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音乐的教学反思

音乐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1 10:40: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音乐的教学反思1

  音乐课中学生喜欢听歌、喜欢唱歌,可就是不喜欢学习音乐知识,我无数次强调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可一到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学生就是提不起兴趣。

  这节课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是反复记号,我先让学生记住反复记号的“样子”,告诉学生反复记号的含义。然后我找了几首学生熟悉的有反复记号的歌曲和几首没有反复记号的歌曲,对学生说:“今天老师为你们举办了一场小歌手比赛,谁把老师手上的歌曲都唱对了谁就是冠军,大家也可以找伙伴一起合作挑战对手。”我的话一说完,同学们就踊跃举手,有的一个人来挑战,有的几个人一组,有的还找我合作呢。经过激烈的竞争,冠军选出来了,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歌唱中了解了反复记号在曲中的.运用。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学习音乐知识,很多学生对我说:“老师,原来学习音乐知识也可以这么有趣,下次什么时候再学习音乐知识呀。”听了这话,我领悟到只要肯去尝试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总能找到一种既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音乐的教学反思2

  “乐由情起。”这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发的。也许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

  达尔克罗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所以,音乐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体验,只有抓住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

  一、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之所以要注意课堂环境这个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导向作用。在进行《大海音乐会》一课教学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在导入部分,教师以人鱼的故事来吸引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意境;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置身于其中的感觉。按着教师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了作品,这时,学生的学唱欲望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带着歌词的意境和画面引起的联想、表象,投入地开始学唱了。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歌曲《大海》是一首优美的歌曲,表现了大海的宁静、宽广。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美。那轻快,跳动的音符简直和学生的特点一拍即合,学生反复地唱着、体味着。可见,挖掘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三、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师生间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了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师那简炼形象准确的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范唱、激情的演奏、饱满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能随时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在他们心灵上萌芽了,而且会在演唱、演奏中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教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和情感充分揭示出来的时候,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只有教师把真情实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倾注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才能激起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到歌声中;只有教师以丰富而深厚的情感、生动而饶有情趣的教法来引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引发其表现音乐的真情;同理,只有当他们进入音乐的情境中,进入到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歌声才能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活力。总之,只有抓住审美的教育这个核心,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邢如飞老师在让学生感觉大海的时候,让学生在手臂上,更加体现了这个环节的感染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就该把“情感”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其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之上。调动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正如赞可夫所说:“感情会在人们行动中成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因此,激发情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的教学反思3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团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

  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经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必须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音乐的教学反思4

  使用介绍: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设有“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新年音乐会”、“学习讨论”这几个栏目。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而制作的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首先,整合网络资源,打破时空局限“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是音乐的摇篮,是音乐的城市,更是音乐的圣殿。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时空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维也纳和音乐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了解的并不深。更无从谈起要他们去理解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打开我所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主页,学生通过网站的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这几个栏目便可对维也纳有初步的了解。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是维也纳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大量信息的整合。通过它能够拉近学生和维也纳的距离。

  其次.借助网络优势,加深理解感悟专题网站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象鲜明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新奇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事物的美。教学中,抓住兴奋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设感悟美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同桌讨论,领悟到之所以称维也纳为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圣殿的原由。当教师显示维也纳的雕塑时,雕塑的形象使学生仿佛一下子来到了维也纳,学生在想象中,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文章蕴涵的美感。

  最后,发挥网络交互,引导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几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时让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就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进行考察,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爱好的栏目进入,最后作汇报交流。这样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学生兴趣极高。

  同时网站还提供了留言簿,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另外网站还提供了搜索和资源站点的链接,使学生能够走出专题学习网站,拓展了教学空间。

  当然,由于能力的局限,网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弥补不足。

音乐的教学反思5

  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听了特级教师以及名师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讲解、又看了大量的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实例片段,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自己带来了教学上的新体验、新感受、新的活力。这是一次强烈的从思想到行为的冲击,也是一次大大拓展视野和思维模式的一次蜕变,不论是从教学的理念上还是从教学的方式和组织手段我都受益匪浅!这么多天,学习了这么的理论知识,也有幸看了大量的课堂实例,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只是不停的记录。翻看笔记,重新整理思路,迫不及待地写下以下感想,联想到李老师形象生动的比喻,最近学到的知识如果再不进行整理和反思,那么我真要吃马丁林进行消化了!

