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大班教学课后反思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

时间:2023-04-05 16:30: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学课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

  今年的六一庆祝,重头戏还是社区汇演。总体来说,今年我园的三个节目的质量都比往年有所提高,特别是队形变化丰富了,幼儿的舞台感觉提高了,服装漂亮了。但遗憾的是出彩不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选材、音乐、排练、服装等方面的要求或者说是眼光还可以再高一些,下的功夫还可以再深一些。

  选材:一个舞蹈的成功与否,选材非常关键。建议选择有情景性的舞蹈,来表现幼儿的日常生活。这样的舞蹈,肢体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幼儿驾驭起来较顺利。这样的舞蹈比纯碎跳动作的舞蹈更有观赏性。

  音乐:一般选择节奏欢快、活泼的',节拍、乐句较工整的,便于幼儿掌握。而弱起小结的音乐就不适合了。一个舞蹈中,如果音乐有快有慢,一张一弛,就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了。

  排练:排练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了。建议老师在排前介绍舞蹈的内容,观看视频,让幼儿有个整体的概念。其次是熟悉音乐,可以在教室里不断播放。排练时先口令,再配音乐。教师要心中有数,每一个动作做几个八拍,放慢速度练会后再恢复到原速,最后再配上音乐,不断练习和扣动作。这是一般的排练流程,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以幼儿学得快乐、学得轻松为最终的目标。还有就是要趁早排练,对幼儿来说,不可能两三天就学会一个舞蹈,必须是一点一点地积累,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服装:舞蹈服装区别于平时的着装,宜亮不宜暗,可以同类色系,也可以强烈的对比色,再配以亮片或夸张的配饰、头饰等来突出舞台效果。裙子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露出幼儿藕节似的手臂和大腿,感觉非常的可爱!

  另外在合作上,教师之间要乐于奉献,不过多计较付出的多与少,抱着“我要把节目排到”的心态和目标去做这件事。当你最后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精彩表演时,你会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成就感,有时竟会感动地流泪!你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真的,我以前排节目时就有这样的感觉!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2

  活动目标

  1、懂得遇事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取、拨、钩、浮”等词,理解组词:又深又窄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一册28---29页。如有教学挂图4幅效果更好。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草地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会想到什么办法取皮球?

  2、观看挂图,展开以下话题的讨论:大家看到皮球掉进了洞里,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讲出关心同伴帮助同伴的想法及做法;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火钳、钩子、竹竿等物品。

  讨论:使用这些工具怎样取皮球?会出现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理解学习词:取、拨、钩。组词:又深又窄。

  3、继续观察挂图,引导幼儿继续思考“取皮球”的办法,鼓励幼儿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问题总会解决的。出示手持各种工具的小朋友。①帮助幼儿观察图上小朋友手上的各种工具。②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办法,怎样把球从洞里取出来的'。启发幼儿讲出皮球浮出洞时图片上的人物表情,体验帮助他人时的快乐心情。

  4、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挂图内容。讲的时候要注意:

  ①小朋友在取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②什么人用什么办法把球从洞里取出来?

  ③结果怎样?要求较为完整、连贯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继续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动词,操作活动教具。

  ④教师:刚才你们帮助图上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取皮球的好办法,真能干。但是,如果洞很深,钳子不够长,如果用钩子,钩子会钩破皮球,皮球是圆的,不容易取出来。请你们说说哪种方法最好,既简单又能很快取出皮球?请一名幼儿完整地讲述提水取皮球的经过。

  5、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多帮同伴做事情。

  取皮球课后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要培养幼儿质疑精神,提出问题进行实验验证.并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科学正确的原理,其次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设宽松情境,这是让孩子在活动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的前提.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还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有意识的提出一些能让幼儿有不同想法的问题,多提一些类似:谁有不同的想法?谁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并引导幼儿积极的思维,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关键.

