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2-07-17 18:39: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深入领会这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精彩论述。

  尤其是第七十五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读后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他们崇拜他的老师,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会让他兴奋不已——“我多棒”;老师一个爱抚的动作会让他骄傲自豪——“老师最喜欢我”;甚至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也会让他专心去上好这节课,这些老师与学生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他们懂得如何去呵护这些幼嫩的心灵。但是,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会让学生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不行,是班里最差的学生:“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个毫无用处的人。”因而,对儿童的性格也产生悲剧的影响,儿童会“粗暴、甚至逃避,说谎话。”

  作为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儿童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而是包括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做一个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教育界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计其数,但也不乏有人没有做到,他们对学生的不足冷言相讥,对他们的成长漠不关心,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

  苏霍姆林斯基还送给了每位教育工作这一个教育秘诀,那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我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天天有进步的喜悦。”这种喜悦伴随儿童成长,他会更加尊重、信任老师,会把他所有的欢喜、烦恼都告诉你,所以,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上司,或把学生看成是被管的对象,现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吗?作为老师、长者、智者我们要全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亲近他们。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他们成长为有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体会到,老师越是尊重他、信任他,他学习劲头越大,自信心越强,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2

  拜读了著名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的第76条,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这一小节之后,我深受有触,受益匪浅。

  我们平常所谓的学习困难的儿童,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不会思考,理解力差,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和好钻研的精神等等。而这些所谓的困难,大部分和在儿童早期所受的教育和周围条件有关,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从自己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她的发展来说应该获得的东西,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会如何对周围的事物好奇,甚至如何去发问,他们就是在这个年龄时期——一岁——七八岁,头脑开始变得迟钝。

  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去补救他们呢?我认为是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去引导他们。第一,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无论这些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该学会独立去思考,引导他们让书籍和语言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第二,引导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由于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前期在父母那里没有有效获得,那里,老师引导的时候,就应该从最简单的“为什么”开始引导。我们不断的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现在儿童面前,让孩子们靠自己独立的努力看见和发现了哪些东西?让儿童区察觉事物和现象中那些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因果关系。这种思维的训练,要经常出现,不断对学生进行刺激,慢慢形成一种自觉的,长期的行为,只有学生感到惊奇的时刻出现了,那么他的学习才会是积极的有效的。

  比如我们现代教学运用的多媒体手段比较多,学生容易只看表面,不爱发问,那么老师在出示一张图片,一条小短视频,甚至仅仅是一段课文的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看文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问的,这个问题,对爱发问的学生比较简单,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就比较难了,这时,可以让能发问的学生问,让不能发问的学生回答,这样即使他们暂时回答不出来,但是他们却能够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发问的思维方式,可以知道,学习当中,先好奇发问,在带着问题去学习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刺激,锻炼儿童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爱钻研的精神。

  用这种发问与观察的思维训练的方式,代替强迫学生死抠课本,再加上老师的爱心与耐心的等待,就一定能迎来学困生那豁然开朗花开怒放的时刻。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3

  烈日炎炎的六月,每当在捧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就会让我很快被书中一条条看似普通实际上却反映着教育本质的建议所吸引,心也随着慢慢沉静,身体也就慢慢感觉不到周围炙热的空气了。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儿童学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读着这一个个反映着教育教学本质的观点,真的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潜心研究。特别是对于"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感触较深。

  在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题目:一块正方形桌布,铺在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桌面上之后,四周下垂的一样长,并且题目中画出了桌子的一边下垂了2分米,问题是求这个正方形桌布的面积。学生一开始独立解答时,很少有能解答对的。因为在学生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铺着桌布的桌面,根本想像不出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可能解答对。于是,我找来一块同样大小的桌布,在教室里用米尺搭建了一个边长是10分米的桌面,先让学生观察桌布在没铺到桌面上之前的样子,就是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把桌布铺在桌面上,当四周下垂一样长时,再观察现在桌布的样子,从而找出桌布的边长就是桌面的边长再加上两边分别下垂的2分米,所以这个正方形桌布的边长是14分米,然后把桌布拿起来再还原到原来的正方形,这样反复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正是"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了解了题目的本质,便能找到了正方形桌布的边长,它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没有这种实际事物的反复演示,学生是抽象不出正方形桌布的边长是14分米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有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豪无用处地折腾时,我们应该设法把学生意识里干涸的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周围的海洋接通,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会喷薄而出了,很多的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4

  当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者无心伤害了一个孩子的感情,或者讲错了什么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道歉,并及时改正错误。承认错误,然后就不用去想它了。这样做,你不但可以赢得同事、学生的尊敬,而且还可以教给学生这样一个道理:错误,如果处理得当,反倒会成为学习和成长的良机。

  以上摘自安奈特·L·布鲁肖的著作《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其中一条建议。

  其实你在课堂上所说的话,学生们的耳朵最灵敏。他能感受到你的欢欣、你的鼓舞,你的气愤、你的伤心,他亦能灵敏的感受到你的错误。只要你及时、大胆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换来的不是学生对你知识底蕴的嘲笑,而是对你承认错误坦率的尊敬。

