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8-30 05:03: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范文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第10课,本课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儿童诗歌,本文内容包括一幅图、三句话,诗句优美,富于想象,充满童趣。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晴朗的夜空,一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观赏夜空的美丽景象。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又要挖掘出诗歌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要求学会四个词语、六个生字、两个偏旁,教材这样安排,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指导思想,使学生理解了字和词、词和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学会6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认识两个偏旁,会认3个字。

  (2)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3)情感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图画、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降低学生理解诗句的难度。教具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本课诗句优美,读来朗朗上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首先板书:一个“船”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船”字,它是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说说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字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见过什么样的船?这样使识字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会了字音,初步认识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书:“小小的”。告诉学生“小小的船”是说这个船很小且很可爱。本课“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样的船呢?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晴朗的夜空满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引导学生说出:弯弯的月亮船。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图画,运用多媒体展示,范读课文,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阅读本课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初读阶段:读通课文句,整体感知文。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就是识字的第一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渗透字形字义。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出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知道课文有几句话。然后通过几次自由朗读,读通课文,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动手圈出本课生字。朗读是一种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多读多练才能习得,让学生动手画生字,就是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渗透了字形字义。最后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字的读,二是全文的朗读情况。

  2、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 今天,我准备说在教《小小的船》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重、难点教学的。这一过程主要在我的'教学程序第二个环节:动情朗读,理解诗句,丰富想象中的第二个阶段:细读阶段,突出重难点,理解诗词句中进行。我准备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突出重点;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同学们再读这三句话,想象这三句话的意思,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如果不懂哪个字或哪个词,在旁边做上记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理解、去表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课堂而不主占课堂。在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感受。可能有学生喜欢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相机出示课件:星空、弯弯的月亮。)为什么喜欢?学生可能会说出:这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随机让船和月儿重叠)并告诉学生“弯弯的”是个叠音词,结合课题“小小的”指很小,在这儿“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先比较“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通过诵读对比,看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感到“弯弯”比“弯”更弯些,程度加深。再让学生诵读比较:“很弯的月儿”和:“弯弯的月儿”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知道“弯弯”更可爱些,带有喜爱的意思。并相继指导:第二个“弯“读的时候要轻一点,要读出美感。除了弯弯的月儿还可以说什么。在这里把课后第三题的训练渗透其中。其它三组叠词用相同的方法体会。也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第二句:小小的船两头尖。 画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它们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月亮的两头也是尖尖的,他们很相象。重点是第三句的理解: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点,又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是有差异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学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大好机会。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来说,这句诗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时我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设情境: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那弯弯的月儿就像只小小的船,我们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来穿去,看到了什么景象? 在教师富于感情的启发下,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情趣盎然的谈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里看到的景色。这时引导学生用“我看见。”这个句式说话。这样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水到渠成了。灿烂的群星,奇幻的云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可能会谈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卫星等等,进军宇宙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通过想象,扩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诗的形象显得更加鲜活,诗的意境更加开阔,而感情也随之飞驰,升华。起到了分析讲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品读阶段:品读诗文句,培养语情感。 诗是美的,儿童诗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读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朗读直至背诵。

  (1)引读。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有效的朗读方法是引读,在这里引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法,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领读过程中,保留了节奏美,仍保留着学生如坐在摇晃的月儿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飞神驰,受到强烈的美的熏陶。

  (2)美读。 美读是一种欣赏性的读,要求以声传情。把美读放在引读之后,是因一年级小学生朗读水平的需要,在范读、引读的基础上进行美读降低了难度,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个别学生出现唱读现象。

  (3)演读——唱游。 本文是诗歌,韵律优美,课后第四题要求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伴着音乐边舞边读、边舞边唱。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完成课后第四题学唱《小小的船》的要求。这一个环节,通过“以读代讲、读中促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分析讲解,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真正体现了“修正版大纲”的精神: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巧识字形,乐趣横生,学会生字。

  在初读、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义,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现象,尤其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激励学生结合字形字义,巧识巧记。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略)

  各位评委,以上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观上我们力求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这一精神,客观上由于我们理论和实践的水平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有许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理解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作为一个伟人,一直受到国人的敬仰,当权者把他尊为圣人,文人学者把他尊为宗师,一般老百姓把他尊为启蒙的智者。《论语》,作为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重内心的修养;做事,重踏实的践行。而这些在本文字里行间都可见可感。

  二、教学目标:

  这课书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因而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字义串联法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他们的精神。

  3、通过联想体味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坚强,通过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场景的练笔体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学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些什么?

