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0 11:32: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习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要真实,要有自己的想法。

  2、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内容清楚,有主题。

  教学重难点

  文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这段时间你有什么话憋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可又没有合适的机会说出来吗?现在说出来听一听。让学生相互说说。

  二、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习作要求什么,给我们提示了哪些写作的内容。

  三、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想些什么?怎么写?

  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口述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再次提醒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五、出示范文,进行分析。

  范文:奶奶,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奶奶,有些话压在我心里已经一年多了,我曾几此想当面对您说,可是又怕您生气,话刚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奶奶,今天我借写作文的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告诉您。

  奶奶,我是一个活泼、有自尊心的男孩儿,虽然有时也很顽皮,常常惹您生气,但不希望您对我的同学不客气。您知道吗,同学们在背后老讲您的坏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记得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个同学来找我。当时我正在房里做作业。是您开的门,您见到我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去去去,伟翔不在家。”转身把门关上了。星期一,我一到学校,那位同学就对我说:“你奶奶好凶呀,我想问你一道数学题,话还没说,你奶奶就把我赶走了。以后,我可再也不敢去你家了。”奶奶,您知道,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吗?

  奶奶,我知道您上了年纪,喜欢安静,您也怕同学来我家里吵闹影响我的学习,是为我好,可您对他们也不必那么凶呀。我们同学聚在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难题,交流学习方法,有时难免会吵一点儿,但这不是坏事呀!我们有时也偷着玩,打打闹闹,我们毕竟是孩子,还请您谅解。我也经常到同学家,可别人的奶奶总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您为什么就那么凶呢?奶奶,我真心希望您以后对我的同学和蔼点儿,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好奶奶。

亲爱的奶奶,您能答应吗?

  分析: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有分寸,为了让内容更具体,要有具体的事例,要入情入理的'讲清楚道理,同时对别人也应该给与理解,对别人提要求要合理。

  六、学生习作。老师个别指导。

  七、以学生的文章作案例,进行讲评。

  八、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习作。

  九、誊写习作。

  学习“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顺句。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5、熟读、背诵。

  学习“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生自读。

  3、师生共举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的含义。

  4、选取其中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学习“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哪些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2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语文课程标准》对每学段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没有兴趣及情感的支撑是不行的。需要教师认真细致的点拨,学生是需要动力的,只有你发自内心的称赞才能给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本次习作教学中,我注重从兴趣入手,以游戏激发情趣,以竞赛调动情感,以评价激励使其兴趣持久。学生有了较浓的兴趣,当然就会轻松愉快地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在教学之前举行了“猜一猜他是谁”,让学生通过”摸瞎瞎”猜出同学的名字,并说说猜出的依据。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降低孩子写作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把学生的日记作为范例,增添孩子写作的兴趣,也使孩子除却对作文对惧怕心理,还可以让孩子撰写作文时“有路可寻”。接下来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1)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

  (2)用一件事来写;

  (3)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学生明白要求后我就让他们比赛写,写完后交给我,我在班上念,如果大部分的同学能猜出是谁写的,那么这篇作文就成功了。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他是班里最调皮的一个,经常把女生惹哭……猜猜他是谁呢?”读到这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个同学的名字!

  这个同学不就找到自己的特点了吗?在教学中我还关注了学生的自评自改、合作互动、以学定教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欣赏佳作。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让学生集体修改一篇问题较多范文,评论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从学生对作文反馈来讲,学生能简单把事情叙述清楚,但写得生动的为数不多,特别是习作的格式,标点的使用上正确率有待提高。

  故我十分重视习作的讲评,批改讲评之后再让孩子把作文修改撰写,读给你写的人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万事开头难”,之后定会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学生有了兴趣,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3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把自己拿手的本领和同学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先说说自己的这一招是怎么好,再告诉别人怎么做,最后评选出本领最拿手,说得最清楚的同学。习作主要就是学习怎么将学会的绝招写下来,将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然后谈谈感受。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通过出示刘翔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同学喊出他的名字和本领,引出他的绝招——跨栏;除此,还联系了这一单元16课小柱子们的比绝招,引导学生进入今天新课。

