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时间:2023-09-26 08:23: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范例【1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范例【14篇】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几年前就曾听z老师说《窗边的小豆豆》有看头,但自己一直也没有机会去看。今年暑假,学校发给老师人手一册,于是我就先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果然值得一看。

  《窗边的小豆豆》描述的是作者——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本人(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那时小豆豆是一位非常特别“古怪”、“淘气”“麻烦”的“坏孩子”,上一年级时因种种行为“特殊”而被原学校辞退。最后,妈妈只好把小豆豆送进了不足50位学生的学校——巴学园。它是一间非常特殊的学校,里面有一位特别的小林校长和一群特殊的孩子。而小豆豆就在这样的一间特殊学校里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那里不仅让她学得了知识,更让她从中获得了肯定和尊重,并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而她的伙伴们长大后也都成了各行各业的优秀的人才。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羡慕小豆豆有这样有趣的童年,在羡慕之余,我更多的是在思考:是什么使一个小的时候不断地开开关关书桌盖子,一个不断喊叫,一个淘得让老师头疼的,用今天的话说是患了“多动症”的,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成了世界名人呢?

  首先想到的是巴学园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模式。在巴学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书中所描绘的巴学园是每个孩子的精神家园,快乐天堂。它很特殊:用废弃的电车来当教室;每天上课的顺序都是由自己安排的';每天每个人的座位都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需要来坐……作者在后记中写到“我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因为,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儿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在巴学园里,小豆豆的学习充满快乐。虽然这样的学校在现实中存在很不可思议,但是它曾经真实存在过,不可否认,它处处体现着我们教育理想境界。学校教育,特别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这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好的学校肯定有一位好的校长,小林先生就是一位伟大的校长,他也是巴学园的创办人。我对小林先生由衷地敬佩,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在巴学园举行的露营、运动会、茶话会等等活动,无不体现着小林先生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针。就是他常说的:“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学校时,他很有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如他为身材矮小的高桥君精心设计运动会,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渴望的。他的教育方式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小林先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平时采取的教育方式说教的比重太大了,什么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尊敬长辈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真正体会了多少呢?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是多么重要,学生的体验才是达到教育目的的灵丹妙药,而这背后所真正需要的是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问题。重视体验教育,反对说教,我想这就是巴学园成功之处,也是我们教育所应该追求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我无力去改变一些制度和环境,但我能为孩子做的是像小林先生学习,去尊重理解他们,以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引导他们,给他们创造各种优良品质的环境。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不仅让我反思如何做老师,也让我学习如何做妈妈。我敬重豆豆妈,是因为她是一个懂得孩子的心的母亲,她尊重孩子、体谅孩子,更为孩子的长远考虑。小豆豆的妈妈能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心理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以一种宽容的心去解决问题。面对孩子在外面疯玩弄脏弄破的的衣服,从没有见到抱怨,即便是孩子掉到粪坑里,她也没有责备,给予的总是无尽的包容与理解。她体贴温柔,她怕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所以甚至连被学校辞退这么难堪的事情她也没有向小豆豆提及,而是平和地说“有个新学校很不错,我们去看看”。我不知道豆妈当初在把孩子送到这么一所不起眼的,与众不同的小学校读书时有没有担心过。但从妈妈对小林校长做的各种决定都支持态度可见她赞同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所以她小豆豆的妈妈也是伟大的。

  毫无疑问,小豆豆的成功都得益于她的老师小林先生的教育和母亲的宽爱,得益于巴学园的经历。没有母亲、没有小林先生,没有巴学园就没有今天的黑柳彻子。我真是无限向往巴学园式的教育,惟愿巴学园式的教育能够得以普及。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窗边的小豆豆》通过描写小豆豆在巴学园生活的两年时间发生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小豆豆的成长历程和心灵感受,同时向读者说明了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什么样的校长和老师才是能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校长和老师。

  小豆豆是个不幸的孩子,她被学校开除了,被老师看做是一个另类份子。小豆豆又是个非常幸运的孩子,她有一个好妈妈。妈妈虽然很担心,但是没有责骂小豆豆,反而努力保护小豆豆幼小的心灵,不让她产生自卑感。小豆豆进入了巴学园,遇到了小林校长,小豆豆在这里如鱼得水。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这应该是我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吧。孩子本来的天真和善良,总是会被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大人的想法所慢慢改变,原本那些可爱的奇思妙想,原本那些奇幻的精神世界,都会因为不被理解或在别人的深深的质疑中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这是一本关于爱,自然,和教育方式的温暖小书,我被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真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灵的可爱的教育家。

  1、不要老是指责孩子,倾听胜于说教。孩子回答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话,老师否定了他;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搬来小板凳站上去看,妈妈看到了,怕孩子摔倒,生气地又骂又打;孩子看到小动物受伤了,哭得稀里哗啦的,爸爸看到了,责骂他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玩游戏又弄脏了衣服,妈妈一边严厉地斥责孩子,一边将衣服脱下去洗……后来孩子再也不敢回答问题,再也不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再也没有同情心,再也不敢尽情地玩耍,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犯错,会被大人责骂。但是小林校长却可以花4个小时听小豆豆说话,而没有任何不耐烦。小豆豆非常感激和温暖。同时,倾听也可以了解小豆豆,就不会奇怪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怪的举动。

  2、要你学,变成我要学。“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好好嚼啊”,“散步”,融教育与生活,潜移默化。这不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是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在巴学园,学生可以从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对阿泰成为物理学家有很大的帮助。

  3、相信并尊重孩子的决定。“放回原处”中,小豆豆为了找回掉到厕所里面的钱包,去掏厕所。小林校长没有阻止或帮忙,只是淡淡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4、多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世界。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也是小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不要以这种事司空见惯为借口,泯灭掉这份宝贵的天赋。“电车来了,“试胆量”,“温泉旅行”这些章节都可以好好品读。

  5、教会孩子爱与生活。做到这一点远比教会那些生硬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保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远比用暴力去强硬扭曲他们要美好得多。豆豆的母亲、小林宗作校长先生,都是爱与理解的化身,包容和感染着小豆豆。

  6、树立自信心,你不比别人差的。小豆豆们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不懂什么是政治和战争,不懂什么是残疾,小林宗作校长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孩子,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片纯净的校园,教会他们爱与支持。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孩子欺负弱小,总是会有孩子高声去耻笑别人,总是会有孩子破口大骂那些自己并不理解的人或事物?

