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14 08:32:0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中讲到: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时应该做到的。在工作中我也尽量做到如下:

  一、关心后进生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他们中有的是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是父母离异,不正常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有的是身心发展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的结果。由于后进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因此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他们往往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他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关心,家庭、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要转化后进生,只有使后进生动情。我们只有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上的污垢,只有消除了后进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才能开展转化工作。首先,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在学习上热情地给予指导,遇到困难时给予真诚的帮助,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犯了错误进行耐心地教育,使他们时时感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使逐步改正错误和缺点。

  二、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工作的先决条件。

  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就得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坚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了解的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三、对后进生要因势利导,坚持一分为二。

  后进生的缺点较多,也较突出,容易被大家发现。他们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不太明显和突出,时常被大家忽视。往往这一点就不利于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我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注意发现后进生的微小进步,坚持一分为二,优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引导,可以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自己的长处,以自身的长处逐步克服一些短处,从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进步的信心。

  四、对后进生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至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以愿违的事。

  我坚信,终有一天,顽石是会点头的。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2

  本学期我阅读了苏联闻名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

  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书中还有很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 “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3

  让兴趣成为课堂的助力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都这样对学生强调,让学生一定要对学习自己的科目要有兴趣,然而老师正是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服务,让课堂自然而然的驾驭学生的兴趣。

  读了这条建议,懂得了如何引导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兴趣。首先要合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储备,调动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思路有选择的抽取课堂需要的储备。也就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详细的摸底排查,搞清楚学生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好,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棒的。其次得激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兴趣。这个前提是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量,对于课堂所讲的东西有一定的思考但不足以解决当前所学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度增强,对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有一定的增强。当学生的兴趣有了提高,不难想象这样的课堂,这么配合的学生不会是一节精彩的课堂,即使是理论的东西多些,学生仍会带着满足的微笑从你的课堂中走出来!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4

  早在一百多年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就给了中小学教师如下建议:“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今天的教师最需要什么呢?

  在“同伴研修”、“反思成长”、“有效教学”等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对于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已经不再陌生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找到有利于其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呢?

  学习,积累,反思,永远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对于身处知识爆炸时代的当代教师而言,以往我们所倡导的“积识成智”应该被予以新的注解,即在新课程背景下,谁能够更智慧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谁就能够获得更快速的成长。

  看看我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爱学习的人。看了这本书,看样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从看书学习中获取经验,少走冤枉路,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其实,教育是一个受经验左右的行业,从事教育的人较容易为以往的经验羁绊。如此,学会有效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会有效借鉴他人的智慧,并有选择地在“积识”中有效“转识成智”,已成为当代教师成长的最佳路径。《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一书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邀请了至今仍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经验教学实践的全国各地著名中小学各学科特级教师,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成长中的经验总结,以“现身说法”的形式给教师以最实用、最贴心的建议。

  是啊!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美的词语吧!

  【给“准”教师的三句话】

  第一句:选择教育需要一种勇气。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选择平淡,选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认为这只是从表面现象而言的。其实,教育的世界跟天空一样深邃和高远,教育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样广大,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教育。因此,选择教育需要勇气。勇气则来之于梦想;勇气来自于远见;勇气来自于真爱。

  第二句:从事教育需要一种底气。教育是一项智慧的'事业,是一项心灵对心灵的事业,是一项创造未来的事业。因此,从事教育需要有一种底气。这种底气至少包括文化底蕴、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底气来自于读万卷书;底气来自于行万里路;底气来自于阅人无数;底气来自于专家指路。

  第三句: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从事教育,如果不去研究,会很快被教育淘汰;如果研究不深入,难以成为有卓越成就的教师,更不用说成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和教育家了。但是,并不是说只要你研究,就一定会取得成就。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灵气是理解力的表现;灵气是想象力的表现;灵气是创造力的表现。

  【需要“生命的学问”】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要想在教育上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得让自己的心性进入志存高远的境界。正是这份信念,使我们可以从容面对死神的威胁而一如既往地钟情于自己的事业;正是这份信念,使我们可以对赛课、评模的不公一笑了之,依然沉浸在科研的充实和愉悦中;正是这份信念,使我们成了一个在外人看来毫无生活情趣却能自得其乐的书呆子。

