘画笔工具的“神奇”之处。

  4、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结合电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同学对电脑知识掌握不太好,所以我在讲绘画软件的使用上没下功夫,对学生估计过高,学生在操作时有一定的困难。在绘画内容上我只给了一个大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来确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4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

  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

  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5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教改后的美术课被定为文化课,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具备渊博的知识,以便于学科渗透,还要对电脑绘画技能的学习,才能胜任。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面对乡村初中,学生轻美术思想观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改变呢?我只讲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对于美术教育,因乡村初中不太重视,设备简陋,美术教材是循环教材,学生没法人手一册,上完课教师就要收教材,学生没有教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我在一次次问自己,这样的美术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可能吗?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上传网上,让有条件的教师使用,也算是对美术教育的热爱吧。直面现实,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学生陌生的艺术世界,难道这样就能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我不得而知。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课时,从藏经洞之谜,敦煌壁画、彩塑欣赏。只能用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绘声绘色,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但愿学生能有所感悟。能了解敦煌文化,了解创造过程,也许能通过书中几幅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乡村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用生动的语言架起桥梁。

  2、要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师不管学校重不重视,首先要自己重视,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让学生或者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艺术教育而努力,要重视教学手段,不断学习为乡村美术多媒体的的到来,做好知识储备,教学中可用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不是任务,是一种享受,如同欣赏梵阿玲上奏出的名曲。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美术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都是我们的责任。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6

  这个学期是我迈入工作的第一年。由于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承担了三、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个月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课学生太活泼,上课有点吵,特别是手工制作课,这也许跟我的教学经验不足有关。现仅从美术作业来谈一点反思。

  首先,应该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有个贴切的认识。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三年级《老师您好》中我让他们画老师,学生能画出老师在上课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但是内容太单一,我让他们在自己的画上再添点东西,有的学生并能扩展成师生一组人就是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

  其次,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学生作业时,会看看他的作业与前面的做比较,如果进步了,我会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有进步,并在下节课公开表扬;如果内容太单一,我会写上‘如果再添加点东西进去那更好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希望他们能对美术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作业质量得到提高。

  再次,与学生多沟通,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现阶段,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改革,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创新,但现阶段六年级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学模式,那么是否有必要对其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进步的一面,但对于现阶段的六年纪要让其从老的思想观念完全转变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对于他们还是必须要用老的一套教学模式去讲授,而对于三、四年级学生,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新美术教学的试点,也是我们新来美术老师的研究点,这对于我们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也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三年级学生和四年级学生年龄不一样,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接受事物也不断增加,思想也不断开阔,他们在画中就表现的不一样,因此这需要老师们与学生多沟通,充分领悟各年级在画中表现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所呈现的美术作品也形式多样,真正体现儿童画的价值所在。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7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 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 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这学期,无论是三年级或是四年级,技能训练比较多,如布贴画、纸塑动物、剪纸、橡皮泥等,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如《纸塑动物》,小动物是小朋友最喜欢,废纸又是同学们最多的,再加上旧棉絮,用这些东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废纸片一条一条地粘贴出小动物,最后进行彩绘美化。既轻又美观。同时,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技能业务学习外,还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美术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8

  开学第一天的美术课,一4班学生给我的大体感觉是:全班课堂纪律很好,但总体上表现不够积极。整节课上只有5位学生先后主动举手发言(一4 班有47名同学,主动举手的同学才占到全班的9.2%),更多的问题都是我点名回答的。我觉得学生不够主动的原因有三:

  一、因为第一天上课,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

  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学校专门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和开设讲座,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进行培训,但我们知道,习惯是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形成的。虽然班级里分成8个学习小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求小组讨论时,班级时并没有出现我想要看到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这里要做点说明:我校参照新课改的理念并学习杜郞口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在学习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班级都分成6到8组,每组6人(由于人数关系,个别组是5人或者7人,不超过8人)。〕