  7、引导孩子认识不幸的事情。在我读到“泰明死了”这个篇章时,我哭了,一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描写了心爱的同学离世的那种悲伤触动了我,二是小豆豆的话让我感动。孩子不懂生死,只是隐隐约约地懂得了离别,小豆豆对躺在教堂里的泰明说:“也许,我们长大以后,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碰到。那时候,要是你的小儿麻痹症治好了,该有多好啊!”。

  想想自己也曾带过班,我从不在班里大力表扬成绩排名在最前的.孩子,我表扬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次考试中超越自我,分数或排名在一点一点进步的孩子,或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人,因为我一直坚持的,是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素质,因为这比虚拟的分数重要太多。

  班里也会出现欺负弱小的现象,班里的小帮派欺负一个低智商的同学,说他是“弱智”,上课时取笑他,调侃他,路过时用手打他,用脚踢他。“弱智”同学在一种自卑和自我反抗中成长和生活,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被人骂时要骂回去,被人打时要用力打回去,因为他智商有残疾,打伤了人也不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告诉老师听,让老师去教训这些欺负他的人。于是这个孩子的性格日益古怪,与班里其他孩子的关系也日益恶劣,当我接手这个班时,这种恶劣关系已经很严重了。在这些孩子再小一些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弱智”吗?大人强硬灌输给孩子们的,只不过都是大人的想法、大人的看法而已,有多少大人能保护好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教会他们爱与包容,或是教会他们善良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作为专业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宗作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读书经历。作者黑柳彻子是继奥黛丽.赫本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7任亲善大使。而她获此殊荣的原因,也是因为联合国的官员读了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她为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亲善大使。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从小便是个极具“特色”的孩子——不能让普通的老师接受的特色,她实在是太顽皮了。因此,她在一年级时便被学校劝退。小豆豆是“特别的”,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母亲,把她送到了“巴学园”,使她遇到了小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件事:

  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博爱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点点成长,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高桥是个侏儒,当他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总是第一名,使他成为了每一年运动会中的明星,原来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这样的孩子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并且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小豆豆、泰明、高桥这些巴学园的孩子就像一株株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地成长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给了他们最适宜的土壤!小豆豆在车站看到一个大哥哥在卖一种能测验人们是否生病的树皮,于是问校长借了两毛钱买了一块,她不但自己咬了一下树皮,测验自己是否生病,还把这块树皮让校长咬,让全校五十多个学生都咬了个遍,甚至让她的小狗洛基咬,还让路边的野狗咬,当她发现大家咬这块树皮都不觉得苦时,也就是说她认为大家都是健康的,就非常开心。虽然在现在的成年人看来,这种行为非常可笑,可是孩子的这种善良美好的举动让人感动,她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希望每个人都开心。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爬自己的树,为泰明的死,为小狗洛基的死而伤心难过……都体现着小豆豆的爱心。

  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这种爱体现在了他让每个孩子在午饭时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上;这种爱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饭不能说话的传统,让孩子们饭前讲故事,以保证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用餐;这种爱更体现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战火燃烧着他的校园时,他却对着他的儿子说:“下次,我们要办个怎样的学校?”小林宗作的这份爱,比大火还要热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让这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用爱的春雨去浇灌爱的种子,用爱的火花去照亮爱的心灵。

  每次读这本书,总会有一番新的思考,产生一些新的体会。也许我不能成为小林校长那样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但我想,读了此书后,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一定会更加用心好好地给予引导。我不期待孩子们个个优秀,但求他们健康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过年回老家时曾碰到一位好友,她说她女儿今年9月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很多她的朋友逗她女儿时,说:"哇,要上小学罗,你现在要好好玩啊,读书可苦啦!"她觉得很不好,因为女儿已经不想上学了,她女儿问她学校是不是个很恐怖的地方?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期望我这个做初中老师的帮帮她。如果我当时知道有《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定推荐给她,让她推荐给她的朋友看,让她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是学生们每天都盼望着去的!

  我唯一记得的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叫《我的旅行》,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时隔已二十余年,不是因为我懂得分析这篇文章并学会了拟人手法及人的内脏,而是因为这节课我被罚站了。我向同伴描述着一颗豆子如果没被嚼碎就到了我的喉咙或者到了胃等等地方,我会怎样的难受,然后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认为我扰乱课堂,让我站到了教室门后面(她是中国千万老师中最最优秀的一位,在我的心里)。这是我记得的唯一一次受罚,也应该是唯一一次。6岁的我从此不仅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而且也学习了慢慢禁锢自己的思维。六七岁小小的我,当时多么渴望大人能听听我心里的故事,在六七岁的小人儿心里有满满的世界。可惜,我没有碰到小林校长,他可以听一个一年级的插班生说四个小时的话,甚至象他这样的人我也没有碰到。可悲的不是我至今还牢牢记得这件事,而是20多年后,我在课堂上处理类似的学生时,他们受到的是和我当时一样的待遇。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花四个小时听一名新入校学生说话,我上周听学生单独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大概四小时,我的校长听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校长都兢兢业业在教学线上奋斗着。