  反思一:开拓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观

  培训过程中,李欢老师对当今音乐教学观做了一个分析和评价,其中提到了“以教为中心”的肯普教学法以及史密斯——雷根模型的理论形成以及“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陈萍飞老师和刘永红老师在大量的课题实例讲述中也都强调了西方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中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既然是先进的,存在合理性,就要善于学习和利用,不管是首调概念极强的柯打伊教学法还是原生态奥尔夫教学法还是铃木教学法,我们都要抱着开放的态度,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当今的世界多元文化主义在许多国家音乐教育的研讨中已经呈现出来,国际音乐教学会所言: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在实践层面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学材料都实现了共享。”这为老师们丰富了教学手段。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教育法,不管哪一种理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它的缺憾,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取之所长,补之所短,如中国的音乐教育可能更注重对音乐整体性的欣赏,所谓“品味”,而西方音乐更重视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灵活地使用教育教学法,双方结合,既保留自身的优势,又吸取别人优点,达到一切为教育服务的目的。现今的教育模式不再是线形、单一的。在这次培训中,课堂模式不再象以前都差不多,我看到了音乐教育模式呈现的百花齐放的状态,从体态教学、律动教学、声势训练、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发现式教学,倾听教学法,节奏律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美感教学,兴趣教学,参与教学、直观教学、意境教学法等等,教学形式上都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以及综合,教育形态呈现辐射状态,多面多维角度,音乐教育的形式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有延伸的空间了!

  反思二:明确综合音乐素质的提升观

  1、摈弃墨守成规。音乐教学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符合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就要大胆对原由的教育教学进行质疑,从思路上、理念上,方法上进行全新的、大胆的尝试。这要求老师们要多学习、多去做反思和思考。李老师说:要将每一次的听课做为一次学习机会,常实践、常思考,将提高教学层次作为目标,从各种学习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只是停留在学校的闭门造车无疑不会提高教学的。

  2、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观念。音乐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灌输音乐基本知识、教会音乐技能,很多时候我和一些老师一样闷头教学,人云亦云,现在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也学习,也接受,但缺乏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教学能力和方法只是建立在一个浅尝即止的基础上,更谈不上自我风格的'创新和教学艺术的发展了,教学层次当然得不到提高。只有对音乐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站得高,看得远,系统联系,“授人以鱼”才会升华为“授人以渔”。

  3、教师教授精确性:从神态、动作、语言都要求精确。音乐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感染的艺术,感染自己、感染学生,教师必须从上课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上严格要求,使自我亲和力增强,我考核的课由于对教案过程不甚熟悉,导致与学生交流距离感增强,因此有效的互动环节没有成功,这是我失败之处也是对我今后上课的最好启示。

  4、教师多元知识的建构。很显然,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看家本领,但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大,音乐教师本身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孩子对知识面的了解、对音乐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都大大提高,音乐是建立在文化发展上的学科,音乐教师必须拓宽自己认知,更多了解与音乐学科相关的艺术以及人文知识,全面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从更高的参面引导学生看待音乐,深入地品味音乐,最好的做法就象李欢老师所说,做一个有心人,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当然,教学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能力更是老师们不可或缺的能力。

  反三:进行多元实践一定要抓“质”

  学完本培训内容,对我感受最深的是:音乐课堂一定要抓住音乐的“音乐性”,脱离了音乐性的教学离教学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无法达到教学效果。首先,从音乐课件来看,它不仅仅服务与音乐课,更服务与音乐本身,音乐课件从内容到音响到结构都必须以“音乐”本身为导;从学生审美体验来说,学生的体验都必须建立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如对音乐节奏、旋律、速度的体验与分析等;音乐教育的内容如果从音乐歌曲或者音乐欣赏本身的音乐内涵和特点出发去寻求教学法,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音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必须围绕音乐教学来设计,这也是一种不脱离实际,离音乐教学主旨越来越近的捷径。

音乐的教学反思6

  新的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忙碌中有所收获,疲惫中充满幸福!现将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一、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尽量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用美的声音感染他们、用美的音乐喂养他们、用美的语言同化他们,让美的情感陶冶他们,让美无处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

  1、想要感染学生,首先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课堂的语言要求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

  2、参考教学大纲,补充课外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内涵的音乐与课堂教学内容所挂构,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查阅资料背景,了解音乐创作及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

