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5 14:29: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

  目标是否达成: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

  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效果如何: 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2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总结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1、汉之星的运用受限制。一些老师对汉之星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老师对汉之星的运用受限,仅仅能让学生对某些生字进行编码、查一些文中不懂的词义。(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3

  一、序言:

  1、学校基本情况

  洪洞县登临中学始建于1991年,位于辛村乡北端,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人口9500人。校园占地面积8991平方米,建筑面积3311平方米,学校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美、设计合理的农村三轨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8人,教职工37人,所有教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40%以上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专任教师配备齐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总体呈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2、自评过程

  我校的自评工作从年10月10日起到年10月18日止,历时1周的时间,在这次自评中我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发动、组织、准备阶段。

  我校在接到教育局督导室文件后,学校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马上召开校委会,成立了以校长闫德胜为组长,以许鸿雁、宋红强、贺飞虹、徐林平、徐红莲、许建辉为组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督导室文件《关于做好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让各位组员从思想上认识到督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本次督导工作作为自我检查、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一个契机。然后对照自查内容,明确了每位组员的自查任务。并对组员提出:认真细致、不缺不漏、实事求是等要求。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任。限时定期向组长汇报各自的自查进展。另外,为了做好本次督导自评工作,我校还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认真学习了有关评估的文件,对教职工进行宣传、动员,并在教师会上宣布了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位组员的分工,要求各位教师积极配合各项自评工作的开展。

  (2)、查漏补缺,认真整改阶段。

  自评工作的第二步是:查漏补缺,认真整改。我校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进行了认真落实。图书、仪器、电教器材等,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进行检查、测试;对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处室工作计划的实施落实和过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不完善的进行了整改。

  (3)、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借这次督导评估工作,我校把各处室过程性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编排整理。资料根据《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为办学思想、制度建设、规范办学、德育与活动、课堂教学、办学成效六大块,分类进行整理,并编写了目录以供查找方便。

  (4)、初步小结阶段(学校的主要成绩,经验,存在问题等)。

  通过自查,各组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了小结。并在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向组长一一汇报。在小结中,既找出了学校的一些成绩、经验、特色,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结,学校对各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面真实地了解,对学校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5)、评估综合结论(包括:定性、定量情况)。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校根据自查结果,按照指标评定标准,按给分标准及督评要点,分别仔细分析信息资料,确定被评项目的客观实际与等级标准的符合程度,确定相应的等级及分值。认真填写了《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自评打分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登记表》。

  二、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年来,我校以清新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人,以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造就人,以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励人,以课程的特色研究成果发展人。激励教师做有文化底蕴的教师,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知识的学生,努力实现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

  我校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洪洞教育电视台》、《槐乡教苑》先后为我校作过报导。学校先后被评为"洪洞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县级文明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临汾市远教应用先进单位"、"临汾市优秀资源库"、"山西省远教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此次督导来临之际,我校领导带领教师对照《洪洞县年初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寻找欠缺点;在德育活动上寻找增长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实效;在办学成效上彰显优势,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自查结果如下:

  (一)、确立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种主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是以育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校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用高效课堂绽放生命光彩,用爱心责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学管理成就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仅重视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各部门实行各处室、年级组两条线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年级组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任课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我校依据《山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总务后勤、德育常规、安全、体卫艺等方面。同时建立了跟踪督导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学校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层例会,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重视制度的过程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有制度、有督导、有奖惩"的管理局面。

  我校还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制定了"创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开展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团队。

  在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方面,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加强了领导值班,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

  (三)、落实政策,规范办学行为。

  我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实验班,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表。我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全开足音体美等课程。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实行教案学案练案统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完善了教师考核细则。

  1、为切实做好年秋季开学工作,校委会全体成员于暑期就到岗到位。及早谋划,制定了各处室工作计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本期工作和开学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逐周安排,责任到人,整个开学工作有条不紊。

  2、开学工作中,全体教师表现积极,详细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全体班主任负责报名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做好了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做好家访工作,控流保学效果好。

  3、在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 开全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努力开发完善校本课程。

  5. 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开展好实验教学工作。

  6、学校认真贯彻《学生体育工作条例》,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坚持做好课间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专项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学校文明建设领域,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品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深化"文化"育人

  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加强班级文化氛围的布置,要求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既丰厚了校园文化,又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陶冶了学生情操;学校设立了校园广播站,每天广播弟子规诵读,文学作品欣赏,表彰好人好事,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育人作用;学校还设有公示栏,将文明班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常规检查结果公布等,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2、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了一定实效。

  3、突出"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等,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4、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目前,学校的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见到师长止步、鞠躬、问好!