  板块二: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这这一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两处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你体会到了什么?随机:

  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2.读出一路艰辛,求知若渴

  不管风雨,孔子风雨无阻地在赶路,读

  不论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赶路,读

  不分昼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赶路,

  读——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出示: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随机谈体会,指导朗读

  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你读懂了什么?有礼貌求知若渴(谦虚好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用一句话?(泉水流不尽,知识学不完,活到老,学到老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2)谈老子

  出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出示: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这一过程中,我精心设计了写的训练,做到读写结合,悟中练写,通过抓住对话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写一写孔子学成后和老子拜别的场面,我们每一课书都将搭建写作的平台,将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分散到每一课书,每一节课之中,力争做到一课一个写作训练点,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习作压力,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此外,还通过各种方式读体味孔子和老子的品行。以读为本,读中体会人物品行。教学第二段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在书中画出来,让学生先对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有个总体印象,然后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这句话的教学感悟他们的品质。老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体会孔子行路的艰辛。对话部分我们设计了通过自己读、男女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方式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让学生以读促思,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说课稿 篇4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

  本课时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一个试一试和一个练一练。例题通过引导学生将稍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感悟转化策略的便捷。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的策略曾经解决过哪些问题,体会转化策略可以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初步形成对转化策略的认识。试一试、练一练都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转化,使学生体会到了转化的价值。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拟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是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结合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情况,我预设如下,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

  借助媒体显示司马光砸缸的画面,学生讨论这个故事中大家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救人?司马光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救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找大人来救太慢,落水儿童可能有危险,换一种方式——砸缸,能更快的救出落水儿童,司马光真聪明。在我们数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常常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转化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可以使问题更快得到解决。

  第二环节:互助合作 探究策略

  分三层, 第一层:探索方法

  借助媒体显示例题图: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得差不多之后,指名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此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把图中的方格线补画完整再数;如果有学生直接说出分别把两个图形转化为长方形,那么就请学生来说说是怎样进行转化的,并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在媒体上一步一步演示转化的过程。

  学生交流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才能更快的比较这两个复杂图形的面积的。从而明确是因为把它们转化成了长方形,所以能很快比较。

  这一层次,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同时教师利用媒体的演示,和语言的归纳,使学生明确地感受到了转化的功能。

  第二层:回忆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首先学生回忆,并先在小组里交流。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选择性的板书,当学生提出实例后,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具体方法。

  接着结合板书,教师提问: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容学生思考片刻,若学生说不出来,就教师说:这些都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那以后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转化策略在以往学习中的运用,体会转化通常是把一个稍复杂的、新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已经解决的问题。

  第三层:运用策略

  1、媒体出示试一试中的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几个2的乘积。

  接着媒体显示算式右边的正方形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图形,哪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建立数形对应的概念。学生仔细观察两者间的联系,明确,原来的算式可以转化成1-1/16进行计算。

  2、媒体出示练一练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计算,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策略。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此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不同转化类型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从多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 巩固策略

  第一层:基础练习

  1、P74第2题,学生填好之后说说是怎样想的,说出转化的方法。这里我借助媒体演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2、P74第3题,学生先说一说怎样转化再计算。

  第二层:综合运用

  1、我改编P74第1题,16人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单场淘汰制,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冠军?先帮助学生理解单场淘汰制的含义。学生思考片刻后如有学生能说出来,就让他说完之后媒体再显示图像,如没有学生能说出来,就先显示图形,再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冠军就是要淘汰15人,所以要比16-1=15场。

  2、在此基础上作一个变式:如果16人参加的是双打比赛,也是单场淘汰制,那要比多少场才能决出冠军呢?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再交流。要说明白16人参加双打比赛,每2人一组,分成了8组,要淘汰7组,所以要进行7场比赛。

  3、媒体显示一个不规则金属零件,要测量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方法,最后教师肯定转化的策略

  整个练习过程,从基础的模仿训练到生活当中的综合运用,层层深入。激发学生从多角度灵活的运用转化的策略,确定转化的方法,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感悟策略

  组织学生说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策略,这种策略有什么优势

  学生交流、互补,明确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问题化繁为简。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 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 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小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进行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近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近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进行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进行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对比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七、说板书设计

  略。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9-20的内容及练习二的第8-10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几和几”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这是一年级教学要注意的部分。在认数教学中,主要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的游戏,使学生知道了数的组成。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级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

