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时间:2023-02-26 06:27:42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
  
  作者/ 戴建华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知、情、信、行等诸种心理成分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其中知(明理析德)是基础,情(情感体验)是条件,信(品德内化)是关键,行(道德践行)是目的。这一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复杂、长期反复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积极实践,更离不开思想品德教师的循循善诱与耐心等待。
  
  一、明理析德依赖教师的教学技巧,还依赖教师的静心等待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只有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产生良好的道德动机,也就是说“明理”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初中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经”和课程内容相关的“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国情教育等模块),构织成课程的逻辑体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能顺利地明理析德,即能有效地架构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为品德内化和道德践行打好基础,这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也有赖于教师的静心等待。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还要知道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播放了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拦机事件”视频:航空公司PK拦机乘客,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怎样看待乘客的拦机事件?讨论结束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说:“拦飞机是对的。因为消费者是上帝!”此时,这位老师并没有评判学生的回答,而是让另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拦飞机是不对的。因为拦机不但会危及自身安全,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飞机的正常升降,影响国家财产和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此时老师仍不急于表态,而是笑眯眯地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老师,我认为航空公司与拦机乘客都有错……”第三位学生回答甫毕,老师便引导学生归纳出: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等。(政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接着,老师播放了“拦机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航空公司向乘客赔偿,拦机乘客受治安处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自由和权利是相对的,不能随心所欲。
  
  本案例中,教师以“拦机事件”这一社会热点为载体组织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可谓“先声夺人”。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搁置争议”,延迟评价;同时借助视频演示与师生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可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正是老师的“耐心”与“巧妙”,使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道理,消除了疑惑,从而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也需要教师“放手”期待
  
  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内心体验。情感体验是推动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只有当学生有了情感上的体验与感化,才会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才会真正心悦诚服,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实践证明,人的情感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即所谓“触景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兴趣人手,抓住他们特有的情感体验;也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善于挖掘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帮助学生回忆真实的情感体验等。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而教师在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机会时,还应注重因材施教,耐心诱导,放手等待学生体验,促使每位学生持续不断地感受心灵的冲击,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提升道德品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一次在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三位老师施教的内容都是七下年级的“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上,一位外地老师以《绊脚石or垫脚石?——话说挫折》为题设计了环环紧扣的四个话题,即什么是挫折、挫折从何而来、如何面对挫折、榜样在身边。在“挫折从何而来”这一话题里,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多米诺骨牌游戏比赛。学生一下子消除了陌生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之中,欢笑声、尖叫声不绝于耳。学生比赛期间,老师耐心地巡视,并不时地做些指导;对于学生的欢笑声和尖叫声,老师并没有干预制止。比赛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比赛不顺利时的心情。此时学生一改平时的拘谨腼腆,踊跃参与发言,很顺当地归纳出“挫折感”及其“产生原因”:没玩过——不敢,害怕自己不能完成——紧张,我们失败了——沮丧,觉得不公平——气愤,大家都指责我——郁闷……正所谓“通情”才能“达理”,学生一旦有了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比较抽象的学习知识也便能较快地领悟。
  
  课后,这位上课老师在与听课老师交流时的一席话,道出了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搭建平台;教师有时也要“放任”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让学生的德性在“心灵的颤动”中形成与升华,使教学真正“动之以情”。
  
  三、品德内化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更考验教师耐心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品德的形成是主客体内外条件作用的结果,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产物。品德内化其实是品德的自我教育。一个学生只有当其将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了自身需要,并付诸实践时,教育目的才能在其身上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然,学生品德内化的过程不是照相式的、生吞活剥的、不自觉的过程,而是一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是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是单纯内化的过程,而是内化与外化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复杂的劳动,不仅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更考验教师耐心。
  
  “两代人的对话”是八下年级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促使学生进一步内化为自己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积极情感,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一次全国优质课评比活动上,有位老师在教学该内容时,设计了“情境体验”“模拟对话”“实战演练”“情感冲浪”等四个教学环节,较好地达成了上述教学目标。在“情境体验”中,老师创设了“妈妈翻看你的日记,而正被你撞见”这一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许多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接着,老师扮演妈妈,与学生(子女)“模拟对话”。“子女”在与“妈妈”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掌握与父母对话的基本要领。“我没谈恋爱”为题的“实战演练”环节,则将子女与父母的冲突推向高潮,使学生懂得与父母的交往要讲究艺术,要以爱的方式与父母交往,以孝的行为跟父母交流。随后,老师话锋一转,动情地说道:“我们的平凡的父母,也许贫困,也许普通,也许沉默,也许唠叨。但是,他们却用朴实的语言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用踏实的作风潜移默化着我们。让我们从这一刻起,不再抱怨,从心底细数他们的好……”此情此景,勾起学生有关父母的种种回忆,感激父母之情油然而生。此时,老师顺势要求学生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爸(妈),我们谈谈好吗”,将自己最想与父母亲说的话写在事先发的红纸上。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学生们写下了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爸妈,或许你们为我生气,但我要以爱的方式回报你们!”“感情就像一杯白开水,感受不到(滋味),但是缺少不了。你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谢谢你们!”……
  
  本课例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弥漫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找准与父母产生矛盾的症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与父母沟通交往的要领,又自然而然地“从心底细数他们的好”,从心底里感激父母的抚养之恩、培育之情,学生的情感无形之间得到升华。课堂上老师不是通过强制“灌输”道德准则,让学生“表态”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而是创设一个个教学情境,耐心引导和守候学生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显而易见,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对于促进学生品德内化,进而外化为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自觉行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道德践行要求教师提供机会,更要求教师持续守候
  
  思想品德教学的任务主要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又从信到行的转化,才算取得了成效。”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突出引导学生道德践行,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的体验教育;同时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与水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当然,引导学生道德践行是一场持久战,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有心并用心,潜心又耐心,讲究策略,注重方法,积小步成大步,以累进求突破。正所谓“集腋”才能“成裘”,“聚沙”方可“成塔”!
  
  首先,要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实践体验。课堂是学生联系生活的桥梁,也是学生触摸社会的纽带。思想品德教学应努力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善于以生活为过程和手段,鼓励学生开展亲历性的体验活动,以触动生命,唤醒道德生命,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借此以引导学生体验多彩生活,认识现实社会,感悟生活真谛,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资源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教师空洞的讲解与学生鲜活的社会实践体验相比,其教育效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走出逼仄的课堂小天地,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中,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获取富有活力的知识、积极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引导与扶持。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意思是说,教育更像农业那样,需要施肥除草,经历春播秋收,需要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个耐心等候的过程。等待是一种宽容与理解,等待是一种尊重与赏识,等待中也会收获成功与惊喜。思想品德教学是人的心灵的交融与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与充盈,更是人的生命的锻造与升华。这种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是知、情、信、行的完美融合。无疑,这样的教学更需要也更值得我们教师耐心期待,静心守候。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等待”】相关文章:

什么需要等待作文07-04

高效数学课堂需要等待08-25

等待,其实不需要言语作文08-16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11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4

《等待戈多》教学08-16

政治-思想品德 -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08-13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2-04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