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8-27 22:38: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范文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聪明谷、故事屋、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互补长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取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

  在品社三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由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真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与预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懂得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2.愿意与人合作,并学会在交流中让合作更成功。

  3.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欢乐。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有所使用,有所抛弃,而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集体的力量。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聪明谷、故事《动物搬水果》的内容,又自选了“拉你过河”游戏,设计了数扑克牌的游戏活动,又利用了音乐素材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教师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张写有课题的彩色卡纸。

  五、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教学我以游戏——童话故事——游戏——歌曲为线索贯穿课堂,围绕集体力量大的主题,共设计了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童话故事,加深感受;搜集谚语,领会含义;游戏竞赛,学会合作;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个“拍手游戏”,我先伸出一只手,不借助东西拍不响,然后老师有节奏的拍手,然后一组学生鼓掌,再接着全班同学鼓掌,告诉学生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接着我拿出绳子让学生做“拉你过河”的游戏,通过谈谈感受,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揭示课题。

  板书 人多 力量大

  第二个环节:童话故事,加深感受

  新课程、新教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走进童心世界,回归生活,回归童趣。我把教师参考用书配备的教学光盘中童话故事《运水果》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上下集的'观看,讨论让学生明白人多力量不一定大,知道了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板书 心齐

  第三个环节:搜集谚语,领会含义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都对“集体力量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在这个条件下让大家收集关于集体的谚语,进一步让孩子们领会到集体力量大的含义。并让学生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将谚语树叶卡片贴在黑板的我画的简笔画——智慧树上,这一活动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又让其领会“集体力量大”谚语的含义。

  第四个环节:游戏竞赛,学会合作

  通过前面部分的学习,我把话题引入游戏竞赛中,开展学生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数扑克牌”,我事先给每四人小组一只装有若干数量扑克的信封,,准备开始,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数出每一种扑克牌的张数,还有总共有几张扑克牌。竞赛后采访获胜的小组,说说成功的原因,让学生们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新课程的学习。

  第五个环节: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的时候,我顺势进行总结,一滴滴小水珠汇成大海,一颗颗小星星构成明亮的星空,一个个可爱的你们组成了咱们这个班集体,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接着播放音乐,让我们在一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在歌声中将学生们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感受内心的情感,愉快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我做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蘑菇家园》。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但介于幼儿年龄小,对蘑菇的了解不多,课前我通过猜谜语、看图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常见蘑菇的相关知识,幼儿对蘑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色。

  此次活动我设计的是一次手工泥塑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和示例大胆想象,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老师们都知道,橡皮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手工材料之一,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大,幼儿喜欢捏捏、搓搓、拼拼扯扯,一块小小的橡皮泥,在孩子们手中就能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喜欢玩泥是孩子们童年的一种特殊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本次活动和我班幼儿实际和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让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色花纹。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课前收集并观看蘑菇的图片、资料等,认识、了解常见蘑菇的外形、营养价值、食用方法等知识。

  在大蛋糕盒的泡沫底座上铺满绿色的皱纹纸碎片,制作成“蘑菇家园”。

  幼儿每人一罐彩色橡皮泥、3~5根二分之一长的牙签,范例若干,庆祝生日场景水粉画一幅、步骤图一幅。

  四、说重点、难点

  我们中班幼儿因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另外,部分幼儿在泥工活动中无从着手,常常嚷着要求老师与同伴帮忙;或者是无目的地玩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就给予命名。

  针对幼儿这些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定位如下。

  1、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己喜欢的蘑菇,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本次活动难点是:A. 大胆想象,表现蘑菇上的各种花纹。

  B. 初步感受泥工艺术的立体美。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我主要运用了:故事激趣法、谈话法、游戏法、放手教学法、对应评价法(针对修正问题而评价)、随机评价法(用于解决难点问题)、欣赏评价法(激励引导)。

  学法我主要运用了:观察法、交流法、讲述法、尝试法、操作体验法、游戏法。

  说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的是:以一个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环环相扣,一线贯穿来组织活动程序的。活动流程分为:课堂常规——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兴趣——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我来做一做——送蘑菇宝宝回家——活动延伸,共六个环节。

  课堂前奏

  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活动常规,集中注意力、营造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