  本课时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游戏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为学生创设了“分小棒”等游戏,让学生不断地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体现也层次性。先让学生看实物猜组成,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学生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游戏不断地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动脑猜一猜、动口说一说及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积极性高,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

  1、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分小花”的游戏,也就是把4朵小花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分完后与小组交流,然后跟全班交流汇报3种分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4可以分成几和几”。

  2、学生通过做一做,猜一猜的游戏来学习4以内数的组成。玩游戏前先让一名学生与教师配合示范一、,然后小级相互交流,自学4以内数的组成。

  (二)小组摆一摆,学习5的组成。

  1、学习并懂得4以内数的组成,接着学生试着自己“摆小棒”的游戏,并知道5的组成;然后交流汇报中掌握5的组成。

  2、教师出示卡片5,学生摆小方块,在操作的同时,让学生用5的组成连线,接着让学生拿出5的组成数字卡片来操作,再同时让学生板演5的组成连线。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的第8-10题,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动脑思考后交流讨论,再指导填空。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要体现也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北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8页的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说课稿及反思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对于竖式的'写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说课稿及反思

  数位对齐才能加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优:(复习旧知识)

  二、谈话引入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学习新课: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方法:

  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念儿歌导入新课教学。通过放映小兔拔萝卜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灰兔哥哥白兔妹妹拔萝卜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看法,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数学算式,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引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用竖式计算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提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在加减的过程中,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里,我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在设计上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1、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把主题图和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快乐学习”。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受来表达算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富有个性的、能动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倾听、表达、小组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方程的意义》

  一、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 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足感,既复习了旧知识,形成平衡与等式的印象,又为式子的分类打好了基础。

  第3个层次,学生集体交流,将式子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等式与不等式的概念。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几个像100+x=250的等式。并比较共同点得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并通过辨析进一步使学生会分辨哪种等式是方程,哪种不是方程。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4个层次,扩展阅读,出示小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人们在数学中的探索。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础练习为主,如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辨析方程。适当补充提高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反思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说课稿 篇10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迅猛发展。从家庭四大件的变迁,到深圳从小渔村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从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到现代汽车工业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我国依靠进口到自行制造的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这无不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正以全新面貌登上世界舞台。20多年以来,我国对原有的工业基地进行了扩建并形成了一批新的、现代化的工业基地,生产出了越来越先进的产品。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图》,看看我国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吗?说出它们所在的行政区名称。我们以小组抢答的形式来回答。

  二、识图探究,抢答开始:

  1)我国原有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呢?你知道它们在哪些中心城市吗?

  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中心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区。中心城市是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

  (津京唐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山东的烟台等又合称为环渤海工业带)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中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珠海、东莞。)

  2)请同学们看图,说说辽中南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 手抄报展示活动体验:

  1)新建成的.工业基地有哪几个呢?中国制造了哪些工业产品?你对它们了解有多少呢?我知道很多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做成了手抄报,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可向他们发问。

  2)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工业基地,制造了越来越先进的工业产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既丰富又方便。可在以前,我们国家生产技术落后,处处依靠进口产品,以追求进口货为时尚。然而今天,情况还是如此吗?请用简洁的话告诉我,你们家的用品特别是家电哪些是进口的,哪些是国产的?短短20年间,人们的消费观竟发生如此大的改变,你们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四、 认识中国制造的产品远销国外:

  1)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要,还远销国外市场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看看70页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后全班交流。

  2)以前许多到外国旅游的中国人回国时都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购买几样外国制造的洋玩意作为礼物,可是近几年,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市场上惊喜地发现很多标有“make in china”的商品。(播放课件)据你所知,中国制造的哪些产品已远销国外?大量印有“中国制造”标志、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中国产品已遍布世界市场。

  3)远销国外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世界市场的呢?(播放有关交易会的图片资料)

  4)外国朋友是如何评价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呢?请你谈谈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制造。

  五、 观看“嫦娥一号”奔月,提升民族自豪感。

  (更让我们激动的是就在上个月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在学生观看完后,老师继续说, ,嫦娥一号卫星现已进入近月点200公里的椭圆环月轨道,正式投入月球环抱,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同学们,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完完全全的“MadeinChina”(中国制造)而研制团队成员平均不到30岁。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说课稿】相关文章:

《理想》的说课稿04-19

《匆匆》说课稿09-07

匆匆说课稿06-08

比尾巴说课稿06-08

《迟到》说课稿06-09

钱学森说课稿06-09

雪花说课稿06-08

《观潮》说课稿07-03

贝壳说课稿06-13

口技说课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