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泰安市“读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冬青

泰安市“读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冬青

时间:2023-02-18 01:03:35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泰安市“读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冬青

泰安市“读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冬青
  
  我叫冬青,于1991年毕业于宁阳师范学校,屈指算来,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已经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二十年,我坚守着对教育的信仰,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一名踏出师范大门的教坛新兵成长为今天的岱岳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从原始的中专学历,提升到大专,本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学校管理干部。二十年来我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习,勇于创新。而这奉献与创新的灵感,归结于四个字,那就是——“热爱读书”。
  
  也许就是颜真卿的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影响了我,年少的时候,颇爱读书的我就担心将来的自己会不会如陆游所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于是我捧起了书。从此,也注定了我将一生与书相伴。
  
  1991年,我踏上了讲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我,尽管初登讲台显得稚嫩,却从不掩饰自己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热切愿望。我认真备课、上课,虚心地向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学习,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正当我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时,却发现学生好像越来越难教!很多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静心思考,我觉得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必须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书籍。正是这时候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他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让我感悟到他对教育的圣洁情感;读陶行知的教育文集,让我感受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襟;读李镇西的儒家情怀,魏书生的道家气度,都给予我“点石成金的要术”与无尽的灵感和创造力。这样,我就能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收放自如。学生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读书丰富了我的学识,活跃了我的课堂,提高了我的授课水平。我的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前茅。
  
  尝到读书甜头后,我养成了至少每天读书一小时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手捧书本,沉浸其中。眼镜厚了,知识也更丰富了。面对林林总总的教学刊物,我有些应接不暇,却总是认真阅读筛选。因为白天我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时间不多,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呢?我就选择与自己专业、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各类书籍读,如《有效教学》、《陶行知教育名篇》等。用读到的书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校正读书。当我看到魏书生老师的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方法后,感到非常兴奋!第二天来到学校,我就以竞选的方式,将班级所有工作责任分给同学们,各司其职。结果那一年,我班的各项工作评比均名列前茅。我读书还注重时代性。因为时代不断地变化,时代要求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在读书过程中注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接收新知识,新信息,课堂上鲜活的案例、新奇的流行语,让同学们兴奋不已。至今,我仍钟情于《山东教育》、《教师之友》等期刊,每期必读,并作笔记。
  
  有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我们是做什么?教书立人的人啊!不读书你凭什么立在讲台上,怎么面对孩子渴求的眼神。”这种使命感催促着我,满腹经纶的学者大师感召着我。我捧起了《爱的教育》、《享受生命》和名家名师的教育随笔,结识了窦桂梅、李吉林、支玉恒这些在教学第一线成长起来的名师。另外,我也逐渐喜欢起和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所谓的闲书、杂书,如《读者》、《情感读本》等。因为我感觉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细粮,也需要多种知识的五谷杂粮。书籍如香茗扑鼻,让我大开眼界。徜徉在书中,让我愉悦,让我沉醉。那种幸福,一旦品尝,就抑制不住想要复制它,延续它。几年下来,我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笔记摘抄,有语文专业知识方面的,有教育科研方面的,有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也有国家大事、方针方面的。
  
