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动与静教学反思

动与静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5 18:52: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动与静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与静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与静教学反思

动与静教学反思1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不能只做“教书先生”,照本宣科,而是应该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不断寻找最好的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衡量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不是他的教案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位老师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于把握课堂。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有一系列理论基础,对于初中物理而言,面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难免会让学生们有一些乏味,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好。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仅供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借鉴、参考。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新模式;二是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教学新模式

  初中物理学习效果和兴趣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老师务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将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充分备课,然后讲述给学生。一味的讲授不是学习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学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放下戒备,大胆发言,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对于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来说,更要为其创造机会。所以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主导,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注重学生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教学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本身来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启于思,思启于问”。思考是学习的原动力,不善于思考的学生一般成绩不会太好,思维也不如善于思考的学生灵活。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物理课堂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学生们茁壮成长,发展会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格和提高素质的殿堂,所以教师的责任远不止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好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二、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看似都是一些列的理论和定义,其实物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物理教师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涉猎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是一名综合型人才。同时还要学会怎样与学生交朋友,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同时新的历史时期也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紧跟时代脚步。教师还要不断关注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把现实中好的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也要与其他物理教师多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把握好实验课堂,物理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要想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为学生一旦走神就很难理解实验的本质,影响学习效果,建议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新的教育大背景下要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三、结束语

  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是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还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但是在实际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客观讲还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可以说还有上升空间,所以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不断反思,为我国物理教学发展添砖加瓦。

动与静教学反思2

  《线条的动与静》是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绘画基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及能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独特的作品。这节课貌似简单易懂,实际真正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去创作作品却不是易事,所以,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这堂课。

  美术的艺术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但首先要使人有表达的情感和愿望,特别是对喜欢新鲜事物的孩子,首先要让他们乐于学,愿意学,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美术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程目标的内容之一,体现出既淡化双基知识,又必须学习必要地技能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始终紧扣线“动”这一主题,采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播放)“动”与“静”的区别,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临摹不同线条在画面上的运用,并不失时机地用线描画这种既形象又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懂。在理解的基础上我用了寥寥几笔,巧妙地将以前学过的基础线条(给人感觉会动的线条)变成了一个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会动的线条",掌握了“会动的线条”,改变了以往“双基”就是机械重复的观念,变厌为趣,变繁为简,做到了既坚持愉快教育,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整合是美术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中我运用节奏明快的音乐配以简单的讲解,进行律动,在用身体语言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动”与“静”、“快”与“慢”等美术要素的同时,以“风中飘动的云”、“舞动的树”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云和树是怎样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并循环的科学道理,将自然科学与美术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增长见识,在游戏中拓展知识面,赋予美术课新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不等于甄别,评价不等于选拔,这是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美术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评价应尊重学生个性,重点应放在个体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摸索、实践,创造性地使用的绳子、电线、丝带、铁丝等易得物品,并通过自己对线的理解创作出赋有动感的画面后,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急于获得来自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舞台,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不附加个人感情和主观评价。只要学生动脑思索,兴趣十足地探索知识,只要经过激烈争辩,主动参与,反复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就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之中,他便学会关怀;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便学会自信”。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教育让学生看懂、听懂……既感受美术语言后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和情感。在本课中我紧扣线的“动”与“静”这一美术要素,通过临摹、欣赏、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理解,让学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波浪线、弧线、螺旋线的动感,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不同的线。而此时,我创造性地让学生用一些廉价废旧物品废线头、废彩带等,这些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时成为孩子们有趣学习用具。每个学生都神采飞扬、花样百出,创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师感到惊讶。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观众,一个欣赏者,确保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学生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之际,教师提议创作作品演讲故事,并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加以指导,更是使学生热情高涨,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通过无拘无束的探索,从生活中找到了美术,感受美术,最终创造美术,表现美术,同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和交流,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为实现美术教育的总目标——使学生终生热爱美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动与静教学反思3

  1、在目前教改日新月异的大前提下,创新已经是无可非议的事了。所以课堂形势应该多样化,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研究。但因为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有很多行为习惯及科学探究的.方法还没有养成,从这样的现实基础出发,本堂课教学仍然以教师引导为主;

  2、未来社会的要求,不是只懂枯燥的知识,而更要求掌握一些技巧,并懂得应用和探究规律,懂得创新,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表述的,不是很具科学的说法和他们得出的结论,一般不要过分的纠正他们,不让他们对物理产生畏惧感,是很重要的,是要长期做好的工作;

  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选用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材料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要精选达到效果就好;

  4、以上是我本节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在教学中发现,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仍在不断改进中,在不同的班级中上课,教学的方式都应有所不同的。

动与静教学反思4

  发布者: 郑国强

  教学设计思路: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任务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1)教学重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会有以下特点:

  1平时常能接触到相对地面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对运动与静止有初步认识。

  2缺乏对参照物的认识,基本不懂“参照物”这个概念。

  3不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1通关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证明我们是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的,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对运动的描述。

  3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4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来判断骑车、小鸟等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5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举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相关应用。

  7让学生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计高速列车活动站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提阿度。

  2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5、教学过程设计

  【运动的世界】

  1、介绍宇宙

  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出现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出现字幕: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他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字幕出现: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2、宇宙在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现星系图像。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2多媒体课件出现太阳系图像。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太阳系。中间有太阳,周围有行星围绕它运动。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师指示)

  3多媒体课件出现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师:同学们再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教师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等自然现象。(可插入相关图片,亦可不要)

  4多媒体课件出现大陆版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部的物质也在运动。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正是大陆版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

  5多媒体课件出现动物奔跑图像(录像)。

  师:请同学们看,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6多媒体课件出现一田径运动(短跑等)的录像