  (二)故事导入主题,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

  (三)、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

  通过观察,交流、讲述,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

  (四)我来做一做

  让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泥塑经验。让幼儿体验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五)、送蘑菇宝宝回家。

  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塑造蘑菇,丰富“蘑菇家园”,并鼓励幼儿塑造小白兔放置在“蘑菇家园”内,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泥塑的兴趣。

  活动反思小结:

  此次活动,我获得了如下收获:

  1、科学合理的设计很重要:整个活动过程,我主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泥塑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设置情境时,我又以以幼儿喜欢的《给蘑菇妈妈过生日》的情境故事贯穿始终,首尾呼应,静动交替,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减少了“教”的痕迹促使幼儿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最后,以给蘑菇妈妈庆祝生日为一个最高点结束整堂课,幼儿很开心,意犹未尽。

  2、以全新的理念为导向是关键:传统的泥塑活动都以示范+临摹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我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示范+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启发引导幼儿观察示例--说一说感受—讲一讲制作打算、放手让幼儿尝试操作的方法,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个幼儿的蘑菇作品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初步积累了泥塑经验。

  出乎意料的效果:少了示范的限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了超常的操作力和创造力。让幼儿体验了自主动手操作的乐趣。

  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还还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我也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需要提高。

  不足之处:

  1.给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分享交流,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可提高造型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在看一看、说一说、讲一讲这一环节)

  课堂张弛力不够。1)本来,在进入主题活动前我还准备了一个拍手小游戏和复习《蘑菇的一家》,但由于过于紧张,为了赶时间,临时把这一点省去了,上下来,我才觉得如果加上拍手小游戏,一开始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活跃;如果加上复习《蘑菇的一家》,回味蘑菇爸爸、蘑菇妈妈、蘑菇宝宝一家发生的趣事,勾起幼儿对蘑菇宝宝们的美好记忆,更有利于幼儿后来实际操作中创新思维的拓展。2)创作的最后原本打算用幼儿前几天涂画的蘑菇图片引导幼儿拓展思维,增强创作力的,没想到听课的老师太多,贴在墙上的图片被挡住了。3)、让幼儿通过看看、说说自己的感知后,再讲讲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蘑菇,通过欣赏,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做出更多漂亮的蘑菇,在作品展示的时候,幼儿更是兴奋,它们也时不时的改动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制作出更漂亮的蘑菇。只是在表达某些问题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才能够用语言将意思表达完整,在此过程中逐步丰富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加强教师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的练习。

  我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同时也加强自身语言生动完整、精当准确、感染力等方面的练习。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以音乐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今天我要说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开篇”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小鸟请到这里来》。本课共分二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小鸟请到这里来》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树木长成排”“草地像绿海”“清泉为你流”“鲜花为你开”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们才能自由飞翔,尽情歌唱。歌曲的主题是:“我们愿听你歌唱,一起生活多愉快”,而“画外音”是我们 将创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直到永远。歌曲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歌曲的旋律亲切动人,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较简单,学生易学易记,第二乐段是二部合唱,自由飞翔的`景象。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情感目标:通过这首歌的演唱,感受到美好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心情,知道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能自觉保护环境。

  (3)能力目标:以自至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小组创作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

  3、教学重、难点: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

  4课前准备

  (1)教师:电子琴、录音机、几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2)学生:彩色笔和绘画纸。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种教法:整体感知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此外,我还用了自主探究法和实践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春天的花草树木怎样,

  (二)组织教学(3’)

  让学生随着动听的歌曲《嘀哩嘀哩》传进教室。

  (三)设计情景导入。(5’)

  1、寻找春天的景象。

  2、春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感觉如何?

  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引入新课《小鸟请到这里来》。(四)新歌教学(15’)

  1、朗读歌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范唱,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3、学唱歌曲,这一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范唱,体会带感情的演唱。再让学生自由练唱。

  4、歌曲处理,我用谈话法激励学生说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节奏、速度。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探究表演,才艺展示(6’)

  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排练,加上动作来反这首歌表现得更完美。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展示各组的表演。4、学生互评、自评。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才艺展示,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1、评价的主动杯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评、自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了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知识拓展(6’)

  1、同学们自己想象画一幅春天鸟语花香的图画。

  2、各自拿着作品上台展示。

  3、师生互评、自评。

  这一环节是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学科综合,能拓展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相互联系迁移,提高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七)小结。(3’)教老师简单小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