  身处一个农村单教四口之家,经济条件实在有限,买书已成为奢侈的举动,要想买更多的书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办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学会了上网,网络上的书籍让我叹为观止。于是回家后我千方百计,费尽口舌动员妻子拿出积蓄买了一台电脑,并上了宽带。这下好了,每天晚上天,我都端坐在电脑前,认真查找、阅读所需要的资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多了,不由自主地我也拿起了笔。我手写我心,写反思,写案例,写论文,写诗歌,搞创作。学习了《太阳与士兵》一课,我为课文的插图配写了小诗“是我的幸运/还是我的荣耀/东方第一哨的旗台上/我擎着母亲最俊美的脸庞/迎接着太阳/第一缕的光芒/太阳在碧海中荡漾/国旗在蓝天中飘扬/鲜艳的色彩/映红了我的军装/紧握的双手/攥紧了共和国的力量/我把心愿许给/大兴安岭,乌苏里江/滔滔江水,滚滚松浪/见证着我心中那一轮/永不坠落的太阳”,深受学生的喜爱;“六一”儿童节来了,我把一首《没有了梦想路还能走多远》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学生们“孩子呀/课堂怎么能心不在焉/作业怎么能落二片三/你歪歪扭扭的书写呀/一天一天不见改观/测试的卷子敷敷衍衍/结伙成群的殴斗呀/又怎么能叫老师心安/问你,孩子/没有了梦想/路还能走多远/打工的爸爸远奔天边/一去就是一整年/辛劳的妈妈起早贪晚/种地养蚕毫无怨言/这一切不都为了你/能超越平凡/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没有了梦想/路还能走多远/孩子呀/收起你懒散的心/装满梦想/开始起程/以负责任的姿态写下/未来我能担当/以主人翁的名义宣誓/做就是一只翱翔苍穹的鹰/即便飞不到天的尽头/搏击的身影也要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学生备受激励;期中检测后我写了一篇《张继在哭泣》“期中检测后阅卷,我分工阅四年级语文,其中有一题是默写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始阅卷时,看着学生诗文中出现的错误感到比较好笑,和同事们交头接耳的交流。卷子被一份一份的翻过,该题全部正确的寥寥无几,五花八门的错误让我哑然失笑,一种压抑,一种恐慌,甚至是悲哀爬上了心头。这班学生到底是怎么学的?
  
  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得全分的题目,无非就是默写一首学过的古诗呀。原文是这样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这四句话,28个字,可是学生出现的错误却远远超过了28这个数。我就仅字面出现的错误概括了一下:叶落呜蹄想满天,江风鱼火对愁眼。孤苏城外寒山寺,夜伴终声到客航。这还不包括一些写不完整的字,笔画不到位的字。还有像文不对题,张冠李戴,作者是张断,是王维,是元稹的等等。张继在九泉之下若知今人把他的智慧和情感糟蹋的如此这般破烂不堪,一定比刘备哭得还要痛吧。
  
  学生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一是不理解诗文的意思,甚至是根本就不懂诗文意思。诗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一概是糊里糊涂,如同在雾里看了花,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只知道是花而已;二是在读写诗文时,马马虎虎,没能做到以其义来记其字。像文中“乌”指的是“乌鸦”,“枫”指的是“枫树”,“钟”指的是寺院的“大钟”等;三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问题。有的学生拿着学习就不当会事儿,不管老师怎么要求,怎么强调,根本就听不到耳朵里。也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就这么一首小诗,学生出现了如此多的错误,根本的原因还在老师身上。老师,你是怎么教的?如果和学生把诗文描写的内容弄清楚了,把诗的意思弄明白了,就不会出现“叶呜蹄风鱼终”;如果教给了学生恰当的记忆方法也不至于出现“叶呜蹄风鱼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细致一些,用心一些,多强调一些,把关紧一些,还会出现把“眠”写成“眼”,把“船”写成“航”的情况吗?
  
  我知道,众多众多的如果,已经无法改变学生卷面上的错误,甚至是存在学生大脑中错误的印记,我们弥补学生的只能是在今后教学中,用些心思,想些办法,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儿,标准高一些,充分备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学的既扎实又有效,要不,再哭泣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张继了。”,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
  
  2008年7月建立了我个人的网易博客(xlxx1.blog.163.com),迄今为止,共发表了我的原创博文180余篇,博客等级到19级,总访问量20000多次。我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读,用心体会,用心思考。时而也能灵感突发,找到一向看似平常的事物中隐藏着的真知。
  
  读书不但丰富了我的学识,也提高了我的修养。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长期以来,这三种境界为许多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成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非真正治学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我以为,爱阅读、好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与智者对话和交流的过程,阅读时感受着大师们的智慧和风采。同时也大大的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生命之树常绿常青,更是为人师者之职业本份。
  
  来生我还要选择——与书同行。

【泰安市“读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冬青】相关文章:

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事迹材料08-05

我最喜爱的青春人物评选事迹材料07-30

“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事迹材料简介07-22

学生评选的事迹材料01-30

评选事迹材料参考02-07

评选最美家庭的事迹材料10-08

“最美家庭”评选事迹材料05-25

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事迹材料08-21

小学美德少年评选事迹材料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