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3 16:08: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设计开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求“9+4”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微视频总结出“9+4”的多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微视频通过对凑十法的细致讲解突出了“凑十法”,使学生加深了对“凑十法”这一难点的理解;最后在总结凑十方法后设计了四个趣味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从参观运动会入手,设计找密码的拿入场券的环节,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复习分合,为“凑十”做铺垫;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生活背景导入,根据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学具自主探求解决“9+4”的计算方法,学生先上台汇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汇报基础上,让孩子通过体验自己找出最优的方法,由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自己去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在学生自主探求之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微视频应用于本课时的教学,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总结本课时的重点“9加几”的三个计算方法,突出讲解“凑十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微视频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观看微视频后设计凑十法解决“9+5”和“9+7”男女生比赛的环节,对学生学习微视频的情况做一个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给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多说多练,清晰凑十的思路。

  在学生对“凑十法”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和“碰碰车”四个强化练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巩固了“凑十法”。

  本课时后续练习反馈出学生们掌握的比较扎实,个别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掌握不扎实的孩子可以在课后多次观看微视频,理解“凑十法”。

  本课时在最初教学设计基础上,数学组老师们提出了很多意见,对于细节的地方做了细化处理,同时要求对每个环节的落实有所反馈,使设计的环节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微视频设计之出是放在课前,但是结合本课时的具体内容以及微视频内容,通过和数学组老师交流,感觉开始就直接教授重点学生缺少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如主动探求更加深刻,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将微视频作为一个总结的环节,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9加几教学反思2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盒饮料,你能算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4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 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加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加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 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北窘诳谓萄У氖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薄按帐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课时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3北窘诳问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4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的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学生能不断地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9加几教学反思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6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7

  《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我在新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3个闯关题目,与主题图连接起来,闯关成功即可看运动会。闯关题目与本课内容息息相关,起到铺垫的作用。我设置了:9+1=?,4的分成,9+1+2……在新授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一看发现了什么?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之后让学生把焦点放在“数牛奶”的图上。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拿出小棒代替牛奶进行摆放,想一想“为什么是13盒?”。同桌交流自己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凑十法”重点讲解。让学生演示凑十的过程,并说出拿出来的1根小棒是从哪里来的。带领学生重复凑十的过程,加深印象。让学生结合板书完整的说出过程。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道题,一个是“圈一圈、填一填”,一个是“碰碰车”。“圈一圈、填一填”是课本上做一做的题。主要让学生圈出10个,再现凑十的过程。第二题我利用碰碰车前面的数字相撞,让学生看到两辆碰碰车相撞时发出“砰!”的声音,之后将这两个数相加,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回顾计算中凑十的方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我将本节课用到的算式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的.个位总是比第二个加数小1。

  本节课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凑十过程讲解完毕后,应该让学生闭上双眼去感受凑十法。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9加几的算法多样化。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其他孩子思想所左右,说出来的都是凑十法。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更好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开放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3、教学语言不够丰富,应该时刻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难免会很紧张,教学时的面部表情也有些不自然,这都是锻炼太少的表现。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9

  最近似乎有了一个习惯,每次讲一节新课前要翻看教参、自己把习题做一遍,因为想让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课讲完孩子做习题就不再有问题。每次讲完新课,又习惯性的再看一遍教参,看看本课的目标达成自己是否有遗漏,并且在讲过一遍后再回过头去看教参上的讲授建议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统的认识。

  关于“9加几”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讲完了,感觉课上的还算流畅,毕竟上完后自己感觉很舒服,学生的参与度也还可以。课后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出错率很低。可是再细想想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参,又回想着省优质课的`观摩体会,觉得我是错过了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算法多样化的鼓励和启发,而是过去强调凑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讲这一课时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识铺垫,很多在学前班都已经学过凑十法,当”9+6“的算式一出来,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势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较为清晰的讲了他所知道的凑十法,我接下来的处理是直接引入凑十法,我说”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凑十法“,然后是带着孩子系统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方法。

  现在想想,我虽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要求孩子们用标准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加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可毕竟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培养我的孩子们的不是他们的高分数,是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

  因此就这一课来说,在详细讲解凑十法之前,我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们的思维早已被外界的压力所限制和固着,我还应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吧,接下来”8加几和几加8“的新课教授我需要改进,虽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凑十法之后,让孩子们再去探讨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难,但是我得尝试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同时是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学习气氛很重要。只有对课堂、学习感兴趣,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9加几这节课我先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练习10加几的练习,以此为9加几的凑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

  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何计算

  9+6?(可以利用学具小棒)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总共15个;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1和9组成10,10加5就是15;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凑十法”。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最后比较9+6与6+9,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过9+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见到9,就想1,9和1组成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而我仅仅通过9+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

  5、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图形到数,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有些啰嗦,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1给了9,凑成10.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知识。这节课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

  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够准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重点学习“凑十法”。

  上课时用课本上的运动会情景图导入。你看到了哪些信息?箱子里有9盒牛奶,箱子外有4盒牛奶。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几盒牛奶?

  看到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想怎么列式呢?学生迅速给出答案:9+4=13。你怎么算的呢?

  生1:幼儿园学的。

  生2:10+4=14,14-1=13

  生3: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我一听,第三个孩子把我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一下子说出来了。顺势直接把“凑十法”说了出来。然后让学生们一遍一遍重复把4分成1和3,9+1=10,10+3=13这个计算过程。说完以后,我认为必须使用学具来直观感知,就问“怎么用手中的学具来表示刚才凑十法的过程呢?”因为师父在听随堂课,我怕孩子们答不上来,又说“你有小棒、还有计数器,想一想。”但此时犯了三个错误:第一学生在课本上找完信息后,我没有及时让课本归位,所以大部分孩子摆放小棒时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并没有充分的感知小棒摆“凑十法”的过程;第二学生刚摆上我就急着让学生们展示,只有几个孩子能跟上节奏,然而我又没有观察到,所以课后发现这个环节的效率并不高;第三,计数器的使用也是很匆忙的结束,并没有关注到全班。

  课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9加几的问题,但是对“凑十法”掌握得不牢固。我认为原因是课堂上对“凑十法”的讲解重点不够突出,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环节耗时太多。第二,因为课堂上的方法多但是没有更深的讲解,“学困生”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好。在下节课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和“凑十法”对比发现“凑十法”的优点,再次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

  总的来说,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没有把握好,对课堂学生的监控也不到位,希望以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9加几教学反思14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

  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的教学,是一年级刚进入进位加的学习,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有点困难。但是,教师在本节课能根据新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老师在教学9+4和9+7的例题中运用生动的喜洋洋摘苹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还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花片,重点归纳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充分让学生口说算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能力和思维能力,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老师在反馈掌握知识面技能中,练习设计充分,练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小朋友的的口味,设计活跃思维的'练习,如:口答、抢答、找规律、笔算、讨论、游戏等等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从学生的反馈表现来看,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快,比较牢固,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今后更加努力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教学反思02-26

9加几教学反思03-15

九加几教学反思04-05

“9加几”教学设计01-23

《9加几》教学设计01-23

9加几教学设计12-04

9加几01-23

十加几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03-06

《8、7、6加几》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