  第二境界:要有坚忍不拔的事业境界。古人云: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长志。人生、事业多变故,面对各种变故,改变了当初的目标和愿景,有人始终保持着心灵上的那份淡泊和宁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始终奉行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事业信条。

  第三境界:豁然开悟的事业境界。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智慧的事业,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奉献的事业,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创新的事业。其实,教育实在是一种修炼的事业。时代呼唤着“生命境界”的教师,时代呼唤着有更多的教师进入“生命境界”。

  【学会“沉下去”】

  “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潇潇洒洒地浮起来。”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就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沉下去,要安于平凡,不甘平庸;

  沉下去,要立足长远,持之以恒;

  沉下去,要身在其中,心在其外;

  【做“英雄校草”】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好教师?印度教育家说,我们队教育所能谈及的是,当我们忘记所学但仍在脑内留下印象的,才是教育。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忘记所学但仍遗留下来呢?答案就是人格。没有人格,教育便是徒然的。教育的成果就是人格的建立,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产生的长久影响。

  “校草”实为学生对于教师的尊称,学生喜欢把喜欢的老师当成一种喜欢的形象,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长久的情怀。对于学生来说“教育无小事”,一个教师也许就是一个榜样,一个“偶像”。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书看了其实只有一小半,收获可是一箩筐啊,看书确实能增长知识,加速前进的步伐,好书慢慢“品”,下期再做精彩感悟,相信收获会更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让我们一起倾听特级教师们讲述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及科研中的所思所悟,从中学习他们在反思中悟出的教育真谛。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5

  本学期为了响应学校号召,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一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文中讲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说有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有很多来听课,课上得很成功。课后,就有老师询问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的?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备课,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20xx年至20xx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可是我却发现,我们身边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的读书了。作为老师,经常告诉学生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外的阅读积累,可是,又有多少老师能够坚持不懈的阅读积累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大师这一理念的再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再如“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想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一条条建议无一不闪现着大师智慧的灵光,指引着为师者前行的方向。它是一本适合各个层次教师阅读的作品,深刻的理念蕴藏于直白而简约的文字、生动而翔实的案例,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启迪。每一条建议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中,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大师对话,每每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大师写作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朋友们,还犹豫什么?阅读经典,走近大师,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对照我的课堂,我总是千方百计的多教,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满满的,惟恐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然而这种“多多益善”的.做法现在想来是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诚然,帮助学生解惑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不可回避的天职。语文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解疑,并让学生学到解疑的方法,品尝到疑问被解的快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以解疑为目的,为问题的解决而满足。

  疑问是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去探索研究,获取新知。当学生头脑中不在有疑问的时候,思维也就慢慢停止了。成功的语文课,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所有疑问都解决,而是或多或少地给学生留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我想:这样的教学就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6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它不晦涩,通俗易懂,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进教育师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拟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的教育理论师,他用30多年的时间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他闪烁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教育工作者干渴的心灵!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思。

  文章中有谈如何教书育人的,有谈如何关心后进生的,有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其中第八十七条“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给我的启发最为深刻。“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是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必须能够分辨清楚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学科思想的。前沿问题。如:我应对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有所了解,熟悉目前语文教育领域的动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确是这样,只有当我的知识视野无比宽广时,在语文教育教学时,才能高瞻远瞩、才能创新、才能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真正能手。

  文中还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7

  我在业余时间读了《给老师的100条建议》,从中获益匪浅,在我的12年教学时间里,我既没有记日记,也没有留下学生的事例,我感觉这是我的一大遗憾。虽然我和其他老师谈起来学生,还能说出一些特殊的学生特殊的事情,但也有很多典型的学生问题,典型的`处理方法已经很是模糊。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决定一生在教育事业上发展的我来说,对这些年来的碌碌无为而感到后悔。

  苏霍莫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不错,只有每天读书,才能积累更多的词语,更多的句子,更多的事例,读我们讲课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备课也不需要有很多的时间,这不就给我们节省时间了吗!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改作业、多了解学生,还可以自己研究一些课题等事情。