  "你为什么不写完作业?""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上课讲话?"等等出自于老师的口中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老师们并不期待或者说并不需要学生回答,老师需要的是这些个别学生与众多学生一样完成作业、不迟到、上课不讲话。就算个别学生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为了成绩提高,他也必须要与众学生一样。巴学园一共有三十名学生,我一共有一百零四名学生,我的校长则有一千五百名学生。前天看纪念中学一位老师的博客说他所在的学校有六千名学生,和其他许多学校比起来不算多。于是重点本应是"教育"的学校,现在第一要责是"管理".书中的小豆豆为了找丢失的钱包,把粪坑里的脏物舀到路面,校长从旁经过时只淡淡说一句:"记得把它们再舀回坑里去呀!",除了巴学园,真希望在别的学校也能出现这一幕。

  在巴学园上学的学生,每天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课开始学习,所有的课重点在黑板上,自己挑,自己找答案,学完一天的课若还有时间,就去散步,在自然中学习生物物理美术。我的学校(也是中国几乎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节45分钟的课,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达到、教学重难点需要突破,面对坐着的50多张小脸,一人平均连一分钟都摊不上。数不清的知识点,等不及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老师就将他们引导(多利用与学生未来紧密相连的成绩)到这节课的.内容中去。()假如这节课在分析一篇小说,重点讲人物,那么他就不可以对窗外新冒出的绿芽感兴趣;假如下节课讲移情于景的散文,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那么他就不能对操场上突然出现的一位跑步者感兴趣。政治课上"责任"、"自信"、"善良"等等与人极相关的品性人格,书桌前的学生们人人有故事可讲,等不及让他们开口说,这些故事变成了书上一个个案例和一段段需要他们背诵的文字;历史课上每个故事以及对每个历史人物他们都有问题想问,等不及让他们去问,他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段故事年代人物背下来,把教材编著者已写好的功过背下来。等不及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感兴趣,吃透并提出质疑,十分钟的课间已经结束,下一节课开始的铃声已经响起,迎接学生们的将是另一堂课的一堆知识点,回到家后等待他们的是作业试卷背书还有辅导班。只有坐在电脑前,分析选择哪个角色、前进的路线、进攻的方式等等,他们有了纯粹属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突然间,我理解他们为何喜欢打游戏了。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明天早读后还有两个班的课,我要构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吃透说明文要素并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等不及让他们都感兴趣了。

  巴学园是真的存在过的世外桃源,是教育界中的理想国。我想要是在巴学园上学就好啦,在巴学园学习《我的旅行》那一课,我不会被罚站,说不定后来还会成为医生或者别的什么;突然又想我能在巴学园教书就好啦,哪怕只做一天"‘旱田’老师",我想我也会和小豆豆一样从心里唱出"我的学校,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的歌。可是没有巴学园,我也没在巴学园当老师,那么也要努力地做到让学生们都快乐地期盼着上学!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早就听说《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不错的书,今年暑假抽空读了一遍。不是打广告,真的不错,一开读就有一种不想放下的感觉,让人想一口气把它给读完。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作者用朴实的文风讲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老师——小林宗作校长,还有一个曾让普通学校的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读书经历。作者黑柳彻子是继奥黛丽。赫本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7任亲善大使。而她获此殊荣的原因,也是因为联合国的官员读了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她为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亲善大使。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从小便是个极具爱心的孩子。小豆豆是“特别的”,但她也是幸运的,遇到了小林先生如此出色的教育家。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书中记录的事例很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几件事:

  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博爱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点点成长,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高桥是个侏儒,当他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总是第一名,使他成为了每一年运动会中的明星,原来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这样的孩子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并且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小豆豆、泰明、高桥这些巴学园的孩子就像一株株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地成长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给了她们最适宜的土壤!小豆豆在车站看到一个大哥哥在卖一种能测验人们是否生病的树皮,于是问校长借了两毛钱买了一块,她不但自己咬了一下树皮,测验自己是否生病,还把这块树皮让校长咬,让全校五十多个学生都咬了个遍,甚至让她的小狗洛基咬,还让路边的野狗咬,当她发现大家咬这块树皮都不觉得苦时,也就是说她认为大家都是健康的,就非常开心。虽然在现在的成年人看来,这种行为非常可笑,可是孩子的这种善良美好的举动让人感动,她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希望每个人都开心。帮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爬自己的树,为泰明的死,为小狗洛基的死而伤心难过……都反应着小豆豆的爱心。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黑柳彻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表扬、被接受的幸福的环境中。在她的孩提时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师,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老头是巴学园的校长,在今天看来,他也是个极其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就听小豆豆不停地讲一些她的故事,一听就是四个小时,还不停地鼓励她说“还有呢?”倾听孩子,这是种简单而又伟大的爱,但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像他那样连续听孩子四个小时,又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没打一个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这种爱体现在了他让每个孩子在午饭时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种奇特的表达方式上;这种爱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饭不能说话的传统,让孩子们饭前讲故事,以保证孩子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来用餐;这种爱更体现在了他望着熊熊的战火燃烧着他的校园时,他却对着他的儿子说:“下次,我们要办个怎样的学校?”小林宗作的这份爱,比大火还要热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让这把爱的火种传递下去,用爱的春雨去浇灌爱的种子,用爱的火花去照亮爱的心灵。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6

  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我拜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里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真实经历的故事。文中的“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正是现在我们广大的教育者正在努力追求的。无论是别具一格富有创意的学校环境,还是小林校长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尊重学生的教育行为,都值得我们的教育者进行深入地反思!

