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28 09:29:0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

  本条目开始谈论兴趣,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那么其他的问题都不再时问题,因为他有解决问题的力量,这就时兴趣的力量。书中总结了一些兴趣的本源:

  1、认识本身就时兴趣之源。

  让我还是尝试用举例子来说明这里的兴趣时什么吧。虽然我们生活之中都能看到【火】这个东西,于是我们想要去了解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课堂之中老师的引导也好,自己阅读书籍也罢,这里有种对火强烈需要了解的欲望,就是认识本身的兴趣。

  2、发掘万物的实质,寻找其因果也是重要源泉。

  在我们完成初期的大致了解一些与火有关的知识之后,我们又开始寻找答案。为什么会产生火?什么情况下/什么物质会产生火?火与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时什么?这种想要了解火的实质已经火与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的这种感觉,也是兴趣的源泉。

  3、把知识加以运用。

  如果说前期的了解存在有思想大脑层面的话,运用知识则是把这个兴趣提升的'重要方法。就如同我们做的那些小实验一样,火苗的几层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温度时不一样的,农村用柴火烧出来的食材为什么跟天然气的味道不一样。

  我们通过生活中运用到的火结合起来,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驾驭知识】的情感,这种情感会让他们的自我感觉非常的棒,以至于对此类事物的兴致越来越高。

  我的收获:兴趣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其实一个老师一旦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了。我想后面一定会涉及的如何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对那样的内容我倒是很期待哦。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需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也越多,他的思考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侄女现在的二年级了,她就是那些很艰难、很缓慢、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习困难的”的学生,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完了问她整篇课文讲的什么人做什么事?一概不知道。简单的用“美丽”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数学只能做已经列好的算式题,对于文字题目,怎么都理解不进去。比如:3个2角+2个2角=角,她说:3+2=5角。一个面包2元钱,3个这样的面包多少钱?再怎么举例子都理解不过来这样的题目怎么列式,哪怕举得例子只把数字变一下,教会她怎么做,再来做这道题,她都列不出来。

  这学期开学,回到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我就让她多课外书《女孩故事屋》,读完一篇就让她讲讲故事的情节,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读书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周密考虑地、有预见性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这是教师关心的一件大事。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有组织地组织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一些科普读物,这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行得通吗?对于一个连读都读不懂的孩子来说能挽救她免于考试不及格吗?

  刚才,让她讲一遍《白雪公主》,只说了几句,就忘记了。我看了她一眼,说是看还不如说是恨了一眼吧,让她在读一遍,她拿着书坐在哪儿又开始了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扪心自问,我做到了真正的爱她了吗?

  爱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真难!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3

  这个月读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30年教育经验的总结,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上,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靠阅读扩充知识。他在书中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那就无从说起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他还提出,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我们不能把所有新的知识交给学生,所以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如何阅读上,他支出,应该以大纲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老师只需要打开窗口,故意留下一些东西不讲,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读大量的书籍,正如平时所讲的“交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苏霍姆林斯基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诱使儿童自觉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如果你想做到让儿童好好学习,要维护和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自豪感。很多孩子在学校学习,没有获得过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的是挫败感,那他在学习上必定萎靡不振,终日昏昏欲睡,学习打不起精神。所以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豪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学会,能学好,有进步,能得到老师的关心,父母的赞扬,同学的肯定。

  这本书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体现着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给我很大的启迪。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4

  教师日记不你象我们传统意文上理解的日记,老师的日记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教学反思、听课记录等。这些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

  荀子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新鲜的、紧扣时代的信息,使教学生机盎然,收效颇丰。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和再现,离不开平时的日积月累。因为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具有长流活水。那么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知识积累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见解。

  1、教师个人一线教学、教育资料的积累。

  这方面包括每学年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测试试卷等。其中备课笔记可把其中教后感重新按课时整理出来,并附一些教学后记,这对以后的.备课作用很大:听课笔记、观摩课教学资料可拆成活页,与对应的教案订在一起,作为下次自己改进教学的参考;每次测试试卷标明测试情况: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学生失误较严重的题目标注符号并分析原因,以利于以后教学测试中对照、借鉴、提高。