  读的书多了,懂得就多,当学生问你什么你都能答出来时,学生会对你有种佩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听你的,你对学生的管理就更容易。学生在你的课上就会认真听课,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从诸多方面发展了自己,在学生面前也会成为一名受欢迎的老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子女,让我们也给子女做个好榜样吧!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8

  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格”的魅力的书。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教师要这样当。寒假,学校布置我们同读一本书,于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便成为我床头枕边必看之物。

  每次捧起这本书,涌上心头最多的便是赞同、赞许、赞叹!——感受着师与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幸福与喜悦,用自己的实践验证着这些至理名言,我们做教师的,只要勤而用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将受益终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坦言: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什么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种记录是思考和创作的源泉。“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的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宝贵的财富啊!”……

  由此我想到魏书生老师的《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这一篇。魏书生自己坚持写日记同时他也建议别人去写日记,其中有那些好处能让他如此的乐此不疲,在大会小会上不断的向青年教师进行这样的建议呢。我们来看看。他提到写日记有很多方面的益处,(1)日记能使我们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因为我们常常会将自己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给忘记了如果写了日记,常翻一翻,人就容易记住自己,不失去自己,忠实自己真善美的一面。

  (2)写日记有利于改变自己,改造自己。很少有人劝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写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

  (3)写日记能磨练人的毅力。写一篇日记容易,坚持下来难。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再坚持写日记就更难,而一旦坚持住了,便产生了心理惯性。

  (4)写日记很多时候都是解剖自己,分析自己。

  (5)写日记能提高自己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水平。日记的内容很大部分是对社会的观察分析。写出来,能认识得更清晰。

  (6)人有了烦闷,宣泄出来,烦闷会减轻,头脑会清醒。在工作单位宣泄和在家里宣泄都免不了使别人不愉快,较好的宣泄方式是写日记。

  (7)写日记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点,许多人早认识到了。拿出日记即使什么都不写,也不想恢复昨天那高涨的工作热情,单是翻看日记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愉快幸福的事情。昨天万般痛苦,惆怅的事,今天想来觉得宝贵,觉得可亲。写日记的好处多多。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不写生活日记,但写教育日记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教育日记就是一种教师个人的'随笔记录,主要在日常工作中记,我们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教育现象开始,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都记录下来。比如,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些原始资料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教师日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研究。

  很多时候,教育的精彩瞬间层出不穷,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而那许多值得我们回味和反思的细节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记忆模糊,久之便又被新的故事所替代,如此往复日子,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因缺少积累而显单调,我们的教师生涯因缺少记载而失色彩,如果我们拿起身边随处可得的笔,记下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正如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而这些记录也正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如果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状态,让写教育日记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思索和践行教育的人,就是教育的有心人!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9

  暑假里读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随笔集《给教师的建议》既解析了一些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传授了一些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既有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建议,又有针对学生群体的学习良策。一开篇,叶圣陶就开宗明义,强调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建言说,教师在做好以身作则以外,多注重言传身教,其实就是最大的为人师表

  叶圣陶设身处地的站在教师的角度,以“如果我当教师”为题,进行了系统的阐明。欲作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绝不能把单纯地教书识字认作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他看来,教书识字只是手段,让学生养成多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进而,叶圣陶又向广大教师提出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的`建议。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就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才行。

  作为勤于笔耕的教育家,叶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少不得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芸芸学子们的思想品德课该怎么上?叶圣陶真诚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而且也要“搬进”家庭、“搬进”社会,各方各面通力协作,才能“水到渠成”。

  叶先生创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课内所有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校内校外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会受到濡染,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品德修养也会不断得以增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们既可感可知,又入脑入心,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特别在读了叶先生的《讲和教》,给我深刻的体会。在课堂上要“讲深讲透”、“精讲多练”。结合我在数学例题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有效的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舍本丢纲,盲目重复训练,通过例题教学,采用合理的策略,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有限的例题发挥极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例题得到启发找到解题途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从而使例题教学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题多问

  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例题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点的铺垫、分解、交汇、拓展、延伸,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到层层深入,直至问题的解决,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启发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只有以例导思,最大限度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寻求解题途径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使得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完善,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严谨性才能真正得到训练。

