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3 12:03: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要实现“高效”必具备两点要素:教师的教学创意和学生的高效学习。而在这两个要素中,教师的教学创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是本,学生的高效学习是关键。本节课教师的教学创意体现在:巧选教学切入点;巧设问题情境;巧插背景深挖主题。

  一、教学创意之——巧选教学切入点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师作为读者,首先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者要教给学生如何快速地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却需精心选择最佳切入点。教学的切入点,即引领学生走进教学文本,领悟文章主旨的最佳角度,具有提纲挈领、统领课堂的作用。一个好的切入点,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带动整节课顺利展开。

  本节课选择“文意理解——抓‘温晴’与美段细读——品味‘妙’”为切入点和核心任务。“温晴”一词是集中揭示中心,表达情感的`关键词语,是文章的神经中枢和信息节点,具有发散和贯通文章的作用。“妙”字同样是能表达中心、揭示作者情感,彰显文章艺术特点的关键字。

  二、教学创意之巧设问题情境

  高效课堂中,巧设问题情境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好似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体现着“一线串珠”的作用,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引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引发学生的课堂讨论,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本节课设计的两个“主问题”是: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或短语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能贯穿全段(第三段)的一个字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品味此字。抓“温晴”提挈全篇,抓“妙”字提挈全段。

  三、教学创意之巧插背景深挖主题

  作品的背景资料适时穿插能引领学生深度文本,读懂,读透文本。为什么老舍笔下的济南如此温晴?如此曼妙绝伦?赏析完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后,一句“为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探究原因时适时穿插老舍一生坎坷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更深地理解老舍将自己对济南的温情融化在济南的一山一水中。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反思本节课,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课前导学案印刷不是太清,四个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师对我怀着一种期待,共有22位教师听课,这是听课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导入语中用比喻写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不会。我跳过去。原计划7个题目用10分钟时间检测的,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看题目,直接从题目开始读书起,计划读书完再做题目。但对很有提纲作用信息丰富的课文提示语没有同学读书。我提示学生课文的范围。情况好了点。有些同学开始到黑板上写,前两个题目做的不错,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三、第四个题目正在思维,我发现时间到了,就叫了停顿。教师开始示范朗读,学生结合题目进行重点内容的反复朗读。学生仍在找答案,没有人朗读。教师提示后,学生读了一会,教师让学生说又学会了什么,两个同学发言,效果还不错。解决了两个题目,有一个题目教师适当组织了点拨。

  四、在设计的几个交流环节,没有学生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教师有示范,学生也在写,但没有来得及交流,下课铃就响了。黑板上的内容没有核对,检测题目没有作完,写作的内容没有落实,这节课就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是看出学生对这节课还很很感兴趣的,他们接触到了与以前不一样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会在结束之前发现学生做完了检测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6

  在本课的预设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文章的语言之美。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赏析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同时也要重视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3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4

  一点不足: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习,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习,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习自修,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习自修、展示交流。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指了出来。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5

  一、简述课堂目标:

  这堂课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因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并且积累生字词;

  2、理清文章内容;

  3、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二、本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写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特征。

  本堂课我计划采用自由朗读引导的方式讲授。首先介绍作者老舍先生,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互动提问他们有没有学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在这一环节里学生的反应较好基本都能会议起自己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老舍的文章,接着我用PPT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老舍先生的简介,根据简介将老舍先生的基本情况提示给学生。接着播放《济南的冬天》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听示范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并且熟悉课文内容。接下来本来设计的是要点一下文中容易出错的字的字音,但是由于上课的时候有些紧张结果在这儿忘记做字音纠正这一环节。而且从后来课堂反应来看,这个示范朗读只起到了纠正字音这一效果并未达到是学生熟悉课文的目的,示范朗读也未能引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初步感知。其实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做朗读并且配上轻音乐,这样应该更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或者是找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来配上音乐进行朗读,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应该多多的相信学生,这样也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接着,还未等学生对课文进一步熟悉我就立刻进入了“自由选段朗读并说出为什么想读所选文段”这一环节。因此学生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就出现了学生冷场的现象对这一环节的反应不够活跃。其实在这一环节里我完全可以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熟悉课文内容,然后再做这一环节相信效果会好很多。

  最后,就是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进一步学习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自己觉得处理的较好,能逐步引导学生一点点的明白作者在这里用了对比写作手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我设计了几个问题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导的过程中已经有学生提前就明白了作者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 “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确实好美、好美!老舍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词汇,但字里行间无不透过着老舍对济南的深爱,济南在老舍眼里简直是人间天堂!我记得他老人家曾说过“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从此你可以看出我们的先师是多么地喜爱济南!瑞士只占了一个夏天,西湖只占了一个春天,而济南确足足占了一个秋天和冬天!!可见济南在先师心目中的份量!