  一节语言活动巧妙的与科学实验相结合.唯一不足的是应多准备一些教具,把幼儿分组作实验.参与的机会多,他们的印象会更深.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3

  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孩子们对数的概念和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的概念都很清楚了。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分类课。首先,请了十二个小朋友来讲台前扮演毛毛虫,让毛毛虫们按性别各站一列。小朋友们就觉得好奇,“老师,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游戏呀?”小朋友们就开始就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了。“我请穿红色上衣的毛毛虫站在老师的左边,穿绿色衣服毛毛虫的站在老师的右边。”台上的小朋友还没等老师的话落音,就马上行动起来了,唰的一下就排成了两排。“小朋友,现在的毛毛虫队伍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很多同学都争先恐后举起了手要发言,“刚才是男孩子一排,女孩子一排,现在是穿红色衣服的一排,绿色衣服的一排。”“小朋友们说得很对,那么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毛毛虫怎样排呢?我请坐得最棒的小朋友来说。”“老师,还可以按照身高来排队。

  高的小朋友站一排,矮的小朋友站一队。”我就请毛毛虫们按照小维维的说法站好了。有些小朋友就有点纳闷了,“老师我们到底玩的是什么游戏呀,一会儿这样排,一会儿那样排。”“谢谢我们的毛毛虫们,请毛毛虫们回到自己的的坐位上去,小朋友肯定很想知道我们刚才做的是什么游戏,这就是分类。我们刚才根据小朋友们的什么分类的呢?请小朋友来说一下。”“按照男女,红色,绿色,和高矮来分类的”“说得很对,我们刚才就是这样分的,我们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他们的形状、颜色、大小、、高矮、用途等等进行区分摆放”“哦,原来是分类呀,我知道了”小朋友开始嘀咕起来了。“下面就请小朋友整理下自己的书包吧,书包里的东西也来分下类。”小朋友们马上就忙碌起来了,有的把大点的书分大袋里,小的放小袋里人,作业本也分类摆放好。就这样,分类这个概念就在小朋友们的心中萌芽了。

  “小朋友们又愿不愿意把这些各种各样的彩色小卡纸分一下类呢?在分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别给它们找错了伙伴哟。”小卡纸一发下去他们就认真的分起来了,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按形状摆放,一会儿按颜色摆放……。

  这节分类课就在这样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在我个人认为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小朋友们通过他观察和动手清楚的知道了分类的实际意义;也感知到了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楚;对一些名词概念还不够明白;他们不能用完整的话来概述自己要说的话。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让他们经常以赛的方式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方面的描述

  还有小部分的人对分类的概念还不够清楚,。在下一堂课还要加强他们对分类的认知。所以在下一堂分类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用些实物来教学,让小朋友对物品从多个角度来给物体分类,让分类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心中更加明确,。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经常以游戏的形式和实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想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4

  在翻看教材时,我觉得这个教案比较适合我们班的幼儿,也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对竞争意识都比较强了,整个活动也一直围绕着竞赛这种形式开展的,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各个环节的安排上也比较合理,由益到难层层递进,无论是动作上还是心理上都给了幼儿一个逐渐适应的阶段。所以,整个教案我基本没做修改。就是在活动课材料的摆放时,考虑到我班的新生比较多,绕椅子S形跑可能比较难,还有刚下过雨地比较滑,跑S形容易摔跤,所以临时该用了走“独木桥”。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我在预设方面的不全面,所以整个课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个环节的热身运动时间过长,如果多节省一些时间放到最后一个环节中去,而且最后一个环节也用“由益到难层层递进”的方法设计几种接力赛,可能效果会更佳;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接力赛中,在幼儿起跑的地方画一条起跑线也不会产生首排幼儿一直往前挤的现象;在评价时,要多结合游戏规则进行评价,使幼儿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5

  学期已到了期末,大班幼儿的离园已到了倒计时,《豆豆收藏家》的教学活动,让三年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对园内的人、事、物都非常留恋,我研究教案后,觉得这正是体现现阶段师生情感的最好素材,又考虑到实际教学效果,因此把此活动设计为综合活动,但还是以语言活动为主,艺术活动为辅。希望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了幼儿能理解收藏的含义,能将心中的情感投注到他们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上。难点是鼓励幼儿能开口分享交流自己内心世界的收藏,鼓励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事实证明,这两个目标点的制定还是可行的。通过提问和语言故事地一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并得到了全班的共鸣。