  二、变化教学方法,引发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确,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不太容易的,无论那件事,无论那门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毫无新意再好的内容也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根据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剧导入,一边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一边播放其中的音乐片断,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回忆》中我抛出了“谁家养猫了?你能模仿一下猫咪的叫声吗?”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导入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课堂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欣赏课,在让学生反复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在两遍音乐以后,学生立即就会失去耐性。这时就需要老师动点脑筋,我会利用音乐中的要素,比如:相同的旋律,当同学们听到后举手示意;听到慢的旋律用手划出相应的动作,听到快的旋律就用身体进行律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有事做,这样才会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如教唱课,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再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一遍一遍的教学,要使他们有自学的能力,故教师利用旋律跟唱法,教师示范法,学生模仿法,小组练习法,个人演唱法等,这些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兴趣增加,课堂效果增加。

  自己深知在教学的道路上学习是永无至境的,故如何将每一堂音乐上到最好这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音乐的教学反思7

  《瑶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体验歌曲优雅高贵的旋律和轻盈明快的节奏,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幼儿对音乐活动很感兴趣,虽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对幼儿来说已经是很棒了。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中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去提问题,让幼儿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是教学最有用而普遍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据此,在本节中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1、开始时请幼儿听音乐做律动《拍手点头》,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出示2/4拍节奏图谱:幼儿看符号进行拍手、拍腿、拍肩节奏练习。

  3、带幼儿认识少数民族,最后导出瑶族,进而带幼儿欣赏《瑶族舞曲》。

  4、欣赏音乐《瑶族舞曲》幼儿用手在身体部位打节奏,感受乐曲的不同。

  5、出示《瑶族舞曲》图谱,教师带幼儿一起看图打节奏。

  6、幼儿听《瑶族舞曲》做节奏练习。

  7、幼儿听曲自编舞蹈动作,幼儿自由舞动。

  8、教师示范跳瑶族舞,幼儿跟着一起跳舞。

  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幼儿真正喜欢音乐,就必须做到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和欣赏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他们真正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音乐活动才会受到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音乐的教学反思8

  一位女生: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小巧的鼻子下,衬着那张讲课时滔滔不绝的嘴,黝黑发亮的皮肤,显得活泼健康。一头乌黑的头发夹着一个紫色的发夹,脸上呈现着幸福。一身十分有个性的衣服,绿色的皮夹克衫里面配一件黑色毛衣,脖子上系一条绿色的丝巾,显得很有朝气。中等身材,略胖,十分可爱,脸上无时无刻不挂着一张笑脸。乐观的她,有时也会为不爱读书的同学严肃起来,这就是既快乐又严肃的胡老师。

  最后我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甚至当场吟唱他优美的旋律。告诉同学们贝多芬内心世界是善良的、美丽的、充满爱的。这首曲调,仿佛是贝多芬在一个寂寞的月夜向自己心爱的姑娘如痴如醉的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刚好我们学校每天都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开始上课,后来我发现同学们每次上课都会认真倾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在贝多芬优美、浪漫的乐曲中开始上课,眼睛里流露出对他的钦佩之情。

  上完这节课我深深的反思:以前很多学生觉得这篇文章难以读懂,在老师教学中情感的激发下,培养了学生的.情商,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人物肖像描写及作用。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至关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在学习中飞扬,这样的课堂才是活跃多姿的课堂。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四:

  最近因工作需要借班上了节语文课,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这个真实的过程体验中,引发了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1、教学怎样与学生贴得近些、近些、再近些?

  无论是各种教学建议(教案集)还是真实的课堂,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估计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会选择采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导入新课(条件不具备找不到此音乐的除外)。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吗?

  本人生在农村,不敢妄言繁华的城市的生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想到的是:如果一定要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话,我宁愿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的学习导入《命运交响曲》的欣赏,否则学生只能谈虚假和空洞的欣赏感受。

  2、初一学生的阅读起点在哪里?

  过太多的该课的创新教学,很多教师舍弃了文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事件这些教学内容,直入人物形象,使得课堂更加流畅生动(可以杂志上的很多教学实录为证)。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想到的是:作为初一学生的阅读指导课,首先还是要让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什么。记叙的线索、记叙的事件虽然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我愿意花时间让学生先去理一理。如果长期不尊重阅读规律踏踏实实地梳理文章内容,也许会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无序而浮躁。

  3、尊重文本、尊重自己的阅读体验如何落实?