  一、倾听孩子,是一种爱。

  当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领她到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小豆豆和校长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持续了长达四小时,与其说是交流更不如说校长完全在倾听一个孩子的“唠叨”。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这个场景给对我触动很大,每一个孩子都最愿意跟我谈天说地,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可以看出这种小小的渴望。有的说我买了一本新书,有的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蚂蚁,我还看见它怎样打洞……孩子们真诚的话语,有多少我是用心去聆听了呢?我总是边想着自己的心事边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时间长了,还在想怎样可以温柔地打断他们……

  写到这时不禁想起了女儿总对我说的一句话“妈妈您听我说完”,是呀,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呢?成人的事情很重要,孩子那些小事也是他们的全部,也很重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话,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最懂孩子,是一种创意。

  在书中无论是校门还是教室,都与众不同,校门远看就是一棵大树,而教室和图书室更绝,是用六辆报废的电车代替的。吃饭也别具一格,首先为了孩子的营养,校长想出了让学生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并及时检查,发现有学生未带齐的,就让校长夫人亲自下厨添加,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又让孩子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饭前歌》让学生在歌唱中喜欢上吃饭,并能够记住节奏好好咀嚼,消化。这些都说明孩子们的生活常规培养都是有技巧的,不一定非得用专业而生硬的语言,只要孩子们能接受,乐意做,那怕只是简单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孩子们也愿意配合。那么生活常规的培养就不再是件难事,我们老师能否时刻做个有心人了?

  有创意的活动还很多,比如冒险呀、在礼堂里露营呀,运动会的设置呀等等。教学安排也体现出了自主性。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进度的把握,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合作学习。这点正和我接触的蒙氏教育不谋而合,在蒙氏教育理念中,孩子们是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自由选择工作的,学习的进度则是由孩子自身的能力决定的,在工作中孩子有很多与同伴合作和像他人学习的机会,在蒙氏教育中教师只是个观察者、引导者。

  在管理上体现了人性化和创意。如小林校长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在班里难免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放下权威、放下说教,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细心判断后,像小林校长那样做出直说一句提醒的话的举动了?

  在《韵律操》一篇中,小林校长发现孩子们不能接受时,他这样说到:“哎!这样教。孩子们是不会的。”于是他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韵律操》的节拍进行了创编,让孩子们听着音乐的节拍做各种夸张的动作,二拍、三拍、四拍的动作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都学会后小林校长还让孩子们学会挑战难度,听快节拍做慢动作等等。这样看似难教的韵律操就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被孩子们学会了。

  我常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幼儿老师也难免遇到难教的课,如果我们不按照所写的教学计划去生搬硬套都像小林校长那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些?或者说在备课时就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还怕打造不出高效课堂吗?小林校长总对幼儿园的老师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的多。”我觉得这句话直到现在都很适用于每位幼儿教师。

  三、回归自然,是一种健康。

  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让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总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我深深的感到小林校长以爱心、耐心为基础,在平凡中创造了教育奇迹。如果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都立足于平凡,在与幼儿的日常相处中传递我们的爱,用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对孩子们,相信我们的幼儿也会如书中的孩子们一样,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7

  是否已经忘了童年的味道?

  是否还记得小时侯因为走神或上课说小话而被老师罚站?

  是不是还记得一脸倔强的自己因为乱吃药而被家长责怪呢?

  这些都是童年时候的旧事了吧?已经被我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窗边的小豆豆》带着我看别人的童年的时候悄悄地提醒了我。

  《窗边的小豆豆》,是由一位日本女作家写的。文中的巴学园是一所学校,一所专门收所谓的“特别学生“的学校。小豆豆是个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实的“坏学生”,文章第一篇就讲了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说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老师说呀说。。一大堆的事例,妈妈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最终妈妈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她没有告诉豆豆她是被退学了的,因为她怕打击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学院生活才开始……

  说心里话,我是羡慕小豆豆的,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小林宗作校长,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对自己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

  巴学园最妙之处是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小林校长真正地实现了这一点。

  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呢?那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给予特别爱护,这种爱护不是溺爱,而是适当地用一些方法帮他跨越一些自己因为身体缺陷而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有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么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在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诸如此类的例子,多不胜数。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

  怎么样,都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都需要尊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先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那个角度想一下这件事情,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地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教导,巴学院就是这样。比如说,巴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的时候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这本书不仅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又该如何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8

  童年,在每个人的眼中,都应该是美好的,它代表着天真无暇,充满乐趣、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无尽的欢乐。巴学园是个梦想中的学校。孩子们在热爱自由的校长的爱护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着多彩的人生。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我作为一名家长深深地感到豆豆真幸运拥有一位明智的妈妈。

  当妈妈被教师叫到学校,告诉她小豆豆在校时的种种“劣迹”时,妈妈只是表现得十分吃惊,心里还不断地为小豆豆的各种行为作出解释。如:小豆豆不停地把书桌盖子开开关关,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这是因为小豆豆尽责学校书桌盖子和家里桌子的抽屉的不同之处。家里桌子的抽屉是往外拉的,学校书桌盖子却是往上提。像垃圾箱的盖子那样,但要光滑得多,里面装得东西多。妈妈从孩子天性的角度出发,理解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认为等她对桌子渐渐习惯了,就不会有此行为了。在教师讲述小豆豆的“宣传艺人”风波、燕子风波、绘画风波之后,妈妈觉得:这样太影响别的学生了,看来只能再找一所小学了。想办法能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的学校,能够教会她和大家一起学习就好了。更难得的是妈妈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学校,却始终没有告诉小豆豆被学校退学的事。因为聪明的妈妈觉得,即使说了,小豆豆恐怕也不会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而且还会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所以“等她长大以后,再找个机会告诉她吧。”她没有在回家之后厉声责问小豆豆,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离开座位?为什么……中国的许许多多家长惯用的做法是,在教师面前感到羞侮,回家就在孩子身上出气。不管孩子的自尊、孩子的个性,只会怪孩子不争气,不懂事。小豆豆的自信心被妈妈保护得完好无损,为小豆豆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更为幸运的是小豆豆用一位伟大的校长