  对于教具的选择,我也是作了精心准备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达到教学目的。实物的收集是为了配合故事情节;各种形状的白纸是为了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友好协商能力,当发生同时看中一张纸时,知道谦让也是一种美德,在细节处渗透各种教育元素。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觉得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情景导入、欣赏故事、动手操作,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过渡得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尤其是前半部分的教学,自我感觉还不错,与幼儿的互动也很亲切,个别幼儿的回答还很出彩。可是,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后半部分的教学,明显感觉有点混乱,教师底气不足,对收藏的含义很多幼儿还不是太理解,教师在小结时,达不到言简意赅又生动易懂的水平,使语言空洞平乏,缺乏说服力,给教学活动圆满地完成留下了遗憾。

  三、对幼儿的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对自我的反思。

  作为教师上好一堂课前,不但要做好物质的准备,更主要的是做好心理的准备,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次上课前,我就显得有些紧张,脑子里总是在想下一步的环节该说些什么话,以致于对幼儿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有些紧张,急于要帮助他们引到自己的设计思路上,显得老师的话过多,课堂语言不够精炼,这不但是幼儿教师上课的忌讳,也是我语言教学活动常犯的毛病。其实,我应该相信我们的孩子,用更明确的提示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另一个感觉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应变能力不够,回应的语言啰嗦,不切要点。

  我将把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作为今后教学中努力改进的方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日益提高。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6

  最近我们大班教研组正在开展语言课研讨活动。分别由一位教师进行行为跟进式研讨,活动的目标是围绕着“小班化背景下教师回应的有效性研究。这次正好轮到我执教,我选择了语言活动《聪明的乌龟》,这是一个寓意很强,角色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只乌龟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战胜狐狸的过程。通过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幽默感的语言来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故事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故事中内容情节性较强,适于幼儿猜测,孩子们也一定会非常喜欢,也正因为此我选择了这节课作为研讨课。

  活动设计反思:在第一次执教时我就开始认真研读文本。把活动的目标定为:

  1.理解故事内容,重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的。

  2.学习用语言大胆地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现作品所蕴含的幽默感。故事的前半部分自己认为比较适合幼儿猜测表达,而在对话环节怕幼儿难以理解,所以打算还是用传统的理解故事的形式,教师生动的讲述,让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从而理解故事中对话的内容,同时还加上了让幼儿表演角色对话环节。因为要表演所以要让孩子们学说故事中的对话,通过师生表演,生生表演等形式。由于太过注重学说表演反而轻视了活动目标2的达成。经过两次的执教之后也使问题更加凸显了,尽管在第二次的执教时已经淡化了学说的过程,但感觉还是对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对付狐狸有些欠缺。所以还是觉得是否可以尝试让幼儿从头到尾都让他们自己来猜测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可能会更好的达成目标。于是便准备第三次的继续执教。在活动之前我又把图片进行了处理,让图片的内容能更适合于幼儿讲述。在完整倾听故事环节我还通过动画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更吸引幼儿,同时也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便捷与高效。

  活动有效回应反思:

  “不举手的孩子”和“举手的孩子”都需要回应

  集体活动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提问后,有一些孩子愿意积极举手回应老师的提问,这些孩子一般开朗、外向、喜欢举手、善于用语言表达,所以这些孩子发出的信号教师能及时捕捉,并乐此不疲地与其进行交流互动;但也会有一些孩子内向、文静、胆小、很少举手,这样的孩子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其实不举手、不爱说话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回应。所以在这几次的研讨中我始终关注这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位孩子都来说一说,哪怕是不举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经常会因为老师的忽视而游离于课堂。对不爱举手的孩子更多几丝目光的停留,选择回答对象时,对不爱举手的孩子说:“我想请一个没有举手,但一定知道的人来说。”“不举手的孩子我也会请得。”鼓励他们积极举手。