  可是,可是,我们生活在先师笔下的天堂里,我们感到了什么?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如何向先师交待?

  生活在济南这座美丽城市的人,醒醒吧!当你站在济南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你听到了她的心跳没有,如果你没听到,你就太盲目了?我们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你们的每一步规划,当你们的笔在蓝图上划出一个符号时,笔尖下发出的微微的“沙沙”声可是济南的喘息啊!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

  本次公开课,表面上看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程序组织有序,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但自己仔细推敲之下,这节课的处理上却存在许多问题。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它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赏析语言。这节课应分两课时完成,每节课完成一个教学重点。

  在处理这节课时,考虑到这是一节公开课,又有领导听课,为了保证效果,我做了这样处理,将两个重点都放在了一课时,为了出彩,为了留给赏析语言更多的时间,就在处理第一个重点时做了简单处理,设计了3个小问题:

  (1)作者对济南总的印象如何?

  (2)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哪些地方相比有什么不同?用了什么手法?

  (3)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你能概括一下吗?这样处理虽然也完成了重点一,但仅仅点到为止,并没有展开详细探讨,导致学生并不明白无论山水都是围绕总特点“温情”而写。

  这样做,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细想之下,是否违背了一种教学规律,是否失去了上课的真正意义,让我想到了公开课就应该逃避问题吗?就应该避重就轻吗?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自己这节课虽不是作假,但却有悖于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教学的本来面目。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7

  一、课后交流:

  一是与同组同学科申爱丽老师进行教学研究,我发现这节课花架子较多,例如第四环节2、3、4问题,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改革的内容,在这节课是没有用处的,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没有兴趣做,所以这属于无效劳动。因此应该果断舍去。将第1题调整为三环节的第8题,主要环节合并为做、读、写三个。

  二、重新调整:

  三个主要环节各为13分钟。并且逐个分析那些题目学生自己能做出来,那些题目经过同学互相提示能做出来,那些题目教师需要重点点拨。结果发现,不超三个,并且学生可以做一些,关键的其实就是那两三个思维点。

  三、再次交流:

  我觉得上节课有许多东西没有解决,课后问了部分学生,因为学校检查作业忙,课后实质上也没有再进行深入学习。为此,我邀请申爱丽老师再次听课。课前几分钟,学生们看见我来了,很高兴。纷纷与我谈论上节课的情况,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节课老师真多,我真紧张死了。还有的.说,我想起来回答问题的,但没敢,场面太大,老师,对不起。还有个学生说,昨天的时间不够用。我们说说笑笑,我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再接着高高兴兴的学习语文,认识事物,看出来学生真的是高兴。

  四、重新上课:

  我先告诉同学们,常态的阅读和常态的考试就是这样接触文本后,看能感悟些什么,做出题目来。并且是有时间限制的。考场上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反复读中寻找答案。然后我和同学们说,把昨天的当做预习,我们再一次重新开始。课程进行的很顺利,但在检测后校对答案时,由于我的语速慢,又等于挨个把题目读书了一遍,有点延时,导致写作时只有部分同学写成,组内交流不充分,只有一位同学在班级发言并且师生评价不是太到位。

  五、课后再思考:

  申老师说这一次觉得很好,如果中间紧凑点,不延时就比较完美了。是啊,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我愿意在这缺憾中做永远无憾的追求。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8

基本信息





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济南冬天与老舍情感的紧密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体味美



六、探究美



七、作业布置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美景 ,你喜欢哪个季节?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有一番怎么别致的性格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 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你能看出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济南的几幅美景,能用精练的词句给每一幅图拟一个名称吗?