  (二)一题多变

  例题教学中,针对知识点,设置一题多变,由一题发散为若干题,层层推进,不仅增强了例题的使用价值,使学生对原例题的认识和理解呈螺旋式上升,还能帮助学生活化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知识,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达到由例及类、触类旁通、以一胜多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例题都要变条件、变问题,要因人因题灵活处理,否则会适得其反。选择例题进行变式要注意把握变化的“度”,不要“变”得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

  (三)一题多解

  一道数学题,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技巧。思考不同解法适用的特点,鼓励学生举出相关的问题或类似的题型,总结规律。

  (四)多题一解

  对简捷常用的解题方法要让学生熟记于心,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果教师能选择不同题型但能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解题,学生在应用中就会对这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采用“多题一解”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同时自觉。

  (五)改编例题

  改编例题的方式很多,例如教材中有些例题的背景一般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气息,如果将例题改编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六)错题辨析、改正

  课堂例题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疑难或者易发生认知偏差的问题,设置错题辨析、改正,让学生发现错解及产生错解的原因,从错题中体会到知识的关键点和易错点,辨析出知识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找到正确的解法和结论,有效地知错、改错、防错。教师有意错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但不急于把正确的解答告诉学生。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0

  这段时间,我主要阅读的书籍依然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其实从阅读之日算起该有一年的时间了,可到今年才将此书读完,不是我懒散悠闲,而是每次看完一个故事吸收完一个教育精华后总得花上好一段时间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将所读所学所悟的东西用之教学,我的学生才能从中获益。读完此书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伟大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总能用很贴切的语言来解读我们教师的内心,他总能站在我们的立场去为我们解惑,每次阅读后,我总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个学期在教学上带给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后进生,针对后进生的问题我看过不少书,也听取过不少名师的意见,可自己总跳不出那个死角,表现得太过于激进,对于学生的优异成绩表现得过于兴奋,对于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却缺乏冷静地分析。到

  底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在书中有一章节专门是针对后进生问题的,这个章节在读完一遍后我收获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败后我总会再次翻阅,发现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现在我常问自己:作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每个学生上着同样的课,问着同样的问题,布置同样的作业哪怕,补差也没有分出个差别。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也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在捧着教育名著或其他有益的书籍?所以今后,我要想要求学生多阅读必须从自己做起: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想只有读得多,学得多,悟得多,才能将最好的教学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才能将最新的教学理念灌输给我的学生,最终我才对得起我的学生。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1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幼儿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幼儿贪淘气,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幼儿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我们的幼儿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幼儿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2

  通过学习《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一书,对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使我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霍姆林斯基所写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没有过时,它仍像一场及进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书中的建议如同一条条观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当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和注意力集中”对我启发很大,把控位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应”,孩子刚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交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者,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书中霍姆林斯讲过,“只有当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相结合时”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支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读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有很多的观点、理念深深的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指挥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3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局部,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缺乏,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冲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疑心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开展,这种和谐开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觉察,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根底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根底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那么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教师读书心得。它对广阔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今年,我有时间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感受颇深。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根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修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化学课程标准“根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心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时机。人性中最珍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局部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开展。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缺乏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其实是最正确的方法。比方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实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入了进去,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会使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无比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是说自己加强要自己业务与政治的学习。而实际上往往成为一种泛泛而谈的“学习〞。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郑杰校长在书上论述: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他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他经常会自问和反思“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然后他会和别人充分交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抱宽容和尊重的态度。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根底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开展。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鼓励、自我强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开展的根底,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它是紧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情境的、常规的、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式,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性很强,如果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只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如果说学生是在为“明天〞而学习,那么教师就是在为“今天〞而学习,这是现实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缺乏,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找出驱动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期望是否一致;经过这种分析,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更明确的认识,会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过程到达更优化。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正确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称职的效劳者,就是说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效劳,为帮助学生的学习效劳。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效劳于学生呢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效劳,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效劳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效劳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效劳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效劳。在为学生效劳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谢。当学生学会感谢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又如谁是学校的主人让我知道了学生、领导、教师谁是学校的主人呢我们常说学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学生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可是决定学校大事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决定权呢那么学生何来主人之言。那么教师是吗领导是吗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还有很多内容如把困难当作时机……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开展。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4