  二、美术课是在下午,学生已经比较疲劳了。

  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40到校早读,上课时间是从7:30到11点20,上午有四节课,第节课45分钟,中间有两次10分钟的课间活动、一次25分钟的课间操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11点20到下午1点30第一节课之前,学生除去吃午饭和午睡的1个小时,其余时间还要进行学习。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一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强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课,下午的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会打折扣(我想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三、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没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欣赏课,虽然我在去年已经上过了,并且有相关的教案和课件。但我还是进行认真的准备:查看了新课标关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的学习目标,并看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美术欣赏”之类的文章,结合去年的教案和课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着手点,重新设计了教案和课件。中午我把课件拷到了美术教室的电脑中,但在我下午上课之前,学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是我的老婆)打电话过来,说她本要上课的.初三教室里的电脑突然出了问题,要到美术教室上课,(没办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课了。其实,学校是有两间美术教室的,但只有一间有多媒体设备。考虑到这学期学生要循环使用美术课本,所以我在开学前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把另外一间美术教室装上多媒体,但是昨天才装好。还有教室长时间没有打扫,所以只能等打扫过才能进去上课。

  基于上面的原因,我只能临时改变计划在一4班教室里上课,但已经没有了上课的节奏了,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评论:当然,我对初一4班的这种感觉只是一节课的感性判断,这一感觉是否准确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进行判断。还有,我还需要访谈调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听听他们对一4 班的感觉,这样才能作出一定的评价。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9

  教师在对幼儿创作的作品,有时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忽略幼儿自身的原因与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将自己的想法会无意中强加到幼儿作品本身上,从而将对作品的评价目的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本身也需要多寻找自身的问题,发现其中不当的方法。

  1.评价主观,缺失过程

  在教师对幼儿做出评价的时候,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做出比较主观的评价,对于幼儿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方面还比较缺乏,在评价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关注于创作好的作品之上,缺乏多创作的过程中的评价,只流于表面,形式主义比较明显,对于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的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评价非常少,对于幼儿对美术活动中获取到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2.方法单一,匮乏内容

  小班幼儿还处于绘画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幼儿对于绘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可能是随意的涂鸦,到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填涂色。在幼儿园里,教师也非常注重幼儿绘画的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绘画的技巧,比如小班幼儿在涂色方面掌握的还不够,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在评价一副作品的时候,都会以涂色饱不饱满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幼儿个别差异的存在,只是从涂色技巧方面进行评价,忽视了幼儿自身能力水平、幼儿情绪、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评价。

  3.标准划一,偏离目的

  在很多美术作品参赛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的评价标准,但是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也把这些自认为标准的标尺套用在幼儿身上,颜色的饱和度、比例的大小等都将幼儿的创作思维给局限在了一个狭窄的框中,教师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幼儿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也可能大不相同。做出统一的标准,将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的目的相背离,也让教育评价变成教育的形式。

  4.语言缺乏,缺少鼓励

  教师作为在幼儿园中与幼儿接触的最多的人,语言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领悟内容。很多时候,教师知道在语言方面,需要多鼓励,但是鼓励的语言却是淡如水,鼓励式的评价需要教师将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亮点激发出来,但是像“你画的很漂亮”、“你真棒”等看似鼓励的语言评价,其实都是一句套话,对于幼儿来说太抽象,他们并不能理解,也不能将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得到回馈。这样的评价语言都不够深入,缺乏对幼儿的启发教育。而在幼儿创作作品时,教师的一句无意的疑问,可能将幼儿的美术培养得到扼杀,“你画的是什么啊?”“你怎么把它涂成这个颜色?”看似不经意的话,幼儿都可能听进去了,就会抑制他们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习漏印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方法。了解漏印的特点和表现力。其重点是用漏印的技巧创作一幅漏印作品。难点是画面构思和布局安排。本节课仅仅围绕漏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贯穿整堂课,从学生的最终作品可以看出学生对此非常的感兴趣。

  在活动开始,教师选择了实物引出课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学生对教师的实物非常的感兴趣,同时也起到了我们预设的目的。很自然的将学生拉到本节活动中来。为了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将印制到T恤上的图案的模板形象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很自然的了解到楼引得技巧,并理解了用镂空的模板印制图案的方式称之为漏印的说法。在此也没有出现什么以外的事情,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通过教授这节课,我个人认为,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没有出现大的意外,但是整堂课中没有出现高潮的环节,虽然最终学生们用老师教的方法制作出了一幅漏印作品,但是从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学生们没有大胆想象,只是局限在教师展示的实物图案上,所以导致作品的不完整性。