  5、凸显"励志"教育

  励志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励志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励志意识的培养主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励志行为,此外还要宣传引导。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中学生人格教育》专题片,《没有四肢的人生》、《一横感恩》励志片,通过励志教育的实施,学生们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6、确立"班主任"教育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形象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着巨大的影响,为了使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利用班会、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为此年5月开展了第一届"红五月"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课改明星班级评选"活动,全面推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

  1、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

  几年来,我校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培训。采用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每位教师都写出了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教师理论水平获得大辐度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探索校本研修新途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平台,创设条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新课改理念还没有在深层次上内化为他们的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校于年6月开展了登临中学第一届"课改明星教师"的评选活动。用持续一月的时间,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学校综合考试和学科竞赛成绩。

  学校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搭建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近三年学生毕业考试,一次性合格率为97%以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均为100%,在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通过率均达100%,中考成绩三年三大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全校教职工对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工作能动性有待提高,新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需进一步转变;同时,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尚不能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目前不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下,学校不得不迎合各方面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两全"方针上不够坚决和彻底。

  3、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的实施及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科研还存在形式主义,尚未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特别在学科课题研究方面还比较滞后。

  四、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指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抓好校本教研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机制,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制度与组织保障。

  只要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整改,坚持内涵发展不动摇、坚持校本发展不动摇、坚持全面育人不动

  摇、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振奋精神,发愤图强,以十倍的努力、百倍的汗水,以"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工作目标,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创造更显著的业绩,开创登临中学更加辉煌的明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4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静态、动态、网络时代、相向而行、兴趣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下面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数学学科本身就属于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数学课,但信息技术一融入我们的数学课程后,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插入声、形、像后,使数学课堂变得逐渐有了生机,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所喜欢的事物和爱好,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西游记》开始导入,一上课,我就多媒体课件演示《西游记》,进入情景后,学生从喜欢的动画中先着重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体会“半个”这个结果,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紧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月饼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继续平均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用多媒体演示分数表示月饼的数量,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形象直观可爱的小动物,精美的画面,活泼生动的背景音乐,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一堂课好的课中最棘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辅助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有效的手段,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学难点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由长方形的长通过平移转化成平四边形的底,由长方形的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很容易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功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过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的走去,又生动解释了“相向而行”“相对而行”,就是两人(或两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是让人们感到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常常听到有很多学生说,不喜欢上数学,上数学没什么意思。为什么许多的孩子对数学缺乏兴趣呢?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例如:我在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搜集有关的数据,然后上课时让小组代表汇报,他们搜集的材料是:有的是学校的建筑面积,果园的面积,有的是关于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今年春节晚会收视率的情况,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说服力的`真实数据,发生在身边的数字材料,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优化练习,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直观形象、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多数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

  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5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幻灯片背景》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展示自我”——“评价小结”。这个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

  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没有刻意地去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老师在本节课中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清晰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增强气氛,更在于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诱导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都会导学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在处理书中做一做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并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问题和不足: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班额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6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

  在第一环节观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观察的很认真、思考很认真。小组讨论中也很积极,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数学信息都一股脑都说了,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观察的基础,在小组的认真激烈讨论中,学生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知识的过程中,即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经历了独立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7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学习。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

  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8

  目标是否达成: 此次学习本人认识到,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教学资源的再现,而应该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资源再现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更有效地教育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课堂上的外延,是课后与课堂上的互补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专业性学习的有效途径。而现阶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停留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的演示,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为了不让学生影响自己的教学或其它原因,自己本身成了信息技术的拥有者,决策者。这与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教师能不能用自己对待文本的思考,借助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也跟着动起来,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运用上来,可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达到真正的师生互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享受信息化的生活,那么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利用本身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组织是否合理: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要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以及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在现代教学手段下进行体育教学,就是借助互联网,运用多媒体;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平台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新课改目标,继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读于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反复演示、结合教师的指导,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从美学角度讲,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多,而且技能大,又是一些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使用多媒体手段,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地帮助引导组织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

  信息技术应用是否恰当: 年纪比较大一点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里面跟电子产品接触的少,所以在技术方面有大大的困难,所以老教师还是不要要求的太严格。主要抓住是年轻老师的聪明才智那才是实事求是,才算是走群众路线。

  效果如何: 此次培训,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9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习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习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术时,我们向学生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的变化,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Googleearth上找到家乡、找到学校,找到相关的信息,上传手中的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有用的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理解地理学习对生活的有用性,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大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着眼点并不仅仅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的课程给有创新意识、用心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0

  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三、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

  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1

  此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到这里已经算是接近尾声,就此次培训而言,主要以学员自学观看视频为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被教育普遍采用,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同时,这次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适用有必要的,可以让教师自觉参加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针对此次培训,我有以下收获: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亟不可待

  所谓教师,“传道解惑也”,要想帮助学生传递困难、解决知识,这本身就是需要一定学识的。此外,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有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这对教师自身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更该意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更新教育观点,不断充实

  这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质上是一次很好的充实完善自己的`机会。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是促进我们运用提高技术能力及教学水平能力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以往的教育观点通常是以老师口头传授为主,并不需要过多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更是需要像这样的培训来更新教育观点,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课堂变为更加生动有效,学生学习能动性有所提升,积极性有所加加强。

