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1 10:04:5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小鸟儿掠过明净的窗前,树枝上传来吱吱的鸟叫声。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睁着眼睛,乖乖地躺在床上。

  “爱因斯坦,你好吗?”父亲希尔曼走进房里来了。

  “医生说我还不能起床呢。”

  “嗯,再忍耐一些时候吧!我给你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

  父亲从口袋里拿出来的是一个罗盘。在银色的小盒子里面,磁针微微颤动着。

  “嘿,真奇怪的表呀。……两支针连成一直线!”爱因斯坦由床上坐了起来。

  “这不是表,这叫罗盘。”

  “罗盘?”

  “是的。表是用来计时的,而有了这个东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来,仔细看看。”

  父亲拿起罗盘,晃了几下。尽管银色小盒子摆动得很厉害,可是里面的针还是不动。其实,说得准确些,盒子一动,针也会随着微微颤动,但它停止后,仍指向一定的方位。

  “就像这样,不管怎样摇动,磁针老是指着壁炉那个方向。这个磁针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磁针为什么会指向北方呢?”

  “这是因为我们所住的地球,有一种磁力,这种磁力便将磁针引向北方了。”

  “这种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呢?”

  “可以说,整个地球都有。”

  爱因斯坦很诧异地又看看磁针,默不做声地想着,然后躺在床上,不再开口了。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居然支配着这个世界呢!这是多么神秘!

  爱因斯坦就像追忆着甜蜜的梦境一样,幻想着能引动那小针的力量。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强烈震撼。

  “爱因斯坦真是一个古怪的孩子。”从病房走出来,希尔曼对他的妻子宝利妮(ní)说:“我想,他在病后一定很无聊,便带了一个罗盘给他玩,哪知他看后却默不做声地想心思……”

  “是啊。这个孩子过了周岁还不会说话,好不容易学会了说话,又是那样的沉默寡(guǎ)言。我生怕他会是个白痴呢。”

  “不,不,他不是白痴。不过,的确有一点古怪。他从来不跟别的孩子去做淘气的事,只喜欢用纸板搭各种各样的房子……”

  “真的……不过,这也许就是天才吧。说不定将来这个孩子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呢!”

  爱因斯坦的母亲万万没有想到,她这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日后竟成为灵验的预言。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方,在绿波荡漾的多瑙河上游,有一个叫乌尔姆的小镇。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诞生在乌尔姆镇的一个商人家里。

  但是,爱因斯坦的一家人,在他出生后不到一年,就离开乌尔姆,搬到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去了。所以,爱因斯坦对这个古城一点印象也没有。到他懂事以后,他都是住在慕尼黑郊外,有大院子和很多树木围绕着的乡间房子里。

  爱因斯坦的家庭是安宁而幸福的。父亲希尔曼天性乐观,经营着电器工厂,由于业务进展顺利,生活过得很丰裕。可是,希尔曼一点也没有只赚钱、不问其他的市侩(kuài)气。

  母亲宝利妮富有教养,弹得一手好钢琴。爱因斯坦6岁起,就在母亲用重金专门为他请来的小提琴教师手下,开始学拉小提琴。

  他家附近的郊外地带,有一片广大的绿野。爱因斯坦常常在这个草原上玩耍,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小孩是富有想像力的。不过,给爱因斯坦的想像力加上翅膀的,要算是他的叔叔雅哥布。

  “叔叔,代数是什么?”有一天,爱因斯坦不知从哪儿听来“代数”这个名词,就去问叔叔。

  叔叔微笑着答道:“代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懒鬼的算术了。凡是不知道的东西,都把它叫做X,然后来找这个X。”

  多么奇妙的游戏!这就是使爱因斯坦跳进知识大海的跳板。爱因斯坦从叔叔那儿学到了初步代数后,就一天到晚热衷于寻找X和Y了。

  “这个孩子真怪。他似乎觉得数学比任何冒险小说都有趣。”叔叔也感到很意外。

  爱因斯坦从三个大人那里,接受三方面的影响:父亲希尔曼教他如何欣赏文学;母亲宝利妮带他进入美丽的音乐世界;而替他打开科学的殿堂之门的,就是叔叔雅哥布。文学、音乐和科学——这三样东西,后来成为塑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伟大人格的三个支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交流读书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

  (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

  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围绕一个中心选材,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叙事结构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四、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体验一个盲童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聆听心灵的翅膀飞翔时发出的轻响。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写下触摸两个字,问什么叫触摸?(用手轻轻地接触)我们可以触摸什么?

  生:触摸春天

  师:我们不光能用手触摸,还能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感觉触摸到春天。

  2、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你是怎么触摸的?轻轻地读。

  二、初读课文

  1、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读课文,去看看课文中说了谁触摸到了春天?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位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安静是个盲童,可她却触摸到了春天,用她纯洁的心灵,用她神奇的灵性触摸到了春天。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安静是用心灵触摸春天?再度细细地读课文,用_________划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三、精读课文

  1、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师: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体会。

  师评: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真不错。

  读句子。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能说明安静走得流畅,你能找出来吗?

  读词,读句,读段。

  2、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指名读,你读出了春天的美。

  师: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是美丽可爱的,是生机勃勃的,可是,我们的安静小朋友却无法看到,你想安静会是怎样的心情?

