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诗词名句>苏轼诗词

苏轼诗词

时间:2024-05-02 17:16:01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苏轼经典诗词

  苏轼经典诗词 篇1

  1、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经典诗词

  2、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4、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5、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6、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8、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4、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15、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16、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7、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1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9、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20、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21、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2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23、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24、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25、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6、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27、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28、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29、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30、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31、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3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33、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3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36、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9、伽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40、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4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42、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4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4、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45、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4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8、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49、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50、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51、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52、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53、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5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5、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56、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57、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58、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59、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60、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1、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62、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6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4、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65、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66、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67、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6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9、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0、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71、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72、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7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7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5、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7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77、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78、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79、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80、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81、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8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8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8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6、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87、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88、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89、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90、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9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92、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9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4、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95、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96、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97、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9、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100、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101、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102、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103、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04、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105、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06、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0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8、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9、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1、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112、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11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4、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115、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经典诗词 篇2

  江神子/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经典诗词 篇3

  广阔的绿野,放眼望去,雄鹰展翅翱翔。诗人苏轼驾驭铁骑,马儿嘶鸣,疾驰而去,且学天骄弯弓射大雕。这,是洒脱的快乐!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诗人苏轼又被贬入了万丈深渊。把酒独饮,岂能自甘颓废耶?此乃诗人苏轼也,虽屈于偏远之地,岂可自弃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苏轼是不羁的,甩开不尽的烦恼,用最旷达的胸怀接纳一切。在乡间小院,他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于田间小路,他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自由豪放的快乐,在诗人苏轼心底蔓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复的进宫与贬谪,诗人苏轼选择了释怀。心中保留了一方快乐的净土,那是在乡间修来的气度。忘却宫中的阿谀奉承、权权相争,忘却诸侯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忘却当年的乌台诗案,只待闲看时,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是过眼烟云的浮华万千之下的超然的快乐!

  诗人苏轼是锦绣大宋中的一代才子,自是一家的他,把烦恼抛之脑后,总会在诗词之中渲泄心中的快乐。这快乐积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坦然,凝聚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激昂。把握这份快乐,我的心中也似有一股豪迈之气荡漾开来……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诗人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之所以说《前赤壁赋》是诗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从《前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前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毫不费力。"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前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诗人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苏轼经典诗词 篇4

  1、《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8、《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苏轼经典诗词 篇5

  山色横侵蘸云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难忘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上阙写景。云霞横亘天边,遮罩大地,如胭脂般血红。落日余晖中,山色披上一层迷蒙凄然的柔光,像是刚从云霞里沾染出来。一个“蘸”字,想象奇特,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云霞之艳浓如水和在其笼罩下的苍山暮色。“吐寒花”,说明已是深秋,又在“风静”之时,更添萧凉之意。接着视角一变,由物而人,远望前方,林子深深,散落的农屋星星点点,偶尔传来几声昏鸦啼叫,更显山村的寂静和落寞。上片从不同的角度写景,由上而下,由山川及景物,由景物衬托出人的生存气息。层层推进,营造出一个深远阔大而又寂寥的的意境,很有美感。

  下阙典型的抒情。据薛瑞生考证,本词写于苏轼二十五岁(实际周岁二十三),在回家奔母丧完后回京师的路上。苏轼的母亲很伟大,深明大义,从小对两个儿子“教以学问,畏其无闻”,不料就在苏轼父子奔赴京城高中礼部省试,名闻天下之时却突然病逝,这对苏轼来说,“无疑是在一举成名的喜乐得意之际,遽然听到丧钟的敲响,领略到生命的本然的悲剧底蕴”。(王水照语)一路上虽然有最好的兄弟和父亲作伴,吟诗赏美景,然而心态难免低沉,路途遥远,于是目之所遇皆为哀景,天生多愁善感的诗人,又如何不梦到故园呢!梦到故园,却无法计算“多少路”,借酒浇愁,企盼酒醉忘乡,但总有醒来之时,偏偏酒醒以后还是“难忘隔天涯”!想想多少游子与魂牵梦萦的家乡永远隔着一座心的'天涯,念念不忘,至死方休!多少无奈,只有那清冷的月光静静洒照千里平沙,替我去抚慰那梦中的故园了。结句以景作结,意蕴深长,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无奈与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苏轼经典诗词 篇6

  苏东波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他的文章诗词,或一时的即兴之作,或是触目所见有感而发,都是自然的流露,顺乎天性。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呤诗作赋纯然表达心中所感,那么道健朴茂,字字自心肺间流出。其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扩其领域,可以谈道谈禅,谈人生哲理。《题西林壁》就是其哲理诗的代表作之一。