  阅读课上,如果师生总是重复教参上的话而不说自己的话,总是想当然而不从文本中找说话的根据,阅读能力也许永远无法培养。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教参上说: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很多教师自然也就这样说。我不知教参上这一形象概括的根据所在,冒昧揣测也许是从贝多芬的人物传记得出,但可以肯定不是从本文中概括出来的。我在本课教学时还是老老实实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对人物作了这样一个也许不够准确的概括:贝多芬是一个惨遭不幸(耳聋,生活窘迫困顿,不为常人理解而孤独),却与命运顽强抗争,将生命的全部热情奉献给了音乐的铮铮铁汉。

音乐的教学反思9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资料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资料,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必须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一样,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必须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我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能够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我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一样,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我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潜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的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透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个性是本校是师范大学音乐附中,更加提升音乐教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也就应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我作为一名刚刚音乐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更就应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提炼,多写教学随笔,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做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不段进行学习,进行反思。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学习,以下两方面的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用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一,透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二、明确告诉学生透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我校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为了强调这个要求,把我校优秀高三学生作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三、透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四、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潜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必须时光观看光碟,对各单元资料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到达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潜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潜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潜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用心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音乐学科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鼓励音乐创作。如教学《卖报歌》、《金蛇狂舞》等音乐家聂耳先生的作品时,用同学们喜欢的《三毛流浪记》讲述旧社会儿童的.苦难生活,为歌曲学习铺设情感路线,再进一步运用网络查阅聂耳的相关资料,构成理性知识,了解作者的同时对作品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师生的互探中,学生有意识地将潜力付诸于实践,真正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导者,各种潜力和用心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的主体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学生理解而教。

  要做到在整个教学思路以审美为核心,加强了综合性,始终以学生学习音乐为主干线,降低难度更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增加了给学生实践创编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多听,真正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获得了更自由的创编空间。尤其是图形谱的设计对学生掌握音高有很大的帮忙。在教授歌曲《国旗歌》时,图形谱是把一行行的小竹林做为小节的划分,跟着小人的高低去感受乐曲的起伏,学生十分喜欢,也很容易掌握音的高低,根据歌曲资料创编了图形谱,效果很不错。

  我作为新老师,要做到用心体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无论课前的准备多么的充分,要上好一节课,或多或少总有点得失,需要作为教师细心体会,对自我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反省,以便进行合理地调整与改善。作为新教师更就应如此,在自我反省的同时,还要多问指导教师的意见,吸取有指导教师的的经验,更好的进行教学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对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善、纠正和调节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多向指导教师学习,使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在进行潜心研究,调整反思。调整反思,也就是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是否有实际的效果。能够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善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应针对尝试改善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我已经构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多向指导教师讨教,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善措施。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样化,获得知识信息的含义是多重性的。早在197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就明确教师的职责:引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渠道的方法。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的过程。

音乐的教学反思11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三声部合唱歌曲。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和三声部的配合,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三个声部做着充分的准备。

  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redosol)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redosol。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silasol,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12|5——‖认出后齐唱,二部轮唱,我在音色的和谐、整齐上特别注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效果还行。然后我连续画两个图形谱要求学生认出:123|1——‖和312|5——‖也注意音色和声部的效果,这一设计又更进了一层,刚才是同一歌谱的二部轮唱,这一环节先通过分开练习掌握,再把两个不同的歌谱进行二部轮唱,如果这一环节的程度学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歌曲的二部轮唱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时间是需要自己掌握调整的。第三步骤的第三环节是给出歌谱:523|1——‖让学生来画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

  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音乐的教学反思12

  《蝴蝶花》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首歌唱曲目,2/4拍,宫调式。旋律的音调接近语言的韵律,适合儿童演唱,富有童趣与生活化的歌词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与无邪。

  本课把复习演唱《小小牵牛花》作为歌曲导入和发声练习,让学生知道以形状命名的花儿有很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出课题,课题导入生动自然。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手段,在歌曲《蝴蝶花》的教学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歌曲,根据歌曲内容与特点,自己设计制作了课件。先出示蝴蝶花的图片,让孩子观察蝴蝶花逼真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通过聆听歌曲旋律,让学生感受情绪特点,想象歌曲表现的情境,熟悉歌词,然后出示歌曲让孩子学习。

