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时间:2024-04-04 09:06: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1

  教学要求1.

  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重点难点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教具准备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0)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0)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探讨。4.选择你最愿意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教后感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结合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所得。2.能以“春”为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资料。

  3.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具准备1.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后,就可以布置本项学习任务,给学生足够的资料搜集、展示准备的时间。

  2.教师可选两首咏春诗准备朗诵表演。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10)1.自主地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资料。2.与同学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充实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二、独立设想,合作构思(10)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设想参加展示会的形式,是诗文朗诵,还是办小报……2.根据设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筛选搜集的资料。3.寻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构思方案,做好参加展示会的准备。

  三、成果展示,重在过程(10)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展示成果,教师做好组织工作。2.展示者可以汇报在搜集材料和准备展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4.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言传身教,因势利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2

  教学目标:

  1.读一读四副对联,要求能背下来。

  2.读懂短文内容,正确回答文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短文内容,联系巧对对联;演讲,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

  阅读提示及对联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积累与运用五。

  二.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1.自读,理解对联句意。

  2.指读对联,讨论交流,师生共议对联句意。

  3.背一背。

  三.阅读

  1.出示阅读提示。

  a.读两个小故事,要求把短句读通顺。

  b.每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你都弄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

  a.指名读两个小故事,说说每个小故事各讲了什么?

  b.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对联的知识?

  3.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巧对?说出来。

  4.同座对对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个演讲比赛,畅谈自己的`理想。

  二.组内演讲

  互相补充,评一评谁讲得最好,准备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评一评,谁讲得最好?评选“最佳演讲者”

  四.讨论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该怎么办?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3

  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古代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阅读短文《胸有成竹》,理解成语的意思,练习说成语。练习表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根据提供的几个事物,想想它们中间发生的事情,编得要有意义,叙述要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表演课本剧,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观念。根据提供的几个事物,想想它们中间发生的事情,编得要有意义,叙述要清楚。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背诵五组古代名言警句,丰富语言,增加积累。阅读短文《文与刻画竹》,了解短文主要内容,理清短文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启发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与人交往或阅读文章时,会发现许多人的语言特别生动、有趣,说出来的话很有哲理。实际上,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对我们的说话、习作会大有帮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几句古代的名言警句。

  2 引导学生自读自背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互相朗读、背诵。

  3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名言警句。

  二、完成“阅读”

  1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故事引申出来的?

  2 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通读短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文与可画竹有没有什么秘诀?从什么地方看出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作者写猫玩纸团是为了说明什么?

  (3)质疑,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 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与可画竹有什么秘诀?找出有关语句。从什么地方看出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作者写猫玩纸团是为了说明什么?

  4 读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5 讲“胸有成竹”的故事。

  (1)教师提示:讲故事是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注意叙述的顺序。

  (2)学生练习讲故事。同位对讲。

  (3)学生找同伴讲故事。

  作业设计

  在课外书中找一些有意义的、给人启迪的名言警句,把它们摘抄下来并背诵。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五

  读读背背——名言警句

  阅读——胸有成竹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深化对课文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学完课文《陶罐和铁罐》,文中陶罐和铁罐这两个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来深刻印象。今天,我们要把这篇文章编成课本剧来表演。

  二、组织学生讨论

  1 怎样改编课文中角色的语言?怎样演出不同角色的神态?

  2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

  三、表演课本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相关文章:

语文积累·运用教案02-28

《积累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案08-21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01-24

语文 -积累运用六08-15

上册语文《积累·运用二》08-15

积累·运用08-16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六08-20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句的积累和运用02-24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04-27

积累. 运用一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