  小林先生是伟大的。小林校长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是这样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好的资质。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收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帮他们找到这种好的资质并精心培养它,这样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有个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仅体现在他创办了“巴学园”,而是在小处中见伟大。一校之长,他能够静静地听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能够创作出那么简陋的乐曲来当“校歌”,甚至连孩子们都觉得太简单了,还不如没有呢!而小林校长就是宁可没有校歌,也不要去做一首像“洗足池水虽清浅,能慰伟人之胸怀”的让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校歌。这样做也需要勇气。当我们教育孩子不偏食时,经常会用“什么什么很有营养”、“对身体有好处”等教唆性的语言去说服孩子。而小林校长却可以简练地归纳为“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天真好奇的孩子们谁不爱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呢?然后是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好好嚼啊! 唱完根据《划船歌》改编的饭前歌曲,然后安静地就餐。小林校长认为教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是应当花上一段时间,尽情愉快地和朋友们交谈着,慢慢地吃。小林宗作先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胆魄,克服对“鬼怪”的恐惧心理而进行的“试胆量”的活动。他让孩子们自愿报名扮演妖怪晚上埋伏在墓地里,剩下的孩子通过猜拳分组到墓地转上一圈,再回到学校,如果害怕了,中途回来也没有关系。所以一切都是在自愿自主的状态下展开的,没有勉强,没有无奈,个个兴奋激昂;由于妖怪是平时熟悉的同学扮演的,少了一份恐惧感,许多孩子带来捉蝴蝶的网、绳子纷纷摩拳檫掌要抓住、绑住“妖怪”,孩子们的心里由原先的害怕鬼怪转变成要主动抓住妖怪,装成“妖怪”的孩子,蹲在墓地等着大家,虽然渐渐害怕起来,最后有的哭了,有的吓得跑回家,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看到真的鬼怪,从中明白了鬼怪其实并不存在,没扮“妖怪”的孩子看到他们的.狼狈样,知道了妖怪自己也在害怕,没什么好怕的,从此巴学园的小学生们就不再害怕鬼怪了。

  《窗边的小豆豆》描述的不仅是作者的童年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虽然从我们目前的教育来说无论是班级的人数、当前的教育环境都还不尽人意,但是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到与孩子平等对话,理智地顺应孩子的发展,还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最后我想以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作结尾:“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着良好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让我们做“优良品质”的发掘者、推动者,让孩子们的心灵能自由飞翔,无所畏惧。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轻轻地翻开了开始了细细的品读。《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是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原学校退学,于是妈妈就带着她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巴学园的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座位是不固定的,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坐、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和厌倦。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孩子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课程是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如果上午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

  我觉得小豆豆非常的幸运,拥有一个理解她的母亲。小豆豆在以前的学校被老师当成是“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我认为,小豆豆是一个童真的孩子,她很活泼、很好奇,正是因为她的活泼和好奇才被学校开除了。当她的母亲得知小豆豆被校方勒令退学时,并没有生气地对小豆豆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而是默默地寻找新的学校,并且对小豆豆说:“我们去一个新学校看看吧?听说那里很不错的呢!”让小豆豆可以不带着任何自卑情绪走进新学校。

  正是因为童年的这段时光,改变了小豆豆——黑柳彻子的一生,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窗边的小豆豆》给我们呈现了一段成功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各种教育的失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只是发挥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不同,只要我们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所有的孩子都会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以前去朋友家玩的时候也是随便翻阅了一下,这个暑假,我自己买了一套合集。就选了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先看着。书中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天真可爱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更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啊。小时候的豆豆在一般人的眼中,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但当我细细读着的时候,我就觉得眼前的小豆豆是一个多么天真、可爱、聪明、热情的小女孩子呀。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就从小豆豆与小林校长第一次见面时,小林校长能用4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听完小豆豆不完整的讲述,这也是一般人都不能做到的。

  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当我读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进一步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记得书中的小林校长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全都套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放回原处》,小林校长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书中说到小豆豆因为上厕所时心爱的小钱包掉进厕所不舍,而找来工具自己淘腾起来时被小林校长看见了。第一次他在问明了原因后选择背着手像散步一样离开了,第二次他在得到的答案是还没有找到钱包时,他像朋友一样和小豆豆说话,让她记得把倒腾出来的东西放回原处,然后又选择了离开。在我们一般人来说,如果看到这种场面不是选择制止就是选择帮助孩子,但只说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原处”的也只有小林校长一个人了,真心觉得这个小林校长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其实是一种理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理念不可能一下子被社会理解并接受,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并不是小林校长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而是要学习他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学习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精神,学习他能够放下身架与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0

  “窗边”学生是老师最为头疼的一个群体。他们调皮捣蛋,缺乏起码的自我控制能力。小豆豆,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小孩。她调皮,回家的时候不走大道,专门去钻别人家的篱笆;她撒谎,妈妈问她裙子怎么坏的,她说是因为小朋友朝她身上丢刀子;她贪玩,理想只是当个检票员,就因为喜欢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她不守规矩,上课的时候,她不停的开关课桌盖,或者是自顾自地跟窗外树上的燕子搭话。这个让老师头疼的小女孩子,仅仅是在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勒令退学了。

  其实“窗边”学生更需要关爱,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父母、老师对他们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走向。“问题”小孩小豆豆后来之所以有大成就,这跟她的父母密不可分,尤其是小豆豆的母亲,她给予了小豆豆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窗边”小孩的教育,父母应该更加平和和包容,让孩子可信赖。同时,面对孩子不好习惯的时候,怎么说、怎么做,什么时候说、什么方式做,这也需要考验父母的教育智慧。

