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英语论文>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时间:2023-02-27 12:04:35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摘要】新世纪需要复合型人才,许多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和浸没法。

笔者以为,以下凡个方面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加深对外语学习目的认识;2)要充分意识到语域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3)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4)实施“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一、改革背景

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地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新需要,这一矛盾就会推动外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作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learning)。这里所指的内容既包括学生在校所学的学科内容,也包括学生感兴趣的非学科内容。

除了时代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之外,这一外语教学的逐步调整和改革也是外语教学本身发展使然,是与外语教学相关学科,诸如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语域理论。

这四个方面都与交际功能法教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交际功能法的语言理论基础又主要来自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针对乔姆斯基(Ch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乔姆斯基提出的能否造出合乎语法句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由此他首次提出了包含“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的交际能力。Halliday的功能语言理论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有七个:

1.工具功能:用语言获取他物;

2.调节功能:用语言控制他人的行为;

3.互动功能:用语言与他人交往;

4. 人际功能:用语言表达个人感情和意义;

5.启发功能:用语言学习和发现;

6.想象功能:用语言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

7.表达功能:用语言交流信息。

交际功能法自从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的目标。

交际功能法是一种外语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它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人们获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外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从而产生了“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出现这一改革趋势是因为外语教学界对外语学习的认识产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

1.对外语学习目的的认识:

自从世界上出现外语教学以来,人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外语学习的目的有不同的认识。这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认识过程。人们的认识水平一方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受制于与外语教学相关的一些学科的发展水平,尤其是语言学的发展水平。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由各种小的语言单位根据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结构系统,因此,学习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从音位到句子的语言基本单位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20世纪40年代,以此作为语言学理论基础的外语教学法一听说法,以语言形式为纲,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把掌握语言结构作为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而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自动化他说出某种句型,但却不善于结合情景进行交际活动。

听说法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外语人才,这就迫使外语教学界努力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逐渐为外语教学界所接受。功能语言学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一员,并调查研究人是如何学会语言的以及如何利用学会的语言去同周围的人进行交际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功能。20世纪70年代,以它们作为理论基础的交际功能法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外语教学。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对外语学习又有了新的认识。研究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有意义的、重要的社会情景中进行交际时,这时的语言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语言来交流他们已知的和他们想知道的信息,交流他们的情感和愿望。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是有差异的。对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而言,在学校环境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是他们交流的主要内容。因此,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的内容就为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外语学习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的基础。

研究还发现,当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外语语言本身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常常缺乏学习动机。但当外语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时,学习外语意义就大不相同了。理解用外语编写的学科内容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有效的动机,但前提必须是学科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基于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许多国家对外语教学方式作了一些调整,开始实施“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中的内容既包括中小学所开设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包括学生感兴趣或他们认为重要的任何内容。

2.外语学习的基础

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重要的、有趣的内容,不论是学科领域的还是其他方面的,都为学生理解和习得新的语言结构和句型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同样,在真实的课堂交际环境中,学生就学科内容进行交流,就他们感兴趣的其他话题或题目进行交流,也为学习新语言的交际功能提供了一个交际目的明确、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境。在缺乏重要交际内容的环境中,在不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语言只能被当作一个空洞的或毫无实际交际内容的、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学习。很少学生会对这种没有任何实际功能意义的语言学习感兴趣。

3.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

母语习得是自然而然地与人的认知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龄前儿童和年龄尚小的在枝学生,在语言、认知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语言是认知和社会意识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媒介。孤立地教授外语或第二语言是将语言与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割裂开来。而“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能将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机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语言学习就成为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在认知发展和社会意识发展方面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语域理论

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和真实交际结合在一起,也是语言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虽然有些语言学家,如乔姆斯基继续强调各个民族的语言有其共同点,但是其他语言学家却指出,语言还是各有其特性的。专门从事语境语言研究的专家强调指出,在不同语境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许多研究者发现,学校环境中使用的语言与非学校环境中使用的语言有差异。

研究还表明,在某个特定的学科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于在其他学科领域所使用的语言。例如,机械学英语不同于生物学英语。机械学主要介绍机器构造、机械原理等,这些都属于事实性信息。用语言反映这些事实性信息时,就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在讲解机器构造、机械原理时,没有必要引出施动者,因此,被动语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机械学英语中使用得比较多的语法现象。然而,当使用生物学英语来介绍动植物的进化时,就会出现各种时态的变化;而且,许多情况下生物是动作的执行者,那么,被动语态就不会象在机械学英语中使用得那样多。因此,各学科中使用的语言,除了词汇有差别外,其语法现象和句子结构也会有差异。那么,出现下列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即在一种情景下懂得如何使用语言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懂得如何在另一种情景中使用语言。“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认识这些反映不同学科内容的语言使用功能,并在交流中,根据各具体学科的特点,自觉地遵守这些语言使用规则。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二、两种“语言与内容融台”的学习方式