  (八)随音乐快乐地走出教室。(2’)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好的创造性,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㈠谋篇立意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它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使“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的特点。

  ㈡文章脉络

  全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原因:奶奶的叨念和爷爷的担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蜇了。

  结果:“我”被马蜂蜇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

  ㈢写作方法

  文章最精彩的当属“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了。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纵观全文,“我”经历了“渴望一迟疑—好奇一惊呆—害怕”的心理变化过程。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心想,那多么有趣呀!那颗本就极富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出一种极强的渴望。虽然“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断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了马蜂拼死的气势时,“我”“惊呆”了。被蜇之后,“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直至受惊害怕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和好奇、探险的本心。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四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关键词的词义在交流中随文加以检测、指导。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每册的教材中都出现过这样的的要求。高年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键在于理解课文,认同作者的基础上,良好的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描写的精当,这是指导朗读的抓手,教学时需注重方法,并在课内加以落实。

  在理解重点句上,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通过学习,认识本课的生字,并在具体语言情景中理解“迟疑”、“胆怯”等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蜇”、“胆怯”等字音;掌握“蛰”、“撼”等几个难写字的写法;在语境中理解“迟疑”、“胆怯”等词语的含义,从而体会“我”内心的感受。

  目标二: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写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读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虽然在各年级段都有有感情朗读,但在高年段关键是教给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办法。

  目标三: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的感受,拓展作文的选材。

  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尤其是对过程的注重。这里的过程不仅包含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还包括体会情感、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部分的研读和想象,让学生从内心理解作者的感受并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情感的认同,感悟作者选材的技巧。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 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和体验,以读贯穿始终。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描写捅马蜂窝时的情景进行描写,课件辅助呈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情境;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想象内心感受,体会儿童自然而纯真的心灵,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淘气、单纯、喜欢探险、敢于尝试的特点。在读对、读顺、读好的基础上,切实指导学生读好语言,读出个人感受。

  (二)目标达成注重方法,强化自主体验。

  新课标强调过程的体验,强化方法的习得。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反馈方法进行教学,在课文朗读中,正音 “蜇”、“怯”、“撼”等字;结合课文理解时随机板书指导“蛰”的.写法;在课文语境中理解“迟疑”、“胆怯”。

  单元目标“有感情的朗读”也主要注重方法的指导: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厘清文章脉络,形成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理解关键字词,感受作者精当的语言表达,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心理想象,从而真正使学生被故事打动,有情感认同,才能做到真正的动情朗读。

  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则通过作者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在研读中渐次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获得感悟,并通过规范的表达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引导,层层深入,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对后两次的想象是在第一次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景象的,在第一次的想象过程中,教师就抓住了方法的指导,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这一部分离不开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学生想象的合理性,语言的准确性上更需引起关注。

  (三)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深化主题理解。

  本文不仅适合阅读,同样是一篇很好的例文。教学中多次设计了读写结合点,如,在整体感知时,感受作者的叙事脉络(起因、经过、结果);在研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具体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最后又指导学生课后拓展:“结合自己的经历,选择一个内容,抓住你的内心变化,以《冒失的童年》为题,把它写下来”。这样,将课内的学得和课后的迁移有机整合,能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种能力的训练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首先,我说说我的选题。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的内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主要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秦汉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本课还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秦汉的史学和艺术积累方法。

  其次,我说说学习者的特征。

  从知识基础来看,本课讲的地动仪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学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学;从认知能力来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专注时间较短,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收,并且具有探索精神;从思维品质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正式接触到历史,还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系统方法,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善于总结和归纳。

  再次,我说说教学目标的设定。

  基于以上分析,依课标和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能力目标:

  通过“蔡侯纸”和以往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观看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想象其工作原理,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感知当时我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不仅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学习这段历史,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因此,理当作为教学的重点。

  地动仪的发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有破除迷信的作用。学习地动仪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故将本课的重点确立为: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地动仪。 而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七年级学生对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很难理解,因此将其定为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难点为:地动仪

  下面,我说说教学策略的选择。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据此,我打算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基本历史知识;用多媒体教学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用活动体验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课内思考问题。关于媒体的具体使用情况,一会儿我将在说课过程中向大家详细介绍,因此在此就不赘述了。