  老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本身的能力、素质、威信和师爱,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林校长就是为人师者的典范,他拥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格操守。他平等温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不管高矮胖瘦,是否有生理缺陷,小林校长只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小林校长给孩子种下了一颗对他人关爱、不歧视的美丽种子,那种心灵之花的绽放将伴随孩子一生。以小林校长为首的“巴学园”所有教师们,用他们的理念和热情,积极地融入孩子的世界,把电车作教室,把课堂设在大自然,让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最大可能的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关爱。在这个时候,“窗边”的孩子不再被冷落,“问题”学生也不再是“问题”。相反,师生和谐相处、有效互动成了校园主旋律。

  对于即将成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和引导教育“窗边”学生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首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更应懂得欣赏。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哪怕是再顽劣的孩子,都具有各自的美好。要知道,世上没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有不教的老师和家长。“问题学生”都比较敏感,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多一度的热爱和宽容。同时也应该学着小豆豆的父母、小林校长,常把“你真是个好孩子呀!”挂在嘴边,给那些“窗边”学生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变得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其次,我们应该懂得尊重,学会善于引导。有教育家提出,教育者们要从“一桶水”变成“自来水”。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情爱,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建立在对孩子切实的尊重上的。老师和家长,在拥有充足“水”的'同时,还要懂得引导,使之不满不溢,最终百川汇海。对于“窗边”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关注和信任。就像小林校长在面对小豆豆这个曾经让老师无比崩溃的小孩的时候,他可以微笑着倾听她讲话,一直听四个小时,连一个呵欠也没打。当孩子把你当做自己人的时候,所有的教育就水到渠成。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要更好的做到角色互换,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那异于平常小孩行为的原因,真正做到将心比心。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创新,更富有智慧。应该说,充满爱的教育,都是饱含着智慧的。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不能把它变成单一的说教。小林校长为了让孩子吃得营养、均衡,他没有讲连篇的道理,只是要求,每天的饭盒里都要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这是一个新鲜的说法,很有创造性。一方面避免了孩子的挑食,另一方面增长了孩子对蔬菜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使简简单单的吃饭都变成了一种乐趣。

  在《窗边的小豆豆》里,这里面所蕴含的关爱、理解、包容、信任和智慧,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心灵鸡汤”。它让所有的教育者相信,只要是饱含爱的教育,就没有不可教的学生。也许,我们不能像小林老师那样彻底地挖掘学生的天赋,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天性,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包括他们独一无二的叛逆和淘气,尽可能让他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一点,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多一分正能量!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1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孩子们爱,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可以看见许多教学方法,例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等,而最重要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是小林先生对孩子的爱。使我领悟到教师的爱决不是一种策略,更不是宽容与顺从;而是一颗对孩子热情相待的心,是要善于把关怀、宽容和鼓励作为与孩子沟通的法宝,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快乐地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要教育好孩子,爱是根本。

  《窗边的小豆豆》告诉我,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教育的理想之花才能够绽放得绚丽而持久。小林校长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听小豆豆说了4个钟头的话 ,在这么长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吧!那是怎样的温馨、和谐、充满了尊重的爱!

  麻痹症的患者高桥同学在体育比赛中,因为小林校长的精心考虑,让他拿第一名,帮助生理残疾的孩子树立信心。他正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爱方式,减轻高桥君肉体上的自卑心理,而且,他也一直对高桥君说:"你绝对能做到。"那又体现了一种宽容、鼓励、充满关怀的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爱,小林校长将她具体化、生活化了。小林先生的爱为孩子们带走忧伤和烦恼,给孩子们带来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让他们的心灵插上快乐的翅膀,飞出了巴学园,飞向遥远的地方,飞到成功的彼岸。

  二、爱,就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书中小豆豆的淘气就让我惊讶不已,她看到奇怪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经常做出让老师们大吃一惊的事来。例如值日的时候把电车教室的地板盖子掀起来,把垃圾扔进去;或者在晨会的时候把自己的辫子分成两半,夹在胳肢窝下面表演给大家看……诸如此类,让老师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总是会耐心地听小豆豆的解释。尽管小豆豆总是做出那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来,小林先生也总是告诉她"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时候,小豆豆就高兴地笑:"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感悟到无论哪一个孩子,当他出生时,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虽然有的孩子淘气,有的孩子多动,但是他们的内心都是美好善良的,只是有时候老师们看不到。如果我们告诉他"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在这样的鼓励面前,孩子们也会渐渐相信自己真的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好,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孩子们的聪明都各有优势,展示着自己的风格;孩子们的擅长也各不相同,显现着自己的天赋。众所周知,德国大诗人海涅曾是学校里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读中学时,也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孩子们更是如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挖掘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用爱心去捕捉每一个"闪光点".

  多么希望身边的每一位老师也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幸福的好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获益很多,每次品读时,又总会有一番新的理解。在书中,我体会到了要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今后我要做的还有很多,现在和未来,我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了吗?表扬、鼓励我的孩子们了吗?更要努力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充满个性的幸福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2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小豆豆在这里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的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她对孩子心灵的理解。除此之外,对小豆豆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的行为、想法的描写生动逼真,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友江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这本书会让人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在一般人的眼中,小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头疼的学生。但是从书中描述的故事中,我们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小姑娘的聪明、可爱、热情。所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小豆豆时总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让小豆豆开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小林校长特别了解孩子的心理,善于帮助孩子去掉自卑心,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00字》。