  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到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诗兴,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览庐山后带有总结性质压轴绝句。《题西林壁》写于庐山南麓西林寺,在禅院之中,探哲理的幽微,颇耐人寻味。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近人,但是细细思量却有弦外之音。诗的总体特点是借景说理,辩证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整体上打量绵延起伏的庐山,因而目光所及丘壑纵横、峰峦起伏,但是,诗人客观指出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苏轼没有描写具体景观,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体印象。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局部。由此追溯起来,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爱因斯坦相对论需要一个参照物,认识事物同样,辨明事理,同样需要参照。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它启迪我们认识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学者钱钟书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又是大不幸。看了这个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瞧不起宋诗的明代人说宋诗学唐诗而不象唐诗,这话没错。就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象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维肖而不维妙,象唐诗而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宋诗以意取胜,靠的就是在诗歌中发议论来实现。在诗歌中议论与写景,叙事,抒情是一样的,都是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我们强调宋诗议论,不是说唐诗不议论,主要是宋诗的议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到了无所不议的地步。有点甚至通篇议论。宋代诗人总喜欢在诗中用议论来表达人生哲理,这与宋代理学发达大有关系,不少理学家就经常写诗。钱钟书因此指出了双重情况:“借讲学的籍口来吟诗或借吟诗的机会来讲道学。”这道学就是理学,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也用苏轼的诗来作说明。唐人写庐山的诗,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抒情兼议论,说的仅仅是瀑布的高。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就富于“理趣”了。诗的开头两句是总写庐山“远近高底”的千姿百态。一般来说,接下来是展开具体的描写,然而苏轼笔锋一转,就从横看侧看庐山的形状多变来进行议论了。诗人以游山观景来比喻为人处世,由看山而提出了一个富于哲理性的命题:看问题必须超越个人狭隘的空间,摆脱一己之偏见。

  以看山来设比喻再议论开去,这是对诗的比兴手法的创造性应用,是一种质的升华。从苏轼这一手法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出宋人“以文为诗”和“哲理”、“理趣”的妙用。所以说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不应该因其“议论”而轻易否定的。而明人反对宋人议论,却使自己在另一条叉道上走得更远。

  苏轼经典诗词 篇7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爱国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渗透着坚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通过阅读岳飞的诗词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作为一个将领的心路历程,还能领略到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我的观赏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岳飞诗词的力量和魅力,也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和启示。

  首先,岳飞的诗词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他强大的战略头脑和丰富的军事智慧。岳飞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斗争,他的诗词中不仅有对战争的描绘,更有对战争胜利的自信和胸怀。例如,他在《满江红·写怀》一诗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前辈的敬仰和对后人的期许,并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心和勇毅的精神。

  其次,岳飞的诗词体现了他对受苦百姓的深情厚意。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了百姓的疾苦和忧虑,表达了对人民的怜悯和关爱。例如,在《智取生辰纲·时开尔兮亦无先后》一诗中,他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谁人胜似酒家丑?六国尽陈图字形。”这句诗以英雄死后百家争鸣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苦难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无尽怀念。

  第三,岳飞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在不少作品中,他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丰饶土地,表达了对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满江红·登黄鹤楼》一诗中,他写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雁轻。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风。”这些绘声绘色的描写,勾勒了丰美的江山壮丽景色,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四,岳飞的诗词激励着读者坚定信念和奋发向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斗志与激情,是一种鞭策和鼓励,激励着读者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诗中,他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写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句诗展现了将领在战场上的豪情壮志,同时也给人们以无限力量和动力。

  最后,岳飞的诗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抗金义士,岳飞一直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决心。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深深认识到,只有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向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岳飞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体现了岳飞的思想境界、情感世界和家国情怀。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坚韧不拔、奋发向前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爱国情怀的伟大和深远。读岳飞的诗词,就如同走进了他那坚毅的内心世界,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心潮激荡。通过学习和领会岳飞的诗词,我们能够汲取到心灵的力量,并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实现个人价值、报效国家社会而不懈奋斗。

  苏轼经典诗词 篇8

  1、《望江南 超然台作》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作品赏析

  【注释】: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 ,直说登临远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 ,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 ,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2、《一丛花 初春病起》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 今年春浅 ”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 ”,春天只在“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 ”。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 ,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

  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 ,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 ,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 ,“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景象虽不阔大 ,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 ,故以实笔描画 ,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 ”,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 、襟怀和心绪,堪称随境兴怀 、因题而著、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的佳作。

  3、《江神子/江城子》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4、《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5、《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亦作书衮仪所藏惠崇画二》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蝶恋花·雨後春容清更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苏轼经典诗词 篇9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子由徐州中秋作)》