  二、解读要求,指导方法

  将要求分为两部分,分别指名读,读完找学生评价,再由评价学生说出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干什么。了解完要求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想想在做展示的时候该怎么介绍,按什么顺序介绍。老师抓住了从绝招名称、优点、做法三方面去进行详细指导学生。最后,老师提示学生介绍的途径有口头描述、图片展示、现场展示等,丰富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

  三、交流讨论,绝招PK

  在交流前 通过老师发问,学生答得方式强调了口语交际过程中,听的同学和说的同学分别该注意什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意识。告诉学生最后要进行评比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现自己。在学生小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做到了走到每组同学身边,进行进展情况的询问,相比之前不会走下讲台了解学情,现在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继续努力。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上台展示,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模仿,然后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和学习。除了采用学生点评,还有老师点评、掌声鼓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如果评价时做到更自然的去流露对学生的赞赏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最后,进行“评评谁最棒”的活动。优点在于,评比前给学生说清楚规则,就是举手提出你心中的候选人,老师筛选出呼声最高的,进行举手投票,一个只能支持一位。就这样顺利选出本领最拿手的、说得最清楚的、本领既拿手又说得清楚的同学进行表扬,整个过程较有序安静的.完成了。

  四、复习导入

  上课后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即向别人介绍绝招时该怎么介绍,然后进行简短的同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于接下来的习作学习更顺手。

  五、明确主题,指导写法

  这一环节,指名读要求,引导学生找出里面关键词,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通过读老师准备的写作歌,回忆叙事文六要素这些步骤,学生对于主题把握更加明确了。

  紧接着进行具体步骤指导,分别讲解开头、中间、结尾的多种写法,提到开头应新颖,清楚明了;中间应具体,还要采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尾可以点名主题,谈谈体会或者去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有了前面步骤的铺垫,老师这时引用两篇例文,指名读,师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老师带来一些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这堂课结尾,出示参考题目,当然,也可以自拟。布置习作练习。

  总的来说:虽然是感冒发烧的状态去上完这两节课,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与任务,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在交流展示环节做到了有针对性、多种方式的去进行点评;老师进行组织指导,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使这节课发挥了它的意义。在习作学习部分,要求明确,着重指导写法,也引用范文指引,总体来说,学生的反馈与教师预期大致相符。

  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除上文中陈述的很多方面以外,还有很多,例如:

  A教师热情度还是不够,没有完全参与孩子中来;

  B在学生展示环节,一个学生讲完另一个学生上台的这小部分空隙里,课堂纪律会短暂失控,虽然都是很快的安静下来,但还是缺乏处理这方面情况的经验,会觉得力不从心或者无奈。

  我相信在我一次次的学习与反思中,我会做到更好。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4

  一、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趣味盎然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重要,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情绪定会空前高涨,把自己独有的想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出来。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上课前又设置了“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明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课堂上创造让学生向大家展示并介绍的机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放松自己,从而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与意愿。

  二、讲究方法,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习作教学难,难在写作前的指导、课堂生成的捕捉和处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课堂上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投学生所好,使他们说得尽兴,个性得到张扬。同时采用“写后指导”的方式,化难为易,妙趣横生,让教学“无痕”。

  三、多元评价,在讲评中习得方法

  学生写完片段,老师让孩子们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这是对学生作品的赏识和鼓励。课堂上组织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课堂上我出示评议步骤,让学生:

  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是否有错别字;

  二读,看笔下的动物有没有特点,看看是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读,把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小红旗。然后再上台朗读习作,大胆展示自我,老师及时捕捉闪光点,发现引导点,并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议中找到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能力和评议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尝试修改后再上台赏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多元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更为他们在习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自然在习作时就下笔如行云流水了。