  可是在书中,我更寻求到了一名老师在看此问题时反思到的关于教育的一些契机和方法。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师、校长,会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如果不进巴学园、不碰见小林校长的话,多半会被当成是坏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顺利成长和才华的展示。这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窗边的小豆豆》里描述的巴学园,其上课的方式与众不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小林校长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成长。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成人总习惯于替孩子安排、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都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用,即使有用,那又有多大的用?孩子们是否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否应该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虽然巴学园是几十年前出现在日本的学校,但是小林校长那种尊重、爱护学生,民主、平等、人性化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首先,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要从学生的角度教育学生。教书是为了教人,不是为了教书而教人。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老师说的东西孩子必须要听。但是老师指出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并不能理解,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不能理解。而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告诉他错了之外,还应该告诉他做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做。更甚可以告诉他,其实这件事本身没有做,只是做这件事是有前提的,放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做是对的,可能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或者换个对象又是错的,不能一并打死。试看《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粉笔》:巴学园的小学生,从来不会在别人家的围墙上或者马路上乱写乱画,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已经尽情地涂过写过了。上音乐课时,孩子们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姿势坐在礼堂的地板上先听节奏画音符,在多余的时间可以随意画飞机什么的,不过在地板上画上了音符之后,再要把它们清理掉可就不容易了,先要用黑板擦把粉笔擦掉,然后大家再齐心协力用拖把或者抹布把地板擦干净。把整个礼堂的地板全部弄干净,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这个缘故,巴学园的学生都知道了如果乱涂乱写或者写一些恶作剧的东西,要把它们收拾干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除了礼堂的地板,孩子们不在任何地方乱写乱画。请注意一点,如果我们的孩子乱写乱画,一定会挨骂的,就算他们改正了,那也是因为他们挨骂了,并不是出于他们自己内心。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压抑,概念里只有对与不对,纯粹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粉笔》中小林宗作却是以引导为主,辅以学习五线谱,寓苦燥的学习于快乐之中,无形中教育了孩子怎么做是对,为什么是对的,如何做会更好更棒,一举三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教育了孩子,以教人为先,并在其中传授知识,多好的育人之法啊!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3

  从识字开始,书便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伙伴的连环画,舅舅的《三海经》,我都爱不释手,囫囵吞枣地读。特别是读师范时时时泡在图书馆里,涉猎的内容更广、更杂。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的同时,沉淀在脑海中的东西也逐渐融会贯通,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无裨益。

  学生午睡时,发现班级图书角有一本同学推荐的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信手取来翻阅,却渐渐的欲罢不能了。

  《窗边的小豆豆》,勾起了我许多早已模糊远去的童年遐想——那个时候喜欢不厌其烦地用泥沙、野草玩做饭的游戏;夏天,即使外面太阳再大再热也喜欢和弟弟去溪沟里抓螃蟹、用铁锹挖蚯蚓用来钓鱼;初夏时节,漫山遍野摘红艳艳的野果子,长大后才知道它的学名为覆盆子;有时,也会让红的发黑的桑葚染黑了裤袋,受到妈妈的责骂却还在回味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那个天真可爱、爱幻想的小豆豆,只是成长赋予我们将其遗忘和蜕变,成年人的眼、成年人的心总是悄悄遮蔽了童年的那些最为纯真的东西。而如今,身为人师,拾起蜕变前的记忆时,发现了解淡忘了的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势在必行。而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好像为我开启了一面窗,一面走进孩子世界的心灵之窗。

  虽然,我已回不去童年,不能真正再次体味童年,但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心里再住进去一个小孩,试图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呢?没错。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除了有耐心、信心、责任心、爱心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应该要有一颗能跟孩子们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童心”。书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非常富有“童心”的出色教育家。他乐于了解孩子的喜好、可以用孩子说话的.思维方式跟学生交流、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教学;他还会用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并且尽可能地为孩子们达成他们的小小心愿——在巴学园里,似乎小林宗作并不是人人敬畏的校长,而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和隔阂的教育是最和谐的教育,视学生为平等的人,才真正的“人-人的对话”式教育。巴学园式的教育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不管对学生来说还是教师都是学习和成长的乐园。这不正应了我们的校训么?乐于听孩子说话不是任何人能做得到的,而小林宗作校长却可以悉心地倾听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说整整四个小时的一般成年人听起来无厘头的“废话”。对退学全然不知却朦胧地感觉到被冷眼相看的小豆豆第一次走进巴学园,第一次和新学校的校长小林宗相处时她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甚至想“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孩子虽然天真但也是敏感的,他一眼就能辨别出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而小豆豆遇到的这位校长就好像是自己非常值得信赖和值得感激的知己。更难得是小林先生,“在那时也和小豆豆一样,怀着相同的感觉。”对于孩子们要求,小林先生也并不是一味地说“不行”,而是尽量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教育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寻求一条更加科学的教育之路。如果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上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非常享受在学校的每一分一秒,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而现实中总是有一部分孩子们会对学习反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深刻反思的。小学的课堂在孩子们看来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趣地,好奇的,就像是在巴学园里,初来咋到的小豆豆觉得学校的一切都非常的“特别”,跟以前的学校决然不同:从教室的设置、教室的座位到上课的方式;再从有意思地吃午饭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一项,小豆豆都觉得特别“有趣”。从此,每天早上睁开眼,小豆豆都会有一种迫不及待去上学的感觉,小豆豆变了,曾经因为干扰他人学习被退学的小豆豆变成了校长、同学和父母眼里的“好孩子”。由此看来,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就可以改造无数个像小豆豆一样被退过学的“好孩子”。

  在巴学园里的孩子之所以都喜欢那里,舍不得离开那里,还因为,那里是一片酝酿“情谊”的土壤。五十多个孩子都是在小林先生和教育者们用心呵护的对象,没有例外,没有歧视。无论是对于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还是得侏儒症的高桥君,体味到的都是公平甚至更多的照顾。为了让这样身体上有障碍的孩子能够去掉自卑心理,以及“我比别的孩子劣等”的想法,校长先生尽了他能做到的种种努力。运动会上特意设计了适合高桥君的项目,让他可以取得好成绩;游泳的时候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里游泳等。但其实,孩子们在善意、快乐和温情熏陶下的巴学园根本就没有诱发孩子们歧视、攀比等不良想法的导火索。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真正地从每一个学生的角度和地位出发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的个性,像小林先生那样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用心去做、努力去做,教育者就一定会有无穷无尽的快乐收获。有时候,孩子们的要求并不多,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鼓励和一个关注的眼神,但小小的内心有着丰富多彩的世界,善于用心发现的教育者才会游乐于这个美丽、纯真、善良的世界。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4

