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7 18:57:25 秀雯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滥竽充数》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通用11篇)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1

  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堂练笔,以想象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伊始我以《滥竽充数》的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大胆的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质疑问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并寻找文中创新点,让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以想象为点,进行课堂练笔

  本文内容虽短,但如能仔细去推敲,就能发现文中有许多处细节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教材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去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想象一:南郭先生是如何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想象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并进行表演。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人公的深入了解。

  想象二:当南郭先生知道齐湣王听竽的特点后,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一环节的想象主要是针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揣摩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引导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是不行的。

  想象三:假如你是乐队中的一员,当你遇到正要逃跑时的南郭先生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这一环节的想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练习明白道理:弄虚作假只能蒙混一时,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有立足之地。

  (二)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完成了以上几步。如果进行以下延伸,效果会更好:

  学完这篇文章,学生们的心中对南郭先生这种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深感厌恶。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当南郭先生逃离皇宫后,他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我会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下岗后》为题,写一篇短文。如果这样设计的话,会对全文的作一个延续,也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所说或所写的素材非常广泛,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作的欲望。

  现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练笔日益受重视,这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它所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正代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教师要学会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把握好课堂练笔时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2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 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湣王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偷偷逃走,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再行家里充数的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 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在第一个环节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的 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导入环节,先让学生回忆第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寓 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 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在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 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 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3

  《滥竽充数》是一篇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缗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在上这课时,首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滥"和"竽"的意思。接着就探究;"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呢 "让学生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懂得了他之所以能蒙混过关,有两点,一是齐宣王喜欢听很多人一起吹;二是南郭先生装得像。后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的原因也由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成语故事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上,更重要是通过内容懂得故事要揭示的'含义。这个环节我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再层层深入,把故事的含义突显出来;"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让学生有一个思索,探究的过程。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4

  《滥竽充数》是一个成语故事,写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缗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导入环节,先让学生回忆第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提出问题,共同归纳出为三点:

  1、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

  2、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

  3、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然后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小组中进行交流,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在区别齐宣王和齐湣王喜欢听吹竽的不同之处时,抓住这样两句话:“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起吹给他听”“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在此基础上理解“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那装模作样的丑态,引导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先生形象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非常不错。最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弄清“滥竽充数”的意思,启发他们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领悟故事的寓意。

  整节课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总结寓意的时候,学生的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5

  《滥竽充数》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齐宣王时代,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装腔作势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骗取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寓言揭示了人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靠弄虚作假过日子的道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通、读懂寓言都不是太难事,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落在了“通过学习寓言,懂得揭示的道理”上。结合单元导读的特点,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活动,通过三个活动层层递进,先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中去,品味人物的性格、内心活动,再跳出文本之外,揭示道理,最后,以表演寓言、续写故事的形式,再一次回到文本中去。

  在整堂课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轻轻松松学寓言。

  我们一直倡导老师要将课堂这个大舞台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要退到幕后。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有精彩的表现,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好的剧本对于演员的重要性一样。基础达标中,为了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通故事,我将故事中的生字、增识字、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等提取出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释疑解难,为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再通过大组长点名读课文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正音,轻轻松松读通、读懂课文。

  设问导读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关键的字眼“混”,了解南郭先生是怎样混的,为什么一开始能够混下去,后来为什么又混不下去了。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能把握住文本的脉络,我就上面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口头完成表格的内容。全班展示的时候,就按照表格的顺序进行。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课堂的层次清晰,易于把握。

  二、有滋有味学寓言。

  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在精读感悟部分,引导学生抓住了这一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反复朗读,体会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读进南郭先生的内心世界。借助于课件的形象展示,让学生的朗读层层递进。有的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情不自禁地模仿起南郭先生的样子来,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南郭先生简直吓坏了,他吓得 ,他心想: 。让学生加强了心理活动训练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对寓言的解读。

  因为我的引导,由于预习的充分,同学们拿出了准备的道具,表演了课本剧,虽然道具粗糙、表演时语言不够连贯、语气稚气,但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创新意识也得到了锻炼,把自己的理解融进了表演中,特别是王豪洋饰演的南郭先生,最后竟发挥引用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让课堂气氛超出了预料。

  三、明明白白学寓言。

  学习寓言故事,能读通课文,能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不是就足够了呢?从语文的三维目标来说,还是不完整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本堂课值得深思的问题。光凭学生如小和尚念经一样地将寓意背出来,学生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在巩固训练中,首先设计了“滥竽充数”在生活中的几种用法,让学生理解后选择答案,然后又设计了“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这一环节,学生略加思考,就找出了身边的许多“小南郭先生”,如英语课上,明明不会读,却装出会读的样子欺骗老师;做操的时候,不会的动作就混在队伍中装模作样------ 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教师的任何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将“人必须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深深刻在了脑海中,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拓展延伸的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想南郭先生将来的`命运。大部分的学生让南郭先生改过自新,学到了真正的本领,成为了出色的人才,这其实也是学生内心美好的愿望。