  (遗憾、开心,因为还有浓郁的花香,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是呀,这位小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可她在春光中仍然是那么快乐,那么开心。

  指名读这一段,读出安静的开心。

  齐读。

  师引:这是一位乐观的盲童,你还从哪看出安静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呢?

  3、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读。

  谈体会,从那个词语中尤其可以看出安静那神气的灵性?

  再读。

  师引: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头呢!

  4、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竟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师: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盲童安静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呢?(齐读──睁着眼睛的蝴蝶竟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读,读出惊讶,读出不可思议。

  师:你相信这个奇迹的发生吗?

  生说。

  师:让我们来听听一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切身体会吧!

  我是个盲人,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精巧的图形,或者松树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感觉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如果我幸运的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音乐声中课件缓缓打出字)

  师引:同学们,上天是很公平的,他们使你失去了视觉,便让你的.触觉和嗅觉特别发达。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读。

  缓缓出示下一句,指名读。

  5、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师:如果你是安静,当你的手指接触蝴蝶的一刹那,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怎么想?

  生说。

  师总结:这就是安静以往从来也没有过的体验呀!

  带着这种体验,再读句子。

  6、想想海伦凯勒的话,这个花园里还有很多美妙的东西,想象安静的手指触摸这些东西时是什么感觉,比如柔软的花瓣,筋络清晰的叶片,生说。

  师引: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同学们,你们所说的,正是安静感受的春光啊!

  师引:安静的心灵是多么细腻呀!安静的心灵又是纯洁、美好的,你从哪看出来?

  7、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腾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指名读。

  师:安静是个盲童,可她却仰起头来张望着,她望见了什么?

  生说。

  师:好一个无利欲私心的女孩!

  生再读。

  师:好一个一尘不染的女孩。她也许是要借着这个蝴蝶传播着整个春天呢。

  师:同学们,你们说出了安静的心声。就如课文中所写的,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hú)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你们所说的,正是那飞翔的概念啊!

  指名读,齐读。

  四、出示最后一节,读最后一节

  师:同学们,作者没有惊动安静,因为在这个清香袅(niǎo)袅的早晨,安静告诉他这样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quán)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读)

  今天,在这个书声朗朗的教室里,安静同样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读)

  师: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就如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让我们用自己的心来触摸春天。触摸春天其实也就是在触摸──生命。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街市里、广场上到处见人们在相互追逐泼浇。主要的活动地点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记住字形较复杂的生字,把字写美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

  记住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CD。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激趣激疑(10)

  1.激趣。

  ⑴播放小燕子的叫声,猜猜它是谁。

  ⑵出示有关小燕子的挂图,看看这是谁。

  ( )的小燕子

  填空后齐读课题。

  3.激疑。

  ⑴根据自己对小燕子的了解,说说在横线上还可以填什么词语。

  ⑵为什么是快乐的小燕子呢?

  二、读通课文,认读生字(15)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小组内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注意字形比较复杂的生字,如捷瞬漾等。

  3.检测生字认识情况,通过认读生字卡片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4.指名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8)

  1.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又了解到小燕子的一些什么情况。

  2.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其他合乎文意的词语填空。

  ( )的小燕子。

  (如:漂亮的小燕子,妙舞轻扬的小燕子,活泼的小燕子)

  四、师生共同小结(7)

  1.从刚才的阅读和填空可以看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燕子的?

  2.由此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体会小燕子的快乐?

  板书设计

  外形特征小巧玲珑、轻悠敏捷

  快乐 在雨中妙舞飞扬 活泼可爱的

  的小 阳光下自由飞翔 小燕子,明

  燕子 房梁上筑窝安家 媚的春景。

  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春景。

  重点难点

  1.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8)

  1.听写生字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二、重点阅读,感悟快乐(15)

  1.读课文,画出自己能从中体会出小燕子快乐的兔子或段落。

  2.在小组内将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交交流自己的体会。

  3.在全班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是怎样体会到小燕子的快乐。

  4.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

  三、感情朗读,品味快乐(7)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外阅读,拓展延伸(5)

  1.说说你还哪些有关小燕子的知识。

  2.师生互相推荐有关小燕子的书或文章,以供课外阅读。

  五、作业设计(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ùn lǜe yànɡ cù yán

  ( )间 ( )过 荡( ) 红( ) ( )水

  2.请你填上适当的词语。

  ( ) ( )

  ( ) 的小燕子 ( ) 的春天

  ( ) ( )

  3.照样子,写句子。

  例:燕子的尾巴像一把黑亮的剪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例: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

  _______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抄写文中描写小燕子可爱的词语。

  轻悠敏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亮圆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这句话,作者笔下的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

  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4、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认识13个生字。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看录象,激情并揭题。

  1、看录象。

  2、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3、这就是每天早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一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出示课题)。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的场面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出示要认的生字。

  旗 旦 京 广 仪 式 班 护 队 曲 令 卫

  3、学生识记,齐读 分组读 男女比赛读

  4、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 元旦 北京 广场 庄严 隆重 仪式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广 严 曲 旦 京 众 式

  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3、分析字形,说识记方法。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写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1、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规范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

  3、指名朗读。

  (二)自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升旗仪式是庄严隆重的呢?

  (自由朗读)

  3、 学生自由汇报结合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2、指名回答。

  3、知道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全班齐读全文。

  2、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又是怎样的呢?你能说说吗?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升旗仪式?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

  板书设计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升旗手 升旗

  军乐队 庄 奏国歌

  国旗护卫队员 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 严 行举手礼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假如》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