  虽说课堂表现亮点很多,但细细品味,觉得指导学生说这个环节还不够精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针对一两个学生说的,进行捕捉,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说具体,此时就是进行口头作文,说好了,待会儿也能写好。评改环节,第二次修改无法充分展示。课堂虽然已经结束,相信这节课对那些孩子们的影响决不只是一瞬间!习作教学的与众不同在于听、说、读、写相结合,我们要让学生潜心去听,真心去说,用心去读,静心去写,我将沿着习作教学的新思路,继续前行。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5

  《爸爸的计划》讲述了“我”有一个爱做计划的爸爸,暑假到了,爸爸为“我”的假期量身定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没有自己的空间自由。渗透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导学。

  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自读。

  依据老师设置的学习目标来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学生通过默读、动笔圈、点、画,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

  3、点拨。

  学生在自读学习过程中,教师予以启发、引导,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自读的方法,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等,这样就掌握了打开自读课文之锁的钥匙。

  4、互动。

  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拨启发中补充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拨,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实践。

  通过自读,让学生学会了自读的方法,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语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规律,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阅读思路去阅读文章,在做课外阅读题时,就会知道怎样去阅读、去思考、去解答。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了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篇课文,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的解读,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基本上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而编者的要求则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不要求咬文嚼字。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从题目“爸爸的计划”入手,围绕题目进行质疑。有价值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围绕问题读书。发挥小组的作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老师进行适时点拨,渗透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拓展练习:小练笔《最熟悉的人》,运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6

  这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春天的文章,特别是学完两首古诗后,我就让学生把这首诗带回家,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同读,一起春游,一起在春天中感受,引导学生与家中老人玩,玩着春天,玩着玩着,他们自会发现到春天真的好美,说不定还能够引发他们深入地思考,写出一些文章来呢!

  教写作文,每次都是先学例文,摆出一个葫芦,然后总结归纳例文的开头、过程、结尾,然后让学生根据“葫芦”来画“瓢”。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上“步调一致”了,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也叫人觉得单调得很,学生的个性不见了。由此,我痛恨“规范”的学生。于是,我决定进行改革,做个甩手掌柜,让他们放开去看,放开说,放开写。在这次学语文习作1的时候,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观察,由于布置的时间期限长达近半个月,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考察”适合小学生春游的地点。现在,要求学生写春天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我们与学生同游春天去写,引导学生同家人再游,那春天的感觉肯丁与老师的参与不同。老师带着学生游,受到很多限制,家人春游,往往限制少,自由度大,自由度大了,其实最有利于学生创造。

  上课时,我刚刚问你认为那里最好玩?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来很多好玩的地方,有爷爷、奶奶家的农家乐、水库、滨湖公园等。接着再问,你认为适合我们小学生春游的`地点,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列举出安全、景色美丽、便于开展游乐活动、可以探险、有纪念意义等条件。然后,我对他们说:“不管你们怎么说,怎么写,只要能把一个地方写得让我们心动,想去他建议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没有了框框套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推销”春游地点。没有了例文的束缚,学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春游地点;爱吃的,更是把农家乐的招牌菜描写得叫人垂涎三尺,再加上或是吊人胃口式的开头和揭谜底式的结尾,或以赞美春天的美景开头,鼓动春游去来结尾,或是开门见山和首尾呼应式的开头结尾构成了这百花齐放的春游建议。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7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整个世界换上了绿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学们和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一起出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集春天中各种植物的信息建立植物的'观察记录卡。目的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与春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地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茎、枝、叶、花及颜色,了解它们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抓住与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点为观察的重点。并设计以下表格,让学生课外自己观察喜欢的一种植物,完成调查观察表格,为写作指导奠定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的鲜活的资源了。