  因为整个环节就是仅靠制作步骤进行的,教师以为绘版很简单,就直接出示了事先已经绘制好的小花形象,教师在介绍刻板、印刷的时候讲解清晰,但是有几句话说的不够流利,也许与教师的紧张状态有直接的关系。个别语句不够完美。导致教师在接下来的问题中,学生说的不够精确、细致。同时教师在提问题的的环节中由于紧张将2个问题全部抛给了学生,使得这一个环节下来有些乱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学生作品的时候,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多局限于T恤图案上,所以老师费了很大的力气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但由于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出现了这一个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时候,教师没有更深入的介绍,使得部分学生对中间一幅作品的评价产生了消极的想法,认为这样的作品由于自己不喜欢,而导致大家对此有了新的看法,同时教师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使得最终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而导致最终匆匆的收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后环节不够重视,特别是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时间敢的更急;教师应该在学生练习和评价环节,给予大家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相信大家的作品会更加独特、新颖而富有个性。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使得本节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有所提高。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1

  优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兴致勃勃地投入活动,而不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

  2、强化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概念。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会研究、学会创新。教师很相信学生的能力,也很民主,相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自己选择学习伙伴。

  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了有效的指导。同学的合作学习指导科学、细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设计、作业要求,这样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活动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

  5、重视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评价以鼓励、赞扬为主,肯定同学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教师也给学生提出了积极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6、教师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受到点拨。寻找多种机会发挥教育影响。教室的安排、布置、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有利于学生再创造。

  改进:

  1、大胆地开放师资。同学、家长、文化市场老板都可以成为学生今天学习的老师。课前学生可向文化市场老板了解各种各样的纸,向家长学习用各种纸做小物品。课后可以请家长和同学一起做比较大幅的剪贴画。课堂上,我们是否也可以请家长来进行剪贴画的指导呢?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能者为师”的思想,劳技课可以改变教师一统课堂的现象。

  2、充分地利用教学空间。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把要展示的剪贴画提前布置在教室里,让学生有空去看一看,聊一聊,既节省了时间,又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2

  以手工制作为主轴的美术课,课堂较活跃,学生情绪饱满,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以下几点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一、教学引入:

  堂课遵循了小学生喜爱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巧引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中。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不同形式的启发引导点拨下,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到小屋的'设计、制作中。

  二、教学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

  1、故事激趣,巧引课题。通过故事情节引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触动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出课题。

  2、引导分析,启发想象。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大胆思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并描述各自设计的方向。(可以小组先交流)

  3、欣赏作品,拓宽思维。教师演示纸盒小屋的制作步骤。鼓励学生制作小屋时,可以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以夸张设计,使制作的小屋更有新意。同时,让学生明白要制作出与众不同的房子,材料一定要新颖、独特。

  4、设计制作,鼓励创新。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5、展示作业,总结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欣赏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6、故事小结。将学生的设计方案回归到故事中,并鼓舞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引申出课题以外的知识修养,给予学生更高的思想道德的提升。

  三、在教学中也有遗憾之处:

  1、教学中还有很多时候对学生不放心,怕耽搁时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学生说得不流利时,急着去帮忙,在不自觉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机会。

  2、为抓紧时间,板书过于潦草,不利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

  3、演示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

  4、讲课儿童趣味不够,应该再有亲和力一些。各环节间联系不够紧密。

  5、时间掌握不到位,备课中应该明确标出上课时间进程,才不会出错。

  6、更换教室上课时,没有提醒学生将工具备齐,出现忘带书的情况。

  7、给学生评价时方法显得有些单一,不够准确,看来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有待改进。我作为一个新教师,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3

  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下面,我就针对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捏泥巴》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这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身“捏泥巴”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项熟悉的游戏,在小的时候大都随意的捏过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情绪十分激动。在教学中,我提出质疑:陶制品是如何制成的呢? “我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细条,就象面条一样。”“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变成了一朵花。”学生看完老师的示范作品之后,让学生给大家总结出泥塑的方法,进而,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奥的字便的具体形象,学生对其含义也迎刃而解。

  接着,我又布置了本课作业——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捏的容器多。”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大胆探索与创新。在下课之前,我还安排了让学生下座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4

  现在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几点客观原因。

  1.社会观念因素:封建观念长期驾驭着中国的农村,农村家庭中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美术,他们的理解似乎就是“画画=不务正业”。