  本课以聆听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和情绪,使学生能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再进行演唱。

  歌曲中出现了休止符和同头换尾的乐句,是歌曲中的难点。通过课件演示,纠正难点,孩子们一目了然,并且在唱的过程中加以注意,知道了休止符的作用,并准确唱出歌曲。5.3|2.3|6131|20|5.3|2.3|6126|50|

  在教学中,我把这句单提出来,让孩子观察、试唱,孩子们很快发现了不同,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准确唱出。

  不同速度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在学会后欣赏歌曲动画,这一遍要比学生学的速度要快一些,因此,情绪就显得轻快、活泼,这样让孩子进行对比,感受速度变化引起的情绪变化,同时还能巩固这首歌曲。

  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太熟悉蝴蝶花,在本课中,我觉得还应该让孩子们拓宽视野,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于是,在结尾部分,我设计了图片放映,并结合歌曲,让孩子们一边听《蝴蝶花》这首歌一边欣赏各种各样的蝴蝶花

音乐的教学反思13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下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提供节奏,如此反复,形成一个乐句。最后让学生自己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积极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老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己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快乐的心情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通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而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同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同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同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同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非常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接着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己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的教学反思14

  这个活动的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整个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发展了音乐的智慧和素养,认识了四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在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优缺点:

  1.题材选择恰当。该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其中“我们一起摘苹果,摘苹果”乐句反复出现,成为乐曲中一个非常鲜明的音乐元素,于是所有的活动环节就围绕这富有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曲中还出现节奏清晰的休止节奏:咚咚咚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充满童趣,幼儿都乐此不疲。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活动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情景和道具,中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形象的东西,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惟妙惟肖的环境,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乐趣。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整个活动当中,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teddy邀请我们去果园帮他摘苹果、分苹果、苹果被施了魔法等。让孩子们在有情趣的游戏中愉快的感受、积极地发现、快乐的学习。游戏情景化的营造和想象力的激发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活动中我借助了画有各种音乐符号的红苹果,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帮助teddy分苹果、数苹果是孩子非常乐意的事情,从中还认识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为了更清楚的分辨这三个符号,我采用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来分辨,利用小猫:喵小青蛙:呱呱休止:捂嘴巴等,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轻松学习。

  3.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作为教师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在导入环节,我以一种独特的.问好方式:你们好呀,小朋友,小朋友,快乐跟我问声好。(“友”捂嘴巴)孩子们兴趣高同时还初步感受了休止的作用。接下来以teddy邀请我们去果园里摘苹果为情景,引发孩子的兴趣。然后让孩子自己数摘的苹果,并准备四个盘子分苹果,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层层深入,变换节奏并用动物声音唱出节奏,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到肢体动作的乐趣。

  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进行活动,活动开展的较顺利,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的。只不过可能由于时间问题,我没有全面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作为教师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我想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音乐的教学反思15

  《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应尊重每个幼儿的创造和想法,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会多样化,教师应该接纳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才能,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本活动中,我运用魔术口袋这一小小的道具,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借助这一道具,让小朋友自己创造声音,找到声音,比较声音,表现声音。

  1.营造幼儿自由、轻松的创造氛围。

  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的创造环境是激发幼儿主动创造的必要条件,使幼儿敢说、敢想、敢于表现。小班幼儿已经具有粗浅的生活经验,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变魔术为切入口,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用啊来发出声音,并且根据幼儿发出声音的长短剪下相应长的绳子,这段绳子就代表幼儿所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们找到了自己的声音都非常的开心,其实抓住的只是一根绳子而已,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这种虚拟的实物也是真实的,不容怀疑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抓着自己的声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

  2.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幼儿独特个性。

  在音乐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声音是有长有短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通过把自己的声音的变化,及和同伴的比较,知道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并且尝试体验别人的声音。音乐作为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只有拥有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感受音乐的美妙,才会对音乐充满激情。同时,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纲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3.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点。如何让幼儿在“实践”中自主体验,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呢?我认为通过动口、动耳、学学、演演等形式,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听一听录音,学一学动物的叫声,这样就能真正体验到动物的声音的长短,从而能够帮助小动物找到声音。

【音乐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02-15

音乐教学反思10-04

音乐的教学反思01-29

欧洲音乐教学反思04-06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04-08

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04-04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02-04

音乐《晚风》教学反思01-14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01-21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