  今年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条建议是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感触颇深。当孩子们怀着无比渴望知识的心情走进校门,但很快随着学校生活的简单枯燥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和好奇,变成令人忧虑的厌恶学习的状态,怎么样安排班级和学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才能使孩子的精神和智力都比昨天更聪明,更有活力和兴趣去学写呢?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看见。

  因为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索能力首先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存在,不至于空洞抽象使孩子失去了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必须让他们觉的学习是多么丰富和多彩和惊奇,当付出用心去看,去仔细的观察,会思索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让好奇使他们更有动力,但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烈,所以有写东西必须要看见,孩子们因为看见这些东西,多仪注意力自然转移到这里,而不会成为消极的接受者,于是就有了活动的思想。而思考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不断的给孩子新奇的东西,更能让孩子们去主动思考,即使很简单的记忆知识,也能让孩子明白每个记忆知识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培养他们这种善于观察并得出结果的敏感性,比简单的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实际意义也强的多。若没有了一些实际的看的见的东西和体会,小学生很难去体会那种感受,有时候即使记住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总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用看见去激发孩子的学习的热情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之一。

  第二阅读。

  用不断阅读来拓展孩子的思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样去补充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呢。我想阅读是最有利的手段,而且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可以让孩子领略不同的新奇,而小学生的好奇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若没有这些更谈不上学习什么科学文化知识了。只有阅读了大量不同的书籍,知识才会由片段的会聚成一个汪洋的整体,而不至于支离破碎。而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去读这种的书。小学生不一定要选太高深莫测的书籍,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首先一点原则,孩子们读书为乐,若太枯燥,他们没了乐趣,自然也就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了。而小学生的`心理在萌芽的状态,而一些英雄任务的书籍往往多读一点会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也会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一些适当的自然读本又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拓展了他们理性认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创造力。

  有了上面两项的看见和阅读做积淀,剩余的便是这两种积淀的结果,那就是创造力。而创造力和上面两项既是延承的,又是平行的。创造是独立思维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独立思索的欢乐,体验到一个创造者的满足。

  总之,读完了这条建议。想了很多,也联系了自己很多。而且从文字的背后,我看见了作者对孩子的真心和用心。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吧。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5

  一、把表拨快两分钟,不能迟到。任何时候,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作为青年教师,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最好把表拨快两分钟,上班不能迟到,开会不能迟到,上更不能迟到。

  二、学会忍受孤独。一些人性格内向,喜欢安静。青年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时,一下子不知所措。这时,你们千万别浮躁,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学会处理繁杂的事情。

  三、学会原谅他人,不生自己的气。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而自己有时也对自己无端地不满意,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所以,你得学会原谅,原谅学生和家长;学会宽容,宽容领导和同事;学会安慰,安慰自己,不生自己和家人的气。

  四、不怕失败,就怕一蹶不振。有的`青年教师工作没干好,学生管不好,就怨天尤人,抱怨自己。不怕工作失误,不怕做事失败,就怕一蹶不振,跌倒了爬不起。

  五、别与他人攀比,别与自己过不去。你却很容易只将眼光盯着那些在事业、爱情、财富方面比你强的同学,而这种比较既让你感到浮躁,也让你失去信心。因此,别与他人攀比,别与自己过不去,你应该与自己的过去比,与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比,这样,你会心胸坦荡。

  六、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谈论别人。不参与办公室的闲聊,更不要谈论你的同事或领导。

  七、抓住给你的机会,别让它丢失。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作为青年教师,要创造机会、争取机会、千方百计地抓住机会,别让它丢失。

  八、获得同事的支持,不要单打独斗。

  朋友多了路好走,同事支持事好办,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吃苦头。青年教师如果人缘好、口碑好,就会成绩大、荣誉多。

  九、学会控制自己,不要将情绪带进堂。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等于可以随时释放。学会对七情六欲的控制和释放,就是做人的水平。青年教师,应有良好的心境,平衡的心态,很好的控制力,不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带到堂,不要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学生,不要让自己糟糕的情绪影响堂教学。

  十、尊重老教师,不能太张扬。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8-02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2-19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2-09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08-22

2022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1-07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体会07-27

读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04-15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优秀]01-28

[精华]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