  我的总体教学设想是:

  1、激趣导入,引入课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对对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

  2、巧用图片,引发争议。出示《东方朔上奏图》,引发学生的讨论。

  3、课件播放,演示流程。通过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4、作品临摹,增强体验。通过让学生在不同的书写材料上临摹,体验纸的发明为人类所带来的便利。

  5、动画演示,展示原理。通过演示地动仪震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6、学做五禽,现场表演。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先人的智慧。

  7、教学小结,归纳要点。出示表格,供学生填写,梳理本课的知识点。

  8、教学反馈,能力提升。通过鉴宝和史海揭谜两环节,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学过程。

  一、以名人对联,激趣导入

  以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与数学家陈九章的对联“韩赵魏三强,勾股弦九章”导入,一则以名人对对子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则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九章算术》,从而过渡到对《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学习。

  二、重点突破

  1、利用教材导言部分给出的《东方朔上奏图》,制成一张幻灯片,呈现给学生,请学生观看图片,讨论:目睹图中所绘情景,你有何感想?

  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没有纸张,人类的生活实在是不方便;以往的书写材料,如竹简太笨重,而丝帛又太昂贵了,进而过渡到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学习。

  2、多媒体先后呈现《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和“蔡伦像”,告诉学生以上难题最终在西汉时得以解决,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纸。后来,东汉的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大家想不想知道蔡侯改进的纸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想一想“蔡侯纸”有哪些优点?

  意在使学生掌握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

  3、探讨汉代造纸的过程,利用教材中给的造纸工序图制成幻灯片,用课件演示汉代造纸示意图,请学生说一说汉代造纸的主要流程。意在呈现过程,形成表象,使学生了解汉代造纸的主要工序。

  4、课件演示造纸术对外传播示意图,探究造纸术发明及向外传播的意义。学生交流发言。意在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向外传播的过程,并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播放视频片段“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让学生在视听中强化认识。

  5、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绸子(或旧布)和一块木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并说说书写后的感受。

  意在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真切感受到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体会到纸的发明对人类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难点敲击

  1、提问“除了造纸术外,秦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九章算术》的内容。

  意在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弄清《九章算术》所取得的突出数学成就。

  2、多媒体显示地动仪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并请学生据此想象地动仪工作的原理。

  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动仪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告诉学生以上仅仅是大家的猜想,那么大家的猜想结果如何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来印证一下我们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多媒体播放地动仪震动原理动画。

  此环节意在演绎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4、提醒学生注意“地动仪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那么这样一个仪器的问世究竟能有多大的社会价值呢?请看专家评点。播放视频片段“张衡地动仪”。

  意在使学生认识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具有进步意义,张衡的地动仪的发明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同时对后世科学家的发明具有启迪作用。

  四、模拟表演

  1、多媒体显示华佗和张仲景的画像,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名医的信息,讲述两位名医的故事。

  意在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识记知识点,同时也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播放五禽戏中《熊戏》片段。告诉学生五禽戏是一套运动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这是五禽戏中《熊戏》片段,谁能给大家模仿表演一下,只模仿一两个动作也可。

  设置此环节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稍适放松,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先人是顶顶智慧的,他们老早就已经注意自我保健了。

  五、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如下表格,供学生填写。

  人物

  成就

  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意在帮助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六、教学反馈

  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因此,我结合课后题制作了两张幻灯片,一张取名为鉴宝,一张唤名为史海揭谜,以此两片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鉴宝

  多媒体显示两幅《孔子圣迹图》,让学生鉴别哪一幅是真的。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意在通过“鉴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检测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史海揭谜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

  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意在通过史海揭谜,检测学生对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华佗被害的史实以及造纸术的传播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作业是: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意在通过此题达到归纳本课学习要点并复习巩固的目的。

  最后,说说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等基本知识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获取信息与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将增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相关文章:

《吆喝》说课稿06-10

《免疫》说课稿06-11

关于说课稿02-21

《猫》说课稿05-04

《雷雨》说课稿06-16

《假如》说课稿06-18

《坐井观天》说课稿06-21

翠鸟说课稿04-24

《背影》说课稿04-30

《匆匆》说课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