  2、学生学习情况的积累。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某些教学手段乐于接受、对某些问题总是疑惑不解、对某些知识点总产生思维定势等对以后教学工作有用的信息应及时记录下来,并附上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学生学习情况中另有一项具体工作不容忽视:学生平时常错题、易失误题,或教者遇到重量级题目,要按章节分成版块整理成“错题集”或称之为“教学备忘录”,这对以后的教学是不无裨益的。

  3、常读书看报时的积累。

  读书看报、阅读专业刊物,会遇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应及时做好积累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料信息库。

  总之,长期做好知识积累工作,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日臻完善,并使自己较快成为一名富有经验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条建议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感触颇深。当孩子们怀着无比渴望知识的心情走进校门,但很快随着学校生活的简单枯燥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和好奇,变成令人忧虑的厌恶学习的状态,怎么样安排班级和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才能使孩子的精神和智力都比昨天更聪明,更有活力和兴趣去学写呢?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看见。

  因为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索能力首先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存在,不至于空洞抽象使孩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必须让他们觉的学习是多么丰富和多彩和惊奇,当付出用心去看,去仔细的观察,会思索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让好奇使他们更有动力,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烈,所以有写东西必须要看见,孩子们因为看见这些东西,多仪注意力自然转移到这里,而不会成为消极的接受者,于是就有了活动的思想。而思考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不断的给孩子新奇的东西,更能让孩子们去主动思考,即使很简单的记忆知识,也能让孩子明白每个记忆知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培养他们这种善于观察并得出结果的敏感性,比简单的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实际意义也强的多。若没有了一些实际的'看的见的东西和体会,小学生很难去体会那种感受,有时候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总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用看见去激发孩子的学习的热情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之一。

  第二阅读。

  用不断阅读来拓展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样去补充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呢。我想阅读是最有利的手段,而且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可以让孩子领略不同的新奇,而小学生的好奇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若没有这些更谈不上学习什么科学文化知识了。只有阅读了大量不同的书籍,知识才会由片段的会聚成一个汪洋的整体,而不至于支离破碎。而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去读这种的书。小学生不一定要选太高深莫测的书籍,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首先一点原则,孩子们读书为乐,若太枯燥,他们没了乐趣,自然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了。而小学生的心理在萌芽的状态,而一些英雄任务的书籍往往多读一点会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也会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一些适当的自然读本又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拓展了他们理性认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创造力。

  有了上面两项的看见和阅读做积淀,剩余的便是这两种积淀的结果,那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和上面两项既是延承的,又是平行的。创造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立思索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造者的满足。

  总之,读完了这条建议。想了很多,也联系了自己很多。而且从文字的背后,我看见了作者对孩子的真心和用心。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吧。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6

  最近,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

  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2、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集体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终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应该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中。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终生牢记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感悟:我是一个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许多落后的学生并不是弱智,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可以赶上去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5、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词语教学的问题,词语教学在初中阶段一直要么被忽视,要么被错误地实施,这里有一种新的有效的做法:用词语来描述自然、生活,来表达感情、思想。

  6、兴趣的秘密何在?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你只要走近去看,在你面前就会场展示一幅令人惊异的大自然的秘密的图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兴趣的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很常见的情况是,这个“攀登”、“挖掘”自然万物的实质及其因果联系的过程本身,这是兴趣的重要源泉。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请你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吧。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靠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对于那些对知识和脑力劳动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一番。这里谈的已经不是竞赛,而是把一些人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的问题了。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对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的会议上进行讨论。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这里最主要的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感融合起来。通向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的途径,就是知识要有现实性和积极性。我们认为,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一个人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如果学生有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