1、



2、



3、



4、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句中用“晒”“睡”“醒”形象地突出了小村庄舒适、温暖的环境。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学生回答春夏秋冬的可能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引导。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听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



“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取题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济 南 的 冬 天


老 舍



无风声 小山摇篮图



温          山 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          温



晴            水  空灵水晶图 绿



无毒日                 蓝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评学习常 规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教师教学和同学学习带好课本及学习资料学习 态 度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合 作 与 交 流出色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主动与同学合作、互助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认真、公正地评价他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效 果按时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同步练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阅读测试题中、特别是作文中问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创新或进步):自评:小组长评:师评:还需注意或改进的地方:自评:小组长评:师评:



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虽然这次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很高兴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来都认为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做到更好的挖掘,使得语文阅读课堂变得和谐,是我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9

  经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由我来讲一堂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体同学的配合下,这节公开课得以顺利进行。

  首先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我工作以来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语这一学科,这是第一次讲语文公开课,所以虽然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是前来听课的同事们发现并指出了这些不足和缺点,我才能得以进步和提高。比如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够,问题难易程度差距较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再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小组化学习进行的不充分,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其次,我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上课之前,同学们做了充分地预习。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在尽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师,对于老师设置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作答,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堂训练完成的很有效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做得相当好。

  通过这次公开课,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点、弱项的同时,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同行们的差距,这更激发了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斗志。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

  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努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1

  每次讲完《济南的冬天》,自己总是喜忧参半。同样,今天这节课既有令我满意之处,又存在着些许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的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长了些。由于是异地授课,和学生素昧平生。初次见面,自己忽略了对气氛的调解,所以学生有些紧张,尽管相当浅显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课前与学生沟通交流,创设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是决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其次,最初教学时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期变换了方式,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因此只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当然这节课也有可取之处。我采用了学练结合的方式,学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字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理解并能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教学时注意知识的拓展,结合课外语段练习,加深学生对对比写法的理解。我时刻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能适时并恰当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学内容力求衔接自然,过渡得当,因此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水到渠成,并初步领悟了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只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有的见解可能不准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蒸蒸日上,争取讲每一节课少有遗憾,多些精彩。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厚感情,真正体会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个性得到了发挥。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地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味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对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3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婴儿感到温暖。”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婴儿,所以冬天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天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本人觉得阅读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学生对文本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课件中所展示的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优美的图片上,我发现学生只能边看书,边听录音,边看图片,对此如果做一些调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让小组朗读(或学生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接着让学生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后再把书合起来,看图听读。而本人在教学时只采用看图听读的形式,这样的结果一是阅读时间太少,二是这个环节难以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阅读环节的处理。总之,在写景的文章中,朗读和对语言的感知与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4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情”的主要特征,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温暖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美丽的及绿萍浮动下的水的清透空灵的景象,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质兼美,适合朗读,因此本课设计了齐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方式,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感情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从教学流程上来看,用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本课将学内容作温故而知新,导入语言富有诗意和内涵,极具感召力。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

  《济南的冬天》给我们展示了四幅画面:三幅山景图和一幅水景图。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城外远山图”;第四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四幅优美的图画,再让我们通过优美的语言的启示,使优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和语言之美获得充分的交流,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欣赏到画面美,还要品味到语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审美,这才是语文教“美”的意义所在。

  在本课教学中,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四幅画面,而是以薄雪覆盖下的下山图为例,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论述学习其他画面;并设计了三幅山景图之间的比较阅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这里也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的特点。

  本课教学将品味鉴赏优美的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语讲究,而是对所写对象极为熟悉,并有深切独到的体会,它是带着一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喜欢劲儿向人们述说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现出作者对济南气候的了解,对济南景物的熟悉。“济南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准确,也十分生动。他写山、写水、写雪、写阳光、写各色人等舒适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这样,他的喜悦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真切的体会,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品读鉴赏优美的语言这一环节中,初次设计由学生自己品读、鉴赏。本以为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没有预先考虑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七年级刚入校新生,学生还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课堂中茫然无所知。在第二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教师引导、讲解、分析、鉴赏的方式,但发觉本来是课堂引导者的我变成了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几经修改,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来品读、鉴赏这篇文章的语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赏美景,借鉴本文写作方法,当堂作文的练习,注重锻炼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用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启迪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课安排学生课前摘抄描绘冬天景色的优美语段,就是启发学生多读书,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齐读、自读、小组读、默读等多种、多次朗读的设想,则是对语文学习的延展,深化语文学习成果。无论是课堂写作训练还是课前资料积累,其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住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实”不是让学生牢牢记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才是教“实”的目的及意义所在。

  最后,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1)由于目前网络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单调、枯燥,缺少与本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的展示;(2)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适当的激励性评价。把课文教“美”,教“活”,教“实”,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

  这堂课的目标之一是品味生动准确的语言,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得还不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儿。课后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一,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二,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三,重定位。语言的品味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他就算不得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味上,让学生更多地进入到语言中,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3-0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1-16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9-08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2-25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1-16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集锦15篇03-27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01-24

《济南的冬天》教学建议01-24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