  当然对那些爱举手,能积极回应老师的孩子,我们也要鼓励、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他们说“你特别棒,每个问题都举手,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吧。”“让他先说,你来补充好嘛。”教师只有秉承平等回应的观念,每一个孩子才能和老师有积极的互动。

  站在一个高度拎中心

  在师幼互动中我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重要思想,集体活动中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当前课堂情境进行灵活调整,接不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握中心目标,站在一个相对于高一点的位置回应、引领幼儿。

  比如:在孩子们猜测大灰狼指着天上说的环节,我让孩子们自己想想大灰狼会说什么?当孩子们回答的不够正确时,及时提醒幼儿还有别的想法嘛?这样也给了孩子一个信息,你的回答还不够正确,继续思考。当孩子们的回答正确时,我马上接着说恭喜你,猜出了大灰狼的想法,这样的回答也使前后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接着便是我自己的讲述。同样当孩子们猜出了乌龟的回答时,我马上便接着:“你真聪明,和乌龟的想法是一样的。” 一边肯定了孩子一边过渡到下一环节。在活动中我始终不会因为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而不作回应 。在观察狐狸摔乌龟的环节,孩子们都说乌龟是因为不怕摔所以才说是想到天上去玩玩,正好和故事的意思相反,于是我便拎出一个中心,“孩子们,思考一下,乌龟到底怕不怕摔?”

  多种策略应对回应“瓶颈”

  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我便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度、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而不是采用干巴巴的语言让幼儿继续或“你再想想、你再想想”一遍一遍地“逼”问,这样做不但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而可能让幼儿觉得老师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教师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有效回应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也让儿童的“学”更有价值。一百个孩子回应方式,让我们一起从研读孩子开始,认同孩子所有的声音,让每个孩子不对交流产生畏惧,让每个孩子喜欢表达,让每个孩子从教师的回应中有所得,有所获!这也是我们开展此次研讨活动的真正目的。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7

  今天早上,小朋友们都在玩区域游戏。羊羊和开开两个人在下飞行棋,他俩正比赛谁飞得快呢!不一会儿,只听见羊羊大叫:“老师,一颗棋子滚到橱底下了。”原来在他们玩的地方,旁边正好放着一个矮橱。我走过去,蹲下身子一看,棋子正安安稳稳地躺在矮橱底下最里面的角落里呢。我伸手试了试,不行,拿不到。小朋友看到连老师都不能取到,都有些失望,有几个小朋友甚至埋怨起把棋子弄丢的羊羊了。“我又不是有意的。”羊羊马上反驳。“是啊,羊羊也是不小心的。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把棋子取出来。”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反应。“老师,让我来拿。”身材矮小又单薄的婧婧自告奋勇,只见她把手伸进橱底试了试,可是手太短,够不着,于是又想把头伸进橱内,可头却伸不进,她失败了。“老师,我来。”刚才被大家埋怨的羊羊这时走过来,只见他半躺着,两手撑着地,把一条腿伸进了橱里,想用脚去够棋子。站在一旁的几个小朋友都着急地问他:“够到了吗?够到了吗?”羊羊一脸的严肃样,没有回答,过了一段时间,羊羊取出了腿,他也失败了。“老师,我有办法了。”张佳豪说着,就从卫生间拿来了一把扫帚,然后,身子完全趴下,把扫帚的柄伸进了橱里,一点一点地把滚在里面的棋子给拌了出来。当张佳豪的手拿到棋子时,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张佳豪你真棒!”“张佳豪你比老师还厉害!”有的甚至还去拥抱他,孩子们的脸上个个充满了喜悦,张佳豪更是一脸的骄傲。

  反思:

  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经常的做法是要么过于让幼儿放任自流,要么又回到了传统的“师本位”。取棋子是孩子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真实性、挑战性,从而能引发孩子不断地思考问题。当棋子滚落到橱底时,我并没有帮助孩子及时地解决问题,而是把权利交给了孩子,我给予孩子的是更多的等待、默默地支持和鼓励。因为我觉得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远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当孩子取棋子经过两次失败后,终于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取到了棋子,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这种生活实景,由于孩子的亲身尝试、体验,往往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帮助孩子运用经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内化体验的一种好方法。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8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为让幼儿懂得。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通过此活动,我意识到预设总是美好的,想像总是无可挑剔的,但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动。尽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设相比,在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别。为完善此活动,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中,整个活动教态很好,亲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特别是活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看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震撼幼儿的心灵,能切入主题引发幼儿迁移自身的家庭环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整个活动中,时间过长,活动内容过多,涵盖的面太广,所谓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蜻蜓点水,没有将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挖深挖透,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标,深入幼儿心田。因此,此教学内容可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活动一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幼儿感恩父母之情,乐意用实际行动帮父母为主体,进行展开。活动可修改为第一环节让幼儿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导入主题,使幼儿了解妈妈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给幼儿以心灵上的震憾。第二环节出示妈妈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并请相应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讲述照顾的辛劳。激发幼儿迁移经验,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妈妈辛劳的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第三环节让幼儿观看《牛犊救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牛为救母亲可以连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顺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四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此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流于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儿心房。在延伸的第二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在他们周围除了父母在生活中会关心照顾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在帮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边的老师、同伴等等,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一次对弟子规精髓更加透彻的过程,只有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中掌握弟子规教学的精华所在,使弟子规教学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9

  细节描写:

  一、听听摇摇。活动开始,我出示一个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为什么没有声音?然后请幼儿说说怎么样可以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有说往瓶子里放水的,放石头的,更多的是说放米,放豆子等。

  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不能发出声音。

  二、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理论分析: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在《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同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经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能猜出答案也体会到了成就感。探索声音结束后,让幼儿思考是不是在瓶子里放任何东西都能发出声音,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活动最后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利用瓶子发出的好听的声音进行表演,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体验声音带来的美妙感受,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思所悟:

  活动中,由于事先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做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瓶子,所以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0

  活动目的:

  1、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颜色的奇

  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调色的兴趣。

  2、 在幼儿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幼儿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创编。

  活动准备:

  1、在每张桌子上放红、黄、蓝三种颜料,并给每

  人准备一只毛笔,一只小碗,一张白纸。

  2、 老师准备各种颜色的东西(橘子、小草、茄子、轮子等)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小朋友,魔术表演你们看过吗?你们觉得魔术师的本领大不大?今天老师想让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你们愿意不愿意?

  二、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

  1、 教师简单引导

  现在,我们每张桌子上都放了2种或3种颜色的颜料,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颜色?接下来请小朋友来做魔术师,把桌子上的.几种颜色调在一起,看看能调出哪些漂亮的颜色来?

  2、 教师提出调色的要求

  调色的两种颜料不要蘸的太多,放在自己的小碗里调。调好后,把你变出来的新的颜色画在自己的纸上,老师来看哪位魔术师的本领最大。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色操作

  4、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变出来的不同颜色,作简单的提问:“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用哪两种颜料调出来的?我们可以用这种颜色来画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事先准备的各种颜色的东西出示在黑板上。

  5、教师小结

  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好看的颜色。现在,老师把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编成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色彩谣》

  三、幼儿学习儿歌

  1、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

  2、 教师依次提问

  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画橘子(叶子、茄子、轮子)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1—2遍

  4、 全体幼儿完整朗诵一遍

  四、 诗歌创编

  引导:这些好看的颜色除了能画黑板上的这些东西以外,还能画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他们的发言,帮助他们进行诗歌的创编。

  五、 结束部分

  这些颜色还能画许多漂亮的东西,请小朋友回家后在想想,编出新儿歌,明天告诉老师,好不好?