  放下《窗边的小豆豆》已是凌晨两点,看看身边熟睡的儿子,禁不住想,如果他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如果我是小豆豆的妈妈……如果我是巴学院的老师……那么多的如果让我浮想联翩,不觉天已擦亮了,内心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真的感触颇深。

  角色一:作为人

  每个经历过童年的成年人,在成年后的许多行为都有童年记忆的投射,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说得深奥些是心里层面的东西,说得通俗点即所谓:三岁看七岁,七岁看到老。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工作者,可亲身的经历,让我对此深信不疑。小豆豆的经历应该说是个特例,羡慕她,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羡慕她。每个人从内心,从生命的本性来说都是向往自由的,任何一个孩子在无知时,在还保持着生命的本真的时候,他都是自由的,对自由的热爱时不时会在人的举动,言语,表情中显现。童言无忌,所有的忌讳都是后天在环境中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之中,让我们似乎忘记了,啊,自己也曾有过如此自由的时刻,无论这个时刻是长是短,它就湮没在我们的记忆之中,而小豆豆的言行为我们寻找到了找回它的路。亲切,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微笑,因为我们也曾经懵懂;悲伤,因为我们也受过伤害。感同身受,似乎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了。我们被限制了,我们被同化了,未被同化的,被放弃,被遗忘,又有多少“巴学院”能让小树自由生长,而不是被种在被水泥地框好的坑里呢?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已故的小林校长如果了解中国的这句话,他也会会心一笑的,在他的眼中孩子都是善的,都是好的。“真是一个好孩子!”每个孩子最爱听到的话语,真诚的赞扬,沉甸甸的信任是每个学园里的孩子最珍视的。这份真诚和信任不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应珍视,也最希望得到的吗?这本孩子的故事让我自省,也让我内心泛起温暖。

  角色二:作为母亲

  独生子女制度,造成了孩子成了家中的唯一,且不论其中的优与弊,单从我个人而言,孩子的降生,让我感受这个生命对于我而言的非凡含义。几乎每个母亲都爱孩子,无论是怎样的爱出发点都是无私的。小豆豆的妈妈让我钦佩,但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弃这在古今中外有许多类似的事例。在这本书中,让我从母亲的角度看到的不是豆豆的母亲怎么做,而是豆豆的母亲是幸运的,就如小豆豆一样。作为母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世俗公认是成功的,希望把自己能给的最好的给孩子,当孩子被他人责难时,母亲痛心,当孩子获得赞扬时,母亲高兴。这种感情是简单的也是朴素的。就象前文所言,如果能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不受压制的环境,度过自己的童年,有一群善良的,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教孩子,最主要的是让孩子无论是家中还是学校中都让他的性格,人格有着正常的发展,这似乎比在小学阶段就学完初中的知识来的重要的多。如果有“巴学园”幼儿园、小学、初中我一定会开心的,放心的让孩子去,每天和孩子一起分享他在一个健康的,开心的学校里所经历的种种,愉快的经历又一个童年,很朴素的'一个思想:有个快乐的孩子,有个快乐的母亲。

  角色三:老师

  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泰戈尔

  作为播种者——教师,看完《窗边的小豆豆》我感到汗颜、无奈、憧憬……说实话很难用确切的语言来形容此时的感受。

  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地完成着教学任务,也认真地履行着作为教师的职责。同样是教一年级,在读书中第一章的时候,我在那个女教师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孩子出现问题,与家长交流是必然的,可与家长交谈时陈述着孩子行为的种种,虽然自己觉得很负责,很客观,但每次谈话时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会听孩子连续说四个小时的话吗?不会。我会让孩子在我身上爬上爬下吗?不会。我会每时每刻考虑到特殊孩子的心里感受吗?我没有做到。我会……太多自省的答案让我明白做教师的我离小林校长的距离有多远,“爱生”爱得远远不够,“知生”知得远远不足。

  爱是一种由内而发的一种情感,是关注所在,是兴趣所在,是快乐所在。与书中的小林校长相比,我只是把教师当作一份工作,而没有当成一份事业。为工作我们会努力去把他做好做完美,然而孩子不是模具,不是整齐划一的,当与大多数人有不同时,当自定目标有差距时,挫败沮丧接踵而至,要么硬来,要么规避,要么听之任之直至爆发。虽然知道儿童的认知习惯,也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但耐心呢?听说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27次重复,这种重复是枯燥的,是看似无望的,想想,也许自己总是在黎明最黑暗的时候放弃了,为事业我们会忍受挫折,爱与坚持是我在小林校长身上所看到,他把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所有挫折,但他坚持着,因为他在其中感受着快乐,这给我启发很大。

  知是一种了解,我没有花过四个小时去听一个孩子说话,我主导着我和孩子们的谈话,我知道他们吗?我了解他们吗?看完书后我细细地想了想,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犯了个极大的错误,我没有尊重孩子作为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在寻求他人的认同,尤其孩子,认同感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感受了他人的认同,会有一种被了解,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在行为上会不自觉的参与,重复。“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做到,我汗颜。

  今天的自省,是为了明天的修正,“你真是个好孩子”从心底让做教师的我对我所有的孩子说出这句话,一如“巴学园”的小林先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相关文章:

窗边的小豆豆心得12-01

窗边的小豆豆作文04-10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心得05-12

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心得02-13

读窗边的小豆豆心得07-06

窗边的小豆豆作文(精选37篇)08-04

窗边的小豆豆心得15篇02-10

关于窗边的小豆豆的阅读心得08-24

窗边的小豆豆作文(精选15篇)06-11

窗边的小豆豆作文15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