  三、以学生为主体,心中有数。

  要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条例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使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今后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教育教学实际开始,从学生需求出发,创造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育方法。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相应的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也成了一线教师研究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将结合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有关数据与信息的应用技术。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从教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应用于提高教学的一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实现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抛弃一切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方式代替教师授课等。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各种教学手段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辅助教学。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体现方式。教师应认真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如果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只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件设计方式。有些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来突破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型课件,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不用绕弯子。而需要学生参与、合作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网络型课件,授课环境也相应到计算机网络教室。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课件的设计应注重实效,尽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术性,能解决问题就行。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学校有农远工程配套的视频教学光盘。教师可先观看光盘内容,再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利用这些光盘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当然,这种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学常规,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作用发挥好,教师不是光盘播放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这样纯粹浪费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解决问题: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巨漫长过程。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3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

  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xx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从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新的软件,一些网络知识。为此,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花3---5分钟时间,讲些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信息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且告知学生们光凭单纯的兴趣是不够的,要有一种意志力,要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明白这些道理,学生学习时有了目标,有了动力。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计算机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4

  目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应用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应用效益,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与孜孜追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前者是指善于发现不断出现的、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等,并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应用;后者重点在应用创新,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成熟技术的潜力,借助已经熟练掌握的技术,通过应用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学创新的实现。要提高教学实践中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此两者缺一不可,而后者对于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学校,更为务实。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创新不是“标新”,也不是“翻新”,不是为“创”而“创”,为“新”而“新”。我们常说:技术搭台,教学唱戏。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还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曾听过一节课:小学二年级学生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学习。教师为了突出新技术应用,一节课的绝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安排在Moodle平台上进行,学生学习基本是点鼠标。其间,教师还安排了让学生在论坛区进行文字交互。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输入汉字明显吃力,速度慢。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在所学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只是关注在哪儿找到链接去点击,点击能不能打开新界面,打开的新界面是什么样的,按哪几个键就能输入自己想输入的汉字……这样的应用创新,就很难达成教学目标,倒反影响了学生学习。

  应用创新也要富有学科特征。考查一节好的应用创新课,首先要从学科角度看是不是一节好课,然后再看技术应用创新从哪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科的“教”与“学”,是怎样促进的,采用了哪些既巧妙又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有节小学数学课“认识分数”就是这样。教师把电视台里的公益广告做为教学资源,录下并剪辑了八个孩子分一块蛋糕的视频。视频片中,当八个孩子平均分完蛋糕时,来了第九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把手中的蛋糕掰了一半给他。教师问

  学生:来的孩子吃了多少?课堂寂静了十秒钟左右,突然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十六分之一。“认识分数”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在这节课的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教师就这样创造性地应用常见的广告视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分数除法有了认识,并且是自主认识,拓展了学生的能力。

  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技术,但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思维组织教学,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不能叫创新。我们教师还是要问一下自己:这样的技术应用创新,符合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促进了“教”还是促进了“学”,抑或兼而有之?

  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转化,成为常态的新的发展水平。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多年前开始尝试应用时,就是当时的“创新”,发展到现在,广大教师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课堂也已经是普及应用的“常态”了。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实验(非常态教学)——普及(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换句话说,能够转化为常态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有效的应用创新。

  听过一节低年级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学习的课。在课上,学生显得吃力,有意注意主要放到计算机操作、图形、颜色和文本上,对思维主题及扩展的注意,倒反被冲淡了很多。这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为画图而画图。教师课后反思,得出自己的看法:低年级小学生因受思维发展水平所限,用计算机绘制思维导图,不合适,教师绘制指导的困难较大,效果不好,至少在这个年段,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常态学习行为,而用纸绘,情况则好得多。

  作为常态课中的应用创新,要有可以观察到的呈现形式,即“创新点”。创新点可以在整节课上呈现出来,如在Moodle平台上组织教学;也可以呈现为技术工具的创新、应用方式的创新、成熟技术的应用创新等,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等。而真正的创新点,应该是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效益服务的,是能够促进教学创新的。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15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陌生的,他们并不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是熟悉的,他们把这门课等同于“玩电脑”。如何上好信息课,如何抓住三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一开始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所执教的《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的教学重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而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三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所以我把这节理论课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信息,让学生感受信息无处不在,对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的内容层层递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既然学生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意愿。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就设置了游戏导入,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踊跃的参与游戏,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仅能够玩得开心,潜移默化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些都是信息,并且为第二课时信息的传播打下了基础。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的内容,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也强化了“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设置疑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信息吗?”指导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就不难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还抓住了学生的比拼心理,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每组一排同学依次回答,同学们回答的越来越精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时候,我引导到“什么是信息?”同学们同桌讨论、向书本请教,很快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第三环节中,我进行了课堂小结并且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个同学回家跟父母说说你上学以来的信息。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课后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内容,同时感受了信息无处不在。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中,参与的学生可以涉及面更广下,每组的学生可以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给自己组的同学比划。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也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体验快乐学习的意义。杜威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在看图说一说的环节,图片的选择应摆脱书本的束缚,放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并且把图片分为几类,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学生不止是从图片中看出信息,还要能感受到图片中隐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预示着冬天来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无处不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反思02-07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1-18

《应用》教学反思02-11

应用教学反思02-10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3-26

比的应用数学教学反思03-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3-21

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02-24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25

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