  在一节语文复习课上,我跟学生复习到“尴尬”一词时,把“尴尬”的偏旁写成了“九”字旁,丝毫没察觉到自己写错了,还滔滔不绝地说:“尴尬这个词是九字旁,大家千万不要写错了哟!”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站起来指出了我的错误:“张老师,这个词的偏旁应该是尤字旁,老师你写错了。”此时的我别提多尴尬了,面红耳赤的站在讲台上。但是,我立即向学生们坦承了这个错误,并开玩笑说:“以后大家别和老师一样,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这回,老师真是着实尴尬了一番啊!”此话一出,同学们会心一笑。这一番话,除了加深他们对这个字的'记忆外,更得到的是他们对老师品性的尊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你改正错误时,传授了道业,同样也解答了他应该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虚假时的态度,解答了他应用虔诚的心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些疑惑的解答,将会成就他们的坦承。一旦坦承培养成习惯,将会成就他们一生的坦荡。

  所以,为师者应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背负的责任心,也从侧面感染学生的品质。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不同的是你面对错误的态度。你可以选择坦坦荡荡,磊落的承认;你也可以选择掩饰错误,良心受责。勇敢承认,获得经验,你在积累错误中不断吸取经验努力成长;掩饰错误,越抹越黑,你只能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前进。

  好的书籍让人看了爱不释手、倍感亲切,《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本书带着她特有的魅力,引导我们做更有魅力的教师。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5

  近几日,又再次翻阅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他的每一条建议,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特别是《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他在文章中说: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教师,也会被学生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思想方向的引领者,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孩子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较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受其影响,我开始反思自己:业余时间大都浪费在了闲谈与家务上了。与书籍的接触越来越少,不管是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自己的知识面,都逐渐狭隘,真是惭愧不已。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作为教师的我怎能不与时俱进呢?从现在开始,逐渐改变生活步骤,多走进图书馆,去翻阅新上架的教育理论书籍以及综合性的各方面书籍,真的很有必要。多读一些国内外的教育家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著作,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并将好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注意积累、总结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自己的身后也留下一串歪斜而踏实的脚印。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6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7

  《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语言教育》一书反映了当代幼儿教育实践的需要,给我们幼儿教师新的启发,其中在日常生活篇中提到的“家园配合进行语言教育”,让我颇有感想。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带头作用,所以幼儿园与家长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语言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班的幼儿有很大一部分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的,而大多数爷爷奶奶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使用的都是方言,像我们班的`彭雅伦,他总是习惯把“老师”叫作“老西”,把“擦嘴巴”说成“卡子博”,老师纠正了他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还有我们班的朱子轩,有一次他吃完饭对阿姨说要去“呕把把”,阿姨半天都没弄明白,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说的“呕把把”是“大便”的意思。由于朱字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外地的所以他的普通话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可能短时间很难纠正的过来。那究竟如何做好幼儿的语言教育呢?

  首先,是要“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的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给幼儿积极创设听得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等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象在说什么。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用普通话交谈,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乐意讲普通话,而且能将“普通话”说好。

  第三,当然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必须要“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再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的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家园共育,幼儿的语言才会健康的发展。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8

  越来越感到知识含量的不足文化底蕴的苍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读书是迫切的希望!但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一直没有去读。这个暑假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早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了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的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不可救药的学生。这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在现在也一点也没减少。在上学期我所教的'班级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就相差了40多分。

  说起这方面的原因以前我总是归结为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而没有积极从自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做出以下解答: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要"因材施教"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要想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境。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读完之后,我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在不同的班级对不同的学生提着相同的问题,留着相同的作业考的是相同的试卷做错之后,也不能及时个别交流。所以差生的存在就成了现实。学生不会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就会违反纪律,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教师每天被学生折腾的心浮气躁筋疲力尽。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9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0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可以让自己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等,感觉焦头烂额。书中也介绍了统计数据说500人的调研,只有14人愿意让孩子做教师!原因也是教师工作忙没有时间,连一分钟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效率。以一个公开课为例,这位老师的公开课上的非常的出色,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完全被课堂吸引。课后一位老师问,对于这节课您是不是准备了很长时间?这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通过书中的这个实例,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通过不断地阅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通过读学术著作丰富自己基础知识,不断补充自己知识的大海,提升自己的能力,是自己不是总是嘴里总是没有时间的老师。

  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希望我们都不被教育所困,都能如鱼得水,给孩子一片天空一片海,给他们一次机会一方小小讲台。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1

  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大都心浮气躁,难得有这样一个读书的机会,迫使自己坐下来,静下来,慢酌时光,细品香茗,文字一点点浸润了心灵,竟然发现,这样的读书时光是如此令人陶醉。

  从教20余年,总觉得自己能无愧于心,今天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才发现,教育是一门艺术,讲究了教育技巧会做得更好。书中讲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质量),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读到此处,我赶紧用笔标记,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实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了口号。在课堂上,我真正关注到他们的个体差异了吗?内心安慰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我只需要静待花开,但花开是静待就可以的吗?不禁汗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1,个别对待。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接受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万不可一刀切,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进行中考复习时,程度差一些的同学,可在基础部分,字词、病句、诗文填空的题目上多加练习,夯实基础。程度略好些的同学,就在阅读的技巧方法上提升,提高自己阅读水平,增大阅读量。喜欢写作的同学,可在作文上勤加练笔,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提升的乐趣。