  做好了相关准备后,便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观察所得通过文字有序地描写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整体人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棍、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总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作文才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同时提醒学生作文注意点是要抓住植物的棍、茎(或干)、叶、花(或果实)的特点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写作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读读本单元的课文,这些文章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事物的介绍与说明,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惹人喜爱之处,还具体通过举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绍给他人又表达出自己对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写出为什么喜爱,也就是喜爱的原因,然后通过具体描写,表达出喜爱的感情其次要写出是怎样喜爱的。在写自己喜爱的植物的习作时要具体写出喜爱的表现,如:怎样给花浇水、施肥,怎样看花,怎样使它能晒到太阳……把为什么喜爱和怎么喜爱充分表达出来。

  这次习作指导教学结我带来不少的思考:只因学生观察过,只因学生思考过,只因有充分的准备过,学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上,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道真情”,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定能拥善于发现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脑、善于写作的文笔!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9

  第九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自己最想对某个人说的心里话,在备课前我就想这应该是学生们最容易写的作文了,因为孩子们心里都有心里话。

  而要怎样激发学生内心最想说的话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教材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源,一是范文《请您原谅我》,二是写作提示及要求。

  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篇范文,找到写出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并从老师的角度来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看到这封信你会怎样想?(会原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而这些真情实感就是通过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就让学生明白了本次作文应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接着,就是选材方面了。范文之后是本次作文的提示和要求,除了可以向老师诉说心里话还可向谁诉说呢?除了请求原谅之外,还可以说些什么呢?得到启发后,学生说可以对爸爸、妈妈等亲人,可以说自己的委屈、诉说自己歉意、表达自己的问候、提出自己的意见等等。一下子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之后我请了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她想对爸爸说说话要算话。她一边说我一边在旁边对她的叙述进行点评,让学生们明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很重要,这样就能让读者看到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草稿收上来,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这说明只要抓住了学生内心的世界,你就能指导学生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0

  《小站》讲述了一个偏僻的山区小站。虽然很小,设施很简单,但布置得却是那么精美,使我们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的山区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体会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是: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有条理记叙和围绕着一个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的方法。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谈到:我觉得小站这么干净、整洁、优美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劳动,可惜过往的旅客只能在这儿停留两三分钟,有的甚至疾驰而过,未能认识到工作人员的真实姓名。小站工作人员默默奉献,多么像西部建设者啊!这时我的思想与这位同学产生共鸣,便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回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中对筑路工人赞美的语句,引用其词、纂改其句:“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辛劳,没有工作人员的付出,就没有小站的优美、整洁,也就没有旅客的舒适安全……”恰到好处地赞美小站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整节课的布局前松后紧,也就是时间上没有把握好。一开始给学生的自由朗读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的问题没有充足的时间解决。造成拖堂这样的严重失误。造成原因可能是由于紧张,一开始迟迟进入不到状态。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介绍作者,本课作者袁鹰,生于1924年,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接着读课文:想想每段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成两段,并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分析课文:通过初读课文,这个火车站给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自由读文,思考:小站内外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通过小站这精巧的布置,从中体会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最后进行练笔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住的房间(或教室)。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1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经过三上教材的试教和习作反馈,我们欣喜地看到,苏教版国标本紧扣《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一洗陈旧思维定势。以“勇立潮头敢当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设计匠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

  习作教材特点分析

  上、下册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螺旋重复,又有质量提升。从下册看,习作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加鲜明,主要体现在“三本三从”六个特点上。

  1.本位转向。

  即从片面应试为本位转向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在以应试为本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都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哪管儿童独有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兴趣、注意、思维、记忆等规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语言、见解、认识与思想去要求或指导学生习作。儿童不再是习作的主体,却被异化成作文考试或“奉命”作文的机器。要么猜题押宝,要么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过观察抓特点、巧选材,立意要高,描写要生动形象,不管你习作空话、假话、言不由衷,只要骗过阅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苏教版习作教材一开始就突出“儿童本位”的理念,关注学生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反以往偏重于回忆性习作训练,安排的话题都是写儿童最感兴趣的,且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现在和他(她)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的人。从《脱棉衣》到《小草中的发现》,从《我的朋友武建设》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习作不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又乐写、易写呢?