  在我们的眼里差生就是差生,因为他的学习差所以好像在他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发光的优点。无论教师费多在的力气去给他补习功课,最终他的成绩还是不能如教师所愿,所以在教师心中“差生”的概念就牢牢的扣在了他的头上,看到他就发愁。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抹杀了所谓“差生”的发展,读了《一个差生的思维觉醒》我感到十分内疚。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举了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他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孩子,但是入学后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巴甫里克和别的孩子不同,别的孩子学习一点也不费力,而他不要费多在的力气还是徒劳无功。教师愤怒地说:“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像你这样,我在放学后还得陪你补多少课啊?”久而久之巴甫里克被教师鉴定为“思维迟纯的儿童”。教师不仅在学校里给他补课,还向他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但是在野外学习课上,这个孩子却变得完全不同,他向同学们讲述了许多他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事情。从他的讲述中能感觉到一种觉察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可我们的教师却只是认为只有坐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坐得越久,就会变得越聪明。为此巴甫里克吃尽了苦头,对他所感兴趣的自然界,他也不再感到新奇。就这样一直到升入五年级,教师还向新教师一份孩子所犯的语法错误登记,和教育鉴定。可就在一节植物课上,巴甫里克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从那以后巴甫里克有了自信,他的兴趣与智慧得到了发展,从哪时候起才第一次听说,巴甫里克是个聪明的孩子,后来孩子找到自信,学习上也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个青年的知识是牢固的,理解是透彻的。他有一个突出的`物点就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里加以运用,并且使它们在脑力劳动中占有一个确定的地位,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后来他成为了非常有名园艺师。

  苏霍姆林斯基把巴甫里克的这和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孩子思维有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教师善于开发孩子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从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也不得不深思,在我们头脑中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的“差生”,是否也因为片面的理解和认识,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把孩子强压在课堂上而抹杀了集聚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释放。教师的天职是教学育人,可如果我们只把眼睛放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想想会有多少孩子因为我们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他们的前途也因为我们而失去光彩。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8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虽然距今甚远,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拨开我们眼前的云雾,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今天,谈谈我的一点读书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与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我有时,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在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关于后进生的成因,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那是由智力低下、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够等造成的,但苏霍莫林斯基却为我们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身为老师我们会经常去别人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从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后进生在我们的心目中,学习能力真的太差了,对我们老师的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这些学生连学习都学不好,又何谈阅读?因此往往很多时候剥夺了他们的阅读时间,忽略了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学生需要用阅读来提高自己,需要用阅读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老师也只能交给他们方法,但真正的落实,还是需要我们学生自己完成。

  苏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个叫费佳的学生,在算术应用题的学习上障碍很大。“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面对这种情形,苏氏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这些习题深深地吸引了费佳,也开始引发了他的思考,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求得答案。随后苏氏又为其搜集了一套专供他阅读的书籍,约100本,可供他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这些书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到五年级时,这个孩子已经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后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历史、文学,还遇到过困难,但每一次困难他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通过学习,我要逐渐转变了自己的陈旧观念,通过慢慢摸索,努力转化好每一位学困生。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学困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的,全书共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教育家给教师指路的,阐述着教书育人的真理,确实给我们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们展现了教师教育人生态度的一种凝练,使我们明确怎样去做一个优秀的教书育人者。

  通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使我们不知不觉的穿过时空隧道走进了1918年12月28日,去详细了解作者的出生地,工作的地方,使人有一种急于认识这位大教育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从出生到上小学一直到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总是积极向上的,勤恳的',一生写作了41部教育专著,1200篇童话,生前被评为乌克兰功勋师,获得2枚列宁勋章,多枚马卡连科奖章。应该说,苏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的生命活力都投入到了前苏联的教育事业上,这一点是公认的,是我们现代教师应该学习的精神。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被动状态,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呼唤心理学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陈学诗、沈渔村、李心天等一批专家、学者呼吁“为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应“广泛开展心理卫生科普宣传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中小学增加心理卫生课”,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给教师的建议》成书于十九世纪初期,虽然在时间上和我们相隔很远,但其内容中闪现的教育理念是和我们在同一时代的,尤其是书中要求教师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强调学生应该善于自我表现的理念等等。总之,书中有许多建议是我们教师今天应该借鉴的。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9

  小的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也曾经有个家长骂骂咧咧地说:“你们幼儿园老师就是保姆。”其实,有一种说法我很赞同:“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幼儿不仅要教孩子一些知识,更要给孩子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基。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我们幼儿园教师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就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认可。这种呗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在书中,明确指出在备课前要研读教材,要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还用了一个实际案例说明,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该怎么教。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我们慢慢地从小学教师的角色中走了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了给幼儿上好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课后,我们还需多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财富。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了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幼儿是好奇、好问的,这都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幼儿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8-2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05-05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08-24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08-1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600字08-13

教师随笔《给教师的建议》学习随笔08-08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8-23

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建议08-23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8-24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