  《色彩谣》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次活动采用了游戏法、观察法、视听讲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幼儿有自主思维的空间、时间,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趣味游戏、操作、探索、直观、尝试、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设计“玩色”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让幼儿以“魔术师”的身份参与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兴趣。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感受、体验各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为幼儿学习、理解儿歌奠定基础。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困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1

  活动目标

  1、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2、尝试将动植物按食物链进行排序。

  3、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食物链操作底板三张,麦苗、小羊、老鹰图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图片,进行分类。(动物类、植物类)

  (1)观察动植物图片,认识动植物。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吗?认真想想它们的名字。

  (2)将动植物进行分类。

  2、知道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1)思考、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动物平时吃什么来生存?

  (2)了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的食物链。

  教师:大鱼生存要吃什么?小鱼呢?

  (3)观察食物链操作底板,总结:像这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3、尝试食物链排序。

  观察微课出示的三组底板,幼儿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将动物图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贴在相应的底板中。

  教师引导幼儿,待幼儿完成后揭示三组食物链的排序。

  4、引导幼儿指导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提问:如果生活中没有食肉动物会怎样?(吃草的动物越来越多,导致土地没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变成了沙漠,人也无法生存。)激发幼儿思考,食肉动物缺失后带来的后果。

  引导幼儿想到食物链上的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保护食物链的.完整,保护生态平衡。

  5、总结食物链的定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海藻,就是一组动植物生存的食物链。

  科学活动《大鱼吃小鱼》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大胆挑战了科学领域,选择了幼儿喜欢动物相关的课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动物喜欢吃什么,是怎样生活、活动的,幼儿非常有兴趣,又通过操作底板,让幼儿初步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思。

  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从动物入手,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本次活动的优点:活动内容幼儿有兴趣,环节层层递进,教师思路清晰,语言精练,声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问后教师都会稍作停顿,让幼儿有时间思考、操作。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

  本次活动的缺点:

  1、动植物分类到讨论大鱼吃小鱼中间衔接还不够自然。

  2、在讲到环保方面,没有给幼儿时间进行如何保护环境的讨论和思考。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2

  今天是个好日子,宝贝们和爸爸妈妈开幼儿园玩游戏啦,宝贝们带着爸爸妈妈去看画展,莫莫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画,说:“奶奶,这是我和赵俊臣一起画的,我们画的是小黑藏在牙齿里。”孩子们的画在家长面前一展风采,很多宝贝和画展留下了美丽的合影,在看画展时,有些宝贝当起了小导游,“妈妈,你看,那树枝上的小花是用手蘸颜料点上去的”。通过画展,让爸爸妈妈们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绘画是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说是孩子与外界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借助绘画,幼儿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绪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了解表达出来。

  到了吃点心的时间,孩子们井然有序的做自己的事情,都在忙爸爸妈妈面前展现自己,就连吃点心也不愿落后,吃的比平常快,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变得更加独立,自理。游园活动开始啦,好玩的游戏即将登场,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挑战自己。在玩吹乒乓球时,妈妈和宝宝一起吹,将把装满水面上的乒乓球吹到另一个空盆里,大家吹的不一乐乎,有些没找到方法的吹的水花四溅,有个家长说:“这个游戏应该叫浪花一朵朵”。找到方法了,一鼓作气,小嘴巴嘟起来,呼——呼——。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游园活动已经结束了,回到教室,孩子们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过的游戏,有套圈、会动的垫子、吹蜡烛、投球,扔沙包等等,每一项游戏孩子都在挑战自己,尽情地享受他们节日带来的快乐。通过学校举办的小舞台、画展、游园活动,不仅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还让孩子在从中找回自己的自信,学会了坚强,不怕困难,做事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来到公主面前问公主:“公主殿下,月亮有多大?怎样才能摘到”?公主回答说:“月亮只有我的指甲那么大,只有我窗前树梢那么高,顺着树爬上去就可以够到了”。于是国王就给公主做了一个只有指甲大的月亮,公主满意的笑了。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是不如成年人的,在成年人眼里,思维里,思考模式是固定的,符合实际的,在孩子眼里,什么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会说话的,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就像浩瀚的海洋,孩子容易得到瞒足和成就感,他们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高兴半天,会因为一个贴贴纸而争论不休,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感性认识丰富的人,妈妈们也在“为什么”中开拓孩子的思考空间,引发孩子喜欢该提问的乐趣,在“为什么”中挖掘隐藏着孩子感性认识灵光。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话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鉴于此,我以“想象”为主题阿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语文实践活动,不断拓宽思维,提高能力,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课堂氛围中,享受想象乐趣,展开独特个性,放飞童心。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能力。