  2.本体确认。

  即对儿童习作本质的认同,还儿童习作的本色。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对事件的认识,。多源于感观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课程标准》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很明确:“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是儿童作文本体观的内涵所在。习作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苏教版习作教材在创设活动情境和提供同龄人本体、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导儿童习作向本、真发展。

  3.本源回归。

  即从立意本源(老师预定中心思想或设定命题)走进生活本源。长期以来,“立意本源”的习作理念一直占统治地位。儿童的构思、选材、谋篇、用词、造句和老师的批改、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操作环节,都必须遵循“立意本源”这个理念。老师命题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后,不管儿童有无这方面的材料和认识,都必须写。写不出的学生只能靠胡编乱造或抄袭或他人代笔来完成习作任务了。其实,儿童习作本源应来自于日常生活,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身边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课程标准》所说:“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三年级下册的8篇习作教材,均来自儿童熟悉的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儿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前期经验中找到与之匹配又易于表达的“相似块”。苏教版习作教学已回归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康庄大道。

  4.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要开阔儿童的习作思路,启发自由表达,能自主选择表达材料,关键是要开放作文内容,摆脱封闭式思维的束缚。以往以命题作文为主,题目大多封闭在《记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美丽的校园》等等一类圈子之内,为一代又一代小学生所操练。有的老师提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写“葫芦文”;有的.为学生列好提纲,提供语串语词,写“框架文”、“喂食文”。而通观本册教材,习作内容堪称“贴得紧、放得开,前有孕伏、后有铺垫,内容资源有机整合。”所谓贴得紧,是指贴近儿童生活、贴近阅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前期经验。放得开,是指内容开放、思维发散。例如《习作2》,“画一张像,写一写”,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还可以画想象中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写性格、爱好。导学既宽松,又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又如《习作1》,通过图文对照学例文,知道怎样按内容分段写。然后在两组图画中,任选一组写,也可以自找课外的一组连贯的图写。例文浅显、易仿、能创,导学又关注儿童兴趣和认知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多向选择,处处体现开放性和人文关怀。关于“孕状”、“铺垫”、“资源整合”这一特色,它又像一条暗线贯穿于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级课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给小树裹上冬衣…”的内容,本册《习作1》例文就有给小树“脱棉衣”的句段,前呼后应,长线联系;二年级有“舐犊之爱、乌鸟私情……”的读背练习,本册《习作4》的例文《乌鸦反哺》,学起来也就不陌生;二年级有口语交际课“买文具”,本册《习作4》,看类似买玩具的图写一段人物对话,应该说是用不同语言形式呈现熟悉的“相似块”;三上《习作2》有《我的自画像》,重在写外貌和长相,本册《习作2》又有写“画像”(画别人),除了写外貌长相,还要写写性格、爱好,似是一种习作反复,实则是螺旋上升。

  5.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习作是在单元练习里安排一个题目,然后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题(或半命题)+提示+要求”——单一的线性呈现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说教文字。而苏教版习作教材呈现方式是多元的、立体型的:有的是配图例文——导学语——迁移性图画导写;有的是激趣导人——配图例文——讨论合作——选图仿写;有的则是提供数条素材资料——配图想象——围绕话题写介绍文等等,可以说形式活泼多样,图文简明生动,促动儿童自主习作、自能作文。

  从习作体裁形态上看,有记事、有写人、有日记、有童话,还有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表达,发展个性。

