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利用课文“空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利用课文“空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2-08-05 15:20:1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利用课文“空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利用课文“空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述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关键词】空白  想象  拓展  习作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述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一、描绘词义,拓展想象
  
  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抓住这样的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教师首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作出一定的描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饱经风霜”一词,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了解这个词的大意,然后引导学生:“你们见过拉黄包车的车夫吗?谁能想象一下饱经风霜的车夫是什么样的?” 学生在预习中已对车夫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思考讨论,在家纷纷发言:“我虽然没见过车夫,但我想象车夫因为长期风吹日晒雨淋,脸一定是古铜色,满脸皱纹,皮夫黝黑黝黑的;他双手因为天天拉车,一定布满老茧。”“我想象车夫头发乱糟糟的,冻得发紫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灰白色的嘴唇抽动着,粗糙的手上布满了茧子,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他的脚往下淌着血,露出痛苦的神情。”“我想象车夫约摸三十岁,但他的头发乱蓬蓬的,脸色蜡黄,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中,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脸上布满皱纹,一身寒酸的衣服打着大补丁,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
  
  学生从人物外貌、神态等方面进行了拓展想象,将“车夫”这一人物形象描述得非常具体、生动。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扩展情节,再造想象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地方写得相当简单,甚至出现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因此,我鼓励和引导学生住这些“空白”,进行合理构想,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再造想象。这种想象不是盲目地扩展情节,而是围绕文章中心,加以想象。例如《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嘴直戳我的脸。”本来小凡卡收拾鱼无论从哪儿弄起都可以,但老板娘偏偏无中生有,找小凡卡的茬。在这里,富人的狠和穷人的可怜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我要求学生以《收拾青鱼遭打》为题,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描写凡卡受打的情形,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合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三、围绕图画,创造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几乎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一幅、两幅,甚至多幅,这些图画有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同样,学生要阅读抽象的文字中,又在头脑中把它们还原为极具个性的图画。而有的课文插图多而文字少,教师利用文字少这一“空白”,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语言的交换,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看图学文《黄山奇石》,讲的是黄山有无数的奇石、怪石,十分有趣,且景色神奇。课文配有四幅图,其中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课文里只写一句:“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教学时我以《黄山景观》为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同时辅以图片资料、幻灯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山峰耸立、树木苍翠,让学生围绕图画展开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想象,具体细致地描绘出黄山的秀丽景色。
  
  四、续写结尾,延伸想象
  
  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空白”,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如《穷人》一文的结尾,渔夫催促妻子桑娜去抱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但桑娜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最后桑娜说:“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我引导学生思考: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相信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学生们很快展开想象,为渔夫一家设想了两种命运。
  
  第一个版本凄谅篇。设想是沿着课文原意续写课文。如有学生写道:自从桑娜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桑娜整天忙个不停,既要照顾七个孩子的生活,又要打扫家庭卫生,稍有空闲就在家里给孩子门缝补衣服,给丈夫修补撕破了的鱼网。桑娜头上的白发多起来了,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额角。她很担心这个家什么时候会崩溃。
  
  渔夫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他总是冒着危险拼着命起早贪黑的去打鱼。老天爷好像要故意作弄渔夫一家,一连几天,渔夫打鱼都是收获甚微,渔夫和桑娜眼看着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了,但他们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孩子门受委屈。桑娜尤其对西蒙的两个孩子特别关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终日劳累的渔夫终于累倒了。家里没钱看病,渔夫就只能在家拖着,可病情越来越重。这可急坏了桑娜,他一边向邻居借钱求医,一边照料丈夫和孩子。渔夫的病稍为好转,就急着驾小船出海,碰巧遇上风暴,渔夫再也没有回来。桑娜几乎彻底崩溃了,这个家没有了依靠。一个坚定的信念让桑娜勉强地支撑着,那就是七个孩子。
  
  桑娜饿加上疲劳,也病倒了。一个星期后的一个夜晚,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桑娜帮孩子们最后盖好一次被子,便永远永远地躺下了……至于这七个孩子,也只能静静地睡着,他们才那么小——最大的不过五岁,没有人有能力去同情他们了……
  
  难道这就是穷人们悲惨的命运吗!
  
  第二个版本是善良理想篇。如有学生写道:一晃几年过去了,桑娜的七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都很懂事,也十分体贴、孝敬父母。孩子们有的帮助父母出海去大鱼,有的帮助父母上街去卖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也很勤快,总是帮着桑娜扫地、收拾家务,学着修补鱼网。渔夫和桑娜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一家勤勤恳恳,每到年底都能有所积余。那些曾进经帮助过桑娜的邻居们看到他们渐渐有了好转,都为渔夫和桑娜感到高兴。渔夫和桑娜也始终不忘那些帮助过他们的邻居,常常给那些穷苦的邻居们送鱼、送菜。 在这并不富裕的渔民村里,渔夫和桑娜关心贫苦、乐于助人的品德得到渔民们的颂扬。
  
  总之,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空白”,适时了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书目】
  
  《宁夏教育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

【利用课文“空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相关文章:

用“语句扩展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08-15

利用课文,激发兴趣08-17

(习作训练)《缩写课文》08-16

突出课文的训练重点08-15

利用口令法提高学生队列训练的兴趣08-21

利用教学插图,强化思维训练08-14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08-13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08-13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08-20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四种语句训练方法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