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8 13:56: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安塞腰鼓》已是第二课时,记得昨天只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求学生概述课文的故事情节;一个是引导学生勾划出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并说说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第一个问题回答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抒情性散文,学生不易把握。但第二个问题,回答效果确实非常好。

  学生表现很积极,也都找到了相关语句。但学生在质疑提出是否有反复的修辞时被我回绝了,过后想想似有些不对,那个句子,将他定性为反复好像也没有说不过去的道理,为什么要回绝学生呢!确实不该。今天的教学内容有:一是除了昨天讲的排比、夸张的修辞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二是作者写这篇的目的。

  新课讲解前,我依然安排学生读《爱的教育》,一个方面是想收回学生的玩心,二是诚心想让学生得到爱的熏陶。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以后,我便让学生分组商量、归纳、小结。说句实话,通过教师讲解,大多数同学都听不懂;让他自学,的确是难上加难。但是,我想,与其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让学生在下边无所事事的玩,还不如多方点时间给他们,让他们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能爬的爬。这样各得其乐,教师也相对轻松,学生也会多少有些收获。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定向、分组、合作、讨论、归纳的教学效果比普通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我也为此做过几次调查,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都倾心于这种方法。

  以往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疏忽了学生在讨论时的分组指导。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是闲着的,而是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努力去完成教学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和勇气。今天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我就有意巡回观察,并逐一质疑、释疑。从中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于是在最后归纳小结的时候,举手的学生非常之多。

  因为学生心中有底,老师已经透露了很多答案的信息,减少了他们心里的担忧和畏惧。许多学生于是找到了生动感人的比喻句,且知道采用比喻修辞的作用是让描写对象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并且试着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歌颂贫穷、朴实的西北农民的勤劳、豪迈、开朗、奔放的优秀品质。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2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3

  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那么喜欢这篇文章。也许是性格使然,喜欢大气的东西,不喜欢小里小气,所以骨子就缺乏点细腻和柔情,也不会矫情和造作。看到那火热的舞蹈,听到那震天动地的鼓声,就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所以当大家劝我不要选择这篇文章出课时,我犹豫再三还是选了它。因为喜欢。

  选择了,就不能放弃。可是出课真的折磨人,尤其像我缺乏经验,而且不是个主意很定的人。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修改,我决得自己没有了,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像个木头人。明明知道大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文章的,我做的是应该集思广益,而不是照单全收,可是却陷于这种思路中拔不出来,自己都觉得郁闷。结果就出来这样一堂课,倍受争议的课。有人说,本节课,应该分析语言,在品析内涵。可是时间就很紧张,分析也可能是蜻蜓点水,不扎实。也有人说朗读指导就好,发挥特长即可,可是一节,尤其是一节公开课就有点避重就轻的感觉。那么怎么样的一节课是成功的那?我不知道 了,茫然了。不过也好,有人说茫然好啊,那是说明在思考,的确通过这次出课真的明白许多,收获很大。一个语文老师的知识储备真的很重要的,在天天的忙碌中忘记了充实自己,不知道自己那点本钱什么时候以不能满足学生了。课堂不知觉中已经缺少点新鲜的气息,激情越来越少,有的是困顿和疲乏。可是通过出课,好象自己又找到了站在讲台的那中感觉,自信和充实。而这一切都源于在出课中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无知,因为我的要求太高。起点要低,要循序渐进都明白的,可是做的时候考虑自己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少,逐渐我们的.课堂的声音越来越小,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来淡,学生的积极性被扼杀,而我们却浑然不觉,自己是个刽子手。出课后,我不断调整自己,渐渐的又找回那种感受,愉快的课堂氛围。如果再讲《安塞腰鼓》我想我知道如何让自己和学生如何融合到一起了,那么那生命的礼赞和力量会让我们都爱上这狂放的舞蹈。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4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通篇贯注一个“情”字,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腰鼓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

  通常散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常是觉得散文语言很美但是就是读完以后不知所云。

  如何在一节课之内完成两节课的内容,既要让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又要在字里行间体会到《安塞腰鼓》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的确有些棘手,考虑再三,我放弃了从结构入手而选择了从情感导入的方法,抓住文章中标志性的对安塞腰鼓赞美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我把这句话作为整节课的切入点,这句话在全文间隔反复四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于是我设计了填空是思考题: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 你听(看)

  用了 修辞方法,表现了 。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能明白语文中咬文嚼字品味语句,教给学生品味语句的方法。学生通过填空就明白了课文通过哪四方面展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以及妙用排比反复增加语言气势的`语言特点。学生在明了了中间部分的安塞腰鼓动态美的特点后,开头结尾安塞腰鼓静态美的特点和开头结尾互相照应的特点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领悟。

  讲课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结这一节课得失参半。

  优点表现在1、整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2、强调读的魅力3板书有特色

  缺点1、有点赶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2、对某些问题的设计考虑欠妥。如:看完视频后就让学生回答腰鼓的总特点是什么而且要用文中连续的三个词语回答。这个问题有些突兀,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是很难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如果把它放到总结课文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总之有实践、有总结、有反思才能有进步。行者的快乐就在于成长过程的快乐!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5

  凭借着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积累进行了具有“辩论气势”的分析,课堂气氛较活跃。在这个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激活了课堂,同时也激活了气势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重理解而忽视形象感受。讲授这一课时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播放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舞蹈画面或影碟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感受,致使从未看过《安塞腰鼓》的同学只能在老师描述中去想象,对于舞蹈的磅礴气势体味不出,体会不够深。

  2、缺乏朗读激情。“读”虽然贯彻了课堂整个环节,但由于学生朗读水平教低,对于富有感情、富有气势的文章缺乏朗读激情,使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舞蹈表演气势逊色了许多。朗读训练需长抓不懈,朗读水平需不断提高。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描写陕北民间艺术安塞腰鼓的散文。全篇文字激昂,澎湃着激情,蕴含着力量。让人在领略宏大火烈的舞蹈场面的同时,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粗犷豪迈,受到强烈的艺术震撼。

  钻研教材时,我把初步领略安塞腰鼓的独特艺术魅力,感受陕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作为本课教学的目标之一,并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情感线索作为教学线索,以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达成上面的教学目标。

  由于地域等原因,学生乃至教师对安塞腰鼓这一民间艺术都不怎么了解,头脑中甚至没有安塞腰鼓的概念,自然领略不了其艺术魅力,更不能通过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去感受陕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引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百十个后生表演安塞腰鼓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安塞腰鼓舞那“火烈的舞蹈场面”、“巨大的鼓声”、“茂腾腾的后生”“强健的舞姿”,并设计的这样一个练习:( )的安塞腰鼓。

  从练习完成情况,学生们只是用上“热烈”“激昂”等词,对作为民间艺术的安塞腰鼓来说,这些词都是表象的,说明学生通过视频对安塞腰鼓的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这对达成教学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就此引导学生去读课文,继续完成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大部分能用上课文里的.词进行填空,学生开始填出了“震撼人心”,“充满力量”这些词。显然,学生的认识在加深。但我觉得,这些词从学生嘴里说出来是缺乏生命的,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并没有为学生所真正把握,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来说,还不够到位。为此,我进一步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引导他们真正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在读一段(1—4)中,学生一开始,只是通过音量的小表示出演出前的静。我问,马上就要演出了,这种静是不是真正的静。学生马上明白,这是一种表面的静,其实在静的背后涌动着暗流,积蓄着力量,充满着期待。那又怎样读呢?我引读学生反复练读,尽可能表现出这种特殊的静。当然,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将这种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个朗读是不成功的。

  读第二段时,我突出了“爆”字的教学,让学生反复练读“但是,看!”,体会那种积蓄已久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感觉,体会舞蹈场面的火烈。如通过比较《茉莉花》音乐,体会“爆”字用的准确与精妙,但挖掘得不深。其实可以抓住本段话中的“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等词句,遗憾的没有抓住。另外,第七自然段在教学中漏掉了,没有让学生进一步明晰“火烈”的含义:空气燥热、阳光飞溅、世界亢奋。在仔细品味文字后,我让学生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学生是有力且充满激情的。可见,舞蹈那火烈的特点已深入学生的内心。

  教学第三部分(9—11)时,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 )蓦然也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通过这个二度创作,让学生体会到鼓声之响,震撼大地,震撼人心,震撼一切。

  第十二自然段中有“震撼、烧灼、威逼”三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后生们表演舞蹈时逼人的气势,磅礴的力量,充沛的元气。在这里舞蹈的字眼不见,剩下的只是搏击,每一个动作都是力与美的组合。我通过引读,让学生感受气势,感受舞蹈的力与美,感受陕北汉子的粗犷。

  第十七自然段理解有一点难度。我感觉自己理解也不深刻,不透彻。如文中的“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理解上就有点难度。我感觉理解这段话可能需要了解陕北人民特别是西北汉子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安塞腰鼓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陕北汉子宣泄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很有一点余音绕梁的感觉。作者用此笔法表现大战过后的静,进一步衬托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也似乎在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一种追求与呼唤。

  回顾整堂课,我感觉,读这个形式得到了比较好的发挥,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基本能感受出安塞腰鼓的特点。但都是我引导学生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足。以后还要多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02-26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5篇03-15

安塞腰鼓》语文教学反思03-20

《安塞腰鼓》语文教学反思03-21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5篇)04-01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15篇03-29

《安塞腰鼓》说课稿06-30

安塞腰鼓语文教案01-19

《安塞腰鼓》语文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