  6.思维从手脑分离走向手脑合一。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应试的扭曲下,我们没能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笔写人家的话”,习作者的手与自己的大脑思维处于分离状态。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习作其实就是其大脑思维成果的物化。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先生运用脑科学,针对苏教版习作教材的运作机理,作了一番精辟的分析:“选材与构思是一个人接受外部信号刺激,调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块,使用内部言语,根据话题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段话把手脑合一的重要意义和内隐操作说得很透彻。苏教版三下习作教材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手脑合一,易化儿童习作。例如《习作8》是编写童话故事。故事怎么编?学生能很快地从上学期“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找到文体“相似块”。至于本册是围绕“习惯”这个话题编故事,学生除了从话题示图中得到信号刺激,拓展思路,还能从1—6册习惯篇教学中选择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整册教材的设计看,每次习作的版面都是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生动,还有同龄人誊写例文的视觉美。教学中,再适当配以音响、音乐,视听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动学生乐于用脑、易于动笔、手脑合一的进程。

  教学策略与基本步骤

  理解编写意图和抓住新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采用求真务实的操作步骤,是有效导学、不断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

  “制度作文”与读写迁移式小练笔结合

  所谓“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一学期下来单靠8篇习作显然是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里的“多看”,指阅读,要大量阅读。这里的“练习”,指练笔,要多写。笔者认为,结合阅读进行尝试性运用练笔,是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张庆先生说到读写结合时要求:“长线”孕伏积累,“多布云彩”;“短线”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做到“长短结合”、“大小互补”。“长线”应该是一种隐陛的言语积淀,有一个先吞噬后反刍——吸收、内化,再到倾吐的过程。而“短线”则是一种显性的,“趁热打铁”式的小练笔。例如,学了《雨点》,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不同的句子:雨点落进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学了《拉萨的天空》之后,就按照课文开头段总写的句式结构仿写:海口是___________。那里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学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课文段式层次,用上“这条河好宽哪!——这条河好长啊!——这条河好美啊!”开头学写三段话。还有,学了《小露珠》之后导学:假如你是一种小植物(或小动物),会对小露珠说什么呢?先互相说说,然后写下来。……这些因势利导式语言实践,既有句式历练,也有段式的尝试运用。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又为习作储备了怎样表达的语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语串”读读背背的积累和内化,已为儿童自主建构句段、重组相似模块、习作成篇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2

  本次习作,要求写学生的一次体验活动。学生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写出真实的见闻和感受。为此,我抓住学校举行的义卖活动这次契机,首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这里,既包括活动的具体安排,比如,对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解说,将学生分成宣传组、营业组、收银组、情报组,导购组、让每位学生各司其职,自主参与,积极协作,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再如,让宣传组、导购组等如何设计“爱心”公益广告,吸引顾客心甘情愿献上自己的“爱心”,让营业组、收银组怎样微笑服务,真诚打动每一位小顾客。同时,又进行习作前的相关指导,比如在活动时,让学生们除了忠于职守,还要学会细心观察周围的场面、身边的每一个“爱心举动”,专心倾听每一个“爱心话语”等。不仅让他们要学会从一个场面上去用心感受,而且要让他们从细枝末节里精心地去体会。其次,活动后,搞好习作前的引导工作。一次活动,学生的体验是丰盈的,又是零乱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围绕中心,筛选可以入文的材料。四年级的学生,活动类的习作练习相对较少,应该教会学生在全文的布局上,如何按照事情发展等顺序来展开详略得当地叙述;在某个场面的描写上,怎样做到“点面结合”;在某个人的.描绘上,怎样抓住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做到形神一致等。此外,必须让学生会选择一些成语,运用一些巧妙地比喻、排比,来形容场面的气氛。

  从习作的质量来看,很多学生能做到总分结合,但对买卖双方热情的语言、神态、动作还刻画得不够细致,对自己的活动经历花得笔墨较少,在结尾时,自己的感受较肤浅,不知道怎样去深入阐述自己的想法。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四”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能用具体生动的故事打动他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素养;以多维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能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和父母在一起的、能勾起回忆的照片或一些小物件。

  2.学生制作一张感恩卡。

  3.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4.教师准备音乐作品《妈妈的吻》《让爱住我家》《感恩的心》。

  5.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揭示话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