  2,点燃火花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一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进行脑力劳动,并从中得到快乐,这份快乐源于自己内心的成就感,也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赏识。王如意是班上程度较差的孩子,自习课上她认真地背诵《出师表》,课下一查却只背过了两段,很是恼火,却耐着性子去鼓励,去欣赏,我看到她的眼中闪烁着光亮,后来,竟一段一段的将全文背诵下来。想做的更好,想得到肯定,这是每个孩子内心的真实,那我们就去欣赏他们,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虽然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但教育的过程也不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用技巧去关注、去引导,相信,我们学校的花园里定会花儿朵朵开,美丽处处有。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2

  近期,我拜读了这本教育专著,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细心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他给孩子以做人和学习的启迪,给教师以教育和教学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理念。

  教师要学会去赞美。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谪,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

  学生需要通过表扬来竖立自己的自信心,体验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都是需要表扬,也渴望受到表扬的。对学困生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他们听到的'都是教师、同学、甚至是家长的负面评价,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自己也认为:我的学习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信心会慢慢恢复的,学习,多少是会好一点的。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

  三、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

  四、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

  五、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这里提供“一分钟批评技巧”供大家参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着对方,让对方充分意识到错误;接着二十秒,指出犯错误所在,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议,表达出对他改错的信心。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3

  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4

  这个月零零碎碎的重读《给教师的建议》,相比大学时期又有了很多感悟,这可能就是好书的特点,常读常新,常新常有不一样的体悟。

  苏联著名的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一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编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名著,在研究生时期有幸研究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不堵不塞,引导疏通,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在处理班级早恋问题时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另一部更有传诵度的著作就是《给教师的建议》,作者在书中提出大量问题,通过展示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总结教学经验理论。在我上大学时读它,充满着疑惑,这些建议真的可行吗?到底该怎么做?那时候是理论在和理论匹配。而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再读这本书,便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班里有学生上课搞小动作、嘻嘻哈哈、讲话、睡觉,甚至顶撞老师,总之就是上课的时候啥都干,就是不学习。看着这些孩子的成绩一滑再滑,我很着急,每次都和他们进行交流,问原因,讲后果,和家长及时沟通。这些措施有用吗?答案是有用,但是这有用的时效仅仅是几天,这让我很困惑很伤心。这个困扰我的问题在书中找到了最终答案,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才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的不二法则。

  当然这是站在很高的`层次上给出的指导建议,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结合语文科目特有的特点进行激发和推动。我思考了一下,对班级里的孩子根据水平和问题进行了划分。有一部分学生基础最差,没有能力把字写对写好,但是态度是端正的。对这部分学生我决定采取帮扶活动,找认真负责的优秀学生一对一进行帮助。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差态度也不端正,极其讨厌学习。对这部分学生,我认为要求要放低,日常作业要减轻,多鼓励多表扬,字词句篇,一步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树立他们的信心。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会到这种高级的快乐。

  读书和教师这一辈子是绑在一起的,离不开的。不管是读专业知识还是教育学知识或者心理知识甚至文学经济物理地理五花八门,只要是读了总归是有点收获的,多才多艺的老师才能“俘获”学生的心。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5

  教师的使命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教师是“教育战线前沿的主力军”,年轻教师决定了未来教育事业的成败,使我倍感压力,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年轻人最大的财富是年轻,因此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来日方长”,不必忙于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弄得自己太辛苦。自以为目前的工作就是胜利的果实,到了收获的季节,是享受人生的时刻。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面对紧张的工作时,我们首先要规划人生,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短期安排;其次,要活在当下,今天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去做。要善于过好每一天,要学会抓紧每一分钟。新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需要面对的工作与挑战很多,例如:各种培训、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等。有的事情可能重叠挤压在一个时间段,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小小的挑战。如何把事情顺利的做完和做好才是关键。因此,我们面对不同工作时,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既要把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且还要保质保量。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顺利完成每件事,不是自己有能力就行的,还要每一位同事的信任和配合。所以,要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因为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另外还要服从领导的决策及安排,少抱怨、多做事。总之,踏踏实实做好事情才是硬道理。做完每件事情要及时总结,对有瑕疵的地方进行改正,争取下次做的更好。还要及时的反思,只有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不能把自己在大学里取得的成绩带到新的工作岗位上。踏入工作岗位,要及时的“归零”。我们的身份由学生变成教师,刚刚转变,只有对工作更有责任心,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做一个好老师,另外,我还要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认真备、听课,课后及时的总结、反思。争取把同样的课,上出不同的风采。

  回顾过去,我发现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很庆幸,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给我许多指导,使我在遇到挫折时有明确的风向标。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争光添彩。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5-16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4-05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2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7-07

《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7-20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12-02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后感12-17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04-29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06-14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