  苏轼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永遇乐》

  苏轼

  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苏轼经典诗词 篇10

  苏轼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茶道、茶艺等都有较深的研究,至今也流传的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

  苏轼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铁观音的功效苏轼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

  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

  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

  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后来,人们将苏轼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 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

  苏轼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轼对茶的功效,铁观音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的其它古诗名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此心安处是吾乡。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经典诗词 篇11

  1、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8、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9、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笼云暗重门锁——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1、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2、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宋·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13、月色如银——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14、暗香浮动月黄昏——宋·苏轼《阮郎归·梅词》

  15、月明千里照平沙——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16、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17、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1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宋·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19、月花羞——宋·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20、持杯月下花前醉——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1、新月与愁烟——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22、持杯摇劝天边月——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3、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宋·苏轼《行香子·冬思》

  24、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宋·苏轼《满江红·怀子由作》

  25、愿月圆无缺——宋·苏轼《虞美人·持杯摇劝天边月》

  2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

  27、醉倚阑干风月好——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寓意》

  28、更阑人静月侵廊——宋·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29、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30、时张仲谋与曹子方、刘景文、苏伯固、张秉道为坐客,仲谋请作后六客词月满苕溪照夜堂——宋·苏轼《少年游·野作六客词》

  31、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32、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33、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4、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35、酥胸斜抱天边月,玉手轻弹水面冰——宋·苏轼《鹧鸪天·佳人》

  36、月明谁起笛中哀——宋·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37、木落淮南,雨睛云梦,月明风袅——宋·苏轼《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

  38、画檐初挂弯弯月——宋·苏轼《菩萨蛮(新月)》

  39、渡斜烟淡月笼沙——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0、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宋·苏轼《西江月·咏梅》

  41、更阑月坠星河转——宋·苏轼《菩萨蛮(七夕)》

  42、风月平分破——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一》

  43、娟娟缺月西南落——宋·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

  44、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宋·苏轼《虾蟆培》

  45、只应闲过商颜老,独自吹箫月下归——宋·苏轼《题毛女真》

  46、长江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一》

  47、午夜胧胧淡月黄,梦回犹有暗尘香——宋·苏轼《四十年前元夕与故人夜游得此句》

  48、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宋·苏轼《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

  49、叹息烟云去,追思岁月遐——宋·苏轼《游三游洞游洞之日有亭吏乞诗既为留三绝句于》

  50、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宋·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51、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宋·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

  52、月明穿破裘,霜气涩孤剑——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

  53、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宋·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54、嫋嫋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宋·苏轼《和王斿二首其一》

  55、师来亦何事,孤月挂空碧——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

  56、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宋·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5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58、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5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60、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1、云散月明谁点缀——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2、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63、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64、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65、隋堤三月水溶溶——宋·苏轼《江神子·恨别》

  苏轼经典诗词 篇12

  苏轼经典诗词 篇1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苏轼经典诗词 篇14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苏轼经典诗词 篇15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苏轼经典诗词 篇16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苏轼经典诗词 篇17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轼经典诗词 篇1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轼经典诗词 篇19

  1、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4、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5、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6、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7、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8、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

  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11、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1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3、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1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5、坐上人如玉。花映花奴肉。蜂蝶乱,飞相逐。明年人纵健,此会应难复。须细看,晚来月上和银烛。

  16、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17、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18、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19、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20、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1、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22、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23、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24、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25、风雨外,无多日。

  26、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

  27、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28、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29、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30、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苏轼经典诗词 篇2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鉴赏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

  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

  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苏轼经典诗词 篇21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宋代】苏轼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译文】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注释】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

  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

  嫩寒:轻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赏析】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至。是时,东坡从泗洲(今河南省南阳市),过楚州(今江苏省境),登蔡景繁官舍小阁,与王元龙晤,赋此词以赠侍女。

  词的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这里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四种物象全都人格化了。

  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词的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这里的“旧”与“瘦”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杂用了南唐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的词句,不露痕迹,却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至。是时,东坡从泗洲(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过楚州(今江苏省境),登蔡景繁西阁,与王元龙晤,和楚守田待问,赋此词以赠侍女。

【苏轼诗词】相关文章:

关于苏轼诗词09-28

有关苏轼的诗词06-02

宋代苏轼的诗词12-19

有关于苏轼的诗词04-16

苏轼最经典的诗词名句03-19

苏轼最著名的诗词名句01-21

苏轼的诗句08-17

苏轼经典诗句08-17

剧本:苏轼08-15

苏轼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