  2.交流感受:说说听了这两则故事的.感受。

  3.谈话揭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为我们付出辛苦,我们也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这叫什么?对!这叫用实际行动感恩。我们这节口语交际课谈论的话题,就是讲感恩的故事(板书)──讲述自己爱父母的故事。

  二、多维互动,感受真情

  1.小组互动。在小组里讲印象最深的、难忘的事给同学听。

  2.班级交流。指定学生用比较清晰的、充满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爱父母的故事,要求说清楚、说具体,让听的人被你的真情打动。

  3.多维互动。

  (1)作为倾听者之一的学生,谈听了同学讲述之后的感动。

  (2)作为倾听者之一的父母,谈听了孩子讲述之后感动的原因。

  (3)作为倾听者之一的老师,谈听了学生与家长的讲述之后的感动。

  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呵护,相互帮助和理解,真是太好了。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他们!现在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中间,让我们为他们送上一首深情的歌──《妈妈的吻》。

  4.齐声合唱。师生随着音乐齐唱:“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5.小结谈话。同学们,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父母劳累后送上一杯热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和一个小小的吻……这都是感恩的行动,感恩是需要你用心去体会的。下面,我们每个同学都走到自己父母的跟前,或送上你精心准备的小物件,或说上一句感恩的话……

  6.亲子互动。学生现场自由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

  (1)教师请出一位小主持人,请她主持“爱心碰碰撞”环节:请家长用一句话夸一夸“我心中的宝宝”;请孩子们说出自己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向他们赠送自己精心制作的感恩卡。

  (2)情景剧表演:学生邀请父母一同表演《共进晚餐》。放学回家,看见下班的妈妈提了一袋子菜回家来……妈妈做了自己和爸爸都爱吃的菜……(教师相机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优美的旋律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种浓浓的亲情之中)

  7.现场采访:小主持人在音乐声中,随机采访同学、家长和老师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

  三、从述到写,说写结合

  1.过渡谈话。面对这浓浓的真情,我真是感慨万千。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人自从有了生命的那天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人的一生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人生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感恩,要学会感谢父母,要学会感谢社会,要学会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时时胸怀一颗感恩的心。(教师随即播放《感恩的心》)

  2.简要提示。下面让我们从刚才的现场讲述和口头交流中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至于是写亲身经历的事,还是写听到的看到的事,自己定。要求写真事,说内心话,感情要真实。

  3.开拓思路。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4.自主习作。学生写感恩的故事,教师巡视。初稿写完以后,再认真自改。

  5.激励交流。把自己的作文与大家一起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伙伴进行互改,找出习作中值得学习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6.推荐佳作。推荐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陈述推荐的理由,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借鉴别人的长处,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

  7.二次作文。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再次经历习作的过程,在修改甚至是部分重写中完善自己的作文,享受二次作文的成功与愉悦。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4

  口语交际·习作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理想”,旨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建议:

  1.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例如,将教室里的桌子围成大圆圈,教师带头讲自己的理想。

  2.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理想”。过程如下:

  (1)回忆本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名人”小时候的理想,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想。

  (3)结合具体例子明确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

  3.不要将此次口语交际定位于考验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讲之前,要让学生有所准备,并且要帮助学生明确准备的方向,保证准备的时间。

  4.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中,集体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讲得好的再到班上讲(被推荐的同学也可以适当介绍自己小组的同学各自的理想)。

  5.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老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

  6.集体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学生找到与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学,继续讨论怎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组再选派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

  3.习作前,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等,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4.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三方面内容:(1)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3)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要求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5.列出习作提纲后的主要教学过程建议如下:

  (1)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理想”。

  (2)起草。学生按自己的提纲进行习作。

  (3)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5)誊清。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15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主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吸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例文《龟山汉墓》,从分析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拿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而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人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语文《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人与动物》习作教学反思07-21

习作教学反思04-08

习作教学反思01-17

语文 -习作教学01-24

习作教学观后反思12-15

《习作四》教学反思03-23

《习作6》教学反思02-24

习作课教学反思04-04

习作6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