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

时间:2022-08-17 15:07:4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


黄增森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高速发展,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和激烈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是青少年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就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高中学生随着身心不断趋向成熟,他们的情感日益深厚、含蓄而稳定。喜、怒、哀、乐不轻易外露,总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时间和地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广泛流行的社会观念、对人生的理解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有了较深的发展。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和艺术的鉴赏中体验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高中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等,特别是随着高中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他们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在确定因果关系时,思维的独立性发展起来。随之思维的批判性也发展起来,他们一般不轻信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评论,在讨论问题时,注重别人或自己是否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论据,看问题已不像初中生那样肯定或否定一切。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和理智。随着他们社会经验不断丰富和智力发展,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和主动,认识到现实的自我是通过个人行为表现与社会,以及别人的评价来确定的。人生观初步形成,但这种认识和探索往往缺乏经验,初步形成的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且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他们富于理想,憧憬未来,为追求美好的前途,立志刻苦攻读,发奋学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充满浪漫主义热情,憧憬未来。激倩更多地与理想和前途交织在一起,虽然情绪相对于少年期较为稳定,但也经常因前途未卜、抉择太多而郁闷。
社会交往大大扩展。很重视同伴友谊,择友有较高的原则性。友谊的标准是信任和互助。更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朋友,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对朋友倾诉.
尽管高中生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比较脆弱的.一方面中小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过高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和兼容性较差,刻苦精神欠缺,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果他们的心理抵抗力较差,就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影响。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认为中小学德育要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适应性,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和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改革德育的方式方法,克服成人化和形式主义积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在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统一明确的看法。我们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与大多数人、特别是与同龄人、同性别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2、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别人,设身处地对父母和家庭其它成员很亲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与别人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在发生矛盾时能积极地、有效地去解决矛盾,重新让别人理解自己。
其表现:
①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
②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
③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④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3、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4、情绪稳定乐观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与这一条相对立的是喜怒无常。这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是说他们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5、行动自觉果断
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便果断地采取决定,不盲目、不犹豫、把自己的决定贯彻如一,决不是说是一样而做又是一样。这并不是说不能改变决定,而是说不能轻易地改变决定。
6、热爱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热爱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爱学习,如爱学外语、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把学习看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责任感,对于工作积极,认真完成.
7、正确的自我观
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有正确的自我观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不因为有优点而骄傲自大,也不因为有不足而自卑;总是知不足而进取不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愉快乐观。
上述标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现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现在几个方面,呈现出心理的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分析学生心理时要全方面的考虑。高中生处于心理成长阶段 ,由于家庭与社会的愿望,加上沉重的学业负担,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学生就产生了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现象。学校的教育职责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学习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又是各种素质充分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整体素质的内部依据,是基础。因此,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德、智、体育的基础和前提。
"心病还得心药医"。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列到首位,必须先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在一个人神志不清、失去理智、失去正常思维的情况下,任何教育措施都不会发生效力。同样道理,智育也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以健康的心理为前提。在两个学生智商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甲心理健康,精神振作,精力旺盛,乐观活泼,学习轻松,乐学勤学,其成绩必然很好。而学生乙因故精神不振,苦闷悲伤、疲惫厌学,一学习就头痛,其成绩必然很差,甚至感到学习痛苦劳累。后者由于心理障碍严重,其智力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需要有良好的心境,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长期处于忧心忡忡状态中的孩子,一个处于惊恐伤悲中的孩子,其肌体发育必然受到影响。
二、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高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
人的自身发展,是一个独立的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从胎儿期孩子感知世界开始,人便进入了心理发生、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需要进行心理辅导,需要给予心理训练和进行养成教育,错过了最佳期,就会如"狼孩"一样,造成心理发展的空白,大脑开发就会受阻。特别是到了十一二岁至十六七岁这个年龄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急遽变化的高峰期,随着性的成熟和个体独立性的增强,其内心世界变得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有些学者称这个青春发育期为第二次断乳,也称为"危险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产生心理疾病。如:厌学症、焦虑症、强迫症、孤独症等等。对新生一代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客观要求,时代呼唤,更是高中生自身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改变教育现状、克服教育弊端的迫切需要。
从家庭教育来看,普遍心态是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观念上体现为重智力轻品德,重分数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重养育轻教育的"四重四轻"现象;在实践上的表现则是四个过度行为,即:过高的期望,过苛的要求,过份的溺爱和过度的保护。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许多弱点。例如过度的依赖性,不善于自理、自立,缺少生存能力;自私、任性,自我中心主义;情感淡薄,心中无他人;骄横、不合群,不善交往;缺少抗挫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
学校长期以来受到升学率的压力,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而做出一些违背学生心理规律的事情来,使用心理惩罚手段造成学生心灵伤害就是一例。心罚相对于体罚而言,是更加残酷的一种精神伤害,其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灰意冷、孤立无援的心境。心罚是一种错误教育方式,因此我们要加强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普及心理教育知识,把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纳入教育工作日程,把心理素质培养做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一环来抓实抓好。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心理品质是人才成长的首要条件,一个人要想在一生中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生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大科学家爱迪生也说过:"伟大人物最显着的标志,就是他有坚强的意志。"
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21世纪将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的时代。这代人必须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创造性,具有竞争意识,具有抗挫折能力,具有适应性和自我完善能力等等。一句话,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要为明天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把心理教育摆上日程,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开拓学生的潜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后来者,在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时,充分注意利用高中生多数时间是在校集中学习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集中性优势,遵循了示范性、活动性、引导性、合力性等原则。我们在教育与疏导工作中充分注意营创团结、民主、友好、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共同的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与疏导。
(一)示范性原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除家长外的成年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楷模,是榜样。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兴趣爱好、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们教师不仅要传授好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人格和心理的进步,做好学生的导航员,尽量减少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二)活动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我们学校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着想,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广泛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陶冶学生。而学生在课业的重负下,他们也渴盼有更多的机会锤炼与体现自我,松驰神经。我们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与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在学生的活动兴趣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心理疏导之目的。
(三)引导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正走向成熟,走向独立,我们在教育与疏导时注意多激励、鞭策、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尊重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树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注意教育与疏导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以便教育与疏导获得最佳效果。
(四)合力性原则。
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应注意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几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统一,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使心理疏导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教育报》,1990年10月16日)足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之于学校教育、个体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大意义。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面对日益扩大的生活视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在智力、体力、道德意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激情;他们渴望独立,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是初升的太阳,是明天的栋梁。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压力。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下一代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成为新世纪高层次、高素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世纪合格人才】相关文章:

改进小学体育有学培养合格人才08-20

优化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08-23

空中乘务人才人才培养计划08-23

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08-17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6-13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06-03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10-11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01-05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全面打造外语人才08-20

优化作文评改,积极培养学生习作兴趣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