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综述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综述

时间:2022-08-23 20:14:2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综述

  整体规划 阶段推进 追求实效——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综述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魏义华 成志刚
  
  遵照《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方案》及《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五年(“十二五”) 总体工作与年度实施计划》的要求,我校确立了“整体规划、阶段推进、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先导、课例跟进、活动促进、专业引领、措施保障”的行动方针,积极探索,勇于作为,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行政推动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措施保障。学校从以下五个层面加强了对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高效课堂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分别下到各年级组、各教研组、备课组及相关的班级蹲点,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将高效课堂工程建设纳入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之中,制定了《常青一中高效课堂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确立了年度工作的主题和目标,使高效课堂工程建设常态化;三是成立了由市区教研员、校内特级教师组成的高效课堂工程建设专家指导小组,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确保工作质量;四是完善了相关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领导教师听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五是重视了宣传发动和阶段总结工作,学校分别于2011 年3月、2012 年6 月和2013 年10 月召开了高效课堂工程建设动员会、推进会和阶段总结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各项工作步步为营,力求实效。
  
  二、加强学习,理念先行
  
  学校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亟待更新,特别需要在教学理念层面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形成初步的理论建构。因此,在工作启动阶段,我们注重了调查研究和教师的理论学习。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教与学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诉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理念学习和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实践依据。我们共发出教师卷89份,学生卷1132 份,问卷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二是组织学习新课标。学校集中购买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人手一份,还购买了有关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专著,供教师阅读;举行了学习新课标知识问答竞赛,深化新课标的学习;三是组织教学反思。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主导和主体问题、以学定教的问题、“双基”教学问题、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问题、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问题、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的问题、课程标准与学生评价的问题等话题对当前的教学进行整体反思,让教师深化认识,提升理念,牢固树立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思想;四是组织学习典型案例。学校搜集了近年来各地产生的一些优秀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学习,让教师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并配合开展“学案例、写案例、用案例”的活动,让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髓,促进理念的内化。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讨、交流,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升,基本上达成以下共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www.fwsir.Com)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贴近学情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关注差异,分层推进,整体提高,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才有真正的质量;注重整合,把握生成,主动构建,课堂教学才会精彩纷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强化体验,课堂才能永远充满活力。
  
  三、加强研究,深度推进
  
  有了先进教育理念作指导,实践才会放出夺目的光彩。在高校课堂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把高校课堂的建设引向深入。
  
  1.展示风采,相互欣赏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活动之初,为了克服教师的倦怠和腻烦情绪,我们要求教师人人上阵,拿出“绝活”,展示亮点。要求评课评出亮点,并且放大亮点,总结亮点,推广亮点,让教师建立教学自信,满怀信心、充满激情地参与到高效课堂的建设中来。此举点燃了教师的激情,学校形成了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上,老教师争着上,青年教师抢着上的局面,并产生了一批优秀课例。学校及时将这些优秀课例结集成册,供教师交流分享的同时,相互欣赏,让高校课堂的探索建立在较高的层面上。
  
  2.查找问题,课例跟进
  
  相互欣赏并不意味着回避问题,而是要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则意味着向完美的无限接近。对教师在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如重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关注;重灌输忽视探究体验;重预设轻生成;重学科知识教学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等,我们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给予教师深切的人文关怀,竭诚帮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个关注: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课程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同时,学校及时组织各教研组、备课组利用磨课、微格赏析、同课异构等形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教学回归理性,并把问题的解决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起点。
  
  3.探索创新,尝试建模
  
  在理念铺垫、反思改进的基础上,学校开始建模实践。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坚持“死去”“活来”的原则予以推动。这项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顶层设计,强力推进。教科室结合《普通高中“少教多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出了“问题导学(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模式备课教学(即“死去”);二是反思调整,融入自我(即“活来”)。要求教师边实践、边调整,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观,融入自我理解、自我风格,灵活操作,反复打磨,丰富模式的内涵;三是深化完善,构建变式。“问题导学”模式只是提供一个总体框架和思路,学科不同,意味着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总模式框架下,探索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变式,打造模式的升级版。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各学科均形成了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语文“诵读——感悟式”教学模式,数学“问题引导,自主探究”模式,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物理“问题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生物“情境与问题引导发现”模式,政治“四步导学”模式,历史“情境教学”模式,地理“图文导学”模式。在建模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多进行理性思考,注重对实践的反思、总结和提炼,树立成果意识。三年来,学校有22 名教师的论文或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主要有:
  
  《高中语文诵读式教学的实践策略》(《中学语文》2011 年第12 期)、《高中语文“问题导学,少教多学”的思考与实践》(《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 年第10期)、《地理课堂“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操作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 期)、《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成才》2010 年第12 期)、《学校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的应用》(获省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开展探究式学习,促进“少教多学”》《“情境与问题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均获市教育学会2013 年论文评比一等奖)等。
  
  4.活动促进,展示成果
  
  学校于2011 年10 月配合“课内比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的优质课竞赛活动。这次活动采取人人参与、层次选拔的办法,分“老、中、青”三个小组进行。为了使活动的开展做到有序、高效,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建设优质课竞赛领导小组。校长、书记任组长、副组长,并要求校领导全程参与听课。同时成立了由市区教研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小组,确保比赛的透明公正。本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4 名、二等奖8 名、三等奖14 名。学校对获奖者在进行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了较高额度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3 年11 月,在教学模式的打磨完善阶段,我们又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了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不同学科的7 名教师上了模式导航课。
  
  5.加强督查,稳步推进
  
  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备课,对已具雏形的教学模式,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策略撰写教案,每月检查一次。同时,要求教师开放课堂,互相观摩。可以是相同学科间相互观摩,也可以跨学科观摩,要求观摩者带着目的观摩,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和评价。校领导坚持参加听课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这对教师来说,既是督促,也是鼓舞。魏义华书记经常说,高效课堂的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此,教师既要有紧迫感,又要克服“今天推进,明天就要出成效”的急躁情绪。可以说,高效课堂的推进需要决心、耐心和恒心,需要一以贯之对教育科学的不懈追求。
  
  四、加强反思,改进提升
  
  近三年的高效课堂探索,我们有惊喜,有收获,也有困惑。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能力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科素养、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制约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让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互促进。
  
  二是对“课堂”的理解问题。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我们往往重视关注课中,而忽视课前和课后。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其作系统规划和设计,要让课前、课中、课后目标一致,和谐统一。
  
  三是与高考接轨的问题。老师们在高效课堂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普遍都有顾虑,认为实行课改后,各学科教材内容信息量增大,部分学科的难度有所提高,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实施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需要太多时间,这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达成。而对质量的评判,人们往往重其显性(立竿见影)的一面,而忽视其隐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面。因此,如何让高效课堂建设直接给力高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强实践探索。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综述】相关文章:

职业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建设交流材料02-08

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总结08-25

中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1-07

道德讲堂活动建设综述08-24

小学2010年春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总结08-24

高效课堂心得12-09

高效课堂经典标语01-03

高效课堂标语02-07

中学英语“导学案式”高效课堂探索08-24

廉洁文化建设综述报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