  2、激发写话兴趣,并通过“说——写——画”等活动享受写话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这,老师带大家玩,好吗?

  生:(高兴)好!

  师:去哪玩呢?请看(板书:小树林)

  师:这片小树林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想怎么打扮全由你们决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开场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说一说,创造美

  师:走,和老师一起出发。走在一条通往树林的小路上,路边会有些什么呢?

  生:有绿油油的小草。

  生:有美丽的花儿。

  生:有小白兔躲在树丛里……

  师:环境真不错。来到树林里,景色怎么样?会有些什么呢?

  生:有许多的大树,又大又高,树下还有小蘑菇呢。

  生:大树下有碧绿的草地和五颜六色的小花。

  生: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玩耍。

  生:树上结了许多的果子。

  师:孩子们说到了树上的、地上的,那天上会有些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太阳也露出了笑脸。

  生:天上挂着美丽的彩虹。

  师:看来,你的小树林是雨后的,一定很美。

  师:真是一片美丽的小树林,这么美的景色把孩子们都吸引来了,还会吸引什么来呢?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生:小白兔在树林里采蘑菇!

  生:蜜蜂在采蜜,蝴蝶在花丛中跳舞。

  生:大象伯伯在河边用它的长鼻子吸足了水,为小草、小花浇水,帮助它们成长。

  师:真有爱心,是啊,大自然可缺不了水。

  师:这些动物很温柔,有没有凶猛点的动物也来凑热闹啊?

  生:大老虎来了,看到蹦蹦跳跳的小白兔,想有顿美餐呢!

  生:蛇在草丛里跑得飞快。狗熊也来了,和伙伴们一起玩耍。

  师:这真是一片热闹的小树林,树林究竟怎样,全由你们说了算,请用“这是一片 ”为开头,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描绘一下你脑中的小树林。

  生:这是一片温暖的小树林。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草地上,清清的小河里有许多自由自在的鱼儿。鸟儿在大树上唱歌,小动物们在一起做游戏,大家生活得都很快乐。

  师:你真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小树林,绿油油的小草在向我们点头,小羊高兴地吃着草,大灰狼来了想吃小羊,幸亏鸟姐姐提醒了羊儿,羊儿才逃了出去。

  师:你真会编故事,以后一定会成为作家,加油!

  (每个孩子都富有幻想,教师适时适当的巧妙引导,抓住时机就能唤起孩子已有的知觉表象,并促使他们去想、去思、去说,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

  三、写一写,留下美

  师:老师在你们的小树林里既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又听到了许多动人的小故事,愿意把它们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师说清写话要求。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给孩子写话的自由权,有了充分地说的基础,写起来轻松自如,安静的环境下,学生将说写有效地融合,以实现预期的写话目标)

  四、读一读,评价美

  师:看到同学们认真在写话,老师心里真高兴,愿意把你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吗?

  生:这是一片热闹的小树林,动物们在开树林奥运会,狗熊在举重,猴子在跳高,老虎在跑步……

  师:赶紧为小动物们加油,感谢它们为北京奥运会开了个好头。

  生:这是一片美丽的小树林,花儿在开放;

  这是一片可爱的`小树林,鱼儿在戏水;

  这是一片欢乐的小树林,鸟儿在歌唱;

  师:多美啊,真是一首好诗,为小诗人鼓掌。

  (在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鼓励他们进行书面表达,使他们勇敢地表现自我,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五、画一画,再现美