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改革,也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语言与内容融合”的学习方式:

1. 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些职业技术课。

荷兰有些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旅馆管理,使用法语或西班牙语来教授一些课程。

在卢森堡,德语和法语都是教授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

作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手段,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了“内容语言融合学习”(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方式。在较短时间内,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得到迅速传播。90年代中期针对“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所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职业学校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内容语言融合学习”的教学。在1996年对中小学的调研中发现,有5%的小学(1~6年级)、15%的初级中学(7~9年级)和25%高级中学也在进行某种形式的“内容语言融合学习”的教学。在大多数学校,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英语。采用“内容语言融合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规模不尽相同,从少量、有限的英语接触(如一个短期课程或十几节课)到课程的大部分都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计划。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汉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高棉语/柬埔寨语、马来-印尼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这些教学计划分布在各个教学阶段上,但大多数是在小学阶段。这些教学计划与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一些学科的教学计划被一起使用。

2.浸没法(immersion)

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 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美国,浸没法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

在这三十多年里,除了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浸没法也陆续被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和实验,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许多西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奥地利和荷兰,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了类似于加拿大的浸没法进行教学,它们称之为“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大多数教学计划涉

[1] [2] 下一页


及到的第二语言是英语。

在德国,许多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所谓的“通过外语来学习”(learning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计划,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学习。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

浸没法是比较成功的外语教学法,它给了外语教学界很多的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第二,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机会的教学方式对语言学习有益。

研究表明,参与浸没法教学的学生在法语阅读和听力测试中的成绩与母语是法语的学生一样好,但他们很少能在说和写的输出方面取得与听和读输入理解方面同样好的成绩。

对学生口笔头输出技能所做的详细分析表明,尽管他们所掌握的口笔头技能能保证他们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但还是存在弱点。例如,与母语使用者相比,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里的语法结构简单,冗余现象少。母语使用者有许多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而浸没法学生的表达方式较少,经常只有一个。他们的语法学习和使用,容易受英语语法的干扰。浸没法学生使用法语时,少用习惯用语。虽然学生所使用的语法和句法正确无误,但常常不符合母语使用者使用语言的常规。尽管学生能达到交际目的,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还是有欠缺。导致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进行广泛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言。即便是发言,也经常是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应。

要想弥补浸没法学生在表达方面存在的缺陷,就要在教学中使用能把形式训练与交际活动结合起来的各种方法。所选择使用的各种教学活动要达到交际法教授语言的四个标准:即目的性、交互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第三,课程设计时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Swain(1988)搜集和分析了浸没法教师使用法语教不同学科的材料。他发现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法语句型种类很有限,纠正学生的错误更多地集中在学科内容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各科教师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时,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各学科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常常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语言水平为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无益。

为了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浸没法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必须仔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以便帮助学生学会和使用语言的某个形式。如果没有系统的计划,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政,会提供不系统的、甚至零散的语言形式。而如果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各学科协调一致,有系统地将教学重点分阶段集中在某些语言结构上,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力,并不意味着忽视语言交际和语言意义。

三、几点思考

为了满足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许多国家对外语教学作出了调整和改革,采用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教学方式。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要加深对外语学习目的的认识

人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

我国许多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持久的兴趣。这里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把英语当作一个有用的交际工具在真实的场合来使用。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试。

我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练习所创设的情景也大多是人为的。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电脑、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的交际场合,有意义地使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真正变成一个交际工具。

2.要充分意识到语域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学科有自己使用语言的独特之处,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在外语课上习得这些差异,他们只能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去体验、去模仿、去学习。在交际中自觉地去遵守相应的语言使用规则。

3.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国外的实验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地、纯粹地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尽管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少慢差费”依然非常突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少慢差费”,这是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尝试既开设英语课,又在电脑、物理、化学等学科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使一批各门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快地脱颖而出。

4.实施“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实施“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学科内容,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教学方式的另一个目的一语言学习。因此,除了外语课制订的语言教学计划外,各门学科也应有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教学计划。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就不会迁就学生的语言水平,仅仅在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范围内使用教学语言,而会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与外语课教学形成互动效应。 在语言教学方面,各门学科之间还应根据教学计划,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另外,我国许多大学招收的外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基本上是偏重文科的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外语系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语言文学类的。他们毕业后,到中学任教,教英语尚可,用外语教某些理科的课程很困难。因此,大学外语系招生是否可考虑招收一些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或文理科兼收。这样可满足我国部分中学对双语教师的需求。

(吕良环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上一页  [1] [2]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相关文章:

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08-17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08-06

探讨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08-17

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与趋势08-05

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初探08-17

外语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08-17

当前我国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08-17

超学程的外语教学改革08-17

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