  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还在延续:微不足道的优点是注重了书写的示范和指导,学生朗读互评的引导,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读、思、议、写、演的培养;最大的不足是过于注重了课件的设计,影响了其他方面的细致考虑,毕竟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应该在落实自身基本功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不管是小小的收获,还是留下的诸多遗憾,都将是一枚小小的书签,我将珍藏于行囊中,随时翻阅,催我改进。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6

  本次绘本的教学设计,我力图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解读《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当然,以绘本为主。

  第一个版本是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寓意的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故事。并对成语的实际运用做了举证。这是初读的过程,让学生对南郭先生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个版本是连环画。三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图画来帮他们将书中的内容在脑海里进行建构。而教师选择的连环画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调动学生的最原始的感觉系统:眼看、耳闻、心想,深入挖掘了南郭先生的神态、动作、心理,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对故事的细节做了有益的补充。

  第三个版本是文言文。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大致疏通文言文的文意,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简洁凝练的内蕴。实际教学效果惊人,学生很快就把短文背诵下来。

  第四个版本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结合七幅连环画,先说后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这种设计,我觉得让成语、寓言的教学变得丰满起来。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7

  这是一节公开课,尽管要事先详细准备,但是在找准每个知识点之外,我做好随时迎接新情况的心理准备,因为教过这么多年学之后发现,学生能想到的,绝非是老师可以预设得了的。他们是一个个有思想,随时会变化的独立个体。但是我只要抓住一个原则就好,即教学目标。我的教学任务不能偏离就好。

  上课的过程中却没有像平时在班级里一样,同学们还是有些紧张的。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怕生,或是对于到大的场合还是不能适应的。但是关于课文的问题还是能够流利地回答的。对于预设的教学问题与目标学生们都已经基本解决,到了学生们自由发言的时候也说得不错,但是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教学的亮点,而是自己突然的改变。

  在说到面郭先生逃走时,张茗贺说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逃走。备课时我就在如何引导学生到寓言的寓意上而纠结。当时设计的也不是这样的,可是当他说“只好”一词,我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问:“一个‘只好’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只好逃走呢?”,“如果不逃走,要怎么办?”几个问题就引导到寓意上了。而且第一个问题,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能说的,可说的很多。然后自然而然地说到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本领,不能投机取巧、走捷径。最后超出了我的预想。

  课后,坐在班级里想想自己的教学之路。觉得一名教师的成长,与备了多少篇教案关系不大,与引路人的指导有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多讲课。因为课堂上瞬息万变,你想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而预设的情况往往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们能做的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找到需要清除的点。可是我若事先预设了,学生不回答怎么办?或是只找照样回答的吗?

  读中师的时候,接触到是魏书生老师,很羡慕也决定要做像他那样的老师,到哪里,拿过一篇文章就能讲;走上讲台后,也一直在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听课到评课再到备课,都会把有优点或是特点的东西记下来。同时找业务领导听自己的课,把一篇课文讲四遍。我也看一些现成的教案,但很少,针对一节教案从来都是想明白了才写的。我更注重于自己的课堂实际教学。后来有幸听到了支玉恒老师的一节《匆匆》,发现他的教案简单到只分析了课文,只讲明了教学目标管理和重点难点,根本没有教学流程。所以更加注重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想今天这节课是个转折点,让我有自信自己的课堂教学,也终于发现了这几年的努力的成效。之后所有教学中,我尽量先读通教材后自己确定目标及重难点,然后再与教学用书相对照,以试验自己的备课能力。我相信我会实现自己上学时的梦想。

  由此,我们的教学反思其实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而不只是知识点上;同时对教师的培养上也可以想到另一种方法,而不只是要他写多少节教案,知道多少理论;理论的提升未必会落实到实践上。

  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教学工作是会一直延续下去,而我也会不断思索,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下去;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8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在第一个环节导入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或者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感知寓言形象是理解、揭示寓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再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根据学习要求,再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并在有收获的基础上到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那不会装会的丑态,我用老师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里浮现出的南郭显示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非常不错。再理解“讲排场”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排场”再这里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场面;再理解“滥”字时我又用了选择字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词语的方法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并且注意训练学生用概括、简练的语言叙述和回答问题,不要复述课文,体现了教学的文本性和工具性,也充分体现了“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也。”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9

  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骗子,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思考,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骗子,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常常会发生冲突。如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10

  这节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文互动等多向动态生成中进行着,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令我兴奋不已。

  整堂课在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中完成了。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各抒己见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充满激情而富有人文气息的评价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思想激烈地碰撞,情感充分地交流,如同一场精彩表演前的排练;学生细读文本评析了文中的人物,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教训了文中的人物,深刻地理解了寓意。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预设学生的`生成不够充分,如果学生的思维活跃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一点,我还真怕自己会无法应付;如由于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最后一个环节即兴表演无法充分展开,使得学生的课外扩写故事难上加难了。上完这节课,我陷入了深深思考:新课程理念下多向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否应当遵循“预设——生成——预设——生成——预设······”的规律呢?我认为,孔子的至理名言“教学相长”的内涵应当在当今课堂中有更为深刻地渗透。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篇11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语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03-03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15篇03-03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15篇)03-21

滥竽充数造句10-27

滥竽充数作文12-24

滥竽充数作文04-26

滥竽充数的作文05-23

新编滥竽充数作文07-29

滥竽充数续写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