  师:孩子们,赶紧为你的小树林配上一幅画吧!让你的小树林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可爱的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因此在这堂写话课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通过孩子们的想、说、画等语文实践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学中借助情境鼓励他们大胆交流,呵护他们的“异想天开”,解放他们的个性和潜能,促使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创新的花朵竟相开放,同时也使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灵动。

  在取得一些收获的同时,也寻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设计时,缺乏对教学效果的预设,引导不够到位,今后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灵活多样地来写话。

  2、展示作品,评议时,所选的几篇作品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或许选择水平不等,有独特构思的作品进行评议会带给学生更大的收益。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4

  说教材:

  大班科学内容《神奇的陀螺》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我为幼儿提供了陀螺和小夹子,在玩陀螺的过各中我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操作探究过程,体验动手动脑,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使幼儿形成受益终身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对陀螺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运用、操作、观察、比较、记录、体验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秘密,懂得对称和平衡。

  重点

  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因素,尝试夹子的夹法,多与少的变化。

  难点

  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陀螺转动中的快慢、长短,对夹子的多少夹的不同位置的区别与平衡起很大的关系。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引起幼儿对转动平衡这一现象的探究。

  材料准备:

  木质小陀螺12个,小夹子50个

  教学方法:

  活动操作法、发现学习法、探究研讨发、暗示学习法。

  活动过程:

  1、师幼互打招呼并向来听课的老师问好。

  2、导入课题:师你们玩过陀螺吗?说出怎么玩及陀螺的种类,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问。有一个夹子夹在陀螺的上面会怎么样呢?(引出提问,让幼儿预测,说出会怎么样)用两个夹子会怎么样。

  4、操作用两个或三个夹子去试一试。

  师:试的时候要多试几次,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在不断的实验,观察、比较发现问题。

  5、提问幼儿玩陀螺罗的夹子是怎样夹的,并请幼儿试工一下,得出两个“对称”,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对称了才可以使陀螺转的稳和长,三个夹子可以夹成三角形,师:证实可以转起来,那四个夹子可以吗?给幼儿发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玩陀螺夹夹子的位置,然后汇报。

  6、在不断的试着怎样夹,才可以使陀螺转的时间长,并作出记录,然后说出来汇报。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两个对称或稍微分开一点,也有超出四个的。

  7、玩陀螺比赛并总结:夹夹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转的时间和平衡也不同。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兴趣,我以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激发了学习的探究,使幼儿行成收益终生的学习态度。不足之处,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我的引导语再明确一些,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应引导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夹夹子的位置,会说方位词,下次活动继续改进!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5

  活动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盐越多鸡蛋在水中浮的越高,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纯净水、食用盐、搅拌棒、熟鸡蛋。

  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二、探索盐的奥秘

  1、用纯净水浮鸡蛋

  将鸡蛋放入纯净水中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2、加入1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得出结论不能浮在水面。

  3、加入2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继续观察鸡蛋,看能不能浮在水面,实验操作后发现鸡蛋只浮起来一点点还是不能完全浮在水面。

  4、加入3勺食用盐

  搅拌融化后再观察鸡蛋,鸡蛋已经完全浮在水面上了。实验证明,纯净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搅拌融化之后,鸡蛋就会浮在水面上。

  三、活动总结

  这就是我们神奇的盐水!

  《神奇的盐水》微课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科学实验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简短的'几分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我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范围,让科学实验课不那么枯燥。活动第一环节我创设悬念让幼儿感知光凭一杯纯净水鸡蛋是不会浮在水面上的,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从而展开了加入1勺、2勺、3勺食用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幼儿感知少量的盐不会浮起鸡蛋,水中的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最后总结盐水的神奇,结束了活动。该微课因为没有幼儿的参与,所以气氛有点单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应该带上幼儿,让幼儿直观感知科学实验的乐趣,并亲自动手操作。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15篇04-05

课后教学反思02-08

课后的教学反思03-01

大班健康课后优秀教学反思(通用11篇)04-29

寒号鸟课后教学反思12-30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02-23

小班课后教学反思03-24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