  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田径运动的名称、内容)

  师: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像(录像)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都在运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生: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板书:一、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描述的不同方式

  师:人类既然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当然会对运动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对运动进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

  (板书:二、运动的描述)

  师:看看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先看画面(出现小船运动的画面),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船在运动。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首诗。

  1多媒体课件出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画面图片和诗。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朗诵)

  师:诗句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诗人是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的。

  师:那么,音乐家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运动的?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体课件出现古琴曲《流水》的五线谱和音乐。

  师:音乐家是怎样表现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的。

  师:古今的画家都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来。下面请大家欣赏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变幻的星空的。

  3多媒体课件出现梵高的画《星夜》

  师:这幅油画通过旋转扭曲的形态变化、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浩瀚神秘,惊心动魄的运动世界。画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的。

  师:那么,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的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师: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产生热现象)、电荷运动(产生电和磁现象)、原子核内部的运动(释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机械运动。

  (板书:三、机械运动)

  师: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出现字幕: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板书:1、定义)

  师: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生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师:为什么汽车在做机械运动?

  生1:因为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在做机械运动。

  师:很好。那么,还有谁能再举出例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飞。

  师:你又是如何判断小鸟在做机械运动的?

  生2:小鸟相对树木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小鸟在做机械运动。

  生3:老师在讲台前走动也是机械运动。

  师:为什么我在做机械运动?

  生3:因为老师在走动时相对房屋有位置变化。

  师:说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运用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举出了些做机械运动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个物体做标准,来看看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第一个同学的例子,是地面;第二个同学的,是树木;第三个同学的,是房屋。(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不动的房屋、树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生:它们都跟随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以至银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机械运动。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研究机械运动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在物理学中,把前面我们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系。(板书: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既然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我们平时又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

  1多媒体课件出现旧课本中《谁在动》的图像

  师:这是一辆小车,车里有一个乘客(教师指示),这个乘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路边有一个小孩(教师指示);这个是司机(教师指示);他们都来观察乘客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汽车运动。当车运动时,司机说他沒动,反而路边的孩子赞叹他运动得真快。那么,你认为谁说的对?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学生分组讨论)

  生: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司机以车厢作为参照物,看到乘客相对车厢沒有位置变化,所以他说乘客是静止的。而路边的孩子是以地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孩子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说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板书:四、应用)

  师:我们先看下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一,出现字幕: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去了,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小姐),请您躺在床上让地球带您开始这次旅行把,您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于是告到法院,说商人犯了欺诈罪。问:如果你是法官,将如何审批?)

  师: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商人犯欺诈罪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商人沒罪。因为你躺在床上时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而且速度还很大,每昼夜跑4万公里。当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躺在床上不动,还要寄钱给你;如果你在床上,会把钱寄给我么?

  生3: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的旅行,是要离开家的,坐车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而没出门,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么?

  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好。其实,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应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骗走的,他就犯了欺诈罪。那么,什么是旅行?人要离开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某地观光,这才叫旅行。也就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要有位置变化,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诈罪。这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里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应的物理知识。

  师:现在再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而,出现字幕:问题二:在国外的一次汽车越野赛中,当飞快的赛车穿过郊外的村子时,村民十分高兴,他们向车手奉送西瓜。他们看准迎面飞驶来的赛车,轻轻地抛出一个西瓜,但是谁也没想到,西瓜落在车上,砸坏了汽车,使得车手受了重伤。为什么一个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师:为什么轻轻抛出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竞赛一下,看看谁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为冲击力很大。

  生2:因为速度飞快。

  师:谁的速度快?

  生3:汽车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质量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轻轻抛出的西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结果又如何呢?

  生:一样大。

  师:村民轻轻抛出的西瓜,对地面来说,速度很小。如果汽车是静止的,那么西瓜相对汽车的速度还是很小,沒什么威力的。但是,汽车是以很快的速度飞驰而来的,如果西瓜不动,车飞快的开过来,与车不动,西瓜以与车一样大的速度飞过来的效果是一样的。西瓜质量很大,速度又那么大,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了。

  师:再看问题三。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三,出现字幕:问题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边上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

  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够抓到子弹呢?大家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因为子弹的速度、方向与飞机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样的。

  师:飞行员能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说明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时飞行员的速度与子弹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以飞机作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以子弹作为参照物,飞行员也是静止的,即他们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师:由问题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来解决下这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四,出现字幕:问题四:快速列车速度可达到170公里/小时,若列车到站时要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将是很费时的。你能否想个办法让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师:(出现动画情景,教师介绍情景)这时站台,这是一列快速列车经过站台。现在,应该怎样解决上诉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的关键是“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学生分组讨论)

  生:要让站台动起来。

  师:对。那么要怎么动?对速度有什么要求?

  生:速度与列车的要一样大,方向还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让它们报纸相对静止。

  师: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列车和车站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要设计一个活动站台,当列车快要进站时,站台动起来,当站台与列车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时,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车了。

  【小结】

  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提点。

  【形成性练习】

  1、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 “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 “高强”的人 “飞檐走壁”的镜头?

  6、板书设计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三、机械运动

  1、定义 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

  2、参照物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应用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极多的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视听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给予学生一刺激,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若多媒体课件,那么在一些运动形式的展示中,将不好操作,经管可以用微缩模型展示,但由于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应该是不如多媒体展示的。

  8、教学设计后记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动与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动与静作文04-04

静女教学反思04-05

静女教学反思04-20

线条的动与静小学美术教案12-30

一动一静看历史03-29

线条的动与静小学美术教案(5篇)12-30

线条的动与静小学美术教案5篇12-30

静话题作文09-02

与静相约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