  2.“升学率”因素:“升学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硬道理”,学校要发展靠的就是这个“硬道理”了。自然,美术课程做为“副科”的身份,跟“升学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边。

  3.教材本身因素: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教委投入课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并不完全顾及“因材施教”教育环境的理念。许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用起来自然力不从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此外,当然还有师资力量等的因素。

  我们分析完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却步,如此,不能改变只能适应了。反过来,如果这些因素都存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就亮“红”灯了吗,其实不然,我觉得我们还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动美术教学:兴趣、手段、学校的足够重视。

  一、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跃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的兴趣受到激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趣,提问题,留悬念激趣,让学生在学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的愉乐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培养他们向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识。

  二、手段。

  首先,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和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和产生厌学情绪,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学中把美术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设计以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就不会显得乏味了。

  其次,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尽管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终究是在传授传统的知识,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枯燥无味。如此看来,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成了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之所在。美术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美术科教师总不能绷着脸在严肃的氛围中结束课堂。例如,可以在练习课堂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心情愉快,思维自然更加敏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让学生得到视、听觉美的全面感受。当然,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教学效果会更佳。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因材施教”。面对农村班级,不要认为他们不喜欢美术科,只拼命为“升学”而奋斗,其实他们也有很多爱好,也想放松。这个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他们的特点,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量身而作,给他们上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培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三、争取学校足够的重视。

  一个好的教师,不会埋怨教学环境如何的不好,只会发现和创造一些条件,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得更好。美术科要有发展,学校的重视少不了,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我平时经常带一些有美术爱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美术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生活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更加努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争取培养出更多有美术爱好的学生,让学校的美术教育取得突破。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造型表现欲望与外部存在的美术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沟通,从而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的终极目标,我觉得这才是21世纪我们美术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有了这些,我相信我们农村中学美术教育也会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15

  《花地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个课例,是让学生运用剪贴、绘画方法来设计制作一块小地毯,并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尝试不同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休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开始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猜一猜”导入,学生猜的五花八门,有的说床,有的说桌子,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学生猜到了花地毯,马上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本课主题,紧跟着我又适时激趣,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让学生羡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块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调动了低段学生的学习欲望,效果非常明显。另外,让学生亲自感受地毯的质感,并小组合作将“小地毯”拼成两块“大地毯”,使学生在活动中无形的学到了美术知识(颜色搭配)。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自主地探究学习。

  本课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展销会”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的地毯,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买卖关系,让学生互评互议,告诉大家为什么买他的地毯,如何推荐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活动中我最高兴的是学生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制作的地毯推荐给我,都希望老师买他们的,教师好似开心的.调合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快乐。

  这一课我分别在两所学校上过,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送课下乡”活动在长岗镇中心学校,同是一个内容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两次讲课都使我难忘,都有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这堂课,由于非常了解学生,学生思维灵活,参与性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在教学中我也体会了几点不足:

  1、小组欣赏讨论时,问题有些不明确,教师要参与活动中。

  2、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制作中的困难。

  第二次在长岗上这堂课时改进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课,但因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及条件差异,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异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需要教师的随机应便。记得刚上课时我和平常一样喊了一声“上课”,可是学生毫无反应,班长也没有喊“起立”,这时我随机应变立即向学生做了个自我介绍,马上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记得上这堂课中间有一个环节是让小组同学边欣赏边讨论,可是让我没想到学生并无行动,这时我才明白他们平时可能较少接触到小组讨论的活动,紧跟着我马上耐心的引导他们如何欣赏,如何讨论,不一会同学们互相讨论各自的想法,我也从他们脸上看出了一丝笑意。在长岗上这节课时最让我难忘的是由于乡镇学校对短线学科专职教师的缺乏,其美术课多为主课教师兼带,他们对我的到来特别热情,学生也很高兴。我事前通知学生带彩色纸、胶水、水彩笔等工具,竟然没有一位学生没带,课后我才知道他们在家里把有颜色,认为好看的纸(广告纸,挂历纸,旧书)全拿来了,这使我特别感动。在教学生制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学生制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之,有许多值得我回忆的也有许多不足:

  1、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在评价活动中,学生的胆子小,教师应多举例、多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学生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