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时间:2022-08-02 23:13: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再别康桥》说课稿范文

  《再别康桥》说课稿1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2、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标:

  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

  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加上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反复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进行赏析并对重要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进行审美体验。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体现的作者情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它音形色兼具的特点,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以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课堂内容。

  学法:反复诵读品语言,联想想象赏画面,知人论世悟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一步:导入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相关剧照 ,这样能引起同学对剧情的回忆,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作者简介。

  力求创新,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这一步骤即所谓“知人论世”,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情感。

  第三步: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再让学生伴随优美的乐曲进行诵读,从而感受诗歌的音乐魅力。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基础,同时,也契合了大纲中重视感悟、熏陶和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第四步: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每一节诗歌相配的优美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重要意象,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第五步:比较阅读,体会建筑美。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诗的建筑美,我选取了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进行结构上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本诗的结构特点: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建筑美。

  第六步:揣摩作者情感,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基调。

  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作者与康桥的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较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中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我从中国诗词中筛选了以下几个将离愁写得黯然销魂的诗句,与《再别康桥》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把握本诗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基调,以突破教学难点:

  课件展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第七步:结合画面,以图引文,引导学生配乐试背全诗,再次整体感知诗歌的诗意美。

  第八步:迁移应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首诗《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和“三美”,并留课后作业: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四、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再别康桥》说课稿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堂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本文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诗两首其一),选自《徐志摩全集》。从单元导语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对现代新诗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来鉴赏诗歌,单元导语也给了我们清晰的建议,即“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示意图表示)

  我就是在这样宏观的框架下来建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同时,我们每一课着重讲框架中的一至两个知识点((《沁园春长沙》意象、知人论世;《雨巷》意象、音乐美;《再别康桥》、意象、情感、“三美”),使得每课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从而更系统地完成本单元的整理教学目标——“把握新诗的艺术特征、掌握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尝试写写现代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重点字词(7个);

  ②对“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爱、自由、美”的信仰追求)做一定的了解;

  ③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

  ④学会分析每节的主要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梦、夏虫、云彩”和诗人想借之表达的情感;

  ⑤理解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并学会分析本诗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有感情的分层次诵读,让学生感受体验诗的意境和形象;

  ②采用多媒体教学(精选剑桥大学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康河之美、理解诗人的康河情结;

  ③围绕本诗,进行拓展阅读,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偶然》、《你是人间四月天》,引导学生课下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材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使学生在经典诗文的学习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②使学生了解“诗意的栖居”不仅仅是一句高雅的口号,更是值得我们为之付诸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①重点字词的积累;

  ②把握“三美”的诗歌理论;

  ③对本诗“意象—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①对“三美”诗歌理论的理解。

  三、说教法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兴趣导入法、讲解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通过分层次朗读、课堂讨论、重点识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本诗

  五、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学生三分钟演讲来导入新课:

  1、上周假期作业是现代诗创作,刘媛媛同学提前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选择了一首她最喜欢的现代诗(王真的《陌上花开》)来进行点评和分享。

  2、这首学生自己写的'原创小诗,其中也运用到了“三美”的美学主张,为我们《再别康桥》的学习也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3、同龄人始终是同龄人最好的榜样。让学生来帮助老师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二)分层次朗读设计:

  1、齐读:清除阅读障碍,领略诗歌原味。

  ①勾画重点字词

  ②标出节数、韵脚

  2、抽读:每个学生读一小节,给更多学生展示的平台。

  ①自选一个角度(意象、意境、情感、语言、形式),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或第一印象。

  3、范读:听名家配乐朗诵,感受本诗的画面美。

  ①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跟随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语言去想象徐志摩笔下如诗如画的康河美景。并谈谈哪一幅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老师跟随学生所描述的画面,共同讨论每一节诗的精彩之处。学生未提到的诗节,老师稍作补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在本堂课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主动地走进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的世界。

  老师要明确的每一节的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第一节:实写自身悄悄到来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思。

  1、三个“轻轻的”连用,有何表达效果?

  ①情感: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感情基调,写出了作者不忍心打破康桥的宁静。

  ②节奏:叠词的连用,使本诗的节奏更加舒缓、音韵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轻柔、飘逸、自由、绚烂

  (西天——云彩)

  轻轻作别

  (淡淡的离愁、深深的情思)

  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康河的情景。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暗喻)拓展比喻的分类和表达效果

  柔媚、美丽、娇羞

  (金柳——新娘)

  心头荡漾

  (迷恋、挚爱)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拟人)

  表达效果:

  ①赋予青荇以人的神态,形象地写出了青荇对诗人的热烈的欢迎

  ②“招摇”一词也写出了青荇在康河中那自由自在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的追求。

  自由自在

  (康河——青荇)

  游游招摇、甘心

  (自由追求、依恋之情)

  第四节:写榆阴下的清潭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泉,是天上虹”暗喻

  空间变化:下——上——下

  动静结合:静——动——静

  虚实结合:清泉 vs 虹/梦

  绚烂、静美

  清潭——虹/梦

  揉碎、沉淀

  (眷恋、幸福、沉浸其中)

  第五节:诗人流连忘返、泛舟放歌的情景。

  1、这一节画面感极强,像电影里的镜头一般

  2、“寻梦”

  康桥之梦?

  求学之梦?

  爱情之梦?

  借此补充本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爱、自由、美”的信仰和追求

  斑斓、绚烂、美好

  长篙——寻梦

  漫溯、满载、放歌

  (情感的高潮)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了现实。

  1、让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喜为悲),思考:为什么此时“我不能放歌”?

  因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从美梦中醒来,回到清冷的现实,离别之伤袭上心来,哪还有心情放声高歌。

  2、夏虫也为我沉默拟人

  悄悄的别离

  夏虫——沉默

  沉默的康桥

  (回到现实、转喜为悲)

  第七节:呼应开头,最后点题。

  结合课后习题,解决第三题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1、徐志摩的这首经典之作到底美在哪里?结合中国现代新诗“三美”的美学主张对其进行鉴赏:

  ①音乐美(语言)节奏、韵律

  节奏感( 叠字) 韵律美 (押韵)

  ②建筑美(形式)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全诗七节、四行一节、每行字数相近、错落排列、回环呼应

  ③绘画美(意象、意境)

  “云彩 金柳 夕阳 青荇 清潭……”

  意象:色彩丰富、视觉美感;意境优美

  2、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效果:

  ①强化了真挚的情感: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结构相同,个别字词稍作改动,都表达了诗人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与缠绵悱恻的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始终绕在心头。

  ②创造了深邃的意境:诗人融情于景,他的情怀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诗人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轻轻的到来又悄悄的离去,然而字字句句中又无不蕴藏着诗人对康桥的浓浓情思和依依不舍。这种淡淡的诗味和浓浓的情思,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总结:请学生来为我们总结一下本诗的大致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情意味极浓的诗,首节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感情,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轻柔缠绵的基调;中间四节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渗透了诗人无限的情思,第六节是一个过渡,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最后一节只将第一节稍做改动,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心绪。

  课内拓展:《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偶然》、胡适《悼志摩》、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说课稿】相关文章:

再别康桥说课稿06-07

《再别康桥》说课稿03-09

(优)《再别康桥》说课稿12-16

再别康桥08-16

再别康桥.08-16

《再别康桥》...08-16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再别康桥》说课稿08-22

语文 -再别康桥08-16

再别康桥 设计08-16

《再别康桥》 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