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科技小论文>规范实验操作 培养科学素养

规范实验操作 培养科学素养

时间:2022-05-01 09:16:19 科技小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规范实验操作 培养科学素养

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实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科学课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主要源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很显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本学期我区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教师实验操作培训,和将要进行的学生实验操作竞赛。以下老师承担了培训讲座,

测量物体温度  主讲老师:师  青

热胀冷缩      主讲老师:冯  林

磁铁的性质    主讲老师:赵群英

物质的变化    主讲老师:梁智敏

显微镜的使用  主讲老师:罗宏波

浮力          主讲老师:易瑞莲

简单电路、    主讲老师:文  哲

导体与绝缘体

    摆           主讲老师:洪  霞

他们以精湛的设计、规范的技能,彰显着实验教学的能量,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地感谢。

他们的讲座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选择有结构性的材料。

    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如何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学习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一)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
         小学科学要求孩子们在身边的物品中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其实在我们身边好多材料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细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出现好多很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有句话说得好:“瓶瓶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冯林老师设计的《热胀冷缩》中的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小瓶、玻璃管、套环),气体热胀冷缩中的气球的妙用,易瑞莲设计的《下沉物体的浮力》排开的水量用格检测等,通过这些材料的选择与方法的设计进行探究,能高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的认知。

(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

梁智敏老师设计的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巧用铁丝代替铁钉,赵群英老师《磁力的大小》实验装置的改进,洪霞《摆的研究》,文哲《导体与绝缘体》都选择了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范围内取材,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有结构材料的作用:

正是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才把有结构的知识、有结构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终形成较持久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较强的实践、探索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规范操作的习惯培养。

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

如:师青《温度计的使用》,易瑞莲《弹簧秤的使用》、罗宏波《显微镜的使用》冯林《酒精灯的使用》。充分地展示了他们常规教学的功底。

从细微处着手,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规范指导,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实验的安全性。

如:弹簧秤的使用实验前的归零检查,温度计的平视(与眼水平视线)读数,显微镜双眼的使用,酒精灯从旁边的2次盖灭以及实验后的整理器材等。

他们是芙蓉区教学的精英,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反思与总结。我们的年轻老师要向他们那样注重规范操作的习惯培养,注重平时的养成教育。

三、防放规范操作的偏见。

1、规范操作与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关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现象开始,小学科学是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而实验必须通过观察和测量才能获得结果,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对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通过现象或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出结论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孩子们将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也能促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逻辑思维得到强化、科学用语得到巩固、基本概念得到加强。

科学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为主体的,但每个概念定律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因此实验操作能力与观察、思维、表达能力之间是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实际上在我们的培训目标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规范实验操作、培养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强化观察、思维、表达能力与规范操作(实验能力)的有效整合。

我区的学生实验操作竞赛活动的目的除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技能规范,还要体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竞赛不是目的,而是促进——促进科学素养的整体发展。

    希望老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强化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的整体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多实践,勤反思、善总结。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坚持不懈而努力。

 

【规范实验操作 培养科学素养】相关文章:

word操作实验心得09-02

生物实验操作心得12-22

焕发语文教学活力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09-17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案11-22

生物实验操作课心得(通用6篇)12-19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论文(精选6篇)08-22

跑操作文04-06

浅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10-06

